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古代天黑了没有灯,那古人都干什么呢?

天下无双女超人


对于现在不少人来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才是一天的真正开始,毕竟夜晚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是白天无法品味到的优雅和享受。

当然,这些都是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尤其是电的发明、电灯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先进,也让更多的人在夜晚有了消遣的方式,而并不觉得无聊。

这些高科技的享受,是古人无法体会到的。

那么古代天黑了没有灯,古人都干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说下古人的日常生活,古人一天到晚,其实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田间劳作,毕竟那时候赚钱的方式很少,能吃饱肚子,只有靠着田间的农作物,对此,他们也是不遗余力的,正所谓:人勤地不懒。

到了晚上,自然也没有什么额外的活动,累一天了,躺在床上睡觉则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这些只是平民的生活,而那些旧贵族的夜生活显然要丰富的多,飞鱼就来重点说说,这些“贵族”晚上都干些什么。

首先,喝酒,古代人天黑没有电灯,并不意味着没有亮,煤油灯、蜡烛等等都是可以照亮的黑夜的,趁着夜色,喝点小酒,然后找三五狐朋狗友,吟吟诗作作对,也是一番享受。

其次,听音乐,你可能要说了,古代人哪有音乐,其实还真,史料记载,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之分了,夜幕降临后,君主或者贵族子弟,也会听听小曲,已排遣白天的倦意。

再次,举行宴会,这个活动则是比较大型的了,一般都是权贵才可以消费的,这些宴会除了吃饭,喝酒,还会举行歌舞和其他项目,也是一种排遣的方式。

最后,去青楼,这点则是夜间最为普遍的消遣方式,不过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古代青楼里很多女子,都是卖艺的,夜里去青楼的人,很多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看看佳人,听听小曲,品头论足一番,就很知足。

不过,每个朝代的夜生活又会有所不同,商鞅变法后秦国,即使做官的,也没有什么娱乐,史料记载:出于朝廷,归于其家,所以他们在天黑了之后,那就只有一项活动,睡觉到天亮。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的夜生活开始泛滥,官府为了更好地管理民众,也出台了一些宵禁制度,这些宵禁,就是不允许任何人在天黑之后溜达,也是为了治安,不过久而久之,就被民众诟病。

到了宋朝时期,夜生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史料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足见宋朝民众夜生活的丰富。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古人虽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手段来消遣夜色,他们的生活也未必就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枯燥无味,民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比较现在的忧愁来说,古人生活或许正是现在很多人所向往的。

您认为呢?


飞鱼说史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鲁西南农村没电时候的夜间生活。我在农村生活了十九年,至少有是15年是没有电的生活。没有电的夜晚煤油灯是最早的照明工具,蜡烛是过年的时候才有。但公共场所(生产大队)有汽灯,社教工作队员在汽灯下办扫盲班,忆苦思甜,唱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我们上小学和初一的时候上早自习是自带煤油灯,天不明就出发,一边走一边呼喊同学,到校后点上煤油灯晨读,天明之后,同学们会相互笑闹,因为大家的鼻孔都是黑的。再后来就有了嘎石灯,贼亮,但不可以长时间直视,伤眼。没有电灯的夜晚,农家院里也是忙碌的。无月的夜晚点灯推磨,一家老小吃的粗粮和少的可怜的细粮都是晚上一圈一圈的推磨和碾子加工的。大人推磨,小孩罗面,不干活就没的吃。有月的夜晚我干的最多就是剥芦苇皮,芦苇去皮后破开浸湿后用石滾压成糜子,编织席子、缸帽子,玉堂酱园造酱的大缸盖子。村里不管,但是都是连夜送到济宁,白天怕有人逮住罚款。剥芦苇皮最痛苦的是手指肚经常划破、磨的脱皮。小时候最喜欢的是阴雨天,放学后作业很少。做完后可以到场院屋(牛棚,喂牛的地方)听老人讲古,也有偷偷讲三侠五义的,我小学六年级时候被大人糊弄着给他们读过一本《平前传》的武侠小说,后来被家人知道了,禁止再去,怕人知道了影响前途。没电的时候,空气是极好的。满月的夜晚亮如白昼。小朋友得空在一起狂欢,从街东到街西,笑闹疯跑,惹的大人唾骂。最后说说过年,过年的时候大都下雪,一连几天,淅淅沥沥。夜间漂雪花,白天雪粒子。父亲总能糊两个灯笼,吃完年夜饭打着灯笼拜年。拜年是要磕头的,磕了有压岁钱,不多,不过都由母亲代管着,过了年要交书本费。街上没有灯光,漆黑的夜里,一种叫“提搂金”的东西,点燃后火花四射,给新年增加不少的喜气。如今50年过去了,社会发展到了无电没法生存的时代,想想儿时的无电年代,种种辛苦、困难、欢乐和情景交融在眼前,感慨唏嘘不已!


