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准备的,是一篇关于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吴军的文章。值吴军新书出版之际,麦子熟了就大家关心的职场、时间管理、创业等问题,对吴军进行了专访。

在未来,麦子熟了会做更多人物采访和好书推荐,大家想看谁的专访,也可以留言给我们。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1. 当明确了位置和方向后,格局的大小就要看采取行动的方式。在这一点上,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格局小的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2. 要提升自己的格局,第一步是先认识到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3. 要做到高效率、可叠加式的进步,关键是做减法,懂得放弃。放弃森林中各种小岔路上风景的诱惑,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4.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主动性,因为变化太快,只有主动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5. 凡事总有「两面」——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当大家一致觉得一件事只有好的一面时,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坏的一面,很可能是大家认识不够深刻,没有看到一些盲点。而那些没有被发现了的问题,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极为严重,甚至是灾难性的。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6. 我在《态度》一书中讲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更好的敌人」。认可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做决策时通常并不想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追求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因此有瑕疵也没有关系。

7. 无论多么强势的人都难逃命运的安排,认命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生活态度。

8. 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没有见过真正聪明能干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荟萃的地方,才能体会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

9. 很多时候,我们从能力到主动性都是有限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必然懒惰,在一个没有对手的环境中必然自大,然后会一步步走向毁灭。明白自己能力的边界,对世界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态度,才会有长远的发展。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10. 人的命运是由大环境和自身做事情的方法决定的。没有人能够选择自己出生的年代和地点,但是可以通过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选择做事的方法和方向。这就如同中国老话所讲,在哪座山就唱哪山的歌。

11. 人这一辈子总会有好运气和坏运气。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一次好运气并不足以改变命运。但对于很多人来讲,一次坏运气足以让人倒霉很长时间,造成长期心里阴影。更严重的是,这些坏运气会被放大,形成蝴蝶效应,产生雪崩式的灾难。

12. 很多人不肯认命,不肯止损,其实是因为骨子里太高估自己——不仅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高估自己的能力,才会觉得有翻盘的可能;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才觉得什么都该是自己的,什么都不能少。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13.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么多重要的抉择时刻,但是陷入困境无法自拔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这时候,跳出定式思维的最好办法就是放下手中的工作,休息休息。

14.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想起出发目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做事之前抬头看看纯净的天空,沉静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

15. 很多人喜欢用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审视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总是想着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其实,世界是非常公平的。极端不公平的交易即便没有消失,现在也非常少了,而且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一旦存在,很快就会被人找到,参与的人多了,回报就会马上下降。

16. 承认自己过去用的方法不得当,过于贪婪,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很多人能够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是因为他们愿意反省自己的得失,接受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对于另一些人而言,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我们通常觉得老年人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更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但是很多年轻人也是如此,他们是「年轻的老人」。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17.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奇迹。生活如此善待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花一些时间、精力和辛苦挣来的钱去回馈生活,特别是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18. 天天做冒险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会付出失败的代价,而太多的失败则会导致习惯性失败。相反,永远待在舒适区,只会让人无法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最终是在边界内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

19. 悲观主义虽然能够减轻痛苦,却不能解决问题。悲观主义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恐惧未来。虽然它促使人们小心谨慎,但会让人瞻前顾后,失去应有的机会。

20. 未来是一个过剩的时代,物质会过剩,内容也会过剩。最宝贵的是人的时间和注意力。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以上20句箴言,全部来自吴军的新书《格局》。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计算机科学博士,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名专家。

著有《见识》《态度》《全球科技通史》《文明之光》《数学之美》等多部畅销书。

《格局》是吴军人生进阶三部曲的第三部,在本书中,吴军从5个维度: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给予大家一些新的启发和建议

在新书上市之际,「麦子熟了」带着新老读者们常常会遇到的职场和人生问题,对吴军老师进行了专访。

以下是「麦子熟了」为你们精选的5个问答,希望正在困惑的大家看了有所收获。

留言分享你的感想,点赞最高的精选留言前5名可获赠吴军「人生进阶三部曲」一套。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吴军「人生进阶三部曲」:《见识》《态度》《格局》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Q1:很多人都不懂如何及时止损,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损」的状态,该怎样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A:这个没办法,大实话就是,看人的命了。

