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

不吃梨的小狐狸


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

一名孕29周的媽媽,連續奮戰五小時拍攝大肚照去,卻因為過度勞累,出現噁心、心悸、流血的症狀。在緊急送往醫院後,提前近兩個月產下寶寶,孩子也被送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救治。

孕媽媽在懷孕28周到37之間的分娩,稱為早產。早產兒的發生率佔所有懷孕的5%到10%,越早出生的寶寶面臨的問題越多,所以我提醒大家一定要留意早產的幾個徵兆,及時應對,能保胎就保胎,儘量讓寶寶足月出生。


子宮收縮,是早產的最明顯跡象。在懷孕中期,一天當中,子宮可能會有3到5次的收縮,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收縮的次數過於頻繁,甚至可能達到每小時3次以上,就要十分注意。此外,如果有下腹、下背痠痛,明顯的下墜感,外陰部壓迫,出血、破水等症狀,就要立即去醫院。

要預防早產,孕媽媽不要讓自己處於太勞累的狀態,尤其是職場女性,壓力大,甚至經常加班熬夜。有很多早產都是因為孕媽媽勞累所致,所以,孕媽媽一定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最後,要時刻關注寶寶在肚子裡的情況,一般來說,胎寶寶的體重低於1500克就是極低體重,這種情況說明孕媽媽的身體狀態不佳,往往容易引起早產。

各位準媽媽,你們都瞭解了嗎?

育兒經驗課堂,與你分享科學的育兒經驗,值得每一位寶爸寶媽的關注。

知否百科


一提到早產兒,我們就知道大多數早產兒出生後都要經歷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特別精心的照料才能存活下來,有些早產兒還會帶有先天性的不足。

真實案例:

我的大學閨蜜小意就是二胎生了個早產兒,足足早了三個月的孕期就生產了,都說早產兒特別難養,小意這個二胎也不例外。好不容易從保溫箱裡出來之後,回家照料還是各種折騰,一直要往醫院跑。

聽我閨蜜小意自己說,估計是孕晚期的時候由於工作壓力大,還每天喝杯咖啡強打精神,這才導致孩子實在在孃胎裡呆不住了,早早地就出來了。

看來,如果準媽媽在孕晚期飲食不當,也會容易導致早產。

建議準媽媽們在孕晚期不要吃哪些容易引發早產或流產的食物:

1、山楂

2、木瓜

3、馬齒莧

4、薏仁

5、咖啡和可樂型飲料。

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呢?

1、體質較弱,抵抗力差的準媽媽。

2、孕期精神壓力大的準媽媽。

3、不注意孕期飲食安全的準媽媽。

4、生殖道感染的準媽媽。

5、有喝酒吸菸習慣的準媽媽。

所以,想要足月生個健健康康的寶寶,準媽媽們就要在孕期吃好、睡好、休息好,更重要的也要釋放壓力,保持孕期愉快的心情。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萌媽,全職媽媽模式:左手帶娃+右手寫文,專注於分享孕產期和0-3歲嬰幼兒的科學養育、親子教育和繪本閱讀知識。碼字不易,點個贊再走唄!謝謝支持!

萌媽百寶箱


營養不良的準媽媽最容易早產,42歲隔了十多年再生二胎的老母親,我們社群裡就有好幾個呢。其中一個還是切除了甲狀腺的甲減患者。都是正常足月生出來的孩子。娃兒都特別好,還特別好帶。營養充足的娃兒,睡得好,一點兒不讓大人操心。到了差不多的月份就自己會斷了夜奶,胃口還好。

生孩子這事兒,說到底拼的就是父母的底子,不僅拼身體的底子,還拼生活水平的底子。 我認識一個二胎媽媽,很年輕,得了妊娠高血壓。

孩子七個月就生出來了,住了兩個月的保溫箱,從保溫箱出來以後,一直堅持做康復,孩子長大了,一點兒也不像早產兒。這過程花了20多萬,但是幸虧她花了這20多萬,孩子能在小時候獲得最好的恢復。影響不算大。

但是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在備孕還有懷孕的時候,補足身體所需的養分,那麼就很有可能避免這一件事。就拿我來舉例,其實我生完一胎以後,身體不但沒有得到恢復,還因為我在懷一胎的時候,以為自己能靠愛發電,給足孩子所需的營養。孩子出生以後,狀況多多,所以我的身體也沒恢復。隨著體質越來越差,月經根本就不會停,也沒法懷二胎。後來就接觸了營養學,然後通過營養調理,調理了一個月,月經又正常了,於是我就又信心滿滿的去懷孕,哎,還沒補足消耗的營養就開始懷。結果就是胚胎一直偏小,到37周加四天就生下來了。孩子小小的,好在我堅持補充營養,雖然孩子低體重,但是評分10分,出生就打了疫苗,餵母乳,沒住過保溫箱。也一直都特別好帶,乖乖的,身高體重也很快就長到了標準範圍。