无关风月10334


看到这个题目就有点尴尬,感觉我的老家都成了你们口中的古代,因为在我几岁的时候我们这里好多地方都没有电。那就说一说我们在没有电的岁月里天黑会干什么。

那时候家里都用的是煤油灯,没有电也就没有电视可看,那时候人们都喜欢串门,晚上吃过饭了不管去谁家烤火,对,没错就是烤火聊天。聊一些八卦奇闻,聊一些生活琐事。而我们这些小孩就会安静的坐在旁边听他们说话,每当说起鬼神之说的时候最喜欢听,也心里很害怕。有时候我们一群小孩会出去找个地方玩,你追我赶的。年龄大一点的就讲一些神鬼之说吓唬我们年龄小的,在那个年代没有电感觉过的也挺好,挺欢乐。

后来,开始有放录像带的人,都是用发电机发电然后发碟片,那可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了,不管放什么我们都觉得太好看了,特别入神,每天看完了第二天去学校我们都要聊昨晚看的电视。我记得我姑父那会就在放碟片,在我家里放过一个月,每天晚上吃过饭我就搬个板凳坐在最前面,陆陆续续家里来好多人,看两集然后都回去睡觉。

其实有点没电只是生活习惯变了,有电了人们都喜欢天黑就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在没电的年代人们也会找别的娱乐,不过现在的人恐怕忍受不了没电的生活了。比如我,现在要是一天没电那真的会奔溃。


陇南市文化大使


记得我小时候,老家是河南西部的一个山村。家里虽说通了电,但是三天两头停电,记得非常清楚的是那时的电压不稳定,即便有电灯泡也是昏黄的。村里也没有自来水这一说,我们都是渴了去村口的井里打水,现在回想起来那水真甜啊!那年我七岁。

村里人大多家里都是一盏煤油灯,基本除了孩子们写作业会点亮一会,其他也不怎么开。夏天天黑的晚,屋里也特别闷热,大家都是端着碗在村里的大树下吃饭,闲聊,直到天彻底黑下来。记得村里的小伙伴们每天晚上都是捉迷藏,斗牛,有几次我都藏在秸秆垛里睡着了,直到家人喊着邻居一群人来找我。

那时候的天真高,晚上星星也特别亮,躺着房顶上看星星,总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晚上虽说没有电视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场所,但是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小时候无忧无虑,纯净自然的生活。

我想古人也一样,古代除了皇帝,贵族,官员,地主家里可以点油灯和蜡烛,其他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偶尔造造小人其他也没啥娱乐活动了。

我一直觉得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星相学家辈出也跟古人没事喜欢观察星空有关。诗人们的思想和格局也比现代人要宽广的多。





