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這首詩排名唐詩第一,我是服氣的

王兆鵬在2011年搞過一個《唐詩排行榜》,就是給整個唐代詩人寫的所有詩歌排定座次,我覺得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原因是中國曆來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唐代又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最繁盛的時代,《全唐詩》收詩將近5萬首,每個讀者又各有所愛。但也正因此,這個排行榜就有了極強的話題性。話題中,有一個話題是最有爭議性的,就是:所有的唐詩裡,哪一首詩才是唐詩裡最好的,能排第一名的?

這首詩排名唐詩第一,我是服氣的

(詩意圖)

關於唐詩的冠軍,王兆鵬把這個頭銜給了崔顥的《黃鶴樓》,除了它本身的藝術水平實在高(唐詩的藝術水平一般都高),額外的原因我想大致還有這兩個:

1、王兆鵬評選公式的制定對崔詩有利。崔的詩寫得少,因此,在每部唐詩詩集中出現崔顥這個人時,大部分時候會收入這首詩,因此,在王兆鵬選詩的公式(一個相當複雜的統計學公式,參與計算的有出現在唐詩各種選集中的次數,在詩人的名下被提及的次數等等。以X代表歷代選本指標,P代表歷代點評指標,L代表20世紀研究論文指標,W代表文學史指標,Z代表每首詩的綜合得分。綜合得分是以每項指標的標準值乘以各自的權重,然後求和。)中,崔顥的這首詩佔了公式本身的便宜,畢竟大李杜、小李杜、王維、白居易這些人作品太多,在提到某個詩人的某首詩時,計算權重就分散得多,得分也少,於是落後了,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排名之所以真的高到了前幾名,除了本身的藝術水準外,也還有這個公式的原因。

2、李白間接提高了這首詩的知名度。崔的這首詩據說難倒了李白,因為據《唐才子傳》裡載,李白在第一次登黃鶴樓時,詩興大發,正要即興寫詩,發現了崔顥的這一首詩(此時的崔顥已經在詩壇大有地位,與王維可以相提並論了,而李白的詩人之路剛剛開始),思考良久,扼腕嘆息,於是寫道:“兩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擱筆悵然而去,當然,後來李白為了跟崔顥爭這一口氣又寫了《登金陵鳳凰臺》,水平也極高,不過那個是後話了,我們不管這後一首詩寫得如何,至少,李白第一次是被崔顥驚到了,難倒了。既然李白都被難倒,可見這首詩水平之高,當得起唐詩第一的名頭,李白是最好的註腳。

讓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全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一首詩被宋代評論家嚴羽認為是“唐人七律詩,當以此為第一”,把這首詩列在律詩之首,言下之意,這當然是一首律詩了,可是如果我們按照律詩的格律去套,會發現這首詩的前四句又太不像律詩了。一是前兩句根本不是一聯,而第四句“空悠悠”連用三個平聲字,顯然三平調,這又是律詩的大忌。因此,我們大致認為這一首詩的前半算是七古,後四句算是七律,這是一首古律詩,說七律也說得過去。

這首詩排名唐詩第一,我是服氣的

(黃鶴樓圖)

黃鶴樓昨天已經介紹過,是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顯然,這一首詩是詩人登臨此樓時的詩作。

崔顥(704年-754年),汴州(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這個時候李白還在隱居,還沒有出川傲遊,也才22歲)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全唐詩》收錄崔顥的詩四十二首。崔顥秉性耿直,喜歡喝酒(詩人哪有不喝酒的),喜歡美色,嚮往遊俠生活(這倒跟李白很像),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這首詩排名唐詩第一,我是服氣的

(詩意圖)

這首詩詩意簡單。一段話就可以說完:前昔的仙人早已駕乘黃鶴飛去,如今這裡只是空空悠悠的留下此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歸來,千年以後,這裡只有白雲還在飄蕩。晴川一旁各種樹木依然清晰可見。鸚鵡洲上芳草茂盛。夕陽西下,不禁讓人感嘆何處才是家鄉?長江煙波瀰漫讓人愁緒油然而生。

同時這首詩的藝術水平又極高。具體表現在:

詩的開篇從樓的命名之由來引開聯想,借傳說落筆生髮開去。仙人跨鶴(黃鶴樓的命名本就是傳說)本屬虛無,詩人以無作有,說古人“一去不復返”,由此讓人生出“歲月不再、舊人不可見”的遺憾;仙去樓空,只餘天際白雲悠悠千載,而對照自己世事茫茫也正在詩人的心頭不斷閃過。這種登高愁生的情緒之美極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因此這首詩也被後人普遍高度評價。

前面我們說王維寫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崔顥的這一首詩也是“詩中有畫”的。開篇就是仙人乘鶴的傳說中,像一個畫面,人去樓空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又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之地勢。緊接著頷聯就開始感嘆“黃鶴一去不復返”,由近及遠,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了此樓聳入天際、直接白雲的壯觀。頸聯承上而寫詩人遊目騁懷,開始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景色。最後一聯以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催人生出愁緒作為收束。整首詩寫了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與之相互映襯的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雲、晴川沙洲、綠樹芳草、以及催人生愁的落日暮江,調用了大量實在、物化的具體形象,又鋪排了各種色彩,全詩讀來像看一幅意境高遠的畫作。

這首詩排名唐詩第一,我是服氣的

(又一幅詩意圖)

因為開頭連寫三個黃鶴,一般對律詩要求嚴格者,會認為這哪裡是寫律詩,一味的重複,但細思,味道又在其中,如魯迅的“兩棵棗樹”一樣具有“不可說,說不明”的妙處,最直接的理接是如果不是三個“黃鶴”一氣寫下來,就沒有氣勢奔騰直下的痛快感,這種痛快讓讀者開篇即被吸引,急忙讀下去,也就不去思考是不是重複了。是謂“文以氣為主”,崔顥這首詩開頭如此“拗律”的原因極像《紅樓夢》林黛玉教香菱做詩時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同時這首詩在音調上則雙聲、疊韻和疊音詞多次運用,其中“黃鶴”、“復返”是雙聲,“鄉關”、“江上”是疊韻,“悠悠”、“歷歷”、“萋萋”是疊音詞,同此共同造成了極美妙的音樂感。

聞一多先生在討論詩歌之美時提倡三美,“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他當然說的是新格律詩派的理論主張,但用以判定崔顥這首詩的藝術水平,也極準確到位,建築整齊美幾乎所有的古詩都是形式整齊的,不用多說,而繪畫美、音樂美如上所述,實在讓人讚歎。其實,這首詩又是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一首詩,情緒上又極具感染力,所寫物象又虛實相生,富有意境之美。無論如何誇讚,都不為過。

唐詩其他詩的水平如何,我們先不去討論,但憑這一首,就足以使我深深愛上了唐詩。

(【唐詩閒讀】之28,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