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王保保有多厲害?為何被稱為天下奇男子?

張同渠


“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這段話,出自《明史》,說這句話的人,乃是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

意思是說,常遇春雖然是人中之傑,可是,不還是我的臣子嗎?儘管我能臣服常遇春,可是不能講王保保這樣的豪傑拉過來,真真是失敗啊!

常遇春何許人也?

明朝開國上將,幾乎相當於劉邦之韓信、張良。朱元璋一句話,將常遇春對比下去,可見王保保在朱元璋心目中地位之高!

王保保究竟有多厲害,能被朱元璋如此抬舉呢?

據說,在甘肅靖遠地區(當年王保保與明朝對峙之初),當地人給那些難纏且不好打交道的人,起的外號叫“保保”。比如說,姓劉的不好惹的人,叫劉保保;姓張的不好惹的人,叫張保保……

這種說法的來源,恰能反映王保保的難纏。

民間若是有誰得了一點成就,沾沾自喜的話,旁人也會拿王保保來挖苦他——於是,明初就有一句諺語,叫“嘗西邊拿得王保保來耶”,意思是:你那麼流弊,怎麼不去將王保保捉過來呢?

王保保之所以如此厲害,全靠同行襯托。

王保保出生於光州一個蒙古族家庭,父親是元翰林學士,母親是元末將領察罕帖木兒的姐姐。後來,王保保投靠舅舅察罕帖木兒,成為元朝的一名將領。察罕帖木兒被暗殺後,王保保獨自統兵,開始了他風雲一生。

這一年,王保保才20歲。

1362年,即王保保獨自統兵的第二年,王保保率軍攻打益都(山東青州),僅僅用了3個月,元軍就拿下益都,並活捉了益都守城軍官田豐、王士誠(此二人刺殺察罕帖木兒的兇手)。之後,王保保活剝了這兩人,並掏出他們的心臟祭奠舅父。

彼時,南方的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等地方勢力,打得正激烈;北方的元廷內部,也在暗自爭權奪勢。王保保加載南北多股勢力之間,顯然異常重要。不論王保保倒向哪個勢力,都會對全局產生重大影響。

恰是因為王保保的重要性,因此,各方勢力紛紛拉攏王保保。當時的紅巾軍首領朱元璋,也對王保保拋來橄欖枝,欲納其為己用。

王保保怎麼做的呢?

他誰也沒有投靠,而是選擇割據一方,與南北多股勢力一起爭雄天下。

1368年,朱元璋平定南方,在南京稱帝。不爭氣的元順帝,直接棄城而逃,王保保則成了元軍最後的中流砥柱。

王保保面對的,則是少有敗績的大明軍隊。

朱元璋也是一路凱歌,在拿下元大都之後,先後派出湯和、李文忠、藍玉等開國名將進攻王保保。

須知,湯和打張士誠、陳友諒,都是一打一個準;藍玉在此之前,曾帥軍征伐四川,並一舉攻克;李文忠從小跟著朱元璋打天下,也是所向披靡。朱元璋派出這些人征討王保保,可見對王保保的勢在必得之心。

然而,這幾名名將在對峙王保保時,都先後被擊潰。

最後,若不是元順帝貪功冒進、徐達使出聲東擊西之計,王保保也不會那麼快慘敗。

戰敗後的王保保,一路向西逃竄,逃到甘肅,明軍則緊跟其後,一路追擊到甘肅。雙方快到蘭州時,王保保來了個回馬槍,不僅大敗明軍,還將明軍將領於光殺死。

這樣的王保保,怎能不讓明軍生恨、生懼?

《明史》記載,朱元璋先後七次招降王保保。為了招降王保保,朱元璋派出的使節,一個比一個重要。可是,不論朱元璋怎麼勸,王保保就是不給他面子,派去的使節,不是被毒死,就是遭毒打。

百般計謀使盡,朱元璋終於對王保保死了心,因此,下了一道聖旨:

“狡猾狙詐,使其在,終必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大意就是:王保保這傢伙,狡猾狡猾滴!只要他還活著一天,對大明終究是禍患,不如早點除了他!

於是,朱元璋派三路大軍北伐,欲滅北元(元朝退居漠北稱北元),更欲滅王保保。

據說,朱元璋生前三大遺憾之一,就是沒有活捉王保保。

也正是這樣的王保保,才能被朱元璋稱為天下奇男子。


祗樹


王保保是誰?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提起張無忌、趙敏,大家肯定耳熟能詳了。王保保就是趙敏的哥哥,張無忌的大舅哥,汝陽王的兒子。

當然,在《倚天屠龍記》中,王保保是個純粹打醬油的角色,智謀不行,武功不行,長相不行,整天跟在趙敏後頭狐假虎威,幹不成事還淨添亂。


其實正史上,趙敏是虛構的,王保保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他是個十分厲害的角色,就連老謀深算的朱元璋,一提到他都連連搖頭,唉聲嘆氣,因為王保保著實讓明軍吃盡了苦頭。

王保保走上歷史舞臺,得虧他的舅舅汝陽王。他過繼給舅舅之後,就一直跟著汝陽王鎮壓農民起義軍,這一點與《倚天屠龍記》頗為相似。

後來,汝陽王被詐降的起義軍所殺,這樣王保保就成了軍隊的首領,繼續與起義軍作戰。

公元1368年,王保保遭遇了湯和。這二人,一個是北方蒼狼,一個是中原猛虎,二人率領的都是王牌中的王牌,結果雙方“戰於韓店,明師大敗”。


然而,元朝畢竟大勢已去,就算忽必烈在世也無力迴天。明軍大舉北上,元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了蒙古。

第二年,按照朱元璋的重要指示,徐達率領十五萬大軍,兵分三路直撲元朝大本營,中路由徐達指揮,左路由李文忠指揮,西路由馮勝指揮。

對於此次北伐,劉伯溫勸諫“擴廓未可輕也”,然而,朱元璋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把劉伯溫的話當作了耳旁風。

結果,明軍長途奔襲到了嶺北,正好遭遇了以逸待勞的王保保,雖然明軍人數佔了優勢,但仍然被王保保打的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最終丟下了萬餘屍體,鎩羽而歸。


這場戰役極大地打擊了明軍的自信心,以至於,終朱元璋一朝,再也沒能形成大規模地對元作戰。

朱元璋很是佩服王保保,大宴群臣之時,曾對眾臣說道:“誰是天下的奇男子?”

大家都說是常遇春,但朱元璋搖了搖頭,繼續說道:“常遇春是我的臣子,王保保才是奇男子,我沒法讓他做臣子。”

朱元璋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降服王保保。


一半秋色


王保保是元朝末期一個傳奇人物,由於他能征善戰,武藝超群,朱元璋對他又怕又恨,又欣賞他的才能,說他是蓋世奇才,說願意用十萬大軍換一個王保保。

關於這個王保保的身世,就有不同說法,有人說他是漢人,卻充當元狗,向漢人開刀。

都說良禽擇木而棲,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不也曾為大清效忠,鎮壓漢人嗎?

