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蒙古帝国分裂后产生的国家有哪些?

YXL独立风中


成吉思汗铁木真和他的黄金家族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然而,这个凭借着武力建立的帝国,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它的分裂。



铁木真戎马一生,共有6个儿子,和本文相关的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术赤、二儿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四儿子拖雷。

铁木真死后,他的蒙古帝国逐渐分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钦察汗国(金帐汗国)

钦察汗国的创立者是术赤的儿子拔都,位于咸海和里海以北。最早是术赤的封地,其子拔都在此基础上,西征罗斯和东欧,将封地扩大,建立汗国。钦察汗国主要包括现在的匈牙利、波兰、乌克兰、俄罗斯欧洲部分。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的最初是铁木真二儿子察合台的封地,后来由吞并了窝阔台汗国的大部分地区,其疆域主要包括今天的新疆和中亚一带。

窝阔台汗国

最初是铁木真的三儿子窝阔台的封地,后来窝阔台继任蒙古大汗之位,将封地赐与其长子贵由。贵由成为窝阔台汗国大汗后不到2年便病逝,窝阔台汗国遂转移到托雷系名下,后被察合台汗国吞并。疆域主要包括今天的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

伊利汗国

拖雷三子旭烈兀远征西亚所建的汗国,其国土大部分位于现在的中东地区,是一个伊斯兰化的国家。

元朝

托雷的第四个儿子忽必烈在攻灭南宋后建立了元朝。元朝的主体疆域包括现在的中国,蒙古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名义上是其他四大汗国的宗主国。

看了一下蒙古帝国的疆域图,只能感叹一句,铁木真和他的子孙确实厉害。只是可惜,马背上建立的国家,注定不会长久。


小镇月明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后自称成吉思汗,这一般被认为标志着蒙古帝国的开始。起初的时候,蒙古只是北方一些游牧部落,在辽金时期向辽金称臣。后来蒙古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联合南宋灭掉金,又往西灭掉西夏和西域诸国,逐渐扩大规模,灭宋之后形成庞大的蒙古帝国。

其实,盟国帝国的铁骑一直达到了欧洲,比如现今的莫斯科、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国。这么大的疆域本就很难管理,又因为蒙古内部统治者的分裂,蒙古帝国其实分成了以元为主,四大汗国并存的局面,四大汗国分别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


如果主要看这四大汗国和大元的话,蒙古帝国分裂后产生了很多国家,比如中亚的五国(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部分属于俄罗斯,蒙古国,还有东欧的许多国家。


张小中


蒙古帝国是西方国家的称法,蒙古内部一般称呼为大蒙古汗国。蒙古帝国全盛时占有世界超过五分之一的区域,是世界历史上地域空前的大帝国。

狭义的蒙古帝国从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建号大蒙古国开始,到1260年忽必烈和其弟争夺汗位而终结。这个阶段是蒙古扩张最厉害的时候。

广义的蒙古帝国从1206年开始,到1634年蒙古末帝国代汗王——林丹汗,被后金皇太极灭亡而告终。

蒙古帝国在1260年即开始走向了第一次大分离。尤其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原蒙古汗王分封的四大汗国纷纷脱离大蒙古汗王而自立。由此,

不过即便如此,此后的大元皇帝依然以蒙古汗王自居,1304年,位于中亚、西亚的四大汗国重新尊崇大元王朝为宗主国,尊崇大元皇帝为蒙古共主,蒙古帝国在名义上继续维持了延续。



后来,蒙古四大汗国纷纷走向了覆亡。窝阔台汗国被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灭亡;钦察汗国分离为众多小汗国,最终被治下的莫斯科大公国灭亡,主体成为此后沙俄的一部分。察合台汗国分离为东察合台和西察合台,西察合台与伊利汗国被治下大臣帖木儿所取代。东察合台延续到清朝,成为叶尔羌汗国,最终在1680年被准噶尔灭亡,但其已经不被计入蒙古帝国体系了。

值得一提的是,取代西察合台汉国、伊利汗国的帖木儿,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其灭亡察合台汗国和伊利汗国以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帖木儿帝国,包含了中亚、西亚大部分地区和印度的一部分。帖木儿帝国后期被治下各势力灭亡,蒙古人在中亚、西亚的势力由此基本上宣告结束。此后,帖木儿的五世孙子巴布尔逃往印度,在印度建立了印度历史上最后的莫卧儿王朝,直到英国进入印度而终结。

但是帖木儿并不是成吉思汗的一支,因此,历史上也并未将帖木儿帝国和莫卧儿王朝列入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蒙古帝国的中心始终在蒙古草原,与蒙古四大汗国兴亡不同的是,蒙古本部依然是坚持到最后的一方。

1368年,大元王朝被大明王朝取代,蒙古残余势力退回蒙古草原,建立北元,瓦剌也趁势崛起。北元传三世以后,走向覆亡。此后,蒙古帝国出现数量繁多的部落,其中本部为鞑靼,较强的有瓦剌等势力,但始终未再次走向合并。

明朝后期,蒙古帝国林丹汗崛起。不过,不幸的是,林丹汗在崛起的过程中,遇到了更早崛起的后金,最后林丹汗被后金皇太极灭亡,皇太极成为蒙古汗王。曾经横行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正式结束。

此后,在清朝前期,与清朝并立的还有其他蒙古人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以及印度的莫卧儿王朝。但是这些汗国都不属于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最终也归属清朝之下。


