02.19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祕又接地氣

神秘的陝北石獅

提起陝北,我們想到的總是黃土高原、紅色根據地、還有戴著白毛巾的淳樸老鄉。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秘又接地氣

然而,陝北的歷史可遠比這個悠久。陝西神木的石峁遺址,是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時期的一個最大城邑,去年很火爆的良渚遺址,也不能與之相比。它建立在夏朝之前,有學者考證,它很可能就是黃帝的都城——崑崙。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秘又接地氣

石峁遺址以石像著稱,時至今日,陝北地區依舊流傳著一種古樸的石雕,無論是石人還是石獅,都和我們日常所見有很大不同,有了一點神秘的味道,似乎和四千年的石峁石像有一絲神似。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秘又接地氣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獅為瑞獸,被賦予了古老的宗教色彩,放在陝北人民院子裡、炕頭上的石獅,也是陝北人心目中理想神靈的化身。


小麵人,大用處

在陝北,各地鄉村都要捏麵人,其中,神木的麵人尤為特別。

面花是一種獨特的傳統民間藝術。它不只具有祭祀和親朋互贈等實用價值,它承載著陝北的人文歷史和這片土塊上人類生存的精神信息,是研究陝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秘又接地氣

傳說舊時長城南北發生戰爭,兩邊的人詛咒鬥法,陝北人則捏麵人吃,回咒對方。這款奇特的長脖子麵人,相傳就是那時沿襲下來的風格,看它那眼神和表情,好像真有如此的神秘力量?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秘又接地氣

還有一種說法,神木以穀子為主要的農作物,而用麥子磨製的白麵就尤為珍貴,平時捨不得吃,只有在節日裡,才拿出來,用最珍貴的麵粉,做成最好的圖形,祭天祭地祭祖先。

蒸好的麵人一出鍋,熱氣騰騰,趁熱點上紅紅綠綠的小點點做裝飾,然後放到自己納的棒棒蓋上讓褪去熱氣……

等到把所有起好的面捏完並蒸出來以後,就需要把大鍋清洗出來,灶火裡的餘火就用來炕幹這些麵人,麵人炕的好,不僅外表是焦黃焦黃的,而且裡面也已是全部烤乾,咬一口,酥酥脆脆!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秘又接地氣


陝北說書,有趣又讓人臉紅

黃河沿線在前幾年仍是比較閉塞,比較艱難的地區,保存了非常完整的古代文化信息與民俗習慣。比如——有著獨特風味的陝北說書與酒麴。

手持三絃或琵琶自彈自唱、說唱相間地敘述故事陝北說書的曲調激揚粗獷,優美動聽,富於變化,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秘又接地氣

但是……聽過的夥伴們都表示這個臺詞太羞恥了,(我脫下一雙鞋,爬牆翻進來,我進門就把妹子摟在懷裡……)你聽聽——

這些充滿充滿生活情趣的陝北文化,是沿黃公路上的一抹溫情。

下期文章,將帶大家繼續沿黃公路的旅程,從乾坤灣出發,途徑壺口、龍門……滔滔黃河,究竟還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請拭目以待!


兩副面孔的陝北——又神秘又接地氣

往期優質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