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相信刘备带着老百姓逃跑是在爱护百姓吗?百姓如果不跟着刘备,伤亡会更加严重吗?

嵌入式成长教练


三国时代,人口意味着兵力、赋税和民心,任何一方都会重视、安抚,一般不会滥杀。面对曹军攻打,襄阳百姓主动随刘备南下,与爱不爱护无关;曹操志在天下,当时刘琮已投降,没有屠杀百姓的必要。



一、百姓南下多属自愿,与爱不爱护无关

1. 百姓长久和平,不愿打仗

自汉室倾颓、董卓覆亡以来,北方诸侯相互攻打不休,百姓流离失所,而刘表自就任荆州以来,采取多方面措施,将荆州打造成为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很多北方世家大族前来避难,百姓十数年未经历战争。首先,恩威并用,平定荆州境内作乱贼寇,同时“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其次,保持中立,不过度参与中原曹操、袁术、袁绍等混战,避免战火殃及,如官渡之战时曹操、袁绍都欲与刘表结援,他却“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再次,东拒孙氏,西和刘焉,南抚士燮,北边先由张绣、后由刘备防备,建立安定的周边环境。

王夫之评论说,“踌躇四顾于袁、曹之间,义无适从也,势无适胜也,以诗书礼乐之虚文,示间暇无争而消人之忌,表之为表,如此而已矣。”

2. 刘备待人宽厚,深得民心

刘备自被称“皇叔”以来,俨然以宗室自居,社会地位大幅提升,接受汉献帝“衣带诏”后,到徐州击杀曹将车胄,不久被曹操击败后投奔袁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备归绍,绍父子倾心敬重。”;官渡之战后,在汝南被曹操再次击败投奔刘表时,“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足以证明刘备声名显盛,具备招拦人心、民心的社会资本。到达荆州后,刘备很快又在博望坡火烧曹军,声望更增,加上他礼贤下士、招揽人心的一贯做派,于是“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连刘表都不得不起猜疑、防备之心。

在曹操出兵荆州后,刘表去世,刘琮即位荆州牧后,听从荆襄人士蒯越、韩嵩、傅巽等人游说,决定投降曹操,当时蔡瑁等人防范刘备,没有把这消息告诉他。当时刘备屯兵樊城,原意出兵抵抗,但到宛城时才知道消息,大惊之下连忙带众人返回。等到襄阳时,诸葛亮劝刘备攻打被拒绝,随后隔空喊刘琮,刘琮不应,荆州十数万人跟随他南下江陵。

《三国志 · 蜀书先主传》记载,“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辆。”

3. 百姓不愿归附曹操

曹操有“汉贼”恶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帝刘协,不久迁都许昌,“奉天子以讨不臣”。建安五年,发生“衣带诏”事件,《后汉书·董卓传》说:"帝忌操专逼,乃密诏董承,使结天下义士共诛之。" 董承等人因事谋泄露被诛;袁绍攻打曹操前,发布檄文更是痛骂曹操;孙权更称,“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足见曹操汉贼之名人人尽知,当时人心向汉,自然不愿主动依附。

曹操有屠城恶行。自起兵以来,屡有屠城恶行,如曹操之父曹嵩避难徐州,为乱贼所杀,曹操率兵攻打陶谦复仇,沿途屠城,史载“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攻打张邈时,“雍丘溃,超自杀,夷邈三族。”攻打吕布时,“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屠城既震慑人心,又鼓舞士气,以图征服、占领各地,但百姓听说曹操有此恶名、恶行,自然不愿主动归附。

二、百姓是刘备后续计划的重要部分

1. 刘备投降曹操行不通

刘备在吕布被杀后曾投奔曹操,当时有人劝杀掉他,但当时曹操仍存收复之心,“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随后,派他带兵出征并攻打袁术,有人劝说不能外派后仍不听,结果刘备果然杀死车胄、占据徐州,加上衣带诏之谋泄露,曹操高度重视,说道:“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在抵抗袁绍攻打同时,仍亲自率兵先在徐州打败他,迫使刘备投奔袁绍;而后又在汝南打败他,迫使其投奔刘表。官渡之战后,刘备从荆州北上,又打败夏侯惇。综上,经过系列事件,曹操将刘备列为重要对手,没有收复心思,一定是除之后快,所以刘备既不能、也不会投降曹操。