聪明、命好,你很快就能看出来(自己处在「损」的状态)了;有高人指导,你就看出来了;比较容易接受意见的人,你也看出来了。

前段时间有本很热门的书 ——《贫穷的本质》,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率很高,主要因为传染病,稍微预防一下,打个疫苗就好了。给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是免费的,但一开始接种率很低:1%,扶贫的人就在想,是不是因为不方便他们接种啊?于是把志愿者派到村里帮他们打。这种情况下,接种完成率不过就是百分之十几。然后又采取奖励制:只要你完成疫苗,就送2斤土豆,依然有三分之二的人不接受,其实这帮人就是没救了。所以作者就感叹,穷人之所以穷,肯定有他的原因,能不能脱离「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Q2:您在书中讲过「做减法」的重要性,建议专注于擅长的领域,但现在「副业刚需」的概念很火,一定程度上是在做加法。您怎么看呢?

A:这个用数学可以解释。用申请学校为例,如果你只有五分之一拿到Offer的可能性,你申请多少所学校,能有一所能录取你?申请5所,只能保证你有⅔的机会能上大学,那还有⅓的学校就错过了。

假设有95%的可能性能上大学,我就觉得踏实了,那得申请多少所学校呢?申请13所。这样,你就多做了160%的功。

但如果说你申请的成功率只有1%,那也不是申请100所就能上大学,260所,加上160%的功也不管用,你得申请300所才管用。

概率越低,你做的无用功越多。所以聪明人都是要考虑成功率的,没有人去胡乱地凑这个运气。

Q3:您对时间把控特别严格,除了本职工作,您还有相当多时间写作、运动、拓展兴趣爱好,能不能谈谈时间管理对青年人的重要性。

A:前一阵子,加州发生大火,我住的地方靠近山脚,经历了几次停电。虽然家里有充足的备用电源,能正常生活,手机还是可以用,但是网络没了。后来我发现,没有网那几天的效率特别高。

其实我手机的使用时间比较少,一般按批处理消息,一大早会花个10分钟处理一下邮件什么的,每天大概有两三个时间段来批量处理一些事。

我是刻意把手机使用量集中,这样我就有整块时间做一些事。

我发现现在的人没有整块的时间。以前是说,有了手机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真实情况是,有了手机后,所有的时间都变成了碎片化的时间。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比如说你做数学题,就是要在连续学习的第三个小时才能达到效果,前面的那些时间都没用,碎片化的时间是学不进去的。做事情也一样,包括写书,偶尔会有一个灵感来了,需要马上记下来,但是很多时候,半小时后,人的思路才能钻进去,做出来的东西才好。

Q4:近一两年总是有人感慨形势不太好,所以择业的时候趋向于选一些相对稳定、风险小的行业,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A:有人总说贸易战让中国经济增长损失了1个百分点,虽然少了1个百分点,它还有好几个百分点。比如说原来是100万亿的收入大盘子,假设今年没有增长,不是说没钱,毕竟有100万亿放在那里呢,只是大家要琢磨琢磨这100万亿是谁挣走了,就是说,依然有100万亿,但这里面没有我的位置。不要盯着多出来的部分,而是要看原来的100万亿,这到底是是谁在挣钱,你要是想清楚这点话,会发现现在的状况不是那么糟糕。

世界上的经济发展总有好的几年坏的几年,但是从长远来讲,它是一直在发展的。工业革命之后这200年,虽然有两次世界大战,但经济还是发展的,这跟过去的农耕时代还是不一样。

Q5: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如果35岁还没当领导,就会被劝退,怎样看待这种危机感?

A:35岁要会做35岁的人做的事,如果35岁了还是在做25岁的人做的事,工资还比别人高30%,我当然不要你了35岁应该有35岁的本事,有不可替代性。

原来我一直努力错了,叠加式进步才能打开格局

举个例子,谷歌有一个工程师 Ken Thompson,他的头衔是Distinguished Engineer(杰出工程师),这个人谁都不管,天天在工作日志上写:我和谁喝了咖啡,聊了聊,发现挺有意思的 ……

这么一个人,60多岁,按理说不早就应该被淘汰了吗,但是这个人不一样,他得过图灵奖,是Unix的发明人。他就这么晃啊晃的,晃了一年,没人管他干什么事,他也不管任何人,一年后,他就发明了一种编程语言叫Go,现在是大数据里很重要的一个语言。他就是拥有60岁的人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麦子熟了粉丝专属福利:

2:现在购买,即赠精美帆布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