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0-12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大腦發育對孩子未來的影響非常的大,這不只是關乎到孩子是否聰明,成績是不是更好,也關係到孩子的情緒,性格,和處理事情的能力。有很多家長都忽略了這8件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01 哭鬧時,不妨給他們一個擁抱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尤其是3歲以前,負責情感的右腦佔據著大腦的主導地位。

他們還沒有掌握用邏輯和文字來表達感受的能力,所以,當邏輯還不能起作用的時候,我們不如先回應他們的情感需求。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通過擁抱、輕拍後背、表示理解等方式與孩子產生情感聯結。等他們安靜下來再“邀請”孩子理智的左腦參與進來,討論問題的解決辦法。

一來避免被孩子的情緒“拉下水”,產生更多的紛爭,二來也能讓孩子以一種整合、協調的方式來使用他的左右腦。




02 複述的力量很強大

孩子丟了喜歡的玩具、在學校裡被同學欺負……這些痛苦、失望或者恐懼等強烈的感覺都能充斥著孩子大腦,將孩子淹沒。

這時候父母的責任是引導孩子的左腦轉起來,通過複述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自己發生了什麼。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研究表明,僅僅是給真實的感受指定一個名字或貼一個標籤,就可以讓右腦中“情緒通路”的活動平靜下來。

通過複述讓孩子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了什麼情緒,能讓孩子的情緒更快地穩定下來,同時也能讓他們更好地瞭解自己。




03 不跟“恐怖分子”談判

孩子大發脾氣能在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中排前三,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在商場失控似地大吵大鬧要買這買那。

這時候,家長只有一種回應方式:不跟“恐怖分子”談判,冷靜地解釋:

“我知道你很喜歡這個東西,但是我不喜歡你現在的做法。如果你繼續發脾,我不會買,而且之前說好的活動也會被取消,因為你讓我覺得你不能控制自己。”

如果孩子仍不收斂,你就要說到做到。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大腦除了分左右,還有分上下大腦。

來自上層大腦的脾氣目的性強,方向準確。來自下層的脾氣則會讓你覺得孩子莫名其妙,“完全失去了理智”。

對於來自上層大腦的脾氣,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嚴格的界限,讓小朋友看到不恰當的行為帶來的後果,讓他們學著去控制自己的衝動。

只要你拒絕為孩子上層怒火讓步,不論你的孩子處於什麼年齡段,你都將看到這種情況越來越少。




04 多用疑問句,少用祈使句

上層大腦除了讓小朋友知道怎麼發火以外,運作良好的大腦還可以幫助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考慮後果,三思而行,並考慮別人的感受。

要鍛鍊小朋友的上層大腦,就要多用疑問句,少用祈使句,多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

“你今天想穿藍色的衣服還是白色衣服?”“週六的活動和足球賽衝突了,你打算怎麼辦?”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讓孩子在做決定中,學會思考不同的選擇的利弊之處,練習承擔不同選擇帶來的後果。

家長在孩子做決定的時候儘量不要做過多的干預,即使你知道他做的選擇不是那麼好。

別忘了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的大腦得到更多的思考機會,而不是讓每個選擇都盡善盡美。




05 帶孩子一起動起來

研究表明,身體的動作會直接影響大腦中的化學物質的分泌。當我們改變了身體狀態,情緒也會得到改變。

試著保持微笑一分鐘,你會感到更快樂。做個緩慢的深呼吸,就沒有那麼緊張焦慮。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我們可以和小朋友嘗試這些練習,讓他們理解身體如何影響了他的感受。身體其實在不斷給大腦發送信息,我們感受到情緒實際上是從身體開始。

所以當大腦“當機”、無法思考、一片空白時,不妨出去走一走換個姿勢。




06 幫助孩子解決不安的記憶

小朋友本來很喜歡游泳,某天卻說再也不想去游泳了。無論你怎麼威逼利誘,小朋友都表現出萬分抗拒,你問他為什麼,他又不知道。

這,就是我們的大腦的“安全模式”在作祟。大腦會記住我們做過的每一件事,並將這些事情進行分類。哪些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哪些是令人不安的事情。

將不安的事情設立進“安全模式”,通過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來警告我們不要再做這件事,即便是我們認為已經不記得的事情。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孩子睡前或者是吃飯後等放鬆的狀態下,帶領孩子回憶曾發生過的事情,整合記憶。

找到影響孩子,讓孩子不適的事情,給孩子提供相應的建議和幫助,從而更好地解決事情。

促進兒童記憶整合能力的發展,不僅能讓孩子瞭解自己,還會讓他們變得更勇敢、更快樂、更鎮定。




07 用“感到”形容情緒

情緒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受,難過時平時再好吃的東西都吃不下,開心時看到路邊的一朵花都開心。

這是大腦的可塑性帶給我們的體驗。它會隨著我們的體驗和注意力的改變進行調整,調整後表現到我們與世界的互動上。

用“感到”形容情緒就是一個安撫大腦的好方法,當我們說“我是孤獨的”,會有一種被定義了的感覺,覺得自己會長期處於孤獨當中。但是用“我感到孤獨”就會讓感受到只是一種短暫的感覺。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換個說法,換個心態,不被負面情緒強佔大腦。用思維控制我們的生活,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畢竟感覺只是一時的,悲傷、憤怒、傷心或孤獨的感覺都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它們只是我們的狀態,而不是我們的特質。




08 愉快的親子時光

大腦不是一個隔絕在單個頭骨中的孤獨的器官,其實科學家們最近幾十年發現:大腦是個社會有機體,是為關係而生的。

所以在我們幫助孩子鍛鍊大腦各方面發展時,也別忘了幫助他們建立與其他人的聯繫。

多與孩子一起看看書、聽聽音樂、跳跳舞,即便在家長眼裡看來是普通的事情,但是在小朋友眼裡都是愉快且有趣的。

0-12歲孩子大腦發育期,家長不要忽略了這8件事


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會給小孩增強與人相處的自信心,給予他們與人社交的安全感。

每一段愉快的親子時光,對培養孩子與他們相處的能力都是一種正面的強化。

孩子越是享受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就越看重人際關係,對未來的人際關係也越抱有積極健康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