不過這個王保保的確不是漢人,蒙古本名叫擴廓帖木兒,他的父親叫賽因赤答忽,是地道的蒙古人,祖籍是伯也臺氏,母親則是出身乃蠻部的察罕帖木兒的姐姐。

王保保父親是元朝翰林學士、太尉,喜歡讀書,練過騎射,鑽研兵法,"胸有韜略"。因此王保保父親在年輕的時候,就跟自己的小舅子組織過部隊鎮壓過紅巾軍起義,49歲那年去世。

父親去世後,王保保就在在舅舅——潁川王察罕帖木兒家長大,舅舅很喜歡這個聰明的外甥,乾脆就把他收為義子,努力去培養。王保保跟父親一樣,喜歡讀書,鑽研兵法,苦練騎射。

至正21年八月,19歲的王保保嶄露頭角,奉養父之命去討伐東平的田豐、王世誠率領的紅巾軍,殺敵萬餘,大獲全勝,田豐跟王世誠被迫出城投降。

誰知道這兩個人竟然是假投降,二人在次年6月乘機殺了王保保的養父即舅舅,王保保因此順理成章替代舅舅成為首領。

有仇不報非君子,王保保接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帶兵直搗益都,替養父報仇血狠。

舅舅死後三個月,王保保攻下益都,把仇人的心肝挖出來放在供桌上,告慰養父的在天之靈。

  

王保保的軍隊南征北戰,所向無敵,隊伍漸漸壯大,成為元朝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連元順帝也對他刮目相看。王保保受到皇帝重用,為維護順帝統治、清除異己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中書左丞相。

雖然受到元朝皇帝重用,但這個王保保並不是一介武夫,也不是一味愚忠,他有自己的打算,不會為誰做出無謂的犧牲。 

  

在乞丐皇帝朱元璋跟陳友諒、張士誠逐鹿中原的時候,王保保隔岸觀火,不理睬元順帝的調令,只顧著擴軍佔地,保存實力。

後來他覺得元順帝靠不住,就轉而投靠皇太子,幫助皇太子取得了權斗的勝利。

元朝的內鬥,嚴重消耗了元朝的元氣,便宜了朱元璋。朱元璋的部隊在徐達率領下在1368年秋天攻克元大都,元朝壽終正寢。

對於元朝的滅亡,王保保和皇太子自然不甘心,兩人齊心協力,建立了北元,對中原虎視眈眈,企圖捲土重來。

朱元璋當然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下令徐達乘勝追擊。徐達派出最強陣容進攻澤州,擔任前線總指揮的主將名叫。

湯和,安徽鳳陽人,朱元璋老鄉。1352年從軍,跟著朱元璋出生入死十年,佔南京、取鎮江、渡長江、殺元軍,身經百戰,屢立戰功,人稱中原狼。無論是張士誠、陳友諒或者元軍,聽說湯和大名,無不聞風喪膽。

看到湯和殺氣騰騰趕來,元軍士兵戰戰兢兢,王保保卻不慌不忙,身先士卒,帶兵殺入明軍陣中。湯和立足未穩,王保保已經殺到,明軍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花流水。

澤州一戰,王保保威名大震,王保保這個名字從此也刻在了朱元璋心裡。朱元璋對此憂心忡忡,下令徐達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去除王保保這個心腹大患。

在徐達指揮下,明軍兵分三路,號稱15萬北伐,企圖一舉消滅王保保。但王保保依舊從容應對,採取誘敵深入的辦法,將明軍引到和林一帶的伏擊圈,在漠北打敗明軍,擊斃明軍數萬。

明軍大敗,舉國震動,王保保讓朱元璋寢食難安。

於是,朱元璋多次派出使臣招降王保保。為了籠絡王保保,還讓自己兒子娶了王保保的妹妹。

但王保保對朱元璋的乞降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下定決心跟朱元璋作對到底。

英雄惜英雄,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常遇春、徐達對王保保無不肅然起敬,大家一致讚歎王保保,說他是當天下的奇男子!

據說朱元璋生前有三大心願,第一得到傳國玉璽,第二個心願就是能招降王保保為自己效力,第三要知道親手把元昭宗處死。

可惜,朱元璋死到臨頭,這三大心願沒有一個能實現,朱元璋只能抱憾終身。王保保,這位元朝的奇男子,於洪武八年死於哈剌那海。

金庸大俠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主人公張無忌心愛的姑娘趙敏的哥哥的原型,就是這位王保保。


歷來現實


王保保“天下奇男子”的稱號,是朱元璋在嶺北大戰後,在一次與諸將開會時說的。

一日,大會諸將,(朱元璋)問曰:“天下奇男子誰也?”皆對曰:“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明史·擴廓帖木兒傳》

朱元璋之所以這麼誇王保保,只要是因為三方面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得不到,更想要”心理。

這一點《明史》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朱元璋問眾人:誰才是天下第一奇男子?

眾人答道:已經去世的常遇春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奇人,因為他只統兵萬餘人,卻能橫行天下。

朱元璋見眾人說完之後,笑著說道:常遇春雖然是人傑,但最終還是做了我的臣子,而我卻始終收服不了王保保,我覺得他才是天下第一奇男子。

朱元璋覺得王保保比常遇春了不起,只是因為他沒能讓王保保臣服,心理不爽。這就跟現在有的人覺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是一個心態。


第二個原因是朱元璋想拉攏王保保,誇他的目的是為了“統戰”而服務。

關於朱元璋想拉攏王保保,史籍記載非常詳細。僅《明太祖實錄》中就有七次。

朱元璋第一次拉攏王保保是在北伐前,當時朱元璋誇王保保英雄蓋世,就連當年的唐莊宗李存勖都比不了。

合下孝切於衷勇,發於義鼓,率憤旅雪仇恥,以成父志,方其臨難不撓,意氣慷慨,激勵三軍,雖李存勖之規略莫是過,頴川為不死矣。

這麼肉麻的誇,目的自然是希望王保保向大明歸順,減少徐達、常遇春北伐的阻力。

朱元璋第二次拉攏王保保,是在徐達、常遇春北伐期間,當時朱元璋把王保保比作昔日的魏武帝曹操。

意者合下不過欲挾天子令諸侯,以效魏武終移漢祚,然魏武能使公孫康擒袁尚,以服遼東,使馬超疑韓遂以定關中,皇后太子如在掌握中,方能偽定中原,合下自度能垂紳搢笏,決此數事,恐皆出魏武下矣。

當時朱元璋這麼說,目的自然也是希望王保保不要扶保元朝皇帝,歸順大明。

當然我們知道,王保保始終沒投降,朱元璋後來又寫了四封信,都被王保保拒絕。於是朱元璋就怒了,把王保保大罵一頓,說他就是一介匹夫,狗屁不是的東西。(李存勖和曹操跟著躺槍)

靜觀元臣依違者十八九假恢復為名,惟擴廓帖木兒耳,又為諸將所沮,勢不能展,久不進兵,必生疑間,況其下皆四集之民,師老於外,人心離合之間,稍有不利,眾必瓦解,將不過一匹夫耳,而彼尚拘吾信使,撓我邊境,豈識時務者哉,中原數子,吾未暇與較,姑置之度外,但所念者彼土之民,尚阻兵革,未得休息也。

所以說,朱元璋誇王保保,除了得不到就是好的心理外,就是他想拉攏王保保,瓦解元朝殘餘勢力。至於王保保是不是真比常遇春強,是不是擔得起天下奇男子的稱號,朱元璋並無所謂。

另外,朱元璋為了拉攏蒙古人,還曾經說過“元朝雖是戎狄,然主中國為正統之君將及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的話,正面表揚了元朝,承認了元朝的合法性。

但僅僅在三年前,他又說過“元以北夷入主中國”、“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胡虜無百年之運”等言論。

這就是所謂的,朱元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寧願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要相信政治家的張嘴。尤其是朱元璋的那張嘴。

第三個原因,王保保確實很了不起。

元廷殘餘勢力沒投降明朝的人有很多,朱元璋對閒雜人等一概無視,只看重王保保,這就說明王保保確實有兩把刷子。

王保保生於蒙古貴族家庭,但久居中原,受漢族文化影響較深,這點和倚天屠龍記裡的說法一致。元末農民起義,他跟隨養父給察罕帖木兒組織義軍平亂,屢戰屢勝。待養父被紅巾軍降將暗殺後,以二十歲年紀成為元軍大將,率軍大破敵軍,並且手刃殺父仇人祭奠養父,名震中原。

