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武漢有一支貴州來的“國家隊”

3月3日中午,當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穆茂聽著突然響起的生日歌,看到隊友們變魔術一般拿出的生日蛋糕時,這位感染科專家不覺留下了淚水,全然沒有幾天前面對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時侃侃而談的大氣從容。

時間回到2月23日。這天上午,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到武漢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考察。這是他們在中國為期9天的考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環節。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武漢有一支貴州來的“國家隊”| 記貴州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

穆茂(紅衣者)向專家組介紹情況

“哪位可以向我們介紹一下中醫在方艙醫院治療中起到的作用?”專家組外方組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向在場的醫務工作者提問。

穆茂站了出來,自信且熟練地用英語快速回答了這個問題。隨後,他進一步回答了外方專家針對方艙內患者情況、治療方法、院感防控及心理干預等多個方面提出的問題。“你們非常專業”,艾爾沃德在聽完穆茂的介紹後認真地說。

會談結束後,外方專家組專門邀請貴州醫療隊的隊員留下繼續進行了短暫的交流,並主動提出合影。

這是發生在武漢開發區體育中心方艙的故事。穆茂,正是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貴州)的一員。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武漢有一支貴州來的“國家隊”| 記貴州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

專家組與貴州醫療隊隊員合影

這是一支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隊伍。

國家緊急救援隊(貴州)由國家衛健委指導,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承辦的一支專業化緊急醫療隊伍,來到武漢的42人全部來自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這也是是貴州派出的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伍所在的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可以說是武漢所有方艙醫院中最受關注的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到過這裡,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在武漢唯一考察的方艙醫院也是這裡。

“專家組的話是對我們工作成效非常高的評價”,貴醫附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第三批貴州援鄂醫療隊隊長鄧進介紹,在這所方艙醫院內共有貴州、江蘇、安徽三支醫療隊,“我們雖然人數不多,但人員和設備都是非常強的,在很多方面我們都是主力”。

這所方艙醫院於2月9號開始建設,12號下午4點,貴州醫療隊成為首批在這裡接診病人的隊伍之一。鄧進介紹,隊伍的骨幹都在方艙醫院內發揮著重要作用,穆茂正是這所方艙醫院的醫療組組長,院感組組長也由貴州醫療隊隊員擔任,鄧進則是醫院的常務副院長。

在這支隊伍中,包含了急診、重症、呼吸、感染、影像、檢驗等各個科室的醫護人員,中級職稱以上的佔比約有6成。而在方艙醫院外一字排開的大型設備,更是這支“國家隊”最引人矚目的“標誌”。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武漢有一支貴州來的“國家隊”| 記貴州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

方艙外的貴州醫療隊車輛

“我們這次帶了8輛緊急救援車過來,各有各的用途。”隊長助理、貴醫附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夏飛說。藥械運輸車從貴陽帶來了大量的無菌器材和藥品,還帶有洗消和烘乾功能;醫技保障車巨大的箱體在方艙外的隔離區內展開,可以對病人的血液、尿液標本進行生化或常規檢查,還能進行X光檢查,為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供水車和供電車則能確保醫療隊的工作生活不受影響。除此之外,還有指揮車、生活保障車、人員運輸車、物資運輸車等,“如果把我們的所有車輛和帳篷全部展開,我們就是一所可以收治300名患者‘野戰醫院’”,夏飛介紹,醫院剛投入使用的頭幾天,各種物資、設備並不充裕,隊伍自帶的設備和物資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這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下午4點鐘進艙,一直幹到凌晨2點才出艙,那是我到武漢之後持續工作時間最長的一次,真是累。”隊員李貴美是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ICU一名護師,第一次進艙的經歷讓他印象深刻。

9號晚上到達武漢後,隊伍原本在東湖方艙醫院參與最後階段的建設工作,對艙內設施、院感防控、區域劃分等提出建議。11號,隊伍突然接到通知,整體開拔至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並且第二天下午4點就要開始收治病人。“我們也是第一次進入方艙,一邊收病人,一邊熟悉方艙內的情況。”那一個班次,隊員們收了300多位患者,忙而有序、有條不紊工作狀態也讓患者們看到了貴州醫療隊的水平,“我們首先要讓患者放心,穩定好他們的情緒”,李貴美說。

艙裡的隊員忙著照顧患者,艙外的隊員也沒閒著。白洋原本是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的主管藥師,如今卻每天早上幹著洗衣服的活兒。“隊員們進艙工作都很辛苦,他就每天上午和另外兩位隊員一起,主動給大家把手術衣洗好、消好毒再烘乾,讓大家每次進艙都有乾淨舒適的衣服穿。”夏飛說,正是有這樣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勁頭,才讓隊伍永遠不缺凝聚力、戰鬥力。

戰鬥力體現在數字上。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武漢有一支貴州來的“國家隊”| 記貴州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

隔離區內的貴州醫療隊員

進艙已經三週了,這支隊伍做到了4個“0“——患者病亡率為零、醫護人員零感染、治癒出院患者核酸檢測“返陽”為零、方艙內所用空間及物體表面的核算檢測沒有一例陽性。鄧進說,這主要是因為大家對患者各項指標的嚴格把控以及對院感防控的嚴格要求,“雖然我們這裡的設配條件比正規三甲醫院差一些,但我們治療的標準、方案和護理質量都是嚴格按照我們在‘家裡’的要求來的,為患者提供的是和三甲醫院一樣的服務”。

更高的標準意味著更大的工作量和壓力,累歸累,但隊員們卻覺得非常值得,“經過我們的治療和護理,患者能夠儘早出院,我們也很欣慰,也從內心裡為他們祝福”,在大家看來,每一次有患者出院,都是隊伍取得的階段性勝利,更讓人增添一份信心。

這還是一支善於傳遞愛的隊伍。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武漢有一支貴州來的“國家隊”| 記貴州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

送患者踏上回家的路

“感謝貴州醫療隊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太辛苦了……”2月24日下午,治癒出院的張女士看到在門外迎接自己的貴州醫療隊員們,忍不住哭了出來。

“他們沒日沒夜陪著我們,我們吃飯的時候他們甚至不能喝水,我們情緒不好對他們發脾氣的時候他們也從無怨言,真的謝謝他們。”

同時出院的梅先生也專門提到,特別感謝貴州醫療隊員們在治療和康復期間為自己帶來的心理安慰。

出院的時候,患者們都收到了一箱水果,和一封有貴州醫療隊全體隊員簽名的信,水果是負責後勤的隊員找了很多地方才買回來的,信裡則寫滿了大家患難與共的感受和對患者們未來生活的祝福。“信裡有一個二維碼,你們出院以後有什麼需要可以隨時和我們聯繫,我們也會繼續關心著你們的”,護士長張雲反覆叮囑著大家。

這些天,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科ICU主治醫師李莉在患者信息中看到有患者要過生日,就張羅著來了個生日party;來自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程小雪、羅莎、姚秋在抖音上錄製歌曲為大家送去祝福;李建細心地和隊員們一起為每一封信畫出漂亮的信封……患者們的大事小事隊員們都一一記在心上,更把這份來自貴州的愛送進了患者們的內心深處,讓他們知道,雖然離開家,但他們並不孤單。

“雖然從頭到尾沒見過你們摘下口罩、脫掉防護服的樣子,但是相信我,疫情結束我們再相見時,我一定一眼就認出你們。”一位患者在出院時動情地對隊員們說。

隊員們也許下心願,“下次再見,我們一定不再需要口罩,就這麼面對面,一起吃上一碗熱乾麵”!(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閔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