有相同困惑的朋友們,可以加入我的營養讀書群,聽我讀書,學習營養,科學育兒。


肖瑩營養師


我雖然是一個早產了的媽媽,而且是沒什麼徵兆就早產的,開始我就認為應該是雙胞胎都容易早產,醫生不也每次都這麼說嗎,以此來安慰自己。



後來想了想也不是無跡可查的,如果能更小心謹慎點也許不會早產呢,分享一下經歷吧。

1.很早就有假性宮縮

大概16周還是18周那時候就發生過假性宮縮,就是肚皮突然一緊,跟上勁兒了似的,就是氣球吹氣狀變得硬邦邦的,但就幾秒就變軟了。

到後期呢比之前多,但問了醫生也說是正常現象,不是每天都發生。

不過呢,如果自己覺得有點頻繁多看幾個醫生,別大意。



2.羊水過多

實際上檢查的時候並沒多,但是早產的前兩天不知道是喝多了水還是怎麼的就感覺肚子很大,有時候很脹,當時就以為是孕後期孩子長得快,一下長起來也會不舒服。再一個還有兩天就產檢了合計等到日子問問醫生。

然後早產那天羊水流的跟水龍頭打開了一樣嘩嘩的挺不住,肚子瞬間小沒了的感覺,但是到醫院檢查羊水竟然還足夠寶寶們用。

大家如果發現這種症狀一定別拖,早去問了醫生心裡也更有底。

3.疲勞過度

之前一直上班,雖然工作任務不算多,但也得坐一天,加上那幾天朋友來陪著出去轉悠了一下,感覺很累。

回來看很多人都建議說懷雙胞胎,尤其是同卵的,上班到28周儘量休假,別太多走動,多臥床休息。我當時可能高估自己了,覺得自己體質不錯應該到足月沒問題哈。

除了上述個人經歷外,我覺得容易早產的還有如下情況:



1.孕期嫉妒焦慮、心情不好的

總是擔心、抱怨、心情差對自己和胎兒都有影響,母體體質差了勢必會影響到胎寶寶,所以建議孕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放鬆。

2.工作壓力大、強度高

工作很累,每天都很疲憊,容易早產。孕後期要更注意休息。

3.不按時產檢,特別隨意,什麼知識都不學的

很可能大家會覺得這種人心大、命好,啥也不在意每天大吃大喝的,孩子照樣生下來很健康也不用廢那麼大勁。身邊也確實有這樣的,但也有很多人就是因為自己啥也不懂還特別不注意,導致早產的,建議大家還是走點心。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哦哈,謝謝!


帥帥育兒


一個朋友說:孩子早產住院十天花了十萬,一個月賺的錢不夠孩子一天花,那真是一臺碎紗機啊。

所以預防早產也是收緊我們荷包的重要措施。

9種原因導致媽媽更容易早產

1、早產史

以前生過早產兒的孩子更容易早產

2、懷孕間隔

懷孕間隔小於18個月,大於5年都會導致早產的機率提高

3、孕早期有先兆流產史

如果孕早期有先兆流產後通過保胎才保下來的,更加好小心,孕期定時產檢預防早產。

4、感染

無論是宮內感染,還是細菌性陰道炎還是口腔炎症(牙周炎)

所以備孕就要處理自己身上一些中度的炎症,進行口腔的檢查。

5、不良的生活習慣:

比如說吸菸的喝酒的,經常熬夜的都會導致容易早產。

6、孕期高強度的勞動

一個30多歲的朋友是自己是7個月早產兒,說自己的媽媽就是下地幹活太累了所以自己7個月就出生了,差點以為自己養不活了。

7、營養不良

過瘦,營養不良,比如說嚴重的缺鐵,缺鋅都會可能導致早產。

8、妊娠期各種疾病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病,急性闌尾炎,腎臟疾病都會引起早產。

9、其他原因

子宮畸形,羊水過多,多胎妊娠,胎盤問題(前置胎盤)不明原因產前出血,胎兒先天缺陷

預防早產這麼做

在最佳年齡生娃

在經過全身檢查,備孕再生娃

備孕時調節自己的身體狀態再生娃

早期預防先兆流產

懷孕時積極產檢

注意營養均衡......