王保保當時的表現,活脫脫的就是項羽在世,不鳴則已,一鳴則霸氣十足。

後來天下大亂,元朝對時局失去掌控。南方的軍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打得是不亦樂乎,北方的元朝太子黨和元順帝黨也是暗自較勁,效忠於這兩派的地方軍閥彼此覬覦對方地盤,互相敵視。

在這種情況下,王保保並未在元順帝和太子間站隊,而是選擇割據一方,加快積累自己的實力,成為北方實力最強的軍閥勢力。

更過分的是,他對元廷南征的命令先敷衍後無視,最後直接與北方各路擁元軍閥相互打了起來,企圖武力吞併自己人的地盤。這個時候的王保保顯露出了亂世奸雄的一面,不顧元朝國運,全力追逐自己的野心。與昔日的袁紹、朱溫無異。


當然,王保保的野心對元朝,對他自己,並沒有撈到什麼好處。當朱元璋統一南方,誓師北伐後,王保保就倒了黴。

不過,王保保跟張良弼、李思齊等人比,對元朝還是忠誠的。當明軍北伐後,他一改此前的觀望態度,明確站隊元順帝。他積極馳援,率軍阻擊明軍,雖然兩次敗於徐達,但也先後擊敗湯和、餘光,成為明朝北伐的最強勁敵。當時明軍除了徐達,沒人敢跟王保保正面硬鋼。

但即便是徐達,在洪武五年的嶺北大戰中也陰溝裡翻了船,其不敗金身為王保保所破。

當時,王保保利用徐達兩勝自己的輕敵心理在漠北設伏,吸引徐達部隊深入大漠,並在漠北通過伏擊,斬明軍萬餘人,贏下了北元的存亡之戰,保住了元朝最後一絲命脈。

此戰導致明軍精銳損失慘重,其後整整八年未北伐。如果不是嶺北決戰,王保保勉強打敗了徐達,或許中國歷史就該改寫。而嶺北大戰的失利也是徐達一輩子的遺憾。雖然後來藍玉在捕魚兒海一雪前恥,但那時的徐達已經去世三年了,王保保也去世了十多年。


總的來說,朱元璋誇王保保為奇男子。第一個原因是元末諸藩面對明軍一觸即潰,要麼投降要麼被消滅。唯獨王保保轉戰萬里,跟明軍打得有來有回,能力出眾;第二個原因是王保保有氣節,當時有名有姓的擁元軍閥大多都投降了明朝,唯獨王保保不降,這讓朱元璋很是敬佩。

第三個原因,是朱元璋有生之年沒能招降王保保,也沒能幹掉王保保,出於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理,朱元璋很不爽。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朱元璋是非常有政治城府的人,他為了招降王保保,對王保保的養父也非常敬重。他巡視河南時,曾下諭旨派專門保護汝陽王墓,要知道汝陽王察罕帖木兒可是昔日農民軍的死敵。如果他不死,朱元璋這幫人根本沒戲。

不過為了拉攏王保保為己效力,朱元璋也是豁出去了。



另外,王保保的妹妹也被朱元璋許配給了秦王朱樉為正妃(趙敏原型),不過這位王妃的結果不太好。

朱元璋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懷柔王保保,但王保保鋼鐵直男,不為所動。


Mer86


歷史上的王保保,如果熟讀明史的人或許都會知道此人的厲害,因為就是他一個人扶大廈於將傾,即便面對缺兵少糧,依然可以頂著天災人禍打的明朝寸步難行。

他也是在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朱元璋敬佩的人,並且還心服口服的稱為王保保為“天下奇男子”,自嘲明朝將領無人可及。

王保保的原名為擴廓帖木兒,在解放前許多人都認為他是河南沈丘的漢人,而擴廓帖木兒這個名字是元順帝賜給他的。明史甚至還嘲笑他“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人禽獸之名,以為美稱。”

但事實上在1990年出土的王保保墓誌銘上顯示,他的確是蒙古人,所以明史上對他的嘲笑也就此作罷。

朱元璋敬佩王保保,是因為他在元朝末年時,憑一人之力就讓蒙古迴光返照,打得明朝措手不及。

元朝後期,王保保的主要擁護對象是元朝漢軍世候後裔,這些被漢化的蒙古人和北方地主集團為王保保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在這樣的支持下,王保保控制的山西、河北、河南,便成為了一個讓多方都忌憚的軍閥。

王保保盤踞北方,陳友諒和朱元璋在南方,這時候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但隨著陳友諒的沒落,王保保的物資也被朱元璋慢慢卡死,落入了下風。

王保保雖然處於下風,但也不是朱元璋可以吃得掉的。怎奈此人也是時運不濟,在他控制的地方突然就爆發了黑死病、饑荒等,讓王保保的軍隊陷入了泥潭無法動彈。

面對天災人禍和物資不足以及朱元璋的窮追猛擊,王保保當即決定改變戰略,放棄河南和山東,以山西為基地奮力抵抗。

艱苦抵抗,頑強逃生

由於自身的物資嚴重不足,而朱元璋又以戰神徐達和萬人敵常遇春攻打元大都,王保保在迎接了元順帝后,在山西與徐達和常遇春艱苦對決。最終常遇春憑藉兵力優勢打得王保保只能北逃。

為了復興元朝大業,王保保使出渾身解數,在數次抵抗明軍進攻後,又能巧妙的伺機返工。此時的朱元璋只視王保保為心腹大患。

朱元璋對他的評價是:“王保保狡猾狙詐,使其在,終必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為了讓大明能夠休養生息,永除這個敵患,徐達與王保保在蒙古草原進行了一次殊死決戰。

戰神被打敗了

王保保面對徐達的大軍並沒有慌張,反而沉著對面,他顯示誘敵深入讓明軍逐漸引入其縱深,然後假裝失敗逃跑,率領小部隊邊打邊退,將明軍主力引入蒙古主力軍大部隊中,並在漠北成功伏擊。

此戰,明軍士兵死傷甚多,徐達狼狽逃回,而元朝的最後命脈得以保留,因跟戰神徐達交戰而大勝。這一戰也成了王保保戰鬥生涯中最為光輝的戰績,這也是明朝初年最為慘痛的失敗。

天下奇男子

這一戰之後朱元璋無力北伐,王保保雖然勝了,但也是彈盡糧絕,無法對明朝進行任何的進攻,只能在蒙古草叢上苟延殘喘。

對於王保保此人,朱元璋曾問下屬:“天下奇男子誰也?”部下答道:“常遇春將不過萬人,但可以橫行無敵,乃奇男子”,朱元璋聽後笑道:“遇春雖為人傑,吾得而臣也。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朱元璋作為一個軍事天才,一個英明的皇帝,能被他看中的人天下沒有幾個,除了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也就是王保保了。而朱元璋對王保保的“奇男子”讚譽是徹底發自內心的敬佩。


慕容鑑史



答:王保保有多厲害呢?

打個也許不是那麼妥當的比方吧——大家覺得鄭成功厲害嗎?

由於王保保是蒙元陣營那邊的人,史學上的宣傳力度遠不如鄭成功,但王保保之對抗大明,與鄭成功對抗大清,所起的作用基本是一致的。

鄭成功不僅是抗清英雄,也是驅逐荷蘭海盜,收復臺灣的民族大英雄,史書對其謳歌很多,大家都知道,南明明滅之際,鄭成功基本是以一己之力在與大清叫板,不屈不撓,抗戰到底。

後來康熙帝長大懂人事,追思鄭成功其人其事,也不禁油然而生崇敬之心,稱讚他敢向東南爭半壁,大讚他是“海外孤忠”。

相比於康熙膺服鄭成功,明太祖朱元璋對王保保那是讚不絕口。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得天下,少不了左膀右臂徐達和常遇春的相助。

常遇春如果不是短命,成就比徐達應該更大。

朱元璋某日大宴群臣,酒酣耳熱之際,突然問了一句:“天下奇男子誰也?”