2. 江陵固守需大量百姓

当时刘备带领百姓从襄阳出发后,原计划南下江陵,因为江陵城高墙固,依托长江,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到达后可以立刻将随行百姓武装起来登城固守,可行性非常高。但是,曹操同样意识到这个问题,命五千骑兵部队轻装前行,一日三百里并在当阳追上,俘获众人和辎重,使刘备等仅数十人逃走,打消了刘备的这个计划,迫使其向东与关羽、刘琦汇合。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

三、刘备随行百姓伤亡不大

1. 当阳之战规模不大且是击溃战

在行进过程中,百姓拖家带口,牵牛拉骡,行进速度非常慢,每日仅十几里地,于是有人劝刘备:“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回答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而《关羽传》记载“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诸葛亮传》记载”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由此可见,刘备主力部队由关羽率领,自带部队数千人,而曹操所派先头部队也仅有五千精锐骑兵,从战斗性质上来讲是规模不大的追击、击溃战,随行百姓误伤应该有,应该没有受到太多伤亡。《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2. 曹操对荆州以安抚怀柔为主

当时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再屠杀民众是名不正、言不顺,更没必要,所以主要采用安抚怀柔手段,而不是大肆屠杀。攻占荆州后,曹操表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另外封侯十五人,征用当地名士韩嵩、邓义等,不久文聘担任江夏太守,让蔡瑁、张允掌管水军,从而收揽当地人心。


【结语】 刘备以仁德知名,百姓心向往之,自愿南行,虽然当阳被曹军追击,但战斗规模不大,伤亡有限;刘琮投降,曹操以安抚怀柔为主,而不是屠城震慑。


文殳子


刘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伪君子”,还一直打着“仁义”口号,其它的不讲只从他舍弃妻儿和霸占荆州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刘备出逃后面就是曹军,为什么还会带着百姓,是爱护百姓还是想把人口资源带走,不留给敌人?我猜都不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先说为什么百姓会出逃?

这个不用我多讲都知道,是因为害怕。曹操屠城、坑杀俘虏,不管什么原因,从这两件事就让人觉得曹操是“屠夫”。因为不想屠城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只能逃跑。

第二点为了人口资源不想留给曹操?

很多人都会说当时最缺的资源是人口,只要是有百姓有人口,刘备等几年缓过来一样可以东山再起。

这么想也不算错,但是你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刘备依靠坚固的城池都没抵挡住曹操,在野外什么遮挡物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能挡住曹操,保护百姓?

曹操那边是兵强马壮,肯定也会有自己的骑兵。而刘备是逃走没时间带多少物资,现在已是人困马乏。和曹军相遇连抵抗力都没有,只能是被屠杀的下场。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还带着百姓逃走是仁义?若真是他仁义他就该让百姓自己逃亡,定个地点到时候再去集合。跟着你他走更容易让曹操追上,增加被杀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不管带不带百姓都会被追上,刘备带百姓的真正目的有两个,第一迷惑曹军,第二拿百姓当挡箭牌。

  1. 刘备可以让自己的一部分士兵穿上百姓衣服,当曹军追上的时候,可以迷惑追兵,出其不意的反击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若是曹操屠杀百姓,肯定要分出一部分兵力。百姓也不会站着不动,会拼死反抗。到那时胜负就很难说了。

刘备可不是仁义之人,只是打着幌子干坏事。带着百姓逃跑本身就是不怀好意。


随风而逝1800


刘备劫掠百姓,其实早就被下定论了!

曹操通过盗墓筹集兵饷,孙权通过各家族私兵御敌,唯有刘备既无基业,又不肯效仿曹操!所以只能劫掠百姓!

其称汉中王之时,大肆封赏功臣的田舍宝物,都是据私人财产,为此赵云与诸葛亮还进行劝谏,刘备才稍有收敛!