苏绽


蒙古各部在成吉思汗的整合下统一在了一起,自此蒙古铁蹄践踏天下,蒙古人横扫了东亚以及中亚一大片的土地,从原本的弱势族群摇身一变变成了那个年代最大的屠杀者,他们的屠刀在他们的战马带领下将所到之处化为了灰烬,将所攻下的城市屠杀一空,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


但是当时的蒙古帝国并不是最大的,在成吉思汗死后他给他的一个儿子分封了最大的领地,其他几个儿子以及几个弟弟划分了征战的方向以及士兵,让他们自己去征战开阔自己的领地。

在对领地强大的进取心驱动下蒙古帝国的第二代把蒙古帝国的疆域又扩大了数番,接下来就到了第三代大汗时期,蒙古人的疆域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庞大,常年保持在3500万平方公里左右,最大时甚至超过了4500万平方公里,是历史上最大的帝国。


当蒙古帝国的第三代大汗蒙哥死之后,他的弟弟们展开了对大汗之位激烈的争夺,当时有正在欧洲开拓领土的,有正准备攻打非洲的,有正在占据中东的,他们都纷纷丢下了手头上的战事,带领着铁骑回到了蒙古高原。

这个时候正在中国北方展开对南宋攻击的忽必烈占据了距离上的优势,他是最快赶回蒙古高原的,而且他吸取了当时中国境内农耕文明的先进技术,使得他的军队比征战其他地方的军队有了更深层的底蕴。

所以当数方势力在蒙古高原上大军交战,争夺蒙古大汗之位的时候,忽必烈从众兄弟之中脱颖而出,继任了新一代的蒙古帝国大汗。


但是忽必烈的兄弟们并没有承认忽必烈,他们觉得忽必烈打了一个南宋,用这么长时间都没打得下来,对他的能力深深怀着质疑 ,所以他们不承认忽必烈蒙古大汗的位置,为此他们宣布自己的势力从蒙古帝国中独立出来,由此蒙古帝国就分裂成了四大汗国以及忽必烈的宗主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朝。

忽必烈的元帝国在分裂之后面积只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从中国的南方一直到北面的俄罗斯,从朝鲜半岛一直到了中亚一小块地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朝,它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后来的清朝有一段时期疆域比元朝还大了一点。


所以说蒙古帝国最终分裂成了五个大汗国,其中最大的是宗主国元帝国,然后分别是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钦察汗国,这五个汗国把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瓜分成五个面积不大不小的独立国家,曾经蒙古人的荣耀离他们而去,他们也在权势之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因为内部的腐烂而导致这几个汗国纷纷消失在了历史当中。


孤客生


蒙古帝国是西方史学家对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等蒙古政权的统称。1206年春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在削平塔塔儿、蔑儿乞、克烈、乃蛮等草原各部后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在本次大会上他被蒙古贵族们共同尊奉为成吉思汗,以此为标志宣告统一的蒙古汗国正式建立。蒙古汗国的建立仅仅只是这个帝国扩张的开始:公元1218年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西征西辽,由此揭开了他雄心勃勃的征服世界的宏大计划。在随后的七年中他统率着蒙古大军横扫亚欧大陆:从莱茵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严寒的西伯利亚到炎热的阿拉伯半岛都臣服于蒙古的铁蹄之下。1225年成吉思汗发动了他生平最后一战,正是这场战争成功灭掉了西夏国。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又发起两次西征将东欧、西亚等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南下灭金、灭宋、招降吐蕃、征服大理,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多瑙河、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极盛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三千余万平方公里,缔造了人类历史上连续面积最大的帝国。

然而在1259年之后统一的蒙古帝国事实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由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所统治的元朝和四大汗国。应该说蒙古帝国分裂的种子早就埋下了:蒙古帝国的扩张速度实在太快了——从东方的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城下,从白雪皑皑的西伯利亚一直到热带岛礁曾母暗沙都被蒙古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以蒙古的人口统治如此偌大的国土,加之蒙古本身才刚从原始部族过渡而来,因此当他们面对人口比自己多得多、文明也更为先进的民族时迅速和当地人口出现了融合迹象:西征的蒙古人绝大多数同当地的突厥人融合并皈依了伊斯兰文明,而东方的忽必烈则仿行汉制建元称帝。然而在这一同化的过程中坚持蒙古旧俗的反对声音也极其强烈,由于西征的蒙古人接触到的突厥人也是游牧民族出身,和蒙古的习俗差异相对较小,对要坚持旧俗的保守势力而言还能接受,而忽必烈的建元称帝之举在蒙古宗王眼中就是十足的另类了。事实上自从成吉思汗死后蒙古黄金家族内部就开始为争权夺利而斗争: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认为长子术赤并非成吉思汗亲生,于是在窝阔台继任大汗后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就联手排挤术赤系,这时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儿子蒙哥主动向术赤之子拔都示好。实际上后来在蒙哥就任大汗一事上拔都出力甚多,坐上汗王之位的蒙哥投桃报李予以拔都相当的自治权,这时实际上就已埋下了日后蒙古帝国分裂解体的种子。在主张建元称帝效法汉制的忽必烈和主张维持蒙古旧俗的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大打出手时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的后人又站到了阿里不哥一方,最终蒙古帝国就在黄金家族的内战中走向了分裂。

