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当眼中的星辰都已经落尽,还能为什么而活?

陈俐伶



手机用户迪克


看到你的问题我心里微微颤动,想到我一个月前抑郁的时候,曾经有过轻生的想法和行为,就像你说的,眼中的星辰都落下了。

可是我坚持下来了,我不是像别人说的寻找新的目标或者找新的人陪伴,我想了想,为什么之前我要有星辰才能活,我怎么就不能任意妄为,做我自己,我堕落也好看淡了也好,甚至不管任何人又怎么了,我只要随着性子先活下去,怎么随意怎么来,只要不违反法律,我就是我自己。

累的时候耍一耍小性子,你会突然发现身边的人挺在乎你挺宠你的,不要压抑,不想说话就不说话,不开心就甩脸子,过一阵会好的,加油!



醉欲眠卿且去


我很久很久看不到繁星满天的星空了…

想起小时候的我,最喜欢露宿阳台上,仰望那星斗漫天的静谧星空,看滔滔银河泛银光,愰惚看见牛郎织女相会在银河岸…会睁大眼睛寻觅天皇星、北斗星的位置,呀 我找到了望见了:那带勾问号的是北斗星、还有那颗闪闪发光最亮最耀眼眸的是启明星…多美呀 !

星辰永闪我脑中…


刘楚云817


眼中的星辰坠落,

是因为你把你的眼睛闭上了。

抬起你的头,

你可以依然是天使。

世界很大,

还有很多远方的风景。

听,

那山野里面的风依然很轻,

那山涧里面的小溪依旧潺潺。

冬天过去,

转瞬到来的就是春天。

风雨过后,

就是彩虹。

因为我们活着,

才知道生命的意义。

因为我们活着,

才能够很好的回忆。

回忆也许不全是美好,

可又有谁能保证我们碰到的都是美好呢?

停一停那急匆匆的脚步吧,

把行囊中沉重的东西丢掉吧,

去闻一闻那一棵不知名的小花,

也许他也有幽谷里野百合的清香。

又或许,

听一首悲伤的歌,

安慰一下受伤的心,

品尝一下恣意流淌的泪水,

虽咸,

但绝对真实。

太多的时候,

我们活在别人的眼中。

太多的时候,

我们忘记了自我。

忘记了我们出发的路,

忘记了我们该梦归何处。

无需再借酒浇愁,

无需再为别人而活,

为了明天,

为了自己挚爱的亲人,

请让自己有尊严地活着!

你的星辰坠落了,

在他们眼里,

你依然是他们的星辰。





民安的安


其实,眼中有星辰的年纪,也不过就是青春昂扬的那几年。那时漫天的星辰,散发着诱惑的光芒,让你误以为它就在头顶,一伸手便可以捉住一个,揣进自己的怀中。

但是,当你真正的踏入社会,那些发着光的星辰,便会被现实,狠狠的击落,散落一地,如刚死的鱼眼珠子,不能入目。

也许,对少数让来说,并不是这样。他们依然眼望星辰,追逐而去。这追逐,除了自己本身的足够优秀,还有外界条件的鼎力支撑。

但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就像上面说的那样。眼中的星辰碎了一地,好在我们还拥有自己。

从此,不看星辰。只低头看路。因为前路崎岖,即使摔倒了,你也要看清楚,是在哪里摔的,以防第二次的跌倒。

这样一步步走下去,你会发现,你才是你自己的星辰。小小的一个人发着微弱的光,就是这点光,可以牢牢的守护在你,一生经过的路上。可以让你的人生在冬天,也有繁花似锦。

致敬,共勉!



春风不等江南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问题。几经犹豫,还是决定以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为话题,阐述一下自己的想法。

人每天要经过昼夜,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能只有白天没有夜晚。记得孩儿时听人说过,人体有365个穴位,天空有365颗星星,人体与宇宙有着很密切的关联,但没有人告诉我,当一颗流星滑落,人是否疼痛或有着什么不适反应?当一个人生命中的满天星辰全都坠落,人是否就犹如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有谁知道?有谁体验?有谁想知道想体验?然而,世事无常,漆黑的夜会随时会降落到你的面前,让人错不提防。

星辰坠落的夜会感觉极其漫长,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彷徨、忧虑、恐惧、失落、疼痛,吞没着人生有限的生命,沧桑岁月恰似一种严峻的煎熬。为何会有如是的感受,细琢,是人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满天繁星灿烂赋予的光明,没有独立面对黑夜能力,不能在黑夜中独立行走自己人生的路。

也曾有人说过,每个人都在天上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这颗星星与人的心灯遥相呼应,只要你敞开心扉,就会找到这颗属于自己的星星,随之就会点亮自己的心灯。如此,在长长的黑夜无需其他星辰的光亮,自己不但会给自己照亮前程,而且,还会给生命中有缘之人带来光明。

总之,人生不只是一味地索取,更重要的是学会随遇而安,不但要感恩曾经的美好,也要学会强大自己,去付出和眷顾生命中一切有缘之人。


高山仰止1808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看到你的问题,我心里一潺,我想到的是,一个只有脑袋会动的男孩。他依然在坚强的努力生活,为了什么呢?你有他惨吗?
眼中的星辰落尽,就没有了生活希望,是因为你没有把你的心❤打开。


一,人生来孤独
没有谁能陪你总到最后,陪你走到最后的是只有你那一颗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读了你的问题心情真的很沉重,是什么样的挫折让你有了这样的感悟,星辰落尽,找不到自己的希望。
二,有命在就有机会去点燃希望。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去点燃希望,这希望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拼自己。只要心还在,只要命还在
三,多听听别人的故事,
你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则。这个只有脑袋的男孩,肌无力,只有一颗脑袋,二根手指能动,他每天咬着袖子操控着电脑,经营着自己的小店。每个月也有一些收入,我被深深的触动,人家如此坚强,我们有手有脚,为何颓废。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话,下面送给大家一段视频,希望你幸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c2ed097f39845bf9b66d8fc93b0d3a2\

海水one


星辰虽已落尽,未来亦不确定!