与其说百姓跟从,是刘备的感化,倒不如说是被其愚弄,愚民政策下,都会将自身政权树立成正统与勤政爱民的形象!所以他们会将其他政权宣扬成凶残暴虐,令百姓闻之而恐惧!

因此当曹操挥军南下时,百姓才会自愿跟从刘备南下,但事实上曹魏驻守荆州,很多便是新野征召,冷兵器时代,人口就是劳动力,人口就是国防保障,人口就是社会财富!



因此任何一方割据势力,对待百姓也都是尽心维护,如曹操的屯田制度,维护百姓的生活,为后来西晋的富庶奠定基础!


反观蜀汉,因为常年北伐民力枯竭,百姓连衣食都难以保障,所以,与其说蜀汉爱民,都只是为了政权的稳定而已!


多臻贵


这个问题我们分两部分回答,首先刘备在荆州带着百姓跑路,究竟是不是在爱护百姓?

虽然在各种演义和影视剧中,都强调刘备是为了爱护百姓。但事实上呢,刘备主要还是为了他的皇图霸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带着这些百姓跑路,不是爱护他们,而是想让他们成为自己事业上的炮灰。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刘备带荆州百姓跑路的背景,是刘备本打算与刘琮一起在襄阳一线抵抗曹操的大军,可结果呢,刘琮却主动向曹操递交了降书,并打算把铁打的襄阳城献给曹操。在这种背景下,刘备想继续在襄阳一线构建防线抵挡曹操,显然是不可能了。

所以刘备集团在经过短暂思考之后,决定率军前去江陵构建新的战略防线。当时的江陵,是荆州第二大郡(南郡)的治所,也是荆州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它把控着整个荆州地区的长江水道,也就相当于它牵制着整个荆州水军的咽喉。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占据襄阳,就相当于占据了半个荆州;那剩下的半个荆州,只需要搞定江陵就足够。而正是因为江陵的重要性,所以刘备在襄阳构建战略防线的计划破产后,就马上决定率众前往江陵,企图在江陵构建新的战略防线,以抵御曹操的大军。

问题是,构建战略防线,需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江陵作为荆州最重要的军事重镇,自然不会不缺军用物资,但它缺人啊。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如果能把襄阳这近十万百姓都带到江陵,他就可以迅速扩充出一枝强有力的军队。

其次,江陵城也是鱼龙混杂,拥有众多实力派,其中有的人主张抵抗曹操,有的人主张投降,如果刘备仅仅只是率领一枝孤军前往江陵,他想把这些实力派都收入自己麾下,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就刘备这穷途末路的状况,大家凭什么跟着他混。

更重要的是,如果刘备只是一枝孤军前往江陵,会让江陵主战派的士气严重受挫,因为刘备在荆州好歹也待了六七年,结果当他选择继续抵抗曹操时,荆州竟然没有多少人愿意响应和追随他。这就足以说明,荆州广大的百姓们,都普遍不愿意抵抗曹操。在这种背景下,江陵城的主战派们还有信心抵抗曹操吗?

相反,如果刘备能把这近十万百姓都裹协到江陵,本身就证明,荆州人民都想抵抗曹操。一切事显然的,如果他们不想抵抗曹操,怎么会有这样多的人,随刘备跑到江陵呢?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在发动、组织江陵人民抵抗曹操时,就会事半功倍。

从这层意义上说,刘备带着荆州百姓跑路,本质并不是要爱护百姓,而是想利用这些百姓,让他们替自己皇图霸业服务,归根结底是充当自己的炮灰。

接下来,我们再说第二个问题,百姓不跟着刘备跑路,伤亡会加重吗?很多人觉得会,主要是建立在曹操经常屠城的基础上。

诚然,这种事曹操确实干了不少,最简单而言,当年曹操进入徐州,那是一个劲的烧杀抢掠。对此史书上曾这样记载:“这次遇到曹操到来,男女老幼数十万人被驱赶到泗水河中淹死,尸体阻塞了河道,致使水不能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备能够忽悠近十万百姓跟着他一起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曹操曾经在徐州等地大肆屠杀百姓,在这种背景下,刘备集团只要把这些事拿出来反复宣传,就足以让很多人愿意跟着他走。问题是,曹操在进入襄阳后,也会大肆屠杀百姓吗?