公元1260年蒙古汗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即大汗位,在这里他接受汉族幕僚的建议:颁布即位诏书,称皇帝,以示自己的正统王朝统治者身份。忽必烈的政治志向远超其兄蒙哥、其父托雷:他企图变革蒙古汗国的国家体制——他不仅要做蒙古帝国的大汗,还要做中原正统封建王朝的合法继承人。此后由于权力和意识形态之争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汗位争夺战,阿里不哥最终认输。此后忽必烈又经过四年的筹备开始南图以汉人为主体民族的南宋。公元1264年忽必烈汗将蒙古帝国的首都从和林迁到燕京(今北京,原金朝中都,金亡后改称燕京),后又改名大都,从此大都正式替代和林成为元朝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旧都和林成为元朝陪都,同时也是元朝岭北行省(辖区包括今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各一部)治所所在。1271年11月忽必烈接受汉族幕僚的建议按《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建国号“大元”,继续推行汉法,任用汉族官吏。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宋恭帝和谢太后出降。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元军彻底消灭南宋残余势力,统一中国。元朝自建立伊始就在仿行汉制和固守蒙古旧俗之间不断摇摆:一方面从忽必烈建元称帝起元朝君主都仿行汉制称帝,但另一方面仍保留传统的蒙古汗号。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从蒙元手中收复燕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388年北元后主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去大元国号复称蒙古。

1225年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在随父汗西征花剌子模凯旋后受封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原乃蛮部的领地和原西辽的部分领土,由此奠定了日后窝阔台汗国的基础,宫帐设在也迷里(今中国新疆额敏县)。由于窝阔台曾就任蒙古汗国的大汗,所以事实上蒙古帝国的全部领土皆在其掌控之下,他的后代完全可以在窝阔台的封地之外取得世袭领地:窝阔台即位后便把将自己在也迷里的封地赐给长子贵由,而将次子阔端封于凉州(甘肃武威)并把成吉思汗生前分给拖雷的雪你惕部和速勒都思部共3千户蒙古牧民转授于阔端名下。1251年托雷系的蒙哥继位后对窝阔台系势力进行严厉打击。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过程中窝阔台系的后人海都依附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敌。阿里不哥失败后海都拒绝归附忽必烈,至此由窝阔台后裔统治的窝阔台汗国开始同忽必烈统治的元朝对立起来。1268年海都与察合台汗国的八剌联合从元朝手中夺取伊犁河谷与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地区,1269年海都纠集窝阔台、察合台、术赤三系诸王在答剌速河(今塔拉斯河)畔召开忽里台。八剌死后察合台汗国实际上成为海都所操持的附庸,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都哇追随海都多次进扰元朝的西北边境。海都统治下的窝阔台汗国所控制的地域西至可失哈耳与答剌速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诸城,东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鲁番),北有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之地,成为中亚的一大势力。1301年海都在与元军的战斗中受伤,回师途中死去,其子察八儿继位,随后窝阔台后裔为争夺汗位发生矛盾和分裂,窝阔台汗国的力量遭到削弱。1304年察合台汗国的都哇同察八儿爆发战争,元军也越过阿尔泰山击破察八儿的军队,战败的察八儿投奔都哇。窝阔台汗国所属诸部一部分归附元朝,大部分降于都哇。1309年察八儿在察合台汗国的一次政治斗争中落败,被迫逃归元朝,被元朝封为汝宁王。他的领地大半为新即位的察合台汗国也先布花汗所有,窝阔台汗国至此灭亡。

察合台汗国是在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于1222年受封的领地基础上由其后裔所建,这片地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宫帐设在阿力麻里境内的忽牙思。由巴鲁剌思、札剌亦儿和克烈亦惕三部构成了察合台汗国中蒙古族的主体,察合台汗国的蒙古族人同当地皈依伊斯兰教的突厥系民族多有同化融合。在托雷系的蒙哥就任蒙古大汗的过程中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大家族是持反对意见的,因此蒙哥在上台后把察合台后裔统治的河中地区转封给支持自己的拔都。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中察合台封地成为忽必烈、阿里不哥、海都等人的角逐交锋之地:忽必烈派供职于自己帐下的察合台曾孙的儿子兀鲁克去继承察合台封地,然而兀鲁克在途中被阿里不哥的军队所杀害,阿里布哥派察合台第六子的儿子阿鲁忽去继承察合台封地。尽管阿里不哥最终在汗位争夺战中落败,由他扶植起来的阿鲁忽却悄然做大并从拔都手中夺回了河中地区,至此察合台汗国已成为一个事实上的独立汗国。1264年阿鲁忽去世。1265年木八剌-沙登上察合台汗国的汗位。同年忽必烈派八剌前往察合台汗国与木八剌-沙争权,八剌串通木八剌-沙的书记官和一部分士兵推翻了木八剌-沙,成为察合台汗国的新君主。尽管八剌是由元朝忽必烈扶植上位的,但出于自身利益而选择依附于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同元朝交战。1304年八剌之子都哇同海都之子察八儿爆发战争,元军也越过阿尔泰山击破察八儿的军队,战败的察八儿投奔都哇。窝阔台汗国所属诸部一部分归附元朝,大部分降于都哇。1309年察八儿在察合台汗国的一次政治斗争中落败,被迫逃归元朝,被元朝封为汝宁王,他的领地大半为新即位的察合台汗国也先布花汗所有。14世纪中叶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与西察合台汗国。1369年作为蒙古和突厥混血后裔的帖木儿杀死西察合台汗国汗王忽辛,建立帖木儿帝国。东察合台汗国在中国史籍中以国都为名先后被称为别失八里、亦力把里、吐鲁番。1514年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赛依德在东察合台汗国的旧地上创立了伊斯兰化的叶尔羌汗国,1680年叶尔羌汗国被噶尔丹的准噶尔汗国所灭,至此察合台系的统治断绝。

