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母亲给了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母亲给了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岁月证明,母亲让我深深敬重的恰是她这些淳厚良善的品质。


说实在的,很久以来就有写母亲的冲动,但每每提笔,却不知写什么。实在讲,母亲在别人眼中,是一位很普通的农家妇女,不识字,也不起眼,没有什么特别之举,但母亲却给了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这个财富当然不是金银元宝。母亲没有什么钱财,也没什么祖上留下的传家宝。她年轻时结婚,外公给她的嫁妆就是一幅老虎的画,外公不是名家,那幅画当然也随着岁月而不知所踪了。


母亲给我的财富,是我成年以后才逐渐意识到它珍贵无比。

母亲和一般的农家妇女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养儿育女的简朴农家生活,但母亲又确实不大一样。在农村,农闲的时候,妇女串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串门,不但消遣时间,在一起纳鞋底,说东家长道西家短,也是乡下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但遇上长舌妇,是非就出来了。


母亲很少去别人家串门,但到我家串门的人却很多,原因是母亲很少说别人的是是非非。大凡别人所说的,她就当没听见,那些串门的婶子出了我家的门,再没有第三个知道她们说了什么。


母亲给了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还有,母亲乐于助人。母亲不识字,也没有学过裁剪,但她却无师自通,她给我们做衣服,都是自裁自做,很是合身。乡里乡亲来找母亲,母亲只要对照旧衣服比比画画,就能裁出合体的新衣。母亲做的鞋样子也很好看。我真的很佩服母亲的手巧。只要别人喜欢,她总会毫无保留地教别人。

母亲在村子里,几乎没有和人吵过嘴。她不善言辞,但却用自己的行为证明她的为人。我奶奶和爷爷是包办婚姻,爷爷老实又木讷,奶奶打心眼里瞧不上。三年困难时期,奶奶偷偷给我爹做了白面条吃,糊涂的爷爷汇报给队长,以致奶奶在会上被批斗,从那时起,奶奶就恨爷爷。

在母亲没来这个家之前,奶奶让爷爷单独住在一间非常简陋的草房里,给他吃剩菜剩饭,让他穿破旧的衣服。但母亲来这个家后,每当饭菜做好了,母亲亲手端给爷爷吃,并把自己的新被子亲手铺在爷爷的床上,换下那床用了多年破得不能再破的旧被子,为此,我那可怜的爷爷感动得涕泪交织,逢人就夸母亲对他的孝。


当然,母亲的这一举动,让奶奶很生气,她当面指责母亲并阻止母亲给爷爷端饭,可母亲依然体恤爷爷直至他离开人世。


母亲给了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爷爷走了之后,奶奶提出分家。分家时,厨房里所有的东西都不分给母亲,母亲也没有生气。


奶奶去世前三四年,小叔和婶娘对她很不孝,他们出门就锁上厨房的门,奶奶做不了饭,只得来我家。母亲不记前嫌,几乎天天给她另做,因为她的牙掉光了,饭不能硬。

在我的成长中,我对母亲心里的怨恨实在太多。她对奶奶的以德报怨,我甚至认为是母亲实在太好说话,就知道吃亏。奶奶对母亲有成见,小时也很不待见我和我的三个弟弟,在母亲需要帮忙时,多次一口回绝。当奶奶被小叔两口虐待时,我们很有点幸灾乐祸,但我们马上就遭到母亲的呵斥。她对奶奶的行为给予了很大的谅解。

那时我会暗地把母亲跟别人的母亲比,然后就气不打一处来。我那时除了认为母亲太老实之外,还觉得她不会过日子,不会精打细算,也不像别人的母亲能言善辩,在村子里呼风唤雨,让我们脸上感到有光。


但岁月证明,母亲让我深深敬重的恰是她这些淳厚良善的品质。

我认为母亲不会过日子,是因为我们种的菜,我们小时穿的衣服,母亲总是送人。


有一家三口都是残疾,还有一位老婆婆,早年逃荒到我们村,女儿三十多岁就死了,她和女婿、外孙过。他们两家一年四季不种菜,我家成了他们的专职供菜者。


除了给菜,做了好吃的,母亲也要我们给这两家送去,那时我是极不情愿的。


我们村离镇上很近,村里人把吃不完的菜拿镇上卖,得两个钱,但母亲似乎没有这样的经济眼光。或者不去卖,送人也要送队长、书记和能派得上用场的人,母亲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她把我们小时穿过的旧衣服送给比我们更穷的人,甚至是要饭的。

在她眼中,她帮需要帮的人,不需要别人回报,而这一点,恰是那些自认精明者一生都买不到的财富,也正是这样的财富影响了我,犹如大山里流出来的一股清泉,无论何时,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中,我都不会被世俗的物欲所污染,母亲这种真正平等博爱的大爱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后来我大弟结婚时,来帮忙的人特别多,有些都是不请自到,我才知母亲用她的行为赢得大家的敬重,也让我一辈子敬重。