群臣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

朱元璋連連搖頭說:“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看,朱元璋喜歡王保保超過了常遇春!

王保保是蒙古伯也臺部人,其蒙古名為“擴廓帖木兒”,意為“青鐵”,父親賽因赤答忽死得早,被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

察罕帖木兒有點像《隋唐演義》裡面的靠山王楊林,處處充當元廷的救火隊員,曾橫掃劉福通、韓林兒的韓宋政權,收復河南、山東等地如同卷席。

因為他的存在,朱元璋一度萌生降元之想。

但是察罕帖木兒意外被刺殺。

朱元璋因此長舒一口氣,歡呼道:“元廷無人矣!”

從此有了逐鹿中原、平定天下之志。

沒想到,王保保收拾起察罕帖木兒的殘部,繼續了義父的事業,在元廷江河日下之時,苦苦支撐。

朱元璋先後七次對王保保招降。

王保保置之不理,雖然屢戰屢敗,仍是屢敗屢戰,從山西一直退出漠北,與大明王朝對抗到洪武九年,最終病亡。


覃仕勇說史


提起王保保這個名字,很多人會感到非常陌生。但要說起金庸那篇武俠大作《倚天屠龍記》,則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在這篇武俠小說中,有個貌美如花、琴心劍膽的姑娘叫趙敏,是故事裡女主角;而趙敏的表哥就是王保保。

俗話說紅花還要綠葉襯,為了襯托張無忌的蓋世武功,王保保被描述成了一個可有可無、傻裡吧唧不顯眼的平庸男人。

但小說不是真實的,跟真實的歷史出入很大。《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和趙敏都是虛構的,王保保卻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不過真實的王保保跟關羽、呂布一樣武藝高強,連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都對他刮目相看,稱他是天下第一奇男兒,做夢都想把他變成自己的愛將。

乍一聽王保保這個名字還以為他是漢人,其實他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他的蒙古名字叫擴廓帖木兒。

之所以叫了個漢人的名字,是因為王保保跟自己的父母長期住在中原一帶,(河南固始縣)受中原文化影響太深。

往王保保生父賽因赤答忽"喜讀書,習吏事,有遠略,能騎射,才力過人",堪稱是個集文韜武略於一身的人。

元朝末期,中原地區爆發反元農民起義,王保保生父跟舅舅察罕帖木兒自發組成民間武裝,鎮壓農民起義,為維護元朝統治積極賣命。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王保保生父去世,王保保就跟了察罕帖木兒,成為舅舅的養子。

虎父無犬子,王保保繼承了父親能征善戰的基因,又經過了舅舅察罕帖木兒的悉心調教,武藝長進很快,也苦讀了不少兵書,成為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後來王保保又到舅舅察罕帖木兒組織"義兵"中當兵,得到了實戰鍛鍊,更加成熟老練,迅速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戰將。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王保保奉舅舅之命,獨當一面帶兵討伐紅巾軍,跟田豐、王士誠率領紅巾軍在東平狹路相逢,王保保初出茅廬便大放異彩,兩戰兩勝,把紅巾軍打得潰不成軍,抱頭鼠竄。

這一戰將紅巾軍斬首萬餘級,兵臨東平城下,田豐、王士誠不得不打開城門投降。

1962年夏天,田豐、王士誠突然反叛,殺掉了王保保的舅舅察罕帖木兒。舅舅死後,王保保被眾人推舉為軍中首腦,元朝皇帝也對他做了任命,提拔他為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同時還負責指揮河南山東的元朝軍事力量。

擴廓帖木兒經過精心準備,興兵為養父(舅舅)報仇。1962年11月,王保保帶兵1萬攻克義軍5萬人守衛的益都,把田豐、王士誠剖腹挖心來祭奠自己的舅舅(養父)。

益都一戰,王保保天下聞名,江湖上聽到他的大名無不聞之色變。

但王寶寶不是一個只會打仗的戰爭工具,他還是一個很有謀略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在中原群雄並起反抗元朝統治的時候,王保保不急不躁,不是盲目充當元朝皇帝的打手,而是把重心放在保存實力,發展壯大隊伍上。他就像一個可居的奇貨,待價而沽。

當時元順帝內部發生權力鬥爭,王保保看準時機,押注太子黨戰勝了元順帝,受到了重用。皇太子雖然贏得了權斗的勝利,卻給了朱元璋發展壯大機會,元朝丟掉了中原的半壁江山,1368年首都也被朱元璋攻破,不得不退守澤州,建立北元。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朱元璋發揚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派兵緊追不捨,

1372年,朱元璋手下第一戰神徐達掛帥直逼陽和(今山西高陽),擔任主攻的也是一員猛將,他叫湯和,手下有五萬精兵。

湯和跟朱元璋是老鄉,1352年就參加朱元璋隊伍,湯和江湖人稱中原虎,武藝高強,有膽有謀,也是朱元璋軍隊中的一員悍將。當年陳友諒和張士誠的部下一聽說湯和大名,無不渾身篩糠,不戰自亂。

不管是元軍還是義軍,都對這個湯和懼怕幾分,軍中最狠的一句就是“我要是xx,就讓我出門遇見湯和!”

但王保保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傢伙,整天對左右說,我燒香許願也是遇見湯和,一分高下。

冤家路窄,王保保的軍隊跟湯和在斷頭山相遇。

得知打頭陣的是朱元璋的大將湯和,立馬就亂了方寸。但王保保躺在山頭的躺椅上,悠然自得,一邊下棋一邊喝酒,讓守城士兵在明軍走近的時候叫他。

等到湯和大軍來到,斷頭山,正打算休整一下攻城,這時斷頭山上,元軍一員戰將飛馬而下,後面元軍吶喊著衝了過來。

湯和原本以為元軍兵力比自己少幾倍,一定會進城關門死守,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王保保會主動出擊,立刻就懵逼了。主帥如此,部下也亂了方寸。五萬大軍被萬餘元軍殺得落花流水,十死八九,湯和僥倖逃脫。

斷頭山一戰,王保保聲名大噪,太祖朱元璋也對這個人驚懼不已。

朱元璋先是想誘降王保保,幾次都被他無情拒絕,還有一次直接把勸降的人的臂膀給砍掉了。朱元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讓自己的兒子娶了王保保的妹妹。還派人去修繕王保保父親的陵墓,但王保保聽了只是哼了一聲,連謝謝都沒說。

朱元璋惱羞成怒,對憂徐達發出死命令,讓他消滅往保保,去除統一路上的絆腳石。

不久徐達率領精兵15萬北伐,再次遭受重創,王保保將明軍誘進和林的伏擊圈,在漠北再次痛打明軍,明軍喪師數萬。

記錄明初軼事的《青溪暇筆》曾經這樣寫到:“元滅,其臣擁兵不降者,惟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也。太祖嘗獲其家屬,厚恩以招徠之,終不至。上曰:‘未若王保保,斯所謂好男子也。’其後民間凡遇有微勞自矜者,則誚之曰:‘嘗西邊拿得王保保來邪’,至今遂成諺語。”


小約翰


王保保(?--1376.917),沈丘人(安徽臨泉西北),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父親元朝翰林學士,1365年去世,享年49歲;母親蒙古乃蠻部人。王保保從小在舅父潁川王察罕帖木兒家長大,被舅父收為養子,深得舅父培養與器重。

