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画国画,一定要练毛笔字吗?

画家郝大成


这个问题是不能怀疑的。中国画的特性就是诗书画印合为一体的一种审美要求,尤其是文人画的兴起之后又重新把书法和绘画的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画不光是要严格练习书法,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为一体的书法风格,书法即为画法,画法即为书法的高度。有些画家虽然书法写得很好但其与自己的画风完全不符题字过后显得不明不类的感觉单独看都是优秀的放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协调。这里面缺乏了书法绘画的融合缺乏了文化底蕴文学功力的体现。画的好的作品既是书画合一又是诗情画意的集中体现。例如郑板桥的墨竹,齐白石的虾,潘天寿的老鹰等等。





夜色主义绘画


画国画不一定要练毛笔字。

书法应是学国画者的选修课。

这是因为书法和国画为两种艺术形式。

如果说相互借鉴的话,练练更好一些,会有所提升,且画国画必须落款。书法练好了可以辅助提升国画水平。当然书法创作提升,画国画的笔法影响书法的作用更大。

画国画的人可以是不识字的绘画作者。有一个农村绘画作者,自幼热衷于画老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画工笔虎。七十岁以后,画出了境界,工笔画逼真,把画作摆在院子里,狗见了吓得猛跑。周围人识这位画虎者画得逼真。然而这位画虎者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画国画提倡练书法是正确的,画者提升素质后能画得更好。绘画人生会走得更远。但也不一定人人都必须练书法。术业有传攻。

外国人若要学中国画,等书法练成了,黄花菜也凉了,也并说学中国画了。

书法和国画的技法不同,书法借鉴国画技法的多,而国画借鉴书法的少。书法用中锋,中国画多用侧锋。

当代书法多练楷行草,而在只有篆隶体的时代,怎么去练今天的书法。古人也画出了经典之作。

所以,学国画的人提倡练书法,但不是人人必须去苦练书法。

国画是必修课,书法是选修课。没有优秀书法成就的人,照样可以画出优秀国画作品。



GoodLuck6868


画国画一定要练习毛笔字,这是肯定的。书法的笔法对国画的提升相当大,尤其体现在落款上。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指绘画,还包含了诗书画印四个层面,欣赏者也从这四个层面来综合评判一幅国画到底是精品画还是普通画。

国画中的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画面中要有诗情画意,能呈现出诗意的意境。二是指落款必须以诗句的方式展现出来,能很好的提升绘画的品味。但鉴于现当代画家文化修养都达不到要求,所以,许多画家不会写诗,就谈不上给画面题诗了。

国画中的书,是指落款时的题字,这些本身就属于书法。古代画家文化修养高,常喜欢题长款,题写几十字甚至上百字,这些文字是对画面的解释,以及对创作的说明,能让欣赏者通过文字更好领略到画面的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题写长款文字还能有效调节画面的布局和章法。如今的大多数画家因为书法功底较差,不敢题写长款,只落名。

国画中的画,指画面内容与格调,以及所涉及到的技法。比如,画人物、动物、树干、石块等物象的轮廓时,需用线条勾勒,这些线条的用笔方法完全是书法的中锋用笔,如果书法功底不行,勾出来的线条会显得柔弱无力,缺乏柔韧性,就无法概括出准确的形象,这样的画,肯定不是好画。

国画中的印,指代印章,印章以篆书刻成,篆书同样是一种特征鲜明的书法字体。画好画,给落款下盖上印章,让书印相得益彰,给画面增添了另一种趣味。

不论从哪个层面看,国画跟书法的关系十分亲密,离开书法,国画的格调和品味都会大打折扣。因此,不会写书法的画家就不是好画家。

历史上那些绘画大师,如,苏轼,赵孟頫,董其昌,徐渭,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他们的国画作品之所以耐看耐品,艺术价值高,只因为他们都是国画和书法领域的双重高手,把两者玩得炉火纯青。