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孙、术赤的嫡次子拔都奉大汗窝阔台之命率大将速不台及宗王拜答儿、合丹、贵由、蒙哥等西征。次年拔都先遣速不台率骑兵突然袭占不里阿耳。1237年春拔都又令蒙哥击灭突厥系的钦察人,至此蒙古人通往欧洲的道路被彻底打开。就在这年冬天蒙古人又利用江河封冻的时机大举进攻基辅罗斯,这时的基辅罗斯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而是由若干大公国共同组成的联盟体系。蒙古大军犹如旋风一般席卷了也烈赞、科罗木纳、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等罗斯公国,1240年冬蒙古大军开始围攻基辅罗斯的都城基辅城。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年)春蒙古军除留三万兵镇守南斡罗思外,集合十二万军队分三路向马札儿(今匈牙利)进攻,南北二路先发,分进合击。北路拜答儿军攻陷孛烈儿都城克拉科夫后进入西里西亚(今波兰西南部),于里格尼茨击溃孛烈儿(波兰)、捏迷思(日耳曼)联军三万。同年夏季蒙古军一支先锋攻至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达,被奥地利、波希米亚联军击退。公元1242年窝阔台大汗的死讯传来,继承汗位的是与拔都不和的贵由,与此同时拔都在进攻捷克的过程中受阻,于是返回罗斯地区,在今天伏尔加河入里海处的萨莱城建立自己的汗帐。由此建立起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因汗王宫帐为金色,又名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对罗斯诸公国采取“以俄治俄”的政策:金帐汗国的统治中心位于南俄罗斯草原,对北部森林地区的诸公国允许其在臣服蒙古的前提下保持半独立地位。蒙古人在俄罗斯诸王公中选择一人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由他作为蒙古人的代表在俄罗斯各地征收贡赋。获得这一封号的王公不仅可以在替蒙古人征税时获得经济利益,还具有为蒙古征讨不听号令的公国的特权,由此使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起来。在争夺这一封号的过程中位于奥卡河与伏尔加河交汇处的莫斯科大公国最终胜出,由于位于奥卡河与伏尔加河交汇处商业要道,又是东北罗斯的中心地带,因此莫斯科大公国的发展速度在诸公国中相对较快。这一时期莫斯科大公国积极为蒙古征收贡赋、镇压不听号令的公国,还重金行贿可汗的妻妾、重臣,通过这种方式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一世成功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的封号,借助这一封号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展自身实力。到15世纪后期莫斯科大公国以替蒙古征伐不听号令的公国为名占领了雅罗斯拉夫和罗斯托夫等公国。金帐汗国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集权制的大一统帝国——尽管征服的疆域足够辽阔,但罗斯诸公国并未纳入金帐汗国的直接统治之下,而是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即使在金帐汗国统治的南俄罗斯草原在蒙古贵族内部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拔都的13个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形成了隶属于拔都及其后裔的半独立国。随着这些半独立国的势力日渐增长开始逐渐同汗国中央分庭抗礼,以致于金帐汗国在1340——1380年之间因为蒙古贵族内部的争权夺利而更换了20个可汗。14世纪末金帐汗国呈现出衰败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尔逐渐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去,同时兴起于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也开始侵袭金帐汗国。到15世纪时从金帐汗国中先后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独立国家,金帐汗国中央直辖的有限疆土被称为大帐汗国,金帐汗国的正统汗位由大帐汗国继承。1378年夏莫斯科大公国大公德米特里率领罗斯诸公国同金帐汗国权臣马麦在沃扎河交战。德米特里伊设法阻止蒙古军队过河——他为他的部队在山上一个占领了很好的位置。俄罗斯军队形成了以顿斯科伊为中心、以波洛茨克的安德烈为侧翼的弓型阵势。蒙古军主将穆尔扎别吉奇渡河从两侧包围俄军。然而蒙古骑兵的攻击被俄罗斯反击击退。蒙古人开始撤退并引起混乱,许多人淹死在河里,穆尔扎别吉奇本人也被打死。此战后德米特里赢得了顿斯科伊(顿河英雄)的称号,这是俄国人对金帐汗国第一次重大胜利,对塑造其民族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但不久之后脱脱迷失再次突袭莫斯科,莫斯科被迫再次向蒙古纳贡。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拒绝承认金帐汗国对罗斯的统治,拒绝缴纳贡赋,于是金帐汗阿合马率兵前来讨伐。伊凡三世的军队同阿合马的军队隔着乌格拉河对峙,最终蒙古军因天寒粮缺,波兰援军未到,又担心克里米亚汗国袭击自己的后方等原因主动撤退。尽管这只是一次对峙,还算不得真正的战斗,但正是这一事件标志着蒙古金帐汗国对俄罗斯地区240年统治的结束。阿合马在归途中因内讧被杀,到了1502年金帐汗国被由自己分化出去的克里米亚汗国所灭,此后蒙古系的各汗国之间互相厮杀,再没能恢复对俄罗斯的统治。到16世纪50年代由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个汗国全被莫斯科大公国吞并。