至正21年(1361年)8月,察罕帖木兒派王保保討伐東平的田豐、王士誠所部紅巾軍,兩戰兩勝,消滅一萬多人,攻到城牆之前,田、王被迫投降。第二年六月,田、王重新反叛,喑殺察罕帖木兒,外甥兼養子王保保被推選首領。此時他才20歲,被稱為小總兵,元政府授予光祿大夫,中書省平章知事、兼知河南山東等處行樞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應軍馬,並聽節制。

王保保以報仇之心進攻益都,在至正21年11月血洗益都,令手下挖出田、王的心臟祭奠養父。元廷又大式嘉獎,被授銀青光祿大夫……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襲總其父兵。將中原叛亂平定,王保保將兵營紮在洛陽、汴梁一帶,拱衛元大都。

在元朝內部有兩股勢力最大,他們是答失八都魯、孛羅帖木兒父子;察罕帖木兒、王保保父子;兩股勢力相互攻伐搶奪地盤,元順帝幾次調解,均以失敗告終。經過多番交鋒,王保保由弱變強,漸漸佔據上風。經過朝廷苦勸方才休兵,各守地盤。

至正23年,皇太子黨誣陷順帝母舅老的沙一夥人,老的沙逃入孛羅帖木兒營中。順帝密令孛羅帖木兒保護老的沙,皇太子屢次向孛羅帖木兒索要老的沙,均遭到拒絕。

至正24年3月,在皇太子黨的要求下,順帝下詔削去孛羅帖木兒爵位,又下令王保保討伐他。可是還沒等王保保出兵,孛羅帖木兒己兵臨大都城下,太子慌忙逃跑。太子黨搠思監、樸不花被順帝交出,孛羅帖木兒殺死二人就撤兵了。

太子回到大都後,很覺委屈,同年5月又命王保保討伐孛羅帖木兒。王保保調集人馬,多路夾攻大同,又命手下白鎖住率萬人保衛大都,自己親赴冀寧(太原)坐鎮指揮。孛羅帖木兒不敢迎戰王保保,而是轉撲大都,皇太子愛猷識理答臘率領白鎖住迎戰,不敵,被打敗後逃往王保保營中。孛羅帖木兒打入京城,被順帝封為左丞相。皇太子逃到冀寧後想稱帝,遭王保保反對。王保保兵分三路扼住孛羅帖木兒,也不進攻,形成對峙局面。皇太子調集嶺北、甘肅、遼陽、陝西等省兵力準備反攻大都,並在至正25年3月命王保保討伐孛羅帖木兒。孛羅帖木兒派兵扺抗,由於部將也速反叛,大將姚伯顏不花戰死。順帝於至正25年7月派人剌死孛羅帖木兒,割下腦袋裝入匣子送到冀寧,同時誅殺了老的沙及同黨。同年9月,王保保送太子入京,被順帝任命中書左丞相。

然而王保保在朝廷過得並不快樂,因為官員往往輕之,說他是無根腳官員。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得罪了奇皇后母子。原來奇皇后的意思是王保保護送太子進京途中順便稱帝,而王保保送至離京30裡讓軍隊打道回營,分明不想幫太子,由此心生怨恨。王保保自覺無趣,請求南還視師。

至正25年閏10月,順帝封王保保河南王,調度天下兵馬肅清江淮。至正26年(1366年)二月,王保保到河南,見朱元璋勢力今非昔比,並且已令徐達早有防備,只好假託為父守孝之名按兵不動,然後前往彰德(安陽),企圖借順帝名義將關中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四路軍隊收入麾下。四人拒絕受命,由此火拼一年,百戰而未見高低。其間王保保只與朱元璋部小規模戰鬥,又私與高麗互通使節,順帝屢次催促南下。

至正26年10月,王保保令嫡弟脫因帖木兒、部將貊高、完哲等駐防山東,應付朝廷催逼,自己繼續與李思齊交戰。順帝聞知,慌忙派使臣調和。王保保不僅不聽勸阻,還殺了使臣一幫人。

至正27年正月,關中四軍伐在大明宮含元殿遺址結盟,推李思齊為盟主,王保保俞發加緊攻勢……

至正27年8月,順帝詔命太子總領天下兵馬,王保保領本部兵馬肅清江淮。此時部將貊高、關保反叛,歸順朝廷;朝廷又為太子設大撫軍院,專門應對王保保。同年10月,順帝下詔削除王保保太傅、左丞相職務,兵權被白鎖住、也速、沙藍答兒、貊高、等人瓜分。王保保接詔後,退守澤州(晉城),稍後又攻佔冀寧,殺盡元廷命官。至正28年2月(1368年、洪武元年),順帝削除王保保爵位,命諸軍共擊之,王保保退居晉寧(平陽)。

正當元軍混戰之際,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25萬軍隊北伐元軍,並於1368年在金陵即皇帝位。北伐中在洛水打敗王保保弟弟脫因帖木兒部隊,又逼迫河南平章知事、梁王阿魯溫(王保保外公)投降明軍。李思齊、張良弼見明軍威勢巨大,遣使者與王保保修好,以期照應。同年3月,太常院使陳祖仁等人上疏,請求撫喻王保保,讓他帶兵勤王。元廷不允。閨七月,王保保擊敗貊高、關保,上報朝廷,元帝悔悟,命王保保依法處死二人,又撤除太子大撫軍院,恢復王保保河南王、太傅、中書左丞相等官爵。此時明軍已渡黃河,順帝急命王保保勤王。王保保幕府爭論不休,有提勤王方略的,有提靜觀其變的。

至正28年閨7月26日,王保保從晉寧轉冀寧,兩天後,元順帝及太子棄大都而北奔,8月2日,明軍佔領大都,孫興祖留守北平(大都)。徐達進攻冀中一帶,作為進攻山西跳板;同時派元朝尚書九住前去冀寧招撫王保保,未成;常遇春主力南下保定、中山、真定,作為攻王保保之北路軍;徐達駐彰德一帶作南路軍;徐達派湯和部自懷慶取澤州。至正28年10月初,王保保派軍南下打擊孤軍深入的湯和,大戰於韓店,明軍慘敗。捷報傳至上都(內蒙正藍旗),順帝大喜,封王保保齊王,賜金印,又令其收復大都。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雁門,經保安州,居庸關,向大都進發。

王保保傾巢而出,以為徐達要救大都,徐達料大都城堅人眾不足慮,反而瞅準冀寧(太原)空虛,而直撲冀寧。王保保行至保安州,聽說明軍動向後回師冀寧。白天不便動手,明軍決定夜襲冀寧,因為有對方投降部將作內應,奇襲成功。當晚王保保正觀看兵書,發覺明軍襲來,倉促奔出營門,穿了一隻靴子就跨馬逃走,只18騎相隨,4萬人被俘。

王保保逃至大同,常遇春追至忻州未及而回,後來王保保直奔甘肅。至正29年正月,順帝封王保保中書右丞相,並多次招他勤王,但王保保仍然滯留西北,並不入上都和應昌,反而勸順帝儘早離開應昌,北走和林(蒙古哈爾和林)。

至正29年六月,王保保聲援守護慶陽的元將張良臣,所派探子被明軍處死;所派將領韓扎兒在攻佔原州後又被明軍趕走;8月,王保保移向永昌支援慶陽,但慶陽不久後又被攻克。12月,王保保帶兵包圍明將張溫據守的蘭州,明軍派出的以於光為首的援軍被全殲。

