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导读:

犹太人在民族迁徙过程中创立的犹太教,是犹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深刻地影响着犹太民族发展的每一个时期。犹太人在犹太教思想观念的熏陶下,以特别的散居观对待流散的寄居生活并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在历经磨难与饱受屈辱中,犹太人以《圣经》典故为号召, 举起犹太复国主义的大旗,给挣扎在苦海中的犹太民族带来新的希望。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在世界民族史中,犹太民族史特别富有曲折,多变又神奇的宗教色彩。犹太人在流散于世界各地近两千年后,竟然又奇迹般地回到祖先的故地‘巴勒斯坦’,建立起现代化的犹太国家‘以色列’,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宰着中东地区的国际事务。在犹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犹太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犹太教对犹太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关系中,也呈现着犹太民族与犹太教不离不弃的特殊情结 。

犹太教与犹太人民族特性的体现:

“希伯来”人在迁徙和回归之中,创立并完善了犹太教,形成了“应许”,“契约”,“救世主”等典型的犹太教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了犹太人对散居的态度,产生了犹太人特有的散居观;犹太教宣传的“上帝选民”说,男子行“割礼”,族内婚姻制以及严格的宗教礼仪,也体现了犹太人的民族特性并保存了犹太文化,为犹太人的存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一、犹太人的迁徙与犹太教的创立

古代的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Hebrews)意为“越河者”,是古代中东地区闪族人的一支“哈卑路人”意为“游牧民”,原生活在两河流域地区。大约在前20世纪,哈卑路人在首领亚伯拉罕的率领下,从两河流域地区迁徙到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据说雅各(亚伯拉罕的孙子)在迁徙途中因与扮成陌生壮汉的天使搏斗并取得了胜利,因而改名为“以色列”(意为“与天使搏斗的人”或“与神摔跤的人”)。

大约在前18世纪左右,迦南地区因旱灾而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许多希伯来人被迫迁往非洲北部的埃及并在埃及地区生活达400多年。公元前13世纪,随着埃及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排外主义思想和行动的升级,希伯来人渐渐丧失自由而沦为了奴隶。

为了反抗埃及法老的奴役,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摩西率领希伯来人克服各种困难逃出埃及,走上了重返迦南地的道路。摩西在途中借助上帝耶和华的启示制定律法,即摩西“十诫”,就是犹太人的第一部成文律法,“十诫”强调希伯来人只能信仰唯一的神“上帝(耶和华)”。摩西创立的“一神信仰”思想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础,“迁出埃及,这一以色列历史上的决定性篇章,逐渐变成了推动社会前进的神话”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经过长达40年的艰苦跋涉,希伯来人终于实现了重返“”许之地”迦南地的愿望。希伯来人又经过约200年的奋斗而形成了统一的王国,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930年的大卫和所罗门统治时代,古犹太王国达到极盛时期,“成为以色列人的记忆中最为辉煌和壮丽的历 史时期”。

所罗门国王完成了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上修筑第一圣殿的工程,犹太人的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统一王国时期也是犹太教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以色列第一次以中央集权的,具有强烈的团结意识的民族国家而出现。在后来经历的王国分裂,放逐与流散的过程中,统一王国时期一直是犹太教的理想之所在。

公元前586年,犹太人的政权被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新巴比伦人将数万名犹太人迁移到巴比伦城,在世界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8年, 波斯帝国国王居鲁士攻占了巴比伦城,释放被囚禁的犹太人,42000多名犹太人获得解放重新返回到巴勒斯坦地区,并且重新修建了犹太人的第二圣殿。

犹太人散居北非和两河流域地区时期,产生了相信上帝耶和华会拯救犹太人摆脱苦难的“救世主”思想。特别是“巴比伦之囚”事件后,犹太人的各种宗教典籍被整理出来,并逐渐被圣典化,犹太教的宗教观念最终形成。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二、犹太教的宗教观与犹太人的散居观