祝媽媽好孕


菁媽育兒


麻麻應該也聽說過,早產的寶寶相對而言,沒有足月的健康,甚至聽說過早產寶寶,娘肚一日,外面一週的說話,這不是隨便說說的,是有科學依據的,據相關統計,早產不僅僅是圍產兒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也影響到嬰兒和兒童期的生存和健康。而且早產的越早,預後越不良。那怎麼樣的麻麻更容易早產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看看寶媽是否也存在這哪些高危因素。

哪些麻麻更容易早產

  1. 以前有過早產史的麻麻,也就是說上一胎早產的,這一胎髮生早產的概率比一般孕婦高。

  2. 孕前有過宮頸手術史的,比如說LEEP刀治療,宮頸錐切,特別是二胎麻麻,也會增加早產風險。

  3. 子宮,宮頸畸形的麻麻,比如縱隔子宮,宮頸機能不全,也是早產高危因素。

  4. 麻麻年齡過小,一般小於17週歲,或年齡過大的,也就是高齡麻麻大於35週歲。

  5. 太瘦的麻麻也更容易早產,所以愛美的麻麻,為了寶寶不早生,可以微胖點哦。

  6. 反覆出現規律宮縮的麻麻,也容易早產。

  7. 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麻麻們,多胎麻麻們,陰道流血的麻麻們,羊水過多或過少的麻麻們都會存在早產風險。孕期宮頸管短的麻麻也更容易早產。

  8. 患有陰道炎及相關性病的麻麻也更容易早產。

  9.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及其他重大臟器疾病的麻麻也更容易早產,

  10. 具有不良生活習慣的,如酗酒,吸菸吸毒的,不僅容易早產,更容易引起寶寶畸形。


引申問題,早產兒指的是24-36+6周出生的寶寶,出生孕周越小,體重越輕,預後越差,一般孕34周後出生的寶寶預後較佳,又叫近足月早產。



產科俞醫生


足月生產是指胎兒在孕37-42周出生,而早產則是指胎兒在37周之前出生。早產兒身體各方面發育還未完全,免疫力低下,很容易生病或有智力、語言、運動方面的障礙。36-37周出生的早產兒存活率高達90%,而28周的早產兒存活率只有60%,時間越早存活率越低。

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呢?

一、母體原因

1.身體有疾病的孕婦。孕前本身患有甲亢、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肝腎功能疾病,或較嚴重的子宮畸形、陰道炎、宮頸炎等婦科疾病。

2.有妊娠期糖尿病、妊高症、先兆子癇等各種妊娠併發症的孕婦。

3.貧血嚴重的孕婦。貧血嚴重會導致胎兒營養不良,宮內缺氧,極易早產。

4.年齡太小或太大。小於20歲或大於35歲的孕婦早產發生率較正常生育年齡的孕婦高出許多。

5.多次流產史、流產後不足一年又懷孕。過多流產會損傷子宮內膜及宮頸,造成生育機能下降,胎兒不容易“坐穩”。

6.孕期拉肚子。頻繁拉肚子會刺激子宮收縮,可能導致早產。

二、胎兒原因

1.雙胎或多胎妊娠。孕婦懷有雙胞胎或多胞胎,母體需要承擔更重的負擔,胎兒也容易因為營養不良、缺氧等因素以致早產。

2.胚胎本身質量不好,發育欠佳,以及胎兒畸形、胎膜早破、胎盤功能不全等。

三、外界刺激

1.情緒波動太大,比如受到過度驚嚇、過分悲傷、嚴重的產前抑鬱等。例如孕婦受到暴力毆打,或生活中遇到較大變故,都容易造成早產。

2.孕期缺乏睡眠,過度勞累或運動量過大。曾有新聞報道,有個年輕的準媽媽外出探親,因拎了較重的旅行箱而導致途中早產,不得不被緊急送往醫院,最後胎兒未能存活。

3.孕晚期夫妻生活無節制。孕晚期胎兒已經長得很大,不當或頻繁的性生活容易引起宮縮或炎症造成胎兒早產,所以一般不提倡孕晚期同房。一定要同房的話,要注意保護女方,講究衛生,動作要輕柔,且次數不能太多。

4.工作生活環境較差。如孕婦生活在噪音大、汙染嚴重甚至有輻射的環境,都易早產。

5.孕期抽菸喝酒。特別是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引起胎盤血管收縮,造成胎兒缺氧或早產。

所以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在計劃懷孕之前最好先治療疾病,等痊癒或者病情穩定了再準備懷孕。而有妊娠併發症的準媽媽,一定要密切關注身體及胎兒的變化,遵醫囑控制病情發展。孕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睡眠,不要過度勞累,都可以預防早產。


朵拉成長樹


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我們先來看一下早產因素:

發生早產的原因仍有許多不明之處,主要包括母親因素和胎兒因素。

母體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母親在孕期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嚴重貧血、營養不良及急性感染等疾病。

◆在妊娠後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及多胎等。

◆母親嗜毒成癮。

◆子宮、胎盤、臍帶及附屬組織等因素存在異常。比如有雙角子宮、子宮縱隔畸形、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