至正30年(1370年,洪武3年)正月,明軍策劃北伐計劃,在制定進攻方略時,包括徐達在內的所有將領都建議直撲應昌,逼王保保撤出蘭州。可以看出,大家都見過王保保的厲害,怕與他正面交鋒。朱元璋力排眾議,明軍分兩路,西路由徐達自潼關經西安救蘭州,伺機殲敵;東路由左副將軍李文忠直搗應昌。王保保移住安定(甘肅定西),縱遊兵四處虜掠。徐達至正30年4月到達安定,在沈兒峪安營紮寨,與對面王保保隔深溝而居,每日交戰多次。徐達命諸將每夜敲打鑼鼓騷擾敵軍,使對方不得休息。幾天後卻一夜安靜異常,王保保部昏昏欲睡,這時徐達部突然發動攻擊,對方大敗。生擒部將嚴奉先、韓扎兒、李察罕不花等,王保保僅與其妻子數人逃跑,到黃河邊幸得流木渡過。於是出寧夏奔和林,徐達派都督郭英追至寧夏,未及而回。此役俘元官吏1865人,官兵84500人,馬驢15280頭,與此同時元順帝崩。李文忠趁機襲擊應昌,勝。皇太子即位,是為昭宗,新帝數十騎北逃。

朱元璋巡視河南時,曾吩咐地方官祭奠察罕帖木兒;天光元年又把王保保嫡妹王氏許配秦王朱樉,意欲懷柔招降王保保,但毫無作用。

新皇愛猷識理答臘與王保保在和林會合,為了重振元朝大業不計前隙,重歸於好。新帝--昭宗仍以王保保為中書右丞相,商討恢復大計。太祖視王保保為心腹大患,“使其在,終必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在攻打王保保之前,朱元璋派降將李思齊前往漠北與之通好,王保保開始對李十分友好,但將其送回明軍之前突然改變態度,迫其自斷一臂,招降徹底失敗。

宣光二年元月(1372年,洪武五年),15萬北伐大軍分三路挺進漠北,中路徐達由雁門關直趨和林;東路李文忠由居庸關至應昌,然後直撲土拉河,從西北面襲擊和林;西路徵西將軍馮勝出金蘭取甘肅作為疑兵,令其摸不著意向;王保保知道來者不善,他用誘敵之計將明軍引向縱深。徐達的先頭部隊出雁門關後,在野馬川遭遇元軍,追到亂山,明軍小勝。緊接著追到土剌河遇到王保保,王保保假裝不敵而敗退,他率領的小部隊且戰且退,將明軍引向和林。手下大將賀宗哲率主力部隊早就選擇有利地形以逸待勞,王保保與賀宗哲會合後開始伏擊明軍,明軍戰死數萬人;李文忠(朱元璋外甥)一直打到臚胊河,在土刺河擊潰哈拉章,進至拉魯渾河畔的稱海被元軍包圍,損失慘重,李文忠勉強撤退;只有西路軍馮勝取得勝利;經此一戰保住了北元,挫敗了明軍銳氣,明軍將士心裡陰影巨大,從此很少出塞征戰。由此元昭宗更加倚重王保保,但是經過明軍幾次圍殲,兵力耗損嚴重,物質匱乏,他也難有迴天之術。宣光六年(1376年)八月,王保保死於哈剌那海的衙庭(蒙國科布多),其妻毛氏自殺殉葬。

1990年文物部門搶救性發掘洛陽王保保生父墓,當閱讀墓誌銘後,徹底顛覆了以前的認識。朱元璋到死都不知道王保保就是純蒙古人,每次與之交戰,總要罵他忘祖宗根本,取異族禽獸之名,王保保也不解釋也不回答。墓誌銘寫道:公諱賽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臺氏。其先從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縣遂定居焉……配佛兒乃蠻氏,子三人,長子擴廓帖木兒,生而敏悟,才器異常,幼多疾,忠襄(察罕帖木兒)以母舅氏,視之如己子,遂養於家……

王保保父子世居中原,說漢語寫漢字取王姓,可嘆朱元璋一直以為他祖宗是漢人,並一直想招撫他。有一次朱元璋問群臣:“天下奇男子誰也?”,諸將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春秋風雲


  • 我是@王官令儀話文史,我來為你解答,喜歡就關注我吧。

王保保是元朝末年的著名將領,蒙古名叫擴廓帖木兒,意為青鐵。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裡,王保保是嬌美不可方物的郡主趙敏(敏敏特穆爾)的哥哥。王保保非常驍勇,在和明朝的多次大戰中擊敗明軍,元亡後,獨立支撐北元,後死於漠北。


奇男子的說法,出自於他的死對頭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敬重王保保,在一次朝會上,他問:"天下奇男子誰也?"眾將領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了笑說:"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據《明史▪擴廓帖木兒》記載:“擴廓百戰不屈,欲繼先志,而齎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

那麼,王保保到底奇在何處,有多厲害呢?

不到20歲便鎮壓紅巾軍起義,一身榮耀

王保保小時候體弱多病,後被舅舅察罕帖木兒收為養子。他的父親是元朝翰林學士、太尉賽因赤答忽,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世居於河南。據王保保父親的墓誌銘顯示:“子三人,長擴廓帖木兒,生而敏悟,才器異常。幼多疾,忠襄(即察罕帖木兒)以母舅氏,視之如己子,遂養於家。”

元末吏治腐敗,橫徵暴斂,大批蒙古貴族搶佔土地,致使農民起義爆發,北方的紅巾軍便是一支非常強勁的反元力量。當時,察罕帖木兒組織義兵鎮壓紅巾軍,王保保跟隨舅舅親臨戰場,英勇殺敵,“歷戎馬間,事必屬之,所向皆如志”。

元朝1361年,王保保奉舅舅命討伐田豐、王士誠所率領的紅巾軍,殺敵一萬多,迫使田豐、王士誠投降。不料次年王士誠等反叛,殺害了他舅舅察罕帖木兒。軍中不能無將,王保保隨即被推為首領 ,元朝廷也授予他“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東等處行樞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應軍馬,並聽節制”,此時王保保還不到20歲,人稱“小總兵” 。

1362年,王保保率兵進攻田豐和王士誠所在的益都(今山東青州),攻破益都後將田豐、王士誠的心臟掏出來祭奠舅舅,隨後他一舉平定中原紅巾軍作亂,駐兵於洛陽一帶, 因軍功被拜為“銀青榮祿大夫、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襲總其父兵”,元朝廷將他作為一道保衛中央朝廷的安全屏障。

割據一方,元亡後擔起復元重任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在南方的勢力已經很強大了,他們互相攻伐。王保保平定中原紅巾軍起義後,並沒有會師南下,消滅陳友諒等起義軍,而是和另一貴族將領孛羅帖木兒在山西一帶互相攻伐,搶奪地盤。後來,王保保佔了上風,在元順帝的調解下,雙方暫時和解。

期間,王保保還參與到了元順帝和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的黨政中,王保保曾與皇太子締結密約,但不幸事情敗露,皇太子逃到了冀寧,在冀寧皇太子欲效唐肅宗靈武即位的事而稱帝,遭到了王保保的反對,事情未成,兩人逐漸反目。

後來,王保保護送皇太子返還京師,他也被順帝封為中書左丞相。1365年,元順帝下詔封王保保為河南王,讓他調度天下兵馬,肅清江淮起義軍叛亂。由於當時朱元璋勢力已經強大,而且有大將徐達防守,所以王保保按兵不動,並沒有南征。

相反,王保保到達河南後,想調集關中四大軍閥李思齊、張思道、孔興、脫列伯的軍隊,企圖收為己用。結果這四個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拒不受命,與王保保展開火拼,“相持一年,前後百戰,勝負未決”。

就在王保保與軍閥混戰的時候,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率25萬大軍向元朝大都進發。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府即位,改國號為大明。不久,明軍攻入大都,元順帝及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等人棄大都北逃,元朝滅亡。

元亡後,在山西冀寧的王保保, 便一力擔當起了復興元朝的重任。

在甘肅蘭州築王保保城,多次大敗明軍

朱元璋即位之初,就派人去冀寧招降王保保,但被拒絕了。於是,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帶,常遇春的主力南下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作為進攻山西的北路軍。徐達的部隊則駐紮在彰德(今河南安陽市)一帶,作為南路軍,徐達派前鋒湯和部自懷慶取澤州,王保保派軍南擊湯和,在韓店(今山西韓店鎮)大敗明軍。

