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人生如行軍打仗,你得懂兵法才能出奇制勝。@共央君

我們總希望自己能夠出生於富貴之家,衣食無憂,有一對政商大鱷的父母,可以任性地追求詩與遠方,面對黑心老闆可以爽快辭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這只是少數人,絕大多數的我們出身於普通家庭,沒有政商大鱷的父母,沒有任性追求詩與遠方的資本,只能憑藉自己極端的努力一點點地去改變命運。

人的一生有無數場仗,我們可以敗一陣子,但絕對不能輸一輩子,如何才能在漫長的人生中取得總體上的優勢發展呢?——你得懂兵法思維。

兵法思維是《深度思維》裡其中一個特別有意思的部分,作者葉修是專門研究思維方法與學習策略的專家,兵法思維讓我們不用持刀劍戟進退殺伐,就能將古人深刻的智慧應用於生活,保持自己的整體優勢。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兵法思維,首推《孫子兵法》,因為相比起其他的兵書,《孫子兵法》是跳脫出了具體技術,從宏觀層面上來講戰爭之“道”,而這個“道”,恰恰就是我們今日需要學習的智慧。

接下來我選取《孫子兵法》最有代表性的三點來分享,助力大家實現命運的破局。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一、勇先自安,謀定而後動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孫子兵法·軍形篇》

這句話的意思是:勝利之師是先具備必勝的條件然後再交戰,失敗之軍總是先同敵人交戰,然後求從苦戰中僥倖取勝。

主要是提醒我們:做事一定要提前進行考量,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也許你會覺得這句話只是用來驚醒懵懂無知或文化水平較低的人,其實不然,很多高學歷、甚至經驗豐富的老手,也曾做過失敗之軍的事。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個:

(1)缺乏足夠的專業經驗和領域知識

現在問你一個問題,假設你手上有100萬的錢正閒置不用,此時有一個朋友來找你投資項目,他告訴你,只需要投入50萬,三年內可以翻倍賺回100萬。

雖然你對這個項目不瞭解,但是你清楚,這個項目確實處於風口期,而且手上的錢投出去,對生活質量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你投不投呢?

也許你一心動,就投了,但不管最終結果賺不賺,這都是一場失敗的投資。

因為你是把成功的希望寄託在別人和運氣身上,即使僥倖這回賺了,但你以後會更加放縱自己,只要次數變多,從概率上看,失敗的可能性就會變大,長久來看,就很可能會虧空,這就是典型的“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以僥倖取勝。

(2)情緒焦慮時容易喪失判斷力

當人情緒波動大或者處於焦慮狀態時,就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故障造成認知障礙症,一旦認知受到情緒影響,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也會大大下降。

比如人人都知道染上賭癮會導致傾家蕩產,但有些人在極度興奮或焦慮的時候,就會通過賭博來發洩情緒,從此走上不歸路。

(3)“常勝將軍”使人變得盲目

連續的勝利會大大地增強人的自信心,但如果一個人有了“常勝將軍”的光環,這會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因為有了光環後,人就容易主觀地去判斷事物,傾向於自己的第一選擇,甚至有的會難以接受自己的錯誤,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但是“先勝而後求戰”存在一個漏洞:如果對這條理念過於執著,會讓我們變得保守,畢竟有很多事,像投資、創業,我們是無法把所有因素都考慮到位再行動。

那麼,我們該如何既避免“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又避免過於保守呢?這裡教你兩個方法:

(1)利用凱利公式,大概率估算出存在的風險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 pw——有多大概率會贏
  • rw——贏了能賺多少倍
  • pl——有多大概率會輸
  • rl——輸了會虧多少

書中舉了個例子:一隻股票,60%概率會漲,漲了賺50%;40%概率會跌,跌了會虧40%。你該用多少比例的本金去買這個股票?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凱利公式告訴我們,你該拿出來70%的本金去投,這就是投資屆最難解決的分倉問題。