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后曾册封自己的兄长斡儿答为白帐汗,由此形成了作为金帐汗国附庸的白帐汗国。白帐汗国虽然是金帐汗国的附属国,但是实际上是自治的,然而由于其受封于金帐汗,因此被视为金帐汗国的分支而不列入四大汗国。拔都的另一个兄弟昔班的后代阿布海尔在白帐汗国东部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白帐汗国的八刺汗死后阿布海尔夺取了白帐汗国的汗位,八剌汗的两个儿子贾尼别克汗和克烈汗不满汗位被阿布海尔夺走,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脱离乌兹别克汗国,来到今天的哈萨克创建了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建立后哈萨克诸部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上得到迅速发展,汗国的领土也不断扩大:15世纪50—70年代初哈萨克汗国拥有钦察草原和中亚的论答剌、突厥斯坦、乌尔根奇等地。1500年哈萨克汗国占领河中地区。到16世纪20年代哈萨克汗国的领地南面包括锡尔河流域,东南部包括七河地区,东北部包括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包括玉邪克河流域等地。1698年至1718年哈萨克族的许多部落按照部落谱系划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又称大帐、中帐、小帐:中帐在哈萨克中部高地,小帐在乌拉尔河至里海,大帐在巴尔喀什湖以西至突厥斯坦。小帐也吸收不少诺盖人。东至额尔齐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图尔盖州、鄂木斯克,西至里海,南及锡尔河。当哈萨克汗国步入全盛时期之时东方的蒙古草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草原上脆弱的游牧经济难以支撑起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的统一国家,于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复到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混战的局面。蒙古诸部彼此征战的结局是逐渐形成了鞑靼和瓦剌两大部落联盟。1524年受东蒙古鞑靼部挤压的瓦剌部在西迁过程中和哈萨克汗国发生摩擦,没想到这次冲突就此揭开了双方长达两百余年的战争,由于明代的瓦剌部到了清代被称之为卫拉特蒙古,所以这场战争就被称之为卫拉特-哈萨克"两百年战争"。事实上卫拉特蒙古并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部落联盟体系,主要包括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和一些小部落。1615年到1652年哈萨克汗国打败卫拉特的攻击并占领准噶尔汗国的西部地区。17世纪中期准噶尔人反击哈萨克汗国并占领东南部大玉孜小汗的大部分和察合台后裔的叶尔羌汗国。1682~1748年哈萨克汗国一直处于劣势。值得哈萨克人庆幸的是:准噶尔人并不是只有哈萨克这一个敌人,东方的清王朝康、雍、乾三代帝王对准噶尔汗国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打击,到1760年冬满清王朝彻底平定了准噶尔汗国。清军在东线对准噶尔汗国的牵制使哈萨克获得了翻盘的机会:从1748年起哈萨克开始反击准噶尔人并收回了塔什干、七流河等东南地区。1752-1753年在阿布莱汗率领下的哈萨克军队攻进准噶尔的中心地区伊犁河博热塔拉并成功占领了准噶尔汗国的首都。清军在消灭准噶尔汗国后就和哈萨克直接接壤了,此后双方几番交火却没任何一方取得明显的胜利,最后双方签订和约:哈萨克汗国成为清朝的藩属国之一,但清朝不干预其内政,同时划定了两国边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哈萨克和准噶尔的两百年战争对彼此都是重大的消耗,哈萨克人还甚至还没来得及庆祝东部准噶尔人的威胁消除就不得不面对西部悄然兴起的沙皇俄国。从18世纪中叶起哈萨克汗国中帐、小帐的长老开始签订臣服于俄国的证书,不过这种臣服和对满清王朝的臣服一样更多是一种名义上的臣服——俄国并未在哈萨克的土地上设置行政管辖机构,也没征收赋税。不过俄国并不甘心于这种名义上的统治——俄国人不断在哈萨克的土地上修筑堡垒要塞,一步步蚕食哈萨克人的土地。俄国人的行为引起了哈萨克人的警惕:1743年哈萨克人以对俄国边境村庄大肆抢劫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1744年哈萨克人再次入侵俄国边境,抢劫了从阿斯特拉罕去希瓦的商队,又拘押了从奥伦堡到卡拉卡尔帕克人那里去的格拉迪舍夫中尉。沙俄针对此种情况通过煽动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来削弱哈萨克人的力量——当然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利用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削弱哈萨克人,也反过来利用哈萨克人的力量削弱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土尔扈特人在意识到自己被俄国人利用的现实后毅然举族东归,当他们途径哈萨克人的领地时遭遇到被沙俄煽动起来的哈萨克人的围追堵截。沙俄这招借刀杀人之计取得了成效:土尔扈特人、巴什基尔人和哈萨克人就这样互相削弱,最终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回归故园,而巴什基尔人和哈萨克人则在互相削弱后失去了抵抗沙俄的实力。直到这时沙俄仍在继续实行借刀杀人之计:既然巴什基尔人和哈萨克人都已削弱了,那就索性再利用哈萨克内部大帐、中帐、小帐各部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1847年哈萨克汗国最后一位可汗克涅萨热被叛徒出卖给沙俄,至此存在了将近391年的哈萨克汗国覆灭,其领土并入沙皇俄国的版图。至此蒙古黄金家族白帐汗系的统治断绝。