大敗明軍的消息傳到 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後,逃難在此的元順帝大喜,晉封王保保為齊王,賜金印 ,命令他收復大都。王保保於是集合主力,傾巢出動,北出雁門,經保安、居庸關,向大都(北平)進發。

由於王保保軍傾巢出動,冀寧後方空虛,徐達隨派將領進攻冀寧。剛走到保安州(今河北涿鹿縣)的王保保,聽聞戰事後回馬救援冀寧,但由於有叛將投降作內應,王保保失敗而逃,一路西逃來到了甘肅。

1368年冬,王保保整合起10餘萬元兵,接連攻克了甘肅景泰、平番(今永登),並於1369年春帶兵包圍了蘭州。王保保依託重兵,在與蘭州隔河相望的白塔山東側山坡上修築王保保城,以伺機攻克蘭州。明守將張溫憑藉黃河之險,一邊據守蘭州,一面派人嚮明朝廷求救。

明朝派出的援軍被王保保全殲,援軍將領於光也被殺害。朱元璋於是命徐達率25萬大軍征討王保保,徐達、馮勝奉命經西安救援蘭州,“與王保保隔深溝而壘,日數交戰”。由於王保保已經佔領了定西到蘭州間的大片領土,而且修城築壘,居高臨下,所以徐達久攻不克。

不能力敵,只能智取。徐達命令士兵每夜輪流擊鼓敲鑼,不斷製造噪音,騷擾王保保的軍隊。王保保的士兵每夜不得休息,這樣幾天後的一夜卻偃旗息鼓,連日不得休息的王保保軍隊紛紛昏睡,這時徐達全軍出動,一舉擊敗了王保保。

王保保戰敗後,和妻子以及部下數人逃竄至寧夏,徐達派都督郭英追至寧夏,沒有追上。王保保最後跑到了元朝嶺北行省首府哈拉和林(今屬蒙古國烏蘭巴托市)。

力保北元朝廷,使明兵不敢出塞

王保保逃到和林時,元順帝早已駕崩,此時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當了北元皇帝,為了恢復元朝,君臣捐棄前嫌,重歸於好。昭宗皇帝拜王保保為中書右丞相,商討復元大計。

明朝雖然打敗了王保保,但一直將其視為心腹大患。認為“王保保狡猾狙詐,使其在,終必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於是,在1372年(洪武五年),明軍15萬分三路進行北伐,大將徐達的中路大將軍由雁門直趨和林,企圖一舉摧毀元朝的指揮部;東路李文忠副將從西北面襲擊和林;西路徵西將軍馮勝取道甘肅作為疑兵。王保保面對明朝強大的攻勢,沉著應戰,他用誘敵之計將明軍逐漸引入縱深。

王保保親自率小眾部隊且戰且退,把徐達的中路軍引向了漠北,他手下的大將賀宗哲率領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勞。不出意外,王保保和賀宗哲在漠北成功伏擊明軍,明軍戰死數萬人。東路軍李文忠部隊也被王保保部下包圍,損失慘重,只有西路明軍馮勝取得了勝利。

王保保憑藉此戰挫敗了明軍的銳氣,保住了北元的命脈。此戰也對明朝造成了很大的陰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但是,畢竟這時明王朝已經根基穩固,想要恢復元朝,已是絕無可能。除了偶爾騷擾明朝邊境外,王保保再也不能攻入大都了。

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王保保死於哈剌那海之衙庭,時年49歲。


我是王官令儀(筆名),榆中攝影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大小李杜》《趙一曼》等書,專注文史、影評、詩歌寫作,歡迎關注我哦 @王官令儀話文史


王官令儀話文史


王保保是元末名將,被朱元璋稱為奇男子。儘管王保保在對明軍的作戰中勝少敗多,但他卻是北元的守護神,使北元得以延續。王保保是蒙古人,他父親的墓誌銘寫到:“系出蒙古伯也臺氏......子三人,長擴廓帖木兒(即為王保保)生而敏悟,才器異常。”王保保究竟有何本事,讓朱元璋對他仰慕不已?

1.將門虎子

由於王保保的舅舅察罕帖木兒膝下無子,王保保從小就過繼給舅舅做養子。

察罕帖木兒可謂是蒙古人的民族英雄,當時民變四起。察罕帖木兒組織義兵,鎮壓紅巾軍起義。

察罕帖木兒英勇善戰,基本上平定了北方的紅巾軍起義,威震天下,甚至連在江南的朱元璋都交好察罕帖木兒,準備接受元朝的招安。

關鍵時刻察罕帖木兒麻痺大意,在攻打益都時,他過於輕信紅巾軍的降將田豐和王士誠,只帶著11騎人馬去巡視田豐的軍營,結果被王士誠刺殺。

消息傳到京城後,元順帝放聲大哭,如喪考妣,他下旨讓王保保接管養父的軍隊。

王保保走馬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養父報仇,他發兵攻下益都,殺死田豐和王士誠。

2.缺乏大局觀,多次捲入元朝的內鬥

2.1參與元順帝與太子的權力鬥爭

當時儘管天下大亂,元朝廷還是沒有停止內鬥。元順帝沉迷於女色,將政務託付給太子愛猷識理答臘,隨著太子權勢不斷膨脹,他和自己的母后謀奪皇位。

元順帝和太子都深知槍桿子出政權的道理,於是他們能找了兵強馬壯的將軍作為自己的靠山。

元順帝找的是駐守大同的中書平章孛羅帖木兒,而太子的靠山是王保保。最終太子在王保保的支持下,打敗了孛羅帖木兒,並且逼元順帝殺死他。

之後太子想更進一步,以武力逼元順帝退位,無奈王保保不同意。王保保也因此得罪了太子,於是他主動要求外出帶兵。

元順帝封王保保為河南王,統領天下兵馬,鎮壓農民起義。

2.2與關中各軍閥展開混戰

至元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新官上任的王保保決定做出些成績,他下令調集各路兵馬準備南征。

但是李思齊、張良弼、孔興、脫列伯、張思道等將領都是和王保保的養父一起並肩作戰的“老革命”,如今看到乳臭未乾的王保保居然爬到自己頭上發號施令,這些將領一致拒絕聽從王保保的徵召。

王保保大怒:“我奉詔總兵天下,而鎮將不受節制,何討賊為?”

於是王保保不顧如火如荼的農民起義,轉而發兵攻打不聽號令的李思齊等人。

元順帝多次下詔調解,但是被雙方拒絕。

元軍的內訌為朱元璋的發展帶來良機,他騰出手來,將陳友諒、張士誠和方國珍各個擊破。

南方戰事結束後,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徐達和常遇春北伐。由於元軍此時還在忙於內鬥,明軍的北伐十分順利,很快進軍到山東、河南,兵鋒直指元都城大都。

此時元順帝才想起王保保,他下令恢復王保保的所有官職,令其入京勤王。由於明軍進軍速度很快,王保保還未來得及勤王,大都就已經被明軍攻佔,元順帝倉皇北逃並遷都灤京,史稱北元,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