“巴比伦之囚”后,犹太人又遭到了希腊人与罗马人的入侵。公元前64年,罗马统治者占领巴勒斯坦地区以后,犹太人为了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发动过三次大规模的民族起义, 但都失败了。70年,罗马统治者焚毁了犹太人在“巴比伦之囚”以后,修建的第二圣殿 。犹太人把民族的历史与宗教的历史看成同一回事,把重建第二圣殿当作犹太民族和犹太教复兴的希望。

135年,犹太人最后一次反抗罗马帝国压迫的民族起义被镇压下去,150多万名犹太人惨遭罗马帝国的屠杀,幸存的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开始了长达1800多年的大流散生活。

在大流散时期,犹太人一直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对民族历史和命运形成了共识,集中体现在从犹太宗教启示中产生的一系列观念上,主要表现为:

“应许”观念

犹太人宣称上帝与犹太人订立有圣约,迦南地早就是上帝耶和华应允赐给犹太民族永远居住的土地。

据《圣经》记载: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率领族人,从两河流域来到迦南地后,上帝耶和华就向亚伯拉罕许诺:“我要将你现在居住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永远为业。我也必作他们的神。”

在摩西率领希伯来人出埃及时,上帝耶和华在西奈山再次作出申明:“要把他们寄居的迦南地赐给他们。”犹太人根据犹太教的这一传说,把巴勒斯坦的土地视为上帝“应许之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犹太民族特有的“故土观念”。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契约”观念

由于犹太人特殊的历史经历,认为人与神的关系就是契约关系。神的旨意通过摩西《十诫》启示在律法中:独尊上帝、遵守律法,神就会赐福于子民,否则将降灾处罚。

因此,犹太人就把长期的民族灾难史解释为:“只因我们列祖惹天上的神发怒”,“与外邦人混杂相合,学习他们的行为,事奉他们的偶像”。结果大怒的耶和华便惩罚不遵守“契约”的犹太人,“将他们交在外邦人的手里,恨他们的人就辖制他们。他们的仇敌欺压他们,他们就伏在敌人手下。相反,如果犹太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那么,“犹太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

犹太人就这样把苦难的过去与未来的幸福,都与对耶和华的信仰结合起来,坚信上帝就会 “蒙恩得福”。在犹太人心目中,“社会的核心不是国王或祭司,而是上帝与犹太民族所立的契约。”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救世主”观念

犹太人认为因不守圣约被上帝抛弃,但犹太人毕竟是上帝的选民,上帝当然最终不会抛弃他们,会派遣救世主来拯救受苦受难的犹太人,并在耶路撒冷建立犹太国,让犹太人永享和平,友爱,公正,这就是犹太人传统的“救世主”观念。

犹太人因犹太教中存在的“应许”、“契约”、“救世主”等信仰观念,使犹太人认为圣殿被毁绝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由于自己的同胞没有遵守与上帝的契约,导致犹太人遭受国亡家毁 ,圣殿毁,流散为奴等灾难。犹太人乐观地相信:只有犹太人经过彻底地反省过错,虔诚地相信上帝后,才能够得到上帝的拯救,回到上帝的“应许之地”,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

犹太人的这种宗教观念使流散时的犹太人产生强烈的“回乡观”,把“应许之地”以外地区的生存与生活,看成是一种暂时性的客居,相信终有一日会获得上帝的拯救,返回迦南而重新复国。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三、犹太教的民俗与犹太人的民族特性

