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1.

大清皇帝都是有理想、有志向的人,但道光皇帝除了自身能力差以外,實在也還是點兒背,到他做皇帝的時候,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

人們常說,點兒背不能怨社會,所有人的失敗,根子還都在自己身上。

發展環境再不好,能比得上開國皇帝的金戈鐵馬辛苦嗎?

他即位時已經39歲了,從政環境再差,能比康熙8歲即位時鰲拜專權環境差嗎?

所以,遇到問題,所有的查擺原因,都是尋找推脫的藉口。

按照臺灣作家高陽的說法,宣宗是個好皇帝,但在清朝所有皇帝中,他的資質最差,也就是說基本素質不行。

可也就是這位資質最差的皇子旻寧,十歲的時候在熱河張三營因為箭術好而得到乾隆皇帝賞賜的黃馬褂,打下了隔代立儲的基礎。

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徒攻進紫禁城,他又以鳥槍擊斃兩賊。嘉慶帝很高興,封他為和碩智親王,其御槍也被賜名為“威烈”。

此後,旻寧備受嘉慶帝器重,嘉慶帝稱讚他“忠孝兼備”。

這樣的皇子能不得到皇帝的喜歡嗎?所以,早在嘉慶四年,就被秘密立儲。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慶帝親赴熱河秋獮,皇長子旻寧跟隨父皇前往。

不想嘉慶帝在承德病重,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御前大臣賽衝阿、索特納木多布齋,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總管內務府禧恩、和世泰等人當眾開啟乾清宮的鐍匣,宣佈嘉慶四年的時候的詔書,立旻寧為皇太子。

嘉慶皇帝駕崩後,當日就護送嘉慶帝的靈柩回北京。

八月,旻寧在太和殿登基,是為清宣宗道光皇帝。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2.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提倡節約治國,他自己不奢侈浪費,穿衣吃飯都和普通百姓差不多。

史料裡有很多關於他節儉的記載。

野史記載:宣宗御宇三十年,服用之儉,為史冊所罕見。所服套褲,當膝處穿破,輒令所司綴一圓綢,俗所云“打掌”是也。於是,大臣們爭相仿效,都在膝蓋上打一塊綢子的補丁。

一天,召見軍機大臣,曹文正跪在他跟前,就問:曹愛卿,你的套褲也打補丁嗎?

曹文正回答說:做新褲子的太費錢,所以我們都打補丁。

宣宗又問:汝打掌須銀幾何?

曹文正有些驚訝,說:須用錢三錢。

宣宗說:你們外面做東西太便宜了,內府補這個補丁需要五兩銀子。

購買好幾條褲子的了。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3

可再節儉的人,也有自己想吃一口東西的時候。

一天,道光皇帝令御膳房給他做一碗麵片湯。

傳旨下去,皇帝要吃麵片湯一碗。

過了一會,內務府奏報:

奏請萬歲,您要想吃麵片湯,需要成立一座御膳房,專門來做這個面片湯。需要有總監、質量監督等管理人員若干,需要有采買白麵的人、和麵的人、灶工等廚役若干人、共計需銀數千兩,而且還要有正式編制和相應的行政級別。

道光一聽,口吐髒字:

靠!前門外有一家飯館的面片湯就很好吃,一碗只要四十文錢,可以派太監去買呀!

不要事事都親力親為,不都說可以走服務外包嗎?

傳旨:去前門外飯館買回一碗麵片湯來。

又過了很久,內監來奏:

那家飯館已經關閉很多年了。

道光無奈,說: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費一錢。

不,這是費錢的事嗎?!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4.

民以食為天,吃飯從來就是天大的事。

好的皇帝都是把老百姓能吃上飯當成天大的事。

班固說:“王者食所以有樂何?食天下之太平富積之饒也”,

意思是說,百姓的幸福才是皇帝最大的幸福,而不是後來人們說的,皇帝的健康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如果天下饑荒,餓殍滿路,帝王就應當有撤饌之舉,以顯示與天下同心、體諒民情。

康熙皇帝每次遇到大的災荒,有老百姓吃不上飯時,就減少自己吃飯的次數,讓身邊的大臣們也著急。

皇帝吃飯是政治,所以,古代君主的膳食及烹飪,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足夠的重視。

對於“重視”這件事,古今同理,就是給予足夠的級別。

先秦的時候,君主的廚師就已經被列為職官,“宰”,顧名思義,殺豬宰羊,就是與庖廚有關,後來就成了皇帝的輔臣。

近幾年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你要想抓住一個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

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視給領導管伙房的人。(還有經常和領導一起吃飯的人)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5.