答案显然事否定的。最简单而言,当时跟随刘备而去的十万百姓,只是襄阳的一部分百姓,其他没走的人,当曹操的大军接管襄阳后,他们又遭到过屠杀吗?还有,后来曹操大军在当阳追上刘备,并成功将其击败后,这些百姓都被曹操的手下劝返回去,而曹操事后,也没有对他们进行大屠杀啊!

其实呢,曹操虽然手段有些残暴,但他又不是一个嗜杀的大魔王,动不动就屠杀百姓。要是曹操真是这种人,恐怕早就被淘汰出局,哪能混成后来的魏武帝?事实上,作为一个军政大佬,通常情况下,他在决定大规模屠杀某地区的百姓时,绝不是单纯的为了泄愤,而是有着更深的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考虑。

对于当时的襄阳城来说,人家明明有着足够的实力抵抗曹操,却最后选择不战而降,在这种背景下,曹操还要对襄阳的百姓进行大规模的屠杀,这不是变相鼓励大家全力抵抗曹操么?因为你投降也是被杀,那不如奋起抵抗到底,即便失败,也不过是个死嘛?如果是这种结果,曹操还混啥啊!

从这层意义上说,百姓不跟着刘备跑路,并不会造成伤亡加重的情况。事实上,真正会让百姓伤亡加重的原因,是曹操与刘备、孙权围绕荆州进行持续的大规模战争。


我是赵帅锅


我是专注历史的莫地方,我来回答。

战争中最伤害最多的是百姓,百姓为了可以逃往,很多时候选择轻装前行,这样是十分有利于逃往,刘备为离开荆州时候还带着十万百姓,这样必然影响到他的行军速度,刘备为何会这样选择,其实是有一定道理。

刘备虽为汉室宗亲,实际上出身并不高,可以说他是白手起家,他没有一块地盘,曹操和孙权都各自有自己地盘,刘备什么都没有,他最大优势就是靠人心,这个成本是最低的,也是他唯一可以做到的,百姓也提出要跟着你,这个时候刘备选择丢下百姓逃跑,必然身败名裂。

战争中,百姓最需要的就是安定,刘备在新野的时候,把城池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看到了消亡,认为跟着自己就是希望,有百姓跟随,刘备就可以有兵员,也有屯田,这个对于古代战场是十分重要的。

刘备在荆州期间,必然有不少当地人成为他的士兵,这个时候刘备如果就带军队跑,必然对他十分不利,带上百姓有利军心,要不刘备会败的很快,此举有利刘备军心,不会导致其迅速败亡。

百姓认为刘皇叔仁义,跟着他保证自己安全,可是忘记了,相辅相成这个道理,刘备带着百姓,可以在关键时刻,百姓成为自己的挡箭牌,要自己更快的逃跑,刘备如果真爱百姓,最正确是带百姓远离战场,而不是共同前行。

刘备此举对其十分有利,百姓队伍乱了,就证明曹操军队到了,曹操要杀刘备必然要经过百姓,曹操如果对百姓下手,必然影响他的名声,刘备如果发现不对劲,必然可以做好准备,有相应策略应对。

综合所述,百姓跟着刘备伤亡更多,刘备最终却是丢下百姓,如果不是赵云救回刘禅,刘备有可能断后了,刘备要百姓跟随更多是利用,百姓最终也成为了牺牲品。


莫地方


当初看三国演义,觉得这一段很奇怪,明知道曹军攻打刘备,为什么那么多的百姓仍然跟刘备一起逃跑。曹操明显是要杀刘备,这些百姓都那么傻吗?