◆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臍帶過短、扭轉、打結及羊膜早破,羊水過多等因素,均可能造成胎兒的早產。



胎兒方面因素

胎兒因素中以雙胎為多。


此外尚可由於基因異常等因素造成胎兒畸形而促使早產,這些因素大部分可以通過產前檢查予以排除。



其他原因如產科干預等

◆近來認為50%~80%的早產與絨毛膜炎症有關,腹腔內的感染是導致寶寶早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產科干預如羊水穿刺操作不當等也是造成早產的原因之一。



上述因素中,有些是可預防的,故產前定期檢查實屬重要,要做好預防措施。

早產的預防

既然早產如此威脅著寶寶的健康,那麼預防就變得很關鍵。孕婦在孕期,可以通過規律產檢、查詢病史,找出容易發生早產的高危險群,及早處置,這樣就能大大降低早產發生的機率。



此外,如果孕媽在懷孕期間感覺不舒服或肚子裡的胎兒出現異常情況,一定及時就醫,避免意外的發生。

我是淮山,專注兒童健康知識,歡迎點贊關注。


淮山育兒


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

孕37周胎兒足月,孕28-37周前出生的是早產兒,早產兒抵抗力差,容易產生併發症狀。早產兒孕周越早,那麼就越難存活,需要放到保溫箱治療。孕期早產是由胎兒和媽媽的異常妊娠引起的,瞭解早產的原因,才能早作預防。

哪些媽媽容易早產?

1.多胎妊娠。多胎妊娠會將媽媽的子宮撐得越來越大,宮腔壓力容易引起宮縮,從而導致早產。雙胞胎一般安排孕35-36周生產。三胞胎安排32-33周剖腹產。

2.習慣性流產。如果媽媽以前有多次流產或引產史,子宮受損嚴重,就會出現習慣性流產,這類媽媽容易早產。

3.胎盤前置引起的早產,尤其是完全性的胎盤前置最為兇險。無腹痛性的持續出血和頻繁的宮縮,只能提前剖腹產。

4.子宮畸形,子宮發育不良,或者是孕婦嚴重貧血,導致胎盤供氧不充足引起早產。孕婦高血壓等腎臟疾病和妊娠併發症狀,胎兒也容易早產。

5.高齡和低齡產婦,過度勞累和過頻的同房,也會誘發早產。

6.胎膜早破,宮頸內口過度鬆弛。

早產的徵兆

1.羊水先破或臍帶嚴重脫垂。

2.孕婦劇烈腹痛,或陰道出血,出血量達到或超過月經量。

3.孕婦小腹有下墜感,腹部發緊,有明顯的宮縮。

4.孕婦大便意強烈,總是往廁所跑,腹部有疼痛感 。

如果出現早產徵兆,媽媽需要及時就醫,作保胎治療後,需要臥床休息直到康復,孕晚期要避免過度勞累和同房。高危妊娠需要增加產檢次數,必要時提前住院觀察,保證胎兒和孕婦的健康。


星星媽育兒說


我兩胎都早產,看到這個話題,忍不住想聊聊。

孕媽身體原因

疾病:孕媽孕前患有甲亢、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肝腎功能疾病;

貧血:孕媽貧血嚴重會導致胎兒營養不良,宮內缺氧,極易早產;

年齡:小於20歲或大於35歲的孕婦早產發生率比適齡孕媽高許多;

流產史:過多流產會損傷子宮內膜及宮頸,造成生育機能下降,胎兒不容易“坐穩”;

拉肚子:孕晚期,孕媽頻繁拉肚子會刺激子宮收縮,也可能導致早產。

外界刺激原因

情緒波動太大:孕期,孕媽如受到過度驚嚇、過分悲傷,或受到暴力毆打,或生活中遇到較大變故,都容易造成早產;

運動量過大:適量運動有助於順產,但是運動量過大,就容易引發早產。我頭胎36周生小孩,很大原因是:去我媽家,碰上電梯壞了,12層上下,當天晚上就破水了。

夫妻生活不節制:孕晚期胎兒已經長得很大,不當或頻繁的性生活容易引起宮縮或炎症造成胎兒早產,勝利在即,千萬多謹慎。

菸酒刺激:特別是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引起胎盤血管收縮,造成胎兒缺氧或早產。

本人身體素質比較好,無疾病,頭胎36周生,多半是性子急,易怒,情緒波動大,加上家住六樓無電梯,日常爬樓比較多。

二胎我提前一個月就感覺肚子發緊,為防早產,我在家少吃多餐多睡,全部運動就是屋子裡悠悠散步,嗯,37周+6生,母女平安。

早產擔心受怕,勞民傷財,建議孕媽們孕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好休養身心,預防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