1252年托雷第三子旭烈兀奉身为大汗的兄长蒙哥之命西征波斯等地。1256年旭烈兀攻灭盘踞在今天伊朗马赞德兰省的亦思马因派势力(该教派以暗杀闻名,因此被伊斯兰教其他派系称之为刺客派,在金庸小说中该教派的首领被称为山中老人)。1258年旭烈兀统率的蒙古大军攻陷巴格达,杀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1259年旭烈兀分兵三路入侵叙利亚,蒙古兵锋甚至已逼近北非的埃及。然而就在此时从东方传来一个消息: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钓鱼城(今重庆合川钓鱼城)时身亡。按蒙古旧制:一旦大汗驾崩,那么出征诸王都必须返回蒙古本部参与忽里勒台大会以确定下任大汗的人选。这样一来旭烈兀就率军东返,只留下由怯的不花统率的两万人驻守叙利亚。1260年9月3日由怯的不花统率的蒙古军团在今天巴勒斯坦那布卢斯附近的艾因·贾鲁平原被埃及马穆鲁克骑兵击败。另一方面东返的旭烈兀行至波斯时得知二哥忽必烈同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汗位之争,遂不再东返,转而在西亚建立伊利汗国(也有翻译为伊尔汗国的)。相比其他蒙古系汗国对忽必烈身为蒙古大汗的身份的否定不同的是:旭烈兀选择站在忽必烈这边,因此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阿拉伯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实际上成为旭烈兀的领地,从而建立了一个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的汗国。忽必烈在世时伊利汗国一直承认其宗主权。1335年伊利汗国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我们要说清楚蒙古帝国分裂后产生哪些国家,先得说说蒙古帝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分裂的。

(蒙古帝国四大汗国分布图)

有人可能会说,蒙古帝国的分裂,是从忽必烈时期开始的。其实,准确地说,成吉思汗一开始就埋下了分裂的祸根。

之所以这么说,一是成吉思汗对儿子们实施分封制,把打下的土地分成好几块,让他的四个儿子各得一块。这样,就算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分裂,往后一发展,分裂是必然的。二是成吉思汗把汗位给了第三个儿子窝阔台,同时又把军队给了四儿子拖雷,这种不合理的安排,最终造成汗位从窝阔台后人,转移给了拖雷的后人。

不过,总体来说,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还保持着完整,并没有分裂。唯一不和谐的情况,是长子术赤后来不愿意参加成吉思汗攻打西夏、金国的战争,这已经有了隐患。

蒙古帝国第二次为分裂埋下祸根,是在蒙哥汗时期。

由于术赤后人拔都在蒙哥当大汗的过程中,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因此,蒙哥当了大汗后,基本上默认拔都独立了出去。也就是说,这其实算得上是蒙古的第一次分裂,金帐汗国差不多成为第一个独立出去的国家。

(蒙哥争汗)

不过,蒙哥在默认金帐汗国独立出去的同时,却把窝阔台汗国给灭了。由于蒙哥夺得汗位后,窝阔台系宗王们不服气,造反。因此,蒙哥把造反的窝阔台的孙子们抓起来,羁押在不同的地方,又把先大汗贵由的老婆海迷失处死。原先的窝阔台汗国也就不存在了。

蒙古第三次,也是彻底的分裂,发生在忽必烈时期。

因为蒙哥战死后,忽必烈自立为大汗,这引起了多方反应。一是因为他要获得兄弟旭烈兀的支持,于是默认旭烈兀在西亚建立伊尔汗国。这样,伊尔汗国独立出去了。二是忽必烈自立为大汗的行为,激起了术赤系、察合台系、窝阔台系后人的不满。这样以来,术赤系后人别儿哥,不但独立了出去,而且不承认忽必烈的元朝的地位。察合台系后人八剌,本来是获得忽必烈帮助得到可汗之位的,这时候为了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也不承认忽必烈的元朝。三是原本被蒙哥打压的窝阔台系的后人,在海都的带领下,异军突起,坚决举起大旗,和忽必烈争斗。这样,窝阔台汗国本来已经消失,现在又重新崛起。

由此,蒙古帝国就分裂成了元朝、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五部分。

(忽必烈建立元朝)

蒙古在分裂后,又有了一系列的整合。

这个整合主要是元朝在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的战斗中,元朝不断打击和削弱了三大汗国的力量。同时又对三大汗国进行分化拉拢。再加上后来承头人、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受伤去世,因此,元朝取得了对三大汗国的最终胜利。刚崛起不久的窝阔台汗国再一次消失,察合台汗国与金帐汗国重新承认元朝宗主国的地位。再加上伊尔汗国一直都承认元朝,这样一来,在元朝第二代君王元成宗、第三代君王元武宗的时候,蒙古帝国表面上又实现了统一。

不过,这种“统一”,其实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实际上大家还是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政权。同时,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内部,政权又出现了一些分化。比如金帐汗国分裂成了几十个诸侯国,察合台汗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伊尔汗国分裂成了东波斯、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西波斯的穆札法尔王朝,以及札剌亦儿王朝等等。

