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何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而不是周天子?

vvhjhv


這個世界,向來就是誰強大就認誰當老大的。更何況秦末時期,早已沒老姬傢什麼事了,六國的舊貴族們自然也不可能再把“周”的旗幟給抬出來。

首先,東周早在秦國橫掃六國之前就已直接被秦國給滅了。



事實上,周天子到戰國時期就完全只剩下象徵意義了,其自身已沒有半點實力可言。東周內部最後的一次分封發生在公元前425年,即週考王15年,週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是為周桓公。至此,周天子的土地就完全被分封完畢,而周朝也正式分裂成東周國和西周國,史稱東西周分治。這次分封后,周天子就連半點家底都沒剩了,甚至連自己也得寄居在自己分封的西周公國之中。

因此,在戰國後期,東方六國雖然都曾把周天子這面旗幟搬出來,以天子的名義牽頭來對抗秦國。但諸侯們這麼做可不同於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行動,而單純是為了聯合抗秦找一面旗子罷了。所以,大家自然都義不容辭的拿早已無權無勢的周天子綁在自己的馬車上,實際上就是拿周天子做擋箭牌。這樣一來,哪怕抗秦失敗了,秦國首先要問罪,那也是先算到周天子的頭上。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為了徹底打消東方六國結盟的旗號,於是發兵滅掉東周公,所謂“遷九鼎,佔王畿,滅東周”。至此,周朝延續八百多年的祭祀便徹底斷絕,周朝滅亡。也就是說,到秦末大起義運動時,周朝早已覆滅四十餘年之久。

再說,東方六國舊貴族們的復辟勢力起事的目的是要恢復周朝的分封制,是要復辟各諸侯國,是要自己當王侯,而不是要復辟周朝。

要知道,各諸侯復辟勢力,他們起兵抗秦的目的,其實都是想讓天下再次回到戰國時期的狀態,繼續實行分封制,然後自己就能在各自的封地上當王侯了。而這種思想在當時的義軍之中是普遍存在,包括項羽也是這麼想的。所以項羽才會在攻入關中後,不聽別人的勸說,放著大好的關中不要,非得“衣錦還鄉”回去江東當他的西楚霸王。



基於這層思想,包括項梁公項羽在內的秦末各路起義軍首領們,他們都沒必要也不可能再把周天子搬出來了。

最後,大家之所以共推楚懷王為天下義軍的共主,其實主要是因為楚人乃是抗秦的主力。

楚南公在楚國滅亡時曾悲壯的說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事實上,在抗秦義軍中,戰鬥力最強,戰鬥意志最堅定的,始終是楚人!當初打響反抗暴秦統治第一槍的陳勝吳廣起義,就是以楚人為主的,所以陳勝的政權才會號“張楚”。



此後,在義軍西征滅秦戰爭中,項羽和劉邦這兩路大軍,可都是楚軍。至於其他諸侯的軍隊,基本上都是在一旁打打醬油而已。那些硬仗惡仗全部都是楚軍來啃,比如決定性的鉅鹿之戰,就基本上是靠項羽所率的幾萬本部楚軍以少勝多的擊敗秦朝大軍的。

基於這點,其他打醬油的諸侯自然是沒啥話語權的。如此一來,推舉天下共主,楚懷王也就成了唯一選擇了。



這些歷史要讀


首先,楚懷王並不是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最初的陳勝吳廣起義時只是稱號為“張楚”,後來的各地起義軍之中最強大者為項梁項羽叔侄,他們只是扶持了一個名義上的楚懷王羋心,而實際的權力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所以其實可以這樣說,反秦義軍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

至於說為什麼要用楚懷王而不是用周天子的名號,最主要的原因有三。

第一,傳言深入人心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我們大家應該都是聽過的,根據《史記》中的記載,這句話早在楚懷王客死於秦的時候,楚南公就說過這句話,而在秦朝末期,這句話更是在民眾之中流傳甚廣,所以以楚國為名號,會更好的凝聚民心。

第二,楚國覆滅秦國最有希望,用楚王名號最容易團結楚人

這一點屬於筆者的個人觀點,首先楚國地大物博,而且受到了秦國的許多壓迫,滅秦之心最強,而且大部分楚人總體來說對於秦國的制度和統治者並不認可,一直都有反抗之心。而最重要的一點,楚國在被滅之前屬於比較鬆散的世族分治制度,所以即便被滅國了,還是存在著一些有實力的大世族的,項家叔侄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三,周天子早已經沒有什麼人在乎

早在春秋戰國,周天子就已經算是名存實亡了,更不用說秦國一統六國的十餘年之後,在戰國末期,周赧王以周天子的名義號召諸侯攻打秦國都沒什麼人響應,時隔數十年之後還打著周天子的名義的話只能是自討苦吃,因為根本沒有幾個人認這面大旗。