但現實生活中依然有很多事的概率是無法事前得知的,就像創業,誰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在寒冬中活下來,那麼該怎麼辦呢?這裡就介紹第二種方法。

(2)“量化-反應”策略,實行最小可運行產品

“量化-反應策略”,是指當我們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做哪些嘗試的時候,通過增加開始的信息量,用快速試錯的方式來找到定位。

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在《反常識》這本書中,作者鄧肯·J.瓦茨給的建議是:

  • 常識讓我們先預測,但是你應該快速反應
  • 常識讓你先規劃,但是你應該不斷試錯

簡而言之,就是使用MVP(最小可運行產品)策略,蒐集足夠多的可能性,做出樣品,快速試出可能性中的成功機率。

舉個例子,一家服裝店,它想要知道哪些款式才是最暢銷的,實行“量化-反應”策略,它可以這樣做:

  • Step 1:派設計師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比如商場、車站、機場等,觀察人們到底穿了什麼。
  • Step 2:通過觀察,分析出潮流的款式,比如什麼面料、顏色、搭配風格等,把頻率最高的挑選出來。
  • Step 3:比如收集了5種面料,8種顏色,6種搭配方式,然後就把這三者進行任意組合,做一些服裝款式,小批量生產。
  • Step 4:把小批量的產品放到店裡去售賣,觀察哪種是最受歡迎的。

這就是把“勝兵先勝而後求戰”運用到了迅速變化的商業之中,通過這種策略,就能大大提高成功率,避免把成功寄託於運氣和僥倖。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二、掌握主動權,看透隱藏關鍵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孫子兵法·虛實篇》

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說白了,就是做事要主動,不要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困境。

意思看似簡單,然而背後卻隱藏著大智慧。

舉一個三國時的例子,袁紹曾有一次可以把漢獻帝收入囊中的機會,但是他錯過了,因為他當時覺得:我要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做什麼,撈不到任何權力、兵力、財富的好處。

可曹操不這麼想,他明白雖然皇帝沒有實權,但名號還在,可以利用他的虛名來發號施令,這就是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故事。

曹操控制漢獻帝后,給袁紹頒了一道升官的聖旨,明面上聽是好事,可卻把袁紹推入了兩難境地。

  • 接了,就擺明了自己聽曹操的號令,低人一等;
  • 不接,居然敢不接皇帝的聖旨?這不是想造反嗎?

所以袁紹不管接與不接,都不好選,這就是曹操實施“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策略。

  • 所謂致於人,就是看上去你有得選,但實際上怎麼選都不好,也就是沒得選;
  • 所謂致人,就是把對手推入兩難之間,表面上有得選,實際也沒得選。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思維呢?

核心就是延長你的思考鏈條,高瞻遠矚,不要等情況顯而易見了才開始行動。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那又該如何延長思考鏈條呢?這裡給大家提供兩個方法,“5why向前追問”或“5so向後推測”的思考模式。

  • 5why:對一個問題連續多次追問為什麼,知道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
  • 5so:對一個現象連續追問其產生的結果,以探求它對未來可能造成的深遠影響。

具體如何使用,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

(1)5why向前追問法

新人小芳發了錯誤的資料給新客戶,原意是想著展示成功案例,沒想到這竟然屬於其他客戶私人資料,這不僅導致公司的專業形象受損,還洩密了老客戶的重要信息,一旦這件事被老客戶知道,很可能會被要求洩密賠償。

如果領導一昧地用批評指責,只會讓員工嚇得直髮哆嗦,也難以找出問題所在。但如果運用5why法,提問可以變得更高效。

  • Step 1:為什麼會發錯資料?因為把公開資料和保密資料弄混了;
  • Step 2:為什麼會把資料弄混?因為不明白哪些資料是公開、哪些是保密;
  • Step 3:為什麼會不明白?第一是個人原因,沒有及時問老員工,第二是在新人培訓的時候,培訓內容沒有對二者做出明確地界限劃分。

