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陽有一座孤山,《山海經》稱為奇山,李白、元好問留詩

(文/蘇雁濱)《山海經.中山經》中有這樣的記載﹕"﹝豐山﹞有九鍾焉﹐是知霜鳴。而在《莊子》中也曾對豐山的霜鐘有過典故記載!

南陽有一座孤山,《山海經》稱為奇山,李白、元好問留詩

說起來,事實上我從未真正聽到豐山的鐘鳴聲,只是在老輩人的講述中知道,南陽城北30公里,有一座豐山,它西連蒲山,東接白河,是南陽九架孤山之首!霜降後會發出鐘聲般的鳴聲!雖然很是好奇,但始終未與豐山謀面。說來也巧,正好那年單位組織大型系列報道《讀城》,組織稿件時,我竟從中看到一篇關於古南陽古典的系列考究,由於是老家,便看的詳細些,誰曾知,豐山也在其中,李白、元好問、張衡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竟扎堆的走進了豐山的記憶裡!於是我便連夜報了選題,希望能親自去豐山一趟,可最終未能如願,豐山還是敗給了賒店古鎮!後來聽去過豐山的人說,如今的豐山早已是物是人非,怕是再過幾年,只能在照片上尋覓蹤跡!

厚重豐山

南陽有一座孤山,《山海經》稱為奇山,李白、元好問留詩

南陽周邊有九架孤山,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傳說!而在這九架山之中,豐山最低,海拔225米,面積最小,不足1平方公里;但論名氣絲毫不遜於其它山。幾千年來,無數的名士先賢為他留下了諸多不朽的詩篇。

豐山一何高,古木蒼煙重。開門望吳楚,鳥去天無窮。連山橫巨鰲,白水亙長虹。川原鬱佳氣,自古南都雄。

這段節選元代大詩人元好問的《豐山懷古》,無疑把豐山的秀美挺拔,表述得淋漓盡致!我們從詩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個怪石林立,古樹盤根, 松竹掩映的絕美景色,但豐山的美,絕非只有山!

詩仙李白曾以一首《遊南陽清冷泉》,描述了豐山山腳下的一股清泉!

惜彼落日暮,愛此寒泉清。西輝逐流水,盪漾遊子情。空歌望雲月,曲盡長松聲。幸逢孟軻賞,不愧微子魂。

這首李白的詩無疑讓讀慣他“飄逸灑脫、極富古典浪漫主義色彩”的讀者感到一絲疑惑,但更讓我們從他細膩的辭藻裡,讀懂了他深沉的鄉情!一個常年遊子,面對這一灘清泉,在夕陽的餘暉中,思緒萬千,靈感的迸發,情感的交融,恰如其分地把一種美好印在了這座豐山的清泉裡去了!而這泉清水也的確留給李白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多年後,李白寫的《聽蜀僧浚彈琴》又再次提到了豐山,這次是把豐山霜鍾用做典故:“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文化苦旅


南陽有一座孤山,《山海經》稱為奇山,李白、元好問留詩


如今去看豐山,腦子裡蹦出的第一個詞,便是苦旅!我竟不自覺地想起了餘秋雨先生筆下的《道士塔》,是啊,偌大的南陽,竟然留不住一座山!六十年來的崩山採石,讓這座只有200多海拔的豐山還能像今天這個樣子,想必在他們看來,也算得上“手下留情”了!

只是怕有一天,當南陽的孩子們讀起李白的詩,讀到元好問的“豐山一何高,古木蒼煙重。”時,問我們,豐山在哪?又該如何回答?難道要告訴他們,那是他的父親、或是爺爺一代為了把房子變得更大、車子變得更好,而讓他崩塌嗎?或許某一天,遠來的客人想觀瞻一下這座飽含文化的名山時,我們回答:早已不復存在了!

南陽有一座孤山,《山海經》稱為奇山,李白、元好問留詩


有時,恨不得把手裡的文志燒掉,哪怕是放在永遠也找尋不到鑰匙的抽屜裡!可是,清醒下來,還是留下吧,至少讓後來者知道,那些曾經璀璨的文化,是怎樣的美好,那些美好又是怎麼破滅得!或許,這樣能給他們提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