3.對北元忠心不二,成為北元的守護神

3.1太原之戰

元順帝北逃後,發現還是大都的花花世界讓人流連忘返,於是他下詔讓王保保收復大都。

王保保收到元順帝的詔書後,率領主力從太原出發,準備攻取大都。

此時明軍的主將是徐達,他決定圍魏救趙,不顧大都,揮師攻打王保保的老巢太原。

王保保收到消息後,決定將計就計,星夜馳援太原,準備在太原城下,和太原的北元守軍內外夾擊明軍。

由於王保保手下都是騎兵,他們的十萬大軍很快到了太原,而徐達手下除了常遇春帶領的騎兵已經到達,其大批的步兵主力尚未到達,明軍的人數遠不及王保保,形勢非常不利。

王保保的部隊到達太原,不做休息,立刻嚮明軍發起攻擊,準備以部分兵力衝進太原城協助防守。儘管王保保的軍隊當天未能實現衝入太原的目標,但是他們憑藉人多和騎兵,在戰場取得了一定的優勢。

到了夜晚,王保保見自己的部隊人困馬乏,只好暫時收兵,他讓太原指揮使豁鼻馬帶領部下負責警戒。

當天夜裡,明軍副將常遇春獻計夜襲王保保大營,正好豁鼻馬也向徐達投降,並且願意做內應。

徐達於是下令明軍奇襲王保保大營,王保保的軍隊根本來不及做反應,十萬大軍亂作一團,王保保身手敏捷,他連靴子都不穿,光著腳騎馬領著18騎人馬落荒而逃。

3.2沈兒峪再敗

太原之戰後,王保保前往西北發展。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王保保發兵圍攻蘭州,明軍派出於光前往救援,被王保保擊敗,於光被殺害。

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派徐達前往蘭州救援,並伺機殲滅王保保。

徐達於四月抵達安定,他率大軍駐紮在沈兒峪,與王保保對壘。

此戰徐達使用疲敵戰術,他讓士兵晝夜在王保保軍營前敲鑼打鼓唱大戲,讓他們不得安睡。

在這樣的侵擾活動持續幾天後,明軍突然停止了這些活動。王保保的士兵十分珍惜難得的安寧,紛紛倒頭就睡。

當晚徐達又玩了一把夜襲王保保大營,這次王保保的大軍再次灰飛煙滅。

但是王保保也再次展現出他過人的跑路天賦,在如此混亂的情形下,他還帶著老婆和孩子順利逃脫。

這次戰役,王保保損失慘重,八萬四千多名士兵成了俘虜。王保保逃到哈拉和林,於同樣逃亡到那裡的太子愛酞識理達臘會合。

此時元順帝已經病逝,太子在哈拉和林繼位,是為元昭宗。元昭宗繼位後,與王保保冰釋前嫌,將軍國大事託付給王保保。

3.3嶺北之戰王保保揚眉吐氣,保住北元半壁江山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兵分三路進行北伐,準備徹底解決北元。

中路軍由徐達率領,從雁門直趨和林,東路軍由李文忠率領,從居庸關出發,從西北面攻擊和林,西路軍由馮勝率領,出金蘭,取甘肅。

三路大軍只有馮勝這一路取得勝利,東路軍李文忠部打到拉魯渾河畔的稱海,被蒙古大軍包圍,李文忠被迫撤軍,由於撤軍時迷路,損失慘重。

中路軍徐達的對手正是老對頭王保保。王保保採用誘敵深入的策略,在土拉河畔,王保保故意輸給了徐達的先鋒藍玉。

之後徐達進入王保保的圈套,他帶領的中路軍進入王保保的埋伏圈,“大將軍至嶺北,與擴廓遇,大敗,死者數萬人。”

這次戰役明軍損失慘重,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明軍不敢再深入北方草原作戰。王保保的這一戰使北元得以暫時延續。

嶺北大戰後,有一次朱元璋問手下天下奇男子是誰?大家異口同聲回答是常遇春。

朱元璋卻不以為然:“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洪武八年(1375年),一代奇男子王保保病逝於哈拉那海。保保死,北元亡!沒有王保保守護的北元支撐不了多久,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派藍玉滅掉了北元。

4.王保保明明是個常敗將軍,為何被稱為奇男子?

4.1像關羽一樣忠義

縱觀王保保的一生,可以發現此人十分忠義,頗似當年的關二哥。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曾經七次寫信招降王保保。王保保對此的回應是“留使者不還。凡七致書,皆不答。既出塞,復遣人招喻,亦不應。”

朱元璋並不死心,為了拉攏王保保,朱元璋去祭拜王保保養父察罕帖木兒的陵墓。

王保保在沈兒峪戰役後他的妹妹和幼子被明軍俘虜,朱元璋下令善待他們,並且將王保保的妹妹嫁給秦王朱樉為妻。

為了招降王保保,朱元璋還兩次派說客勸降。第一位是說客是李保保,他是王保保養父察罕帖木兒的部下,也曾經跟隨王保保。王保保見到李保保後,兩個保保沒有惺惺相惜的感覺,王保保鳩殺李保保。

第二位說客是王保保的死對頭李思齊。李思齊曾經和王保保並稱為元朝兩員大將。後來李思齊投降明軍。

朱元璋讓李思齊做說客,有借花獻佛之意,他將王保保的仇人送上門,以為這樣能感動王保保。

王保保收下了朱元璋的這份大禮,他逼李思齊自斷手臂,使李思齊重傷身亡。

但是王保保還是不領朱元璋的情,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

當時明朝興起,北元的形勢岌岌可危,許多識時務的蒙古人都向明朝投降。而王保保卻能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忠於北元,他的這份忠心顯得難能可貴。

4.2王保保儘管屢遭敗績,但他絕非無能之輩

王保保對明軍的戰績是勝少負多,並且還有兩次慘敗,全軍覆沒,看起來像是趙括那樣只會紙上談兵的草包,怎麼能成為奇男子呢?

其實王保保的軍事才能並不差,他之所以經常吃敗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對手太強。二是當時明強北元弱。

當時明朝將領可謂群星璀璨,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湯和、馮勝等都是當世名將,而北元人才凋零,王保保是北元僅有的可以和明朝那些名將抗衡的人。

王保保與明軍的多次戰役,都是他一人單挑明軍的幾位名將。比如太原之戰他的對手是徐達和常遇春。王保保的軍事才能與這些明將不相上下,卻要以一敵幾,因此他經常失利。

第二個原因是明朝興起,北元衰敗。朝代的興替影響到將士們的士氣,比如太原之戰,王保保的指揮沒有問題,他利用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在太原城下集結了優勢兵力,如果第二天白天開戰,元軍肯定佔上風。

但是王保保的好事卻被豁鼻馬攪黃了,豁鼻馬嚮明軍投降的原因,與當時的形勢有關,他看出跟著北元沒有前途。

嶺北之戰前,劉基就曾經勸說朱元璋不要輕舉妄動,因為“保保未可輕也”。朱元璋不聽勸告,結果真的像劉基預言的那樣,明軍在王保保手下吃了大苦頭。連劉基都如此重視王保保,可見他絕非浪得虛名。

4.3雖然屢戰屢敗卻有屢敗屢戰的精神

王保保的一生,屢遭敗績,如果是一般人可能會自暴自棄,再無戰鬥的信心,而王保保卻像打不死的小強,雖然屢戰屢敗,卻還有屢敗屢戰的信心,他的這份執著精神就讓人欽佩。

特別是太原之戰和沈兒峪戰役,王保保都輸光了資本,差不多成了光桿司令,他還是能重新招兵買馬,從頭再戰。

最終王保保的這份執著終於收到回報,他在嶺北之戰中用漂亮的伏擊打了翻身仗,不僅為自己正名,也為北元守得多年的安寧。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劉邦和項羽的故事。劉邦多次被項羽擊敗,但是他每次都重整旗鼓再戰,最後終於打敗項羽,奪得天下。而項羽雖然是常勝將軍,僅在垓下輸了一仗他就自殺。

對此唐代詩人李牧曾經寫詩批評項羽:“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因此,王保保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他忠君報國、具有出色的軍事才能、百折不饒,所以才能贏得朱元璋的讚譽,王保保配得上奇男子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