我国艺术理论上,也有“书画同源”一说,说明绘画和书法从源头到本质都是同一根脉,两者既统一又独立,能相辅相成。


鸿鹄迎罡


中国画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书法入画。中国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所谓书画就是书在前画在后。中国画如果没有书法作为支撑。就没有优美的线条,就没有金石的气息,也没有书卷气,中国的毛笔最早是用来书写的,而后才用它来进行绘画。中国画历来都讲究诗书画一起。有了美妙的书法才能创造出来美妙的书画,如果书法不行,创作出来的作品就缺少内涵,缺少力度,缺少韵味是中国画的硬伤。所以说,书法对于国画是十分要紧的,他是中国画的骨头。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骨头,那该是怎么样的站立和行走,你就知道书法对中国话有多么重要。分享几福我的书画作品,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铁砚诗心


这是内行人的误导。“书画同源”这是很扯的说法,这“源”是什么?是怎么同源的?书画起源的时间不同,什么时候同源的?三千年前?七千年前?还是三万年前?这种说法牵强附会,毫无意义。还有所谓“书法用笔”“以书入画”,也不过就是说,画画的线条要有质量,所谓“书写性”,那并代表书法就是画国画的基础。没见过几个书法大家画画一流的,倒是经常见,不少书法家在画面上题个款都成问题。书法的线条主要表达文字的形,画画的线条主要表达物体的形,两者功能不同,对线条质量要求也不尽相同。当然,两者的线条又都表达情感状态、审美理念这些抽象的内容,在抽象审美层面上,彼此确实存在有很大的共性。但是很显然的是,绘画线条和笔墨的变化,远远比书法线条的变化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人们有时会借用书法的概念来谈绘画,有时会借助绘画的概念来谈书法,那都是方便说而已,不是教条,信你就输了。就像书画理论中,还借助了音乐的节奏韵律概念呢,总不能说音乐是书画的基础吧?话说回来,练练书法,对学画也有好处,有用处,但是一定别迷信,不练也没关系。


旅美画家韩墨


练字就是练笔 简笔练会有奇迹





墨香咿客


有句老话,书画不分家,练好书法下笔的气定神韵很重要,以画为主,以书为辅。比如画竹,蘭,书法好的人画竹,画蘭就漂亮,气韵在,侧峰有力。画好一幅画后题一首诗词更是增添了整个画面的美感,气息,所以画画有一手好毛笔字很重要。

画国画不仅要毛笔字的功夫也要有素描的功夫,在孩提时代我学画画时学的素描现在依然在画,练毛笔字也一直坚持练习,但始终练不好一手好字。以至于画蘭花始终画不好,画完一幅画后落款毛笔字也不想写,所以我好多画都没有落款,留白着。所以练好书法基本功很重要……






羽墨兰亭


國画讲书画同源,说的是书法和国画都是以毛笔为工具,用墨和颜料以线条的形式表现事物,练习书法可以使写出的线条有力度,有内涵,有骨力,能掌握各种用笔的方法以及对水墨的把控,对绘画有很大帮助,单以的画画相对掌握这些笔法要慢些,更何况好的书法也讲究干湿浓淡,疏密错落,章法布白等,和绘画是相同的,绘画作品中好的题款会给作品增色,可谓书中有画,画中有书。若要在国画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练书法,古往今来没有一位国画大师不会写字。





水墨人生2O19


书画同源,就像乐韵相通,画画书法都讲究线条,所以我认为两者兼会,精一门即可,不要以为画画非常好了而因为一个落款现原形。











秦则伟业


这是毋庸置疑的答案,一个真正的画家,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反过来说,一个不会写字的水墨画家一定是水货画家!

古人常说:书画同源。这里的“源”除了创作工具之外几乎雷同(都需要笔墨纸砚),更重要是他们都要有相同的笔墨技能技巧,既要懂得用笔的快慢轻重徐疾,还要知道用墨的浓淡枯湿润燥,更要知道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等的辩证与统一关系。除此之外,书法和绘画都讲究章法布局、精神气韵。

我们很多书画艺术大师在创作中都时刻提醒后辈:在书画的实际创作中,时刻都是“画字、写画”。从前辈的告诫中,我们需要懂得“画字、写画”真正含义是什么。我觉得这里的“画字、写画”所指向的不是简单的表象,而是作品内在的意境。

再看看我们历代大画家中,有哪位大画家不是大书法家呢?从古代的赵孟頫、苏东坡、米芾、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金农、郑板桥、赵之谦,到近现代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关山月、李苦禅等等,哪一个不是双管齐下?

我是无心斋苦果,专注于书画艺术品的鉴赏、收藏。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