我们不应该只为眼前的繁华而活,更应该为未来的不确定而活,也许未来的日子狂风暴雨,但风雨后的彩虹更值得我们期待!也许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失去很多,但我们会学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微笑着去面对,要学会接受,接受命运给我们的好与不好,还要学会改变,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命运,那我们就改变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让我们放下眼前的苟且,去探寻那令人着迷的未来!



虫虫的村庄


生死,是哲学家们永恒的话题,尽管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证明了人活着,但也使得后来人开始激烈地争论着人为什么而活着——也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类的问题向来漫无边际,就算是一头扎进哲学史的海洋之中,也会迷失。因为,每个大师的表述都有不同,若是硬要吸收,有可能会经受不住这剧烈的冲击而精神错乱。但抛开哲学大师们,人活着的问题,让我想到了两个小故事。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的卫国,有这样一个人,他叫子路。那年卫国内乱,卫国公子孔悝被持。身为孔悝的家臣,子路有着非回卫国不可的理由。在回国的路上,子路遇到了他的两个同门师兄弟,他们一致劝说子路放弃回国,但子路答道:“食其者不避难”。而后毅然进入卫国。蒯聩见子路,不听其劝。则子路欲焚其台,蒯聩惧,命二力士毙之。然子路结缨而死。

子路的死,可以说是春秋时的一件少有的稀奇古怪的事件。一个六十多岁花甲之年的老人。他已经不是一个气血方刚的少年。哪怕是在孔子都听说他前往卫国后,也捶胸顿足的悲伤说:子路这次死定啦。可尽管子路明明都知道自己此去有死无生,可还是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万死不辞。

但拥有这种力量的在春秋时期并不唯一。程婴和公孙杵臼是晋国赵家的家臣,但恰逢晋国动乱,赵家被屠,仅留下来一个遗腹子。程婴与公孙杵臼便商量,谁来养这个遗腹子的问题。公孙杵臼问道:是死容易还是养孤儿容易;程婴道:养孤儿比较难。

于是公孙杵臼便说: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于是他便寻的一小孩假冒赵氏孤儿而被杀害,让程婴安全的抚养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在长大后赵武也为家族报了血海深仇,而程婴却来请死: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言毕,便立刻自杀了。这一举动可谓是令无数人瞠目结舌,而赵氏孤儿也在元代被人编写成戏曲而流芳百世。

我想,这两则故事之所以能流传给后世,无一不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其实子路、程婴,以及公孙杵臼,他们三个人有着完全不死的必要,没有任何是会比活下去更令人值得追求。但恰恰如此,他们也有着必死的理由。而这理由正来源于他们的人生信条。

对于他们来说,活着并不是那么重要,相反,死对于他们来说还成为一件更容易的事情。这一切不仅仅是他们对于死亡的淡漠与泰然,还有的是他们内心的忠义与准则。在那个没有任何杂质的时代,君子们的准则便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倘若超过了这条底线,那么这样的人生,也是不必要的。

因此早在春秋时候,那时的人们就已经留下了人为什么活着的解答。一个人活着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活着。

归根结底,人为什么而活着,也是一个信仰问题。

当我们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放下手中的哲学书本,而从历史寻求内心的答案。当然,尽管到了最后,无论在哪你都可能找不到答案,因为这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答案。

倘若这个答案固定下来,那么生活不将枯燥无味?扪心自问一下,我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赞同子路杀身以成仁的信念,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忍辱而活负重而行。

所以,没有固定答案的生活不是才更加美好吗?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意义,这样也才增添这世界的色彩。

其实想要找寻这个答案的最好途径就是直面死亡。当你在面对死亡时,头脑中浮现的第一件事,便是你人生活着的意义,是你为什么而活的根源。也许那时候你会想到父母的关爱,也许你会想到自己事业的成就,也许你会想到自己还有什么未完成的许诺。这些都是你的人生信条。所以只有直面死亡,才能省视人生。

最后,我想起林欣浩在他《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的结尾,“当你不再询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找到了答案。”


徐朴拙


人成长的过程就好像是从黑暗中摸索着向光亮前进一般。在无知的黑暗中,父母是我们幼小心灵的第一抹光亮,指引着我们前行,他们的光亮虽然微薄,但是面面俱到,在广袤的世界,留下如荧光般点点的足迹,以便日后我们的深入探索;除了父母,在这黑暗中能够指引我们的还有老师、挚友以及偶像,他们的光亮像彩虹般绚丽着七彩,为我们指明方向;他们的光亮如神明召唤般,给我们提供勇气;他们的光亮好似讲述着美好的故事般,令我们向往。

一路走来,这些光亮就像天空那点点的星辰,指引着我们走向善良与美好。就如花开花落,终有一日,星辰也将陨落,没有了他们的光亮,我们潸然泪下,那是不舍的眼泪,亦是再无指引的迷茫。在那未来的黑暗中,我们终将独立前行,就好像星辰指引我们般独自闪亮光芒,指引后人前行,为他们提供点点光亮,带去丝丝温暖,让那前行之路不再黑暗凄冷。

当眼中的星辰都已落尽,请继承他们的意志,化身星辰,代他们继续后续的传承,以确保黑暗中永布那点点光亮,成为时间也无法磨灭的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