这样一来,就分裂得更加彻底,直到最终大家都灭亡了。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帝国征服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如果说蒙古帝国分裂后产生那些国家,肯定是五个国家,在当时蒙古分裂的势力中,不管走在哪里,他们仍用汗称号,不忘蒙古祖宗之本,所以建立的国家仍用汗国一词,他们的皇帝仍是大汗或可汗,信仰上遵循当地风气,有的甚至丢弃了原有的萨满教传统,制度上也不再使用成吉思汗的《大扎撒》。那些西方分裂汗国一味指责忽必烈行汉法,以正统自傲,实质上他们也是一个球样,像西方最大汗国金帐汗国别儿哥,他迫信了伊斯兰教,当初旭烈兀西征巴格达时,杀了哈里发,他就依此当众指责,还叫嚣,反对忽必烈的大元朝,仍在钱币上使用阿里不哥,不至如此,他还和南面伊儿汗国干了起来,为了别人,自己兄弟干自己兄弟,自此伊儿汗国和金帐汗国在高加索地区拉开了长达数年的战争。


察合台汗国也一样,它是反对忽必烈的,由于没有保留原有特殊的传统,自己最后还是被当地突厥化,而相反他们的宗主忽必烈的大元帝国呢?在元末,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大都沦陷,元顺帝忧愤成疾病死在应昌,他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是他与高丽著名的奇皇后生的,一向深居大都皇宫的他仓促的退到漠北当起了流亡皇帝,为了逃避明军追击,由和林退到阿勒泰山,仍不忘中兴大元,元朝退往漠北老家,他后来还是恢复了老祖宗这一套制度,回到了当年成吉思汗时期。


所以说吗,元朝是最不忘本的。蒙古帝国分裂根本就不怪忽必烈信仰,而是他们在当地早已埋下了分裂的火种,由于地域广大,文化的隔阂,联系过于不便。当初窝阔台极力建立站赤,还在当地设立达鲁花赤,建都和林,当时和林正好处在与西方便于联系的地带上,可后来最终还是无法消除那种隔阂,主要还是西域诸王们自治权再大,他们反而成了当地的国王。西方诸王和东方诸王两个刚好夹着大汗,东方诸王是成吉思汗兄弟国,西方诸王是成吉思汗儿子国,当然成吉思汗肯定将肥肉留给自己儿子,以便使他的血脉永远统治着天下。现在我们该阐述一些他儿子汗国有哪些:


一是他长子术赤封地,在他孙子拔都做大,由中亚以北地区辐射,所谓的锡儿河与咸海一带,西方的明珠玉龙杰赤城,它本来是术赤家族的核心地带,后来经过第二次西征后,封地瞬间由哈萨克斯坦向西占领了乌拉尔山以西俄罗斯东部,包括乌克兰,直到波兰,匈牙利一带,由于俄罗斯诸国起哄,后来势力退回了俄罗斯草原。但它仍掌控着精华地带,西面拥有克里米亚,南面仍以喀山,阿斯塔拉罕为核心,东面白帐汗国领地,是拔都几个兄弟国统领者。所以吗,金帐汗国最控制不了的就是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原因是他们也有相当的自治权,文明程度高,这也从此引来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俄罗斯帝国的复兴,东方的大灾难的制造者。


二是第二个走向分裂的察合台汗国,这个汗国不起眼,夹在中间,拥有今天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因为是术赤兄弟察合台的领地,所以备受关注,察合台汗国继承了西辽疆域,但他们的统治者不是汉化移民,也不韬辽朝旧制,最后被自己丢了,也被当地突厥化了,后来帖木儿窜位,河中地区等于还是落入异族人手里,只保留新疆一带蒙古家族。一个拥有东到阿勒泰山,直到塔里木河流域,西到阿姆河畔的汗国,不停倒戈,它与元朝战争被加上浓墨的一笔。

三是第三个走向独立的汗国,窝阔台汗国,说起来,它不叫汗国,因为窝阔台是蒙古帝国太宗皇帝,只是后来拖雷系蒙哥窜取大汗之位,时事扭转,窝阔台家族领地瞬间萎缩,退出新疆和中原一带。为了继续对抗拖雷家,他们没有办法,只有守住自己老营,所谓的乃蛮旧地,额儿齐河上游和阿勒泰山,蒙古以西一带,以也密里为都。窝阔台汗国在海都时风光阵,那时还一度占领了察合台和元朝岭北,可到元成宗铁穆尔后,海都一死,汗国至此走向灭亡,由于元朝势力庞大,岂能容他一隅。


四,伊儿汗国,它是第四个分裂出去的,而且是静悄悄的,和平独立,为什么这样说呢?它的建立者旭烈兀和忽必烈是兄弟,忽必烈能当时大汗,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劳,最主要还是为了自个利益。旭烈兀发动三次西征,他和拔都一样没有回去受朝廷册封,反而留在哪里,独霸一方,为什么他这样做?原因是他根据形势,毕竟山高皇帝远,管他什么,反正这里有自己势力,没有必要回去了。他的汗国一部分还是受蒙哥和忽必烈所赐,这才是他的目的,但伊儿汗国名义上仍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伊儿一词,寓意就是依附,元朝的一个省,他只不过是个省长而已。伊儿汗国拥有今天的伊朗核心地带以外,还拥有阿塞拜疆,和西面伊拉克,土耳其,等地域。东面有阿富汗,巴基斯坦,直到印度河一带。伊儿汗国在西面算是第二个大汗国,可是后来由于合赞汗伊斯兰化,伊儿汗国所谓波斯汗国也等于和元朝正式分开,它由于受金帐汗国侵袭,汗国国力衰落,建立不久,支撑不住,首先走向分裂。

