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鄴城去哪了?揭祕1500多年前的六朝古都消失原因

在古代中原地區有一個消失的六朝古都——鄴(ye)城,它曾是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首都或陪都,但在隋朝前期,這所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的古都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它去了哪裡?為何消失了?下面我們來回顧100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

鄴城去哪了?揭秘1500多年前的六朝古都消失原因

鄴城,古代著名都城。遺址範圍包括今河北臨漳縣西(鄴北城、鄴南城遺址等)、河南安陽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帶。遺址主體位於河北省臨漳縣境內,縣城西南20公里處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陽市18公里,北距邯鄲市40餘公里。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佔據鄴城,營建王都。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

鄴城去哪了?揭秘1500多年前的六朝古都消失原因

鄴城遺址

如今的鄴城遺址,除了夯土臺已經成為一片農田,在邯鄲臨漳縣西南

三國時期,擁有廣闊平原的河北區域比起過度開發狹小的關中,擁有巨大的產糧能力。所以打敗袁紹之後的曹操,處在黃河故道、河北中心、太行東麓的鄴城就成了他霸權的核心區域。

鄴城去哪了?揭秘1500多年前的六朝古都消失原因

北周滅北齊

隨後,東晉和五胡十六國的產生,使得“正統”的漢人政權大力發展相對落後的江南,而這麼一來靠近江南的北方東部就成了霸業的中心,再加上五胡政權中,既有徵戰河北的羯族首領石勒(後趙)、來自東北的鮮卑慕容部(前燕後燕),又有和這兩個政權對立的制霸西方、以關中為核心的——氐族(前秦)、羌族(後秦)、匈奴鐵弗部(胡夏)等等,所以以鄴城為中心的東方割據勢力的都城,全面制衡以長安洛陽為基本盤的西部政權。

然而,本身富庶並佔領東方的北齊,卻在幾個不成器的後生中越來越慘,反觀先天不足的北周卻吞併南朝控制的巴蜀並進行了一系列政治革新,還獲得了新興政權突厥汗國的支持,最終攻破北齊首都鄴城,統一北方。

鄴城去哪了?揭秘1500多年前的六朝古都消失原因

楊堅

武功赫赫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早死,留下了大權在握的權臣楊堅,最終楊堅篡權北周建立隋朝,本來北周派去把守鄴城的尉遲迥被楊堅打敗,楊堅知道鄴城這個地方絕對是留不得的,一個長期作為河北割據政權的中心城市,對以關中為基礎的隋朝十分不利,因此一把火燒了鄴城,把大量百姓遷往不遠處的安陽,至此鄴城這個北方“古都”徹底崩塌,再也沒有機會得以重現在歷史長河中。

鄴城去哪了?揭秘1500多年前的六朝古都消失原因

1957年考古工作者對鄴城遺址進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鄴城遺址被公佈為臨漳縣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月,鄴城考古隊在臨漳縣北吳莊發現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東魏、北齊石造像及殘件,是目前所知建國以來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學、北朝文化的大型遺址。

鄴城去哪了?揭秘1500多年前的六朝古都消失原因

據鄴城文物保管所負責人介紹,鄴城遺址將獲得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地面遺存以現場原狀展示,地下遺址發掘後回填按原狀在地面上模擬展示,並建成博物館、資料館,進行相關文物資料的陳列展示,將成為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代都城研究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