母亲给了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母亲大半辈子辛苦,但她没有一般妇女哭天喊地的埋怨。到我们家串门的很多妇女,大都说是非,诉自家委屈的多。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唯一一个始终保持沉默的人,她的苦装在心中,从不向外人诉说。她用自己坚韧的双肩默默扛起了一个家的重任,并用自己的勤劳,坚强地去迎接每一天。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长年体弱多病,导致性格暴躁多疑,几乎天天发脾气,但母亲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忍受。她一个女人家,既要忙地里的活儿,回到家又要忙家务活儿,还有很多的针线活都是熬夜做的。在我的记忆中,我半夜起来上厕所,眼睛一睁总能看到她在灯下做针线,她从不在我们四个孩子面前抱怨,母亲似乎是一个不知累的人。

母亲为人谦和,在亲戚里也是出了名的。小时,我们家境很不好,缺米少油的日子是定期的。由于母亲做得一手好饭菜,我的两个姑姑又都在同村,我的表妹表弟们吃饭时间准跑到我家。


我心疼母亲的辛苦,也深知母亲的难处,每见他们来就想方设法要赶他们回去。但每一次这样做的时候,母亲总能看穿我的心事,总会呵斥我、制止我。只要他们来,总要先尽他们吃饱,有时饭不够,我还得挨饿。


那时我恨母亲的时候多,并把这种怨恨写在日记里。后来跟表弟谈起来,表弟笑了,他说他们心里知道,但就是因为母亲的饭好吃而不愿离去。现在表弟表妹都已成家,在外工作,他们仍旧喜欢吃母亲做的饭,不过现在来,带来的东西每每让邻居称羡不已。

那时,远亲有躲计划生育的,总来家住很长时间,事后再不和我们往来的大有人在,但母亲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她并不放在心上,她老记着别人的好,总体谅别人的难处。

这就是我的母亲,尽管她一生辛劳,尽管她一生不富有,但她给予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平等、博爱、慈悲、包容。这样的财富,我们四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一一继承。我感谢上苍让我今生今世成为母亲的女儿!


选自《先有好妈妈,后有好儿女》

赵苡 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今日推荐


母亲给了我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女性应当怎样完成教育和自我教育?从四个方面:第一,怎样培养一个好孩子。第二,怎样选择一个好伴侣。第三,怎样维系一个好婚姻。第四,怎样建立一个好人格。


赵苡,1971出生,陕西宝鸡人,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者和坚忍践行者。当意识到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毅然辞去大学英语教师的薪职,选择了以身施教,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作者赵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者和坚忍践行者。当她意识到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时,辞去大学英语教师的薪职,选择了以身施教,回归家庭相夫教子。

在她的努力下,成功营造了一个人人称羡的和睦家庭。女儿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觉得她这位后妈比亲妈还亲。儿子自小受到良好的胎教和扎根教育,关于如何养育男孩,书里面有成功的样板,也有活泼的启示。

在书的最后,作者说:“感谢上苍让我今生今世成为母亲的女儿。尽管她一生辛劳,尽管她一生不富有,但她给予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平等、博爱、慈悲、包容。我们四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一一继承。”


《大学》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自立立人,希望世上更多好妈妈,言传身教,培养更多好儿女。


目 录


第一篇 先有好妈妈,后有好儿女

有好妈妈才有好儿女 /妈妈的性情决定孩子的健康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妈妈 /没学会做人,别急于生孩子 /拼了命工作是为了什么 /优秀的孩子定有优秀的妈妈 /对胎儿来说,精神营养是第一位的 /一个坏女人,毁人家七代人 /老人管孩子,小树永远是小树 /自然分娩和快乐母乳喂养 /只有妈妈才是孩子真正的保护神 / 妈妈,请留在我身边 /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是小时的扎根教育 /孩子,你来是为了让我真正成长 /


第二篇 爱情是两个灵魂在尘世的相认

真正的爱情也许有,但一定不多 /错位的爱情 / 不要相信流行小说中的爱情 /从虚幻的爱情梦中醒来 / 白娘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给失恋小弟的一封信 /爱他,就好好活着 /平淡,才是真实,才是长久 /

第三篇 在婚姻中修行,彼此成就

婚姻密码就是一日三餐/胸怀宽广,婚姻必定长久幸福/有一颗平常心,婚后的痛苦自然就少/假如婚姻有了虚荣,终究是不幸/成就对方,同时也成就自己/ 她们把自己的男人弄丢了/有了爱人就有了家/爱,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放手/何谓丈夫,何谓老婆/左手是忍受,右手是幸福/唯一对你不离不弃的是伴侣/从前,牵手就代表一辈子/

第四篇 明明白白做女人

做一个美丽的女人 /什么是女人味 / 貌美也要有节,否则害人害己 /一位丑女身上的君子人格魅力 /女人,你了解自己吗? /疼自己的丈夫,就是疼自己 / 柔顺是真正的大智慧 /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 /

结语:教育孩子,得先教育家长

母亲给我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