伊尹被稱為中華廚祖。

最早就是商湯的“宰”,司馬遷說話其實挺狠的,他說伊尹扛著鼎(鍋),端著俎(菜板子),用美味讓商湯心悅。(這得多累呀)

然後向湯講述王道:治大國如烹小鮮

宰後面加了一個相字,宰相就不用再御膳房裡忙活了,御廚中的首領就是膳夫、庖人、食醫、內饗、外饗、籩人、醢人等。秦漢時期御廚的首領叫大官令,下有大官丞,庖人長、丞,大官獻食丞,湯官令、丞。

從北齊開始,負責宮廷飲食的機構為光祿寺,下面分太官署、珍饈署、良醞署、掌醢署等,光祿寺最高長官是光祿寺卿,正三品,和大家都熟悉的主管審判的大理寺卿同一個級別,沿至清代。

所以,過去人們說的宰相門前七品官,何止七品呀!

隋唐的時候,又開闢了第二個御膳機構——殿中省尚食局,負責皇帝日常膳食的殿中省尚食局,長官為奉御,督辦御膳,保障遵守春肝、夏心、秋肺、冬腎的食禁。呈給皇帝的食物,由奉御先嚐。

清代還在制度上規定了皇帝每天供應的飲食供應,每日的膳食原料有: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二隻,雞五隻,鴨三隻,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共十九斤,大蘿蔔、水蘿蔔、胡蘿蔔共六十斤、包瓜、冬瓜各一斤,苤藍、幹閉蕹菜各五斤,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醬、清醬各三斤、醋二斤,牛乳一百斤,玉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葉十五斤。

這麼多材料,唯一缺的就是白麵。

所以,皇帝想吃麵片湯,有點難。

這過的是什麼日子呦!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6.

由大亂走向大治,再由大治走向大亂,中國歷史一直在翻燒餅。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道理誰都懂,可做起來就費勁。

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是說朱元璋的由儉入奢的過程,地位不一樣了,口味也提高,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整個明朝的御膳從形式到內容都格外講究。

故宮出版社編了一本《故宮滿漢全席日曆》,裡面記載了明宮精饌。

《宮延睹記》雲:每進一味,有黃絹一端罩之,盒蓋上,用小曲柄黃傘一把,金鈴數十,太監頂之而進,搖曳有聲,防鳥雀之汙也。至上前跪,隨用領巾藏起口鼻,以虞出息之不謹。

這是普通宴席的上菜模式。

《鼎盛王朝》裡上演的滿漢全席傳菜,可參照。

明朝還有一種專門供皇帝、后妃享用的精饌。嘉靖朝的時候,有一位閔姓宮人曾向族人講述宮中寵妃籌備精饌的事,她負責的是切蔥。

人說,你切蔥不是太簡單了嗎?你還能切出花來呀,蔥花。

她還真的給切出花來了,她切蔥不是用菜刀,是用針。

她能用針把蔥鏤雕成人物花鳥,別具逸緻。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7.

同樣是皇帝,嘉靖皇帝吃蔥都能吃出花來,而道光皇帝為什麼連面片湯都吃不到呢?

清史專家王樹卿多年進行清宮史研究,他在寫咸豐皇帝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

與明代皇帝不同,清代皇帝大多都是希望有所作為的,除光緒帝沒有實權,宣統帝年幼,剩下的只有同治帝較差。

所以,嘉靖帝和道光皇帝不能比。

吃蔥,有醬不就行了嗎?幹嘛還要鏤雕成人物花鳥呢?

終於,把李自成逼反了,最後迎來了大清,這是自己作。

道光皇帝吃不上面片湯的問題也是出在他自己身上,導致宮內御廚人等合夥欺負他。

資質太差而管的事情又多,很多事情就會鞭長莫及。

高陽在寫道光皇帝的時候,這樣說:

宣宗新政,一心一意想整飭吏治,但志大才疏,軍機又不得力;每天面對著一大堆奏摺,看都看不完,更遑論裁決,因而頗以為苦。

這個時候,他所重用的曹振鏞獻策:

今天下承平,臣工好作危言,指陳闕失,以邀時譽,若遽罪之,則蒙拒諫之名。此後中外奏章,皇上毋庸遍覽,但擇其小節目之錯誤者譴責之,則臣下震於聖明,以為察及秋毫,必無敢肆意者。

道光皇帝還真就聽了這個餿主意,以後奏章中凡是有小錯誤的,必嚴斥罰俸降革,中外震悚。以至於後來晚清將亡,政府者還尚循斯輒。

從此,中國官場上形成了報喜不報憂,流毒至今。

有的皇帝吃蔥都用針雕花鳥魚蟲,為什麼道光連一碗麵片湯都喝不上

8.

凡事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

可規矩固化,就會呆板,很多人為了避免受罰,都要循規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於是,皇帝想吃麵片湯,食譜裡沒有,太監們就要想辦法,重新申請部門吧,面片湯部,設立若干個部主任,明確職責,做好皇帝想吃的面片湯。

去外面買一碗?

誰去?得設立一個崗位吧?!叫買面片湯主任?

關鍵是有風險,

麵湯鹹了怎麼辦?

麵湯涼了怎麼辦?

面片寬了怎麼辦?

面片窄了怎麼辦?

... ...

誰知道小心眼的皇帝什麼時候發怒。

所以,死太監們回來報給皇帝:前門外面館拆遷了。

太監來了,誰敢不拆呀?!

吃麵片湯,等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