煮酒话青史


说古代太遥远了。我们小时候在农村,那时也不知电为何物?一到晚上,家里条件好的用煤油灯或马灯,条件差的就用籽油灯,也就是用棉籽榨出的油。在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拿着针线筐,要么为我们缝补衣裳,要么将鞋的鸡眼绣成一朵花,陪在我们身边,边干活又边督促我们写作业,那时的作业少,基本上就只有语文和算术,语文主要是背书,算术题也就几道加减乘除,几乎不怎么费力气…我记得那时候六点左右吃,都是吃集体食堂,大人的定量是每月43斤,女人与孩子都是31斤,凭票打饭…吃完饭后,要学习毛主席语录,开集体生活会,对落后分子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帮扶,对地富反坏右分子要坚决予以斗争和整顿,戴高帽、挂牌子,接受人民群众的教育…集体生活会后,我们这帮小孩子还要手执红缨枪,在村头巷尾站岗放哨…有时候我们这个单位与那个村的孩子们还会因为一些观点、防区问题而大打出手。那个时候我们都是以打土坷仗为主,各自寻找掩体,以土坷为武器,互相进功,场面也很激烈,直到分出胜负,或负伤而退出战场…有时一玩就很晚,听更夫敲完三更之后方始回家…总之,在没有现代科技产品的时代,我们的童年虽说很艰苦,但是非常幸福的!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


龙行天下1516058


在我记忆最远古的时代,记不得多大了,我90后,农村人。

记得很久很久以前,家里面还没有电,只有一种煤油灯的东西,大人都忙到天黑。然后家里烧的柴做饭吃完,大家都在院子里摆龙门阵(聊天),吹牛。

记得还有牛油燃灯照亮的。不过这些记忆都不多。

估计在古代,人们都是忙活了一整天,晚饭吃了,有月亮就赏月看星星聊天。如果天气不好,肯定的早早的睡觉了。

如果有事情,肯定是用的火把照亮,因为我们小时候爷爷也用过火把串个门的。火把都是用竹子做的,还有一种树杆做。



胖乎乎的毛毛虫618


古代人没电女人要纺线织布做鞋做衣服,古代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卖鞋和衣服的,只能自己做,而且全昰手工,做一双鞋要好几天,做的鞋子也不结实,所以需要每天的把棉花纺成线,再织成布,再做衣服和鞋,每一样都要很多道工序。古代人很辛苦的,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做鞋子,小时候奶奶就是这样每天纺线到半夜。


阳光小屋016


不必说古人,太遥远了。

我记事的时候,家里就没有电灯,即使是生产队的马房也只是点了一盏玻璃罩的老马灯。饲养员提着也是很神气,因为是一个身份的象征……

那时节,白天大人都在地里忙碌着,到了晚上就有许多人来到马房里聊天……

也不知道那时候的人们怎么有那么多的话题,反正就是天天夜里都在谈论着,有眼前的事,也有早些年的事。有自己队里的事,也有别人队的事……

谈的很起劲,那时候一个人有口才是很出风头的,往往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就记得我们队里有一个婶子,人家记得故事特别多,她讲的王莽撵刘秀最是吸引人!吴汉杀妻,收陈鹏,马武闹校场,姚琪娘上吊……这些故事情节把我深深套牢了!

我们一群小伙伴更多时间是在一起玩游戏,什么指星星过月,什么藏老蒙,什么老鹰捉小鸡……很是开心热闹……

总之那时候没有电的时代也不是现在想象的那么枯燥……


荷声茹梦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乐趣,拿六七十年代来说,那时农村基本没通电,可我们的童年时代却趣乐无穷,大人们都坐在一起抽烟,侃大山,讲故事,我们在傍听,要不在村广场捉迷藏,斗二腿玩得不已乐乎,累啦,人散了才各自回家睡觉。那时每家都是兄妹几个,在床上也是打打闹闹,每次母亲总会说,好了闹够了吧都睡觉,我们才安静下来慢慢沉入梦乡,真怀念以前没电的日子。


多管闲事26152886


不要说古人了,就八几年的农村还好多都没有电,点的是煤油灯。我那时还小,只是记得遇到农忙时节,天还没亮爸妈就得起床,翻地,割猪草。或是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菜来到市场去还点钱。到冬天不忙的时候,就起的比较晚,但是睡的比较早。天黑吃过晚饭后天气好就到邻居串串门,聊聊天。基本每天都是这样过的。但是夏天比较受罪,屋里热,外面蚊子还多!每天不被咬几个疙瘩就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