刘备明知无法保护这些百姓,兵马也就三两千人,能保护的了才怪。那他还带着百姓跑而不会觉得累赘,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

刘备需要挡箭牌

甚至于我认为诸葛亮设计的火烧新野城,除了杀伤曹军,也是让裹挟这些百姓一起逃跑。刘备实在无法抵挡曹军,做出这样的举动来,其实是在隐藏自己,藏身于十万百姓当中,有百姓做挡箭牌,曹操很难找到。

《三国演义》中刻意美化了刘备阵营,明明被打的丢盔弃甲,偏偏写的光芒万丈,“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张飞喝断长坂桥”。就想请问问,张飞断了长坂桥,桥对岸的百姓呢?刘备自己逃脱了便不管了。

一箭双雕

刘备利用百姓藏身,史书美化了—百姓感恩戴德,收拾行囊,挥泪离开新野!!!其中有强迫性质,也有威逼利诱,提前散播曹操进城会屠杀百姓之类的谣言。我军轻装简行,可以逃脱曹操的追杀,但实在不忍弃新野百姓,就算是累赘,也一起走吧,能救一个是一个。彰显刘备的仁义。

曹操要找到十几万人中隐藏的刘备,殊为不易。如果曹操此时大开杀戒,百姓必定怨声载道,曹操的名声绝对一落千丈,此起彼伏,高下立判。刘备虽然赢不了,还是要踩着曹操的肩膀博好名声!

百姓呆在新野城,会损伤惨重吗?

我认为不会。用曹操的一首诗来回答。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蒿里行》是一首悼亡诗,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曹操对于汉末乱世心中忧患,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以上为头条号“晴空莽莽”的回答,头条App搜索关注“晴空莽莽 ”与您分享更多文学、诗词、历史趣闻。


晴空莽莽


关于刘备败退新野的时候为何要带上百姓,其实小编有不同的理解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这些百姓是主动感念刘备的恩德从而自动跟随,而刘备为了防止曹操屠杀这些百姓,也不顾自己兵力少,速度慢,依然带着这些拖累,最后才被曹操追上,这一节彰显了刘备的仁德和大义,然而罗贯中的思想是尊刘抑曹,这样的说法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不说百姓是否主动跟随刘备,就说曹操当时不可能再行屠城之举

屠城很残忍,当时的曹操是不会做的,因为曹操是奉天子命令讨伐刘备,如果乱杀人就不是王师之举,再说曹操尽管从前三屠徐州和水淹下邳,但在这之后早就不再滥杀大众,乃至还用德政降服民心,例如阳安郡长李通上书民穷财困,请减低税捐,曹操便命令交还一切户税绸缎,所以逃离战乱的大众纷纷归乡,曹操又制止当地将领强征大众入伍,所以难民渐渐回籍。曹操还承受卫觊的主张,把公盐收益用来买犁买牛,再发给归乡的难民,所以大众迅速归向曹操,由此看来,刘备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

历史的真相恐怕没有人能够知道,毕竟是近2000年了,时光已经抹去了一切,我们也只能猜测,小编以为当时的情况是刘备见曹操军力势大,以武力胁持了这一群无辜百姓,目的是到粮食和武器库藏丰富的江陵组件起一支强大军力,历史上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了,后来的曹操撤离汉中也是这么干的,只是可怜了百姓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发,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很难说,你能够说刘备带着新野老百姓逃跑,是害了他们吗?我看不见得。虽然自古以来,中国人是故土难离,可是实在没有办法的话,谁愿意背井离乡呢?要知道当时的情况很糟糕,自董卓废帝以来,豪杰并起,将近二十年,天下都处于纷争的状态,相比其它地方来说,荆州这块土地还算是比较安宁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卧龙、凤雏这样的大才。


因此处于荆州境内的新野,算是荆州一块净土。可是随着曹操一统北方后,这块净土最终要打破。很显然,曹操在灭掉冀州袁氏之后,下一步兵锋,剑指南方。所以不仅是荆州,江东也是在所难免。

处于荆州最北端的新野,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曹操所拿下的第一城。而当时屈身于新野的刘备,实力如何?可以说是很弱小,兵力区区几千人,再怎么看,也都不是士气高昂的曹军的对手。在一次击退曹军之后,诸葛亮和刘备果断下令转移,说难听点,就是逃跑。不过问题了,新野的百姓怎么办?当时的新野城可以说残垣断壁,经过几次大战之后,早已经破烂不堪,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新野百姓除了逃跑之外也没有什么出路了。