犹太人对于犹太教的虔诚信仰和对教规的严格遵守,体现了犹太人的民族特性,这也成为了犹太人的精神纽带和标志。可以这样说:在某种意义上,犹太教就是犹太民族的象征。

1.“上帝选民”说。犹太教宣称:犹太人是上帝从万民之中特选的子民 ,高于万民之上的唯一的上帝选民。在亚伯拉罕时代,犹太民族就已同上帝确立了特殊的关系,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历史几乎融为一体而无法分割,宗教观始终与民族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摩西确定了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他宣告他们是神圣的,并且让他们肩负了与其他民族隔离的责任,缔造犹太民族的人就是摩西,犹太民族由于他而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凝聚力。”犹太教的选民观念既是一种神学信仰的界定,也是一种种族的界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犹太的问题是一个种族的问题。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2.男子必行“割礼”。犹太人遵守与上帝订立“圣约”的标志之一,就是犹太男子必须行割礼,割礼就是上帝与犹太人立约的肉身证据。按犹太教教规,皈依犹太教决定性的一步就是要接受割礼。不受割礼的男子必须被排除在犹太民族之外,这是犹太民族与其他民族隔绝开来的标识之一。“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行割礼。”

3.实施族内婚制。犹太人为了保护民族的纯洁性,反对实施族外婚,主张实施族内婚制度。当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迁徙到巴勒斯坦地区以后,首领约书亚就明令严格禁止族外婚。但是,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还居住着其他的民族,当希伯来人到来后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民族融合。因此,在希伯来人中与异族通婚的现象也时常发生,为了保持犹太民族的纯洁性,犹太教对此进行了有效地抵制。犹太人的这种独特宗教婚姻制度,正是犹太民族特性的体现。

4.保存民族文化。犹太人在流散各地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迫于各种压力和实际需要,不得不使用当地民族的文字和语言。但是,犹太人在自己的宗教事务中却坚持使用希伯来文字和语言。有不少古老民族的文字被人们遗忘而变成死文字的今天,“访问以色列的人也就会注意到,在所有的招牌和报纸上都有希伯来文,也听到每个人都说希伯来语。”犹太人通过特殊的宗教观念和宗教组织制度,使犹太民族与犹太文化得以存续,把古老的希伯来文字和语言保存了下来,成为了当今犹太民族的文化特色与标识。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正是由于流散各地的犹太人的生存权利倍受践踏,特别是欧洲的犹太人感受到巨大压力,迫使他们保持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共同的宗教信仰,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并迫使犹太人从“对悠久的共同历史的回忆、对共同遭遇的感受和共同的宗教信仰”。

在大流散的时代里,犹太人对犹太教《圣经》笃信不疑,共同的宗教信仰成为了犹太人得以保护犹太民族特性的唯一精神纽带。上帝早已应允将巴勒斯坦的土地永远赐给犹太民族的后裔 ,犹太人终将在救世主的带领下回到上帝的“应许之地”,建立犹太国。犹太教的这些教义深深地铭刻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成为了饱受磨难的犹太人顽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和犹太人家庭教育的传统内容。

流散各地、饱受磨难的犹太人,从犹太教拯救以色列的历史范式中,去寻求解脱苦难的希望。因此,犹太人始终坚信在经历了上帝对犹太人曾经背叛的惩罚与考验后,上帝最终会对流散的犹太人负责,让子民“重返锡安山”,形成了犹太人宗教意义上的民族凝聚力,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

犹太教与犹太人在大流散时期,从共同的信仰中,结成的民族情结

结语:

犹太人尽管失去了家园,散居世界各地并屡遭排斥,历经各种各样的磨难,他们却能够以“流而不散”的形式,依靠犹太教强烈的历史认同意识,鲜明的排他意识而铸造出一个具有强烈 悲剧色彩的犹太民族。在他们心灵的深处,对上帝耶和华的虔诚,对“应允之地”的遥望,对《圣经》的吟诵从来也不曾中断过,使得犹太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磨难而香火不断。

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律法,使地域分散的犹太人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在犹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地数千年的特殊历史状况下,孕育出犹太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民族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礼仪等,才使得犹太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无穷磨难中,顽强地生存与发展起来,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民族前提。总之,犹太教的思想孕育出了奇特的犹太民族,犹太教与犹太人结成了一种水乳交融的特殊民族情结。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