四,为什么把元朝放在末位,元朝其实不是分裂者,他不过是制造成分裂者元凶而已,元朝是所谓大汗汗国,忽必烈即采用中原皇帝之名,又采用大汗之名统治,帝都不用说北京,蒙古名为汗八里,在成吉思汗直到忽必烈开拓后,中原的金,西夏,南宋,大理纷纷谢幕。加上对吐蕃的降服,西伯利亚一带和蒙古高原的拥有者,元朝算是今中国邹型。忽必烈掌控的疆域不小,按常理北到北冰洋,南到南海,西到新疆以东,东到日本海,它是汗国中最大的,也是最有实力的。算可以说拖雷家已经占有了精华地带,包括旭烈兀的伊儿汗国,他们脚下都是些高度发达的文明,同样采取行省制管辖,忽必烈名义上仍是大汗,因为他实力毋庸置疑。蒙古帝国等于是忽必烈的,所以说北京所谓大都在当时也等于是说是整个蒙古帝国首都,忽必烈时蒙古帝国如果没有分裂等于他建立了极盛蒙古帝国版图。


龙文说史


1206年,铁木真完成统一蒙古高原的事业,铁木真即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此后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

蒙古国经过三次西征(成吉思汗西征、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形成了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的汗,本是中央分封出去的四个最高军政首领,与中央保持藩属关系,直接向大汗负责。后来,蒙古各统治集团为争夺大汗权位,彼此间矛盾激化,离心离德,加上各汗国间缺乏必要的和有力的政治军事经济联系,与中央距离遥远,因而大蒙古国这个复杂的政治混合体日趋瓦解。

其中,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走上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

14世纪末,金帐汗国呈现衰败局面,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尔逐渐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去,金帐汗国同时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侵袭。到15世纪时,钦察汗国先后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独立国,钦察汗国中央直辖的只剩下有限的疆土。16世纪50年代,沙皇伊凡四世统治时期先后占领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个汗国,金帐汗国领土全部并入莫斯科公国领地。

14世纪,伊利汗国逐渐走向瓦解,汗国内部矛盾尖锐,各自拥立傀儡可汗,国家分裂成东波斯、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西波斯的穆札法尔王朝和札剌亦儿蒙古人的札剌亦儿王朝,土耳其的楚邦王朝。他们之间相互攻伐。汗国势力不断削弱。14世纪末被突厥人的帖木儿帝国所灭。

窝阔台汗国由于窝阔台(太宗)、贵由(定宗)父子相继为蒙古国大汗,其领地一直归中央管轄,实际上没有形成独立的汗国。

察合台汗国的汗庭设在伊犁河边,在地理上与中原腹地和蒙古草原连成一体,在政治上也与中央王朝保持着密切的从属关系。蒙哥大汗即位后,在察合台汗国的别失八里(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设置行尚书省,管辖范围从畏兀儿直至河中(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诸地。在察合台汗位的继承上也经常受到中央王朝的左右。


戴你看历史


首先历史上并没有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是西方人的说法!

公元1206年,铁木真获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国”。

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大蒙古国不包括南宋。▼


1260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而走向分裂,大蒙古国随之解体。1260年到1264年忽必烈最终击败阿里不哥后夺得汗位后,原属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被西方统称为“蒙古帝国”。

元与四大汗国(台湾版)


那人灯火


蒙古帝国分裂之后产生了哪些国家?其实这个问题等于是问蒙古帝国鼎盛时期的领土包括今天的哪些国家。蒙古帝国在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时就处于了事实上的分裂状态,各汗国之间再无任何军事政治方面的协作。因此要说蒙古汗国的领土,还是按照各个汗国一个一个说比较好。

元朝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名义上还是整个蒙古帝国的大汗,但其实除了由他的一母同胞旭烈兀建立的伊儿汗国还向元朝称臣之外,其它几个蒙古汗国根本不承认忽必烈为大汗,也不再认可自己和元朝的从属地位。所以元朝的统治范围基本只限于中原地区和蒙古草原,当然还有朝鲜半岛和今天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以及南方缅甸等国的部分地区


元朝疆域

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是铁木真的长子术赤的封地,加上1237年到1241年拔都西征所占领的部分领土所形成的一个蒙古汗国。其领土覆盖了今天从中亚到东欧的广大区域,具体来说包括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全部或部分领土。

金帐汗国疆域

伊儿汗国

伊儿汗国并不是铁木真时期所分封的汗国,而是在蒙哥汗在位时期,通过蒙古最后一次西征所建立的汗国,跟其它几大汗国建立时间相比晚了30多年,比元朝建立也只早了15年。伊儿汗国的领土主要在今天的西亚地区,具体说来包括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阿富汗、土耳其、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伊拉克、格鲁吉亚、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部分或全部领土。

伊儿汗国疆域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是由铁木真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发展而来的一个蒙古汗国,其领土包含中国新疆的一部分区域和中亚广大区域,具体说来除中国新疆部分地区外,还包括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和印度的部分或全部领土。

察合台汗国疆域

除了上面说的这几个汗国之外,铁木真第三子窝阔台也曾拥有广大的封地,其领土也曾包括新疆的一部,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部分领土。但由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曾发动针对忽必烈的叛乱,失败后其国土大部被元朝占领,少部并入察合台汗国。因此早亡的窝阔台汗国一般不被视为真正的蒙古汗国,而只是铁木真分封之后的一块封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