所以与其让他们自行逃命,倒不如由刘备组织起来,整合他们,带着他们转移,也省得他们胡乱逃窜。至于不跟着刘备走,伤亡会不会更严重?这个是肯定的,战争年代,人命根本不值钱,不跟着大部队走,迟早会死在路上。而跟着刘备走,至少还有军队在旁保护,虽然会有一些伤亡,但总比胡乱逃命好吧。


青史回声


曹操屠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曹操虽然有雄才大略,但他也劣迹斑斑, 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心狠手辣的一面。刘备带着樊城百姓,是有道理的,而且百姓也是自愿行为。不要总说刘备假仁假义。

曹操屠城坑兵

公元193年,曹操去信让父亲来许都,途经徐州,徐州陶谦为了巴结讨好曹操,派大将张闿迎接曹操父亲。但张凯贪图曹父所带财物,杀了曹操父亲及一家人,抢走了财物,落草为寇。曹操把这笔帐记在陶谦身上,为了替父亲报仇,攻下徐州城后,屠杀城中老百姓十多万人。后汉书记载是数十万百姓遇难,死于曹操屠刀之下。而且泗水为之不流。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事后曹操坑杀袁绍降兵七万多人。这两件事情,屠徐州城是面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降兵本来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显示了曹操的极度凶残和暴虐。

曹操恩将仇报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后为陈宫所救,陈宫和曹操一起逃走。在吕伯奢的家里,吕伯奢好心款待曹操。但曹操误以为要杀自己,先杀了吕伯奢一家。后来知道真相,不但不自责,反而在半路上又杀了前去打酒的吕伯奢。陈宫本来要和曹操共谋大事,看到曹操如此如此为人,指责曹操心太狠,曹操却说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样腹黑的人生信条。

曹操在攻打刘备时,先是在博望坡被诸葛亮烧的大败,后又在新野,诸葛亮故技重施,又火烧新野。曹操一败再败,肯定恼羞成怒,如果刘备弃了樊城老百姓。曹操追不上刘备,以曹操的为人,屠杀樊城老百姓泄愤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大自在


实际上,刘备带着百姓出逃是在爱护百姓。百姓如果不跟着刘备逃跑,伤亡会更大。

首先解释第一个问题。根据正史,陈寿先生的《三国志·先主传》来看,《三国志·先主传》中明确有提到这次当阳大撤退: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

“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由此可见,刘备明知带着百姓逃跑,速度会变得很慢,却依旧坚持和百姓一起走,他是真的爱惜百姓,想保护百姓的。况且,这也符合他前期一直在荆州这块地盘广施仁义的做派和性格。


而且,根据刘备的计划,曹操以正常速度行军是追不上自己的,自己就成功带着这些百姓逃到江陵,只可惜曹操听说刘备逃跑,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带轻骑兵五千急追三百里,才在当阳把刘备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刘备损失惨重,连老婆孩子都丢了。(详细史实同样见《三国志·先主传》)

坦白地说,刘备的此次壮举真的非一般人可以做到。换做是非常现实的我们,绝对是要不攻打襄阳,要不南下占据江陵,绝对不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带着百姓日行十余里等着曹操来攻打的。

现在再回答第二个问题,百姓如果不跟着刘备走,伤亡可能会更大。因为进攻刘备的曹操有一个在当时很出名的恶习:屠城。 还是先摆史实。《后汉书》记载

“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这段史书里面提到的数十万人可能数据有些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确有屠城的恶习,而且不止这一次。如果百姓留在荆州不跑,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曹操的军队杀掉的。百姓们跟着刘备逃跑,大部分都是自愿的,积极主动的。

假如你是当时荆州的一个普通平民,大战在即,此时眼前就有一个爱民如子,声望很高的刘备,还有一个有好几次屠城劣迹的曹操,你选择跟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