通過不斷地提問,就可以發現其實解決問題在於公司的新人培訓依然存在疏漏,如果下次在新人培訓中補充清楚,同時對員工加強指導,就可以大大避免有人再次犯錯。

(2)5so向後推測法

公司最近想要提拔海哥做部門經理,作為培訓師的海哥是否該答應呢。

這裡海哥可以使用5so法,推測出將來的結果:

  • Step 1:如果我接受了升職會怎麼樣?會提高工資待遇,但也會承擔更多的管理事務;
  • Step 2:如果承擔了更多的管理事務會怎麼樣?會減少上課和打磨課程的時間;
  • Step 3:如果減少上課和打磨課程的時間會怎麼樣?會削弱我在培訓界的核心競爭力,而成為業界最優秀的培訓師,則是我的最終目標。同時,我個人並不擅長管理工作,即使接下來了,也未必能夠完全勝任。

所以通過5so法,海哥決定放棄這次升職機會。

也許在外人看來,這個決定太荒唐了,為什麼會放棄難得的升職加薪機會,但如果通過縝密的邏輯思考,會發現放棄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三、時機未到,不可擅動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孫子兵法·軍形篇》

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先創造自己不可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使自己不被戰勝,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敵人能否被戰勝,在於敵人是否給我們以可乘之機。所以,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夠使自己不被戰勝,而不能使敵人一定會被我軍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見,卻不能強求。

看起來有些繞,但簡單來說就是:你要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先保證不被打倒,然後等待時機降臨再出動。

道理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難,因為等待的過程有多長,這個誰也說不清楚,往往就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忍不住,就冒然行動了。

就拿現在最常見的年輕人裸辭來說,有許多年輕人工作不順心,就想著要炒老闆魷魚,但辭職以後,卻完全沒有個人規劃,只能陷入無限的焦慮之中。這就是在“不可為”時強行“為”,導致自己被現實反攻得措手不及。

那麼,在“不可為”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核心就是:構建你的“不可勝”,也就是不會被輕易打敗。

具體有兩個做法:

(1)修煉內功,提高自身技能

在對方還沒有露出破綻、現實還沒有給你機會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地修煉內功,構建“不可勝”。

就拿辭職這件事來說,你想要辭職,可以,但前提是你有為自己找好後路,但如果僅僅只是有辭職的想法,卻沒有任何將來的打算時,你要做的,就是繼續把工作做好,提升個人能力,爭取有資本以後跳到更好的平臺。

(2)保持冷靜,等待機會,致命一擊

這條兵法最大的難點就在於“等待”二字,正因為等待時間是未知的,所以很容易讓人在過程中失去耐心而冒然出擊。

正如金融投資界有一句格言:“最難的不是交易,而是不交易。”

但是,在這個日新月異、各種浪潮和趨勢誕生都非常迅速的時代,只要你保持不可勝並且願意等待,你的對手也一定會露出破綻,你也一定會等到屬於你的騰飛機會。

前提是:持續積累,保持耐性。

《孫子兵法》:懂得這3條兵法,你也可以實現命運的破局


最後總結一下:

兵法思維,其本質上都是在教我們如何在風險與機會之間取得平衡,抓住機遇,保持整體優勢。雖然它已經過了幾千年,但依然可以作為哲學式思維方法,指導我們今天的生活。

主要講了三條兵法:

  • 第一條:“先戰而後求勝”,告訴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再行動;
  • 第二條:“致人而不致於人”,告訴我們做事要高瞻遠矚,不要等被逼入困境再做反擊;
  • 第三條:“勝可知不可為”,告訴我們要耐得住寂寞,持續修煉內功,這樣才守得住將來的繁華。

希望這三條兵法,能夠助你實現命運的破局。

參考書籍:《深度思維》、《反常識》、《孫子兵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