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走近孔廟第一碑——成化碑

· · ·

/

孔廟第一碑——成化碑

是孔廟中體積最大的一幢碑

/



· · ·


成化碑全稱《御製重修孔子廟碑》,立於明朝成化四年(1468年),故通常稱為成化碑。1464年,明憲宗朱見深即位,逾年改元成化,即位之年便下令重修曲阜的闕里孔子廟,成化四年竣工,成化碑即立於此年。該石碑立於孔廟奎文閣院同文門前的東側,碑身與碑額通高6米有餘,碑身寬2.2米,厚約0.5米;刻有十分規整的23行正楷大字;碑額部分精雕細刻有盤龍旭日。碑身下有高1.25米的龜趺(贔屓),雕刻同樣十分精細。



走近孔廟第一碑——成化碑

<<<<<<<<<<<<<<<

走近孔廟第一碑——成化碑




成化碑為何如此

引人注目?



一是因為其形制和書法,成化碑為孔廟最高大一幢御製石碑,同時《成化碑》的正楷書寫十分規範化,標準化,精湛引人,歷代對其筆法素有“著稱於世”之評語。許多出版的書法正楷臨摹版本就選自成化碑。然而成化碑的字跡由誰書寫尚不得知。



走近孔廟第一碑——成化碑
走近孔廟第一碑——成化碑


其二就是成化碑文的內容,它將孔子思想評價到絕對高的程度,認為有孔子之道則有天下,無孔子之道則無天下,反孔子之道則失天下,“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一日者不可無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就是說孔子之道就像人們吃的飯,穿的衣服一樣,時時刻刻不能缺少。



走近孔廟第一碑——成化碑





成 化 碑 內 容

中國傳統文化以孔子為尊,自古以來對孔子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歷代皇帝對孔子都有評說,但都比不上朱見深的成化碑文,所以此文被譽為自古以來推崇孔子的最高峰。



走近孔廟第一碑——成化碑

御製重修孔子廟碑

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無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則綱常正而倫理明,萬物各得其所。不然,則異端橫起,邪說紛作,綱常何自而正?倫理何自而明?天下萬物又豈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慼系焉,國家之治亂關焉,有天下者誠不可一日無孔子之道也。


蓋孔子之道,即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載於六經者是已,孔子則從而明之,以詔後世耳。故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使天不生孔子,則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後世何從而知之?將必昏昏冥冥,無異於夢中,所謂“萬古如長夜”也。由此觀之,則天生孔子,實所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者也。其功用之大,不但同乎天地而已。


噫,盛矣哉!誠生民以來之所未有者,宜乎弟子形容其聖不一而足。至於《中庸》一書,而發明之無餘蘊矣。自孔子以後,有天下者無慮十餘代,其君雖有賢否、智愚之不同,孰不賴孔子之道以為治?其尊崇之禮,愈久而愈彰,愈遠而愈盛。觀於漢魏以來,褒贈加封可見矣。


迨我祖宗,益興學校,益隆祀典,自京師以達於天下郡邑,無處無之,而在闕里者,尤加之意焉。故太祖高皇帝登極之初即遣官致祭,為文以著其盛而立碑焉。太宗文皇帝重修廟宇而一新之,亦為文以紀其實而立碑焉。


朕嗣位之日,躬諧太學,釋奠孔子。復因闕里之廟歲久漸弊而重修之。至是畢工,有司以聞,深慰朕懷。


嗚呼!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暫缺。其深仁厚澤,所以流被於天下後世者,信無窮也。為生民之主者,將何以報之哉?故新其廟貌而尊崇之。尊崇之者,豈徒然哉?冀其道之存焉爾,使孔子之道,常存而不泯,則綱常無不正,倫理無不明,而萬物亦無有不得其所者。行將措斯世於雍熙泰和之域,而無異於唐虞三代之盛也。久安長治之術,端在於斯。用是為文勒石,樹於廟庭,以昭我朝崇儒重道之意焉。系以詩曰:

天生孔子,縱之為聖,生知安行,仁義中正。

師道興起,從遊三千,往聖是繼,道統流傳。

六經既明,以詔後世,三綱五常,昭然不替。

道德高厚,教化無窮,人極斯立,天地同功。

生民以來,卓乎獨盛,允集大成,實天所命。

有天下者,是尊是崇,曰惟聖道,曷敢弗宗。

顧予眇躬,承此大業,惟聖之謨,於心乃愜。

用之為治,以康兆民,聖澤流被,萬世聿新。

報典之隆,尤在闕里,廟宇巍巍,於茲重美。

文諸貞石,以光於前,木鐸遺響,餘千萬年。

成化四年六月十一日





走進孔廟,走近孔廟第一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