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牙周病牙齿三级松动算是严重吗?

布总谈天说地


已经属于非常严重了, 一二级松动牙一般依靠牙周治疗可以改善,但是对于三度松动的牙几乎牙周治疗预后也是很差的,相对来说,拔牙的费用以及远期的修复的价值比较大,目前没听说能改善松动牙的。

到了如此严重的牙周炎,一方面可能遗传,饮食风俗等有关,大部分可能还是源于楼主自己对牙齿的不重视。少吃甜食,酸类,如碳酸饮品,少咬硬物,饭后刷牙,学会用牙线,半年洁一次牙,少喝酒吸烟等都能让牙齿改善。

拔牙后的修复方案有很多,由于我没看到楼主情况只能大致说一下。

活动义齿,就是可以取戴的假牙,最大优点是便宜,最大缺点是麻烦,每天需要摘下护理,两三年就需要重做。

如果楼主拔牙后缺失牙的相邻两侧还有牙,其他医院可能会推荐你做烤瓷桥,优点是不需要取戴,稳固,缺点是破坏两边的好牙。我的意见好的牙齿最好不要去破坏它,最好不要用这种方法修复。

最后一种方案是种植牙,就是在骨头里种一个种植体,然后在上面套一个冠,优点是稳固,美观,破坏性最少,能保持时间最长,几乎是几种方案里最好的,而缺点则是贵,不过考虑到楼主是重度牙周炎,建议楼主还是仔细与医生沟通后再做决定。


重庆正畸医生段斌


牙齿松动度一共就三级,牙齿达到三度松动就可以直接拔除了。你说严重不严重?

牙齿松动度是怎么划分的?

一度松动:牙齿仅唇舌向松动,或者松动幅度在1mm。

二度松动:牙齿除了唇舌向松动,还有近远中向松动,或者松动度在1~2mm。

三度松动:牙齿松动方向除了唇舌向、近远中向,还有垂直向松动。或者松动度在2mm以上。

哪些疾病会引起牙齿松动?

最直接的就是牙周病了,细菌导致牙周组织炎症,不只是牙龈萎缩,最重要的是牙槽骨吸收。当牙槽骨包埋不住牙根,牙齿就开始松动,严重者牙齿都会脱落。

再者引起牙齿松动的就是牙槽脓肿,也就是平常可见的牙龈鼓脓包。多数牙槽脓肿是由牙髓炎发展而来,当细菌感染波及根尖周时就会引起根尖周炎,形成脓液后机体会寻找排脓途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牙龈鼓脓包排脓。而不断排出的脓液就是被炎症吸收的牙槽骨了。拍x线片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牙根周围全是阴影,基本上是空虚状。

怎么防止牙齿发展成三度松动?

牙齿松动在一、二度时都是有治疗价值的,针对牙周病和牙槽脓肿选择对症的治疗办法即可。

牙周病患者采取洁牙、牙周治疗等措施,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养成使用牙线、冲牙器等清洁工具的好习惯,定期复查。

预防形成牙槽脓肿的方法就是在牙齿罹患牙髓炎时及时做根管治疗,当发现牙齿有龋齿时及时补牙。


悟空问答每日更新,都是干货,快点关注!


主锤牙医李八十


本文导读:牙周病的牙齿三级松动算是严重吗?作为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口腔医生,我的回答是:牙周病的牙齿已经三级松动,属于很严重了,需要拔除牙齿,刮除周围的感染组织。

牙周病的牙齿三级松动,为什么要拔?

1.牙齿松动度一般分为三度,三度松动的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炎症较重,牙槽骨吸收明显,牙齿在三个方向上(垂直、近远中、颊舌向)均有松动。没有保留价值,建议尽快拔除。

2.牙周病晚期的病人,牙齿由于失去周围的附着,发生松动移位。如同一颗大树,几个边的土壤全部丧失,由于没有支撑,变得东倒西歪。此时全口咬合关系变差,咀嚼功能欠佳,建议及时拔除患牙。

3.牙周病晚期患者,一般周围感染较重,牙龈明显红肿、出血,伴有牙龈沟脓液渗出。当咀嚼食物,牙齿受到压力时会有明显疼痛。并且不能够很好的磨细食物,食物很容易嵌入牙齿之间,口腔卫生维护不好,也会加重局部炎症,因此建议及时拔除牙齿。

拔除牙齿后,怎么处理?

1.拔除牙齿后,需要仔细刮除周围炎症组织,去除局部的刺激因素,可以适当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促进创口的愈合。一般拔牙创在3个月左右恢复。

2.拔除三度松动的牙齿后,待创口恢复,需要及时镶上一颗牙齿。但是前提条件也需要做好口腔卫生,去除其余牙齿的上的结石和菌斑,控制牙龈炎症。牙周情况控制较好后,可以首选种植牙修复,不需要损伤相邻牙齿,舒适度好,易清洁!

知识拓展:引起牙周病常见原因?

1.口腔卫生情况糟糕,牙结石、牙菌斑较多,局部炎症明显。

2.全身性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如糖尿病,血糖值没有控制到正常水平,忽高忽低,导致机体对感染因素的抵抗力降低,牙周炎症加重!

总结:发生牙周病时,三度松动的牙齿已经没有保留价值,需要及时拔除,去除周围感染组织。待拔牙创恢复后,积极选择合适的材料镶上牙齿。

口腔专业医师,持续进行口腔科普!为您的口腔问题解疑答惑!


牙牙保镖007


三度松动 ,说明有垂直动度,建议直接拔除,余牙做牙周序列治疗。


非著名牙医


牙周病牙齿三级松动,这种情况已经是很严重了,太松动的话只能拔掉了。


牙医阿聪


您好,牙周病牙齿三级松动已经很严重了,建议及时采取治疗,看能否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