綜合這些原因,所以反秦義軍不會選擇周天子做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而是在權衡利弊之下,選擇了使用最有價值、最能夠聚攏人心的楚懷王的名義,來號召天下義士反秦。

曉天講歷史


誰的拳頭硬,誰就可以當老大,反秦戰爭中最開始陳勝拳頭最硬,因此陳勝是盟主;陳勝死後,項家勢力最大,項家作為一個小貴族,有點不上了檯面,故將楚懷王搬出來裝點檯面。楚懷王其實就是一個傀儡,他身後的項氏家族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擊敗秦軍的也是項家軍。周天子早就沒有了,更何況戰國時代的周天子就只是一個傀儡,反秦需要實力玩家,不需要周天子這樣的過河泥菩薩。天下共主只是名義上的,誰當這個共主,誰就會招來秦軍的重點關照,因此項家推出的楚懷王當天下共主。

秦軍當年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的赫赫武功深深威懾著六國貴族,很多六國貴族都是經歷過滅國之戰的,他們對秦軍的恐懼深入骨髓。秦始皇崩後兩年,一無所有的陳勝率先發難,一時天下反秦洶洶,陳勝很快聚兵百萬,佔地千里,然後分出各路軍隊四處掠地,他自己則開始享樂成果。陳勝分出去掠地的軍隊名義上是歸陳勝節制的,事實上很多出去後就不再聽陳勝命令了。楚國的項家是自己起兵反秦的,但是他們仍然尊陳勝為盟主。

秦朝派章邯武裝了驪山刑徒軍,數數約七十萬人,出關後第一個要擊滅的人就是陳勝。秦朝刑徒軍大多數都是軍旅世家子弟,或者窮惡極惡的犯人,他們短時間內完成訓練,作戰能力遠遠超過陳勝的烏合之眾。很快章邯擊敗陳勝的百萬大軍,陳勝本人在逃亡途中被親信斬首獻秦。陳勝死後,項燕成為起義軍首領,章邯又率軍擊項燕,多次激戰後項燕戰敗身死。陳勝、項燕死後,趙國成為最強大的一支起義軍,章邯又北上擊趙,還請長城軍團南下助戰。

項羽確實是一位戰神,他殘暴好殺,戰力驚人,誅殺宋義後,他率三萬楚軍衝擊長城兵團,將秦軍陣形打亂,五萬長城兵團戰士全部戰死。章邯由於內受趙高脅迫,外受楚軍戰力影響,最終選擇了率軍投降項羽;如果章邯跟王離合作得好,以二十五之眾擊項羽三萬人,當無戰敗之危。項羽戰勝秦軍主力後,成為義軍首領,率軍入關滅秦,分封十八路諸侯,自封西楚霸王,並很快弒殺天下共主楚懷王。


大秦鐵鷹劍士


秦帝國末期,由於秦朝施行暴政,民不聊生,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爆發了大澤鄉起義,楚國舊貴族勢力項羽也趁這個機會舉起了反抗秦國暴政的大旗。但是項羽感到缺乏合理的口號反秦,畢竟言不正名不順。於是找到了一個楚國王室后羿的人,立為了楚懷王,在項羽的威懾下,楚懷王成為了反秦義軍的共主。

那麼,項羽為什麼立懷王為反秦義軍的共主,而不是周天子呢?


第一代楚懷王

周天子已經斷了傳承

周朝傳位到周赧王姬延的時候, 周朝已經衰微,各諸侯國已經不再聽周天子號令。當時秦國日益強大,已經攻佔了韓趙魏三國的很多地方,眼看就要亡國時,周天子惶惶不可終日。楚國為了抑制秦國的勢力,向周天子諫言,以周天子名義號令各國一起攻秦,以恢復周天子號令天下的尊位。周天子姬延覺得是個光復祖業的機會,遂拼湊起五千多人馬,並向其他諸侯國發天子詔書,約定一起攻秦。結果周天子姬延被放了鴿子,除了燕國、楚國派了少許兵馬前來,其他四國鬥爽約了,周天子只好帶著自己的人馬回到了周地。

眼看秦統一天下已成趨勢,周天子姬延索性帶著周朝剩下的家當投降了秦國,秦昭襄王封周天子為周公,安置姬延在梁城,並控制起來,秦國沒收了象徵國家權利的九鼎。從此以後,周朝失去了傳承,再也沒有了周天子,周皇室成員也在秦國的掌控之中,項羽也就再也不能找到周天子號令推翻秦國,況且,周王朝的覆滅離項羽那個時代已經近一百年,早就沒有了號召力,也就沒有必要以周天子為天下共主反秦了。
第二代楚懷王

楚懷王依然有號召力

楚懷王熊槐在位期間,帶領著楚國人走向了楚國的巔峰,與當時的秦國和齊國並列為三大強國。從領土面積上講,楚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物產豐富,人口充沛,軍隊強盛。楚國時常與齊國聯合一同抗擊秦國。

秦國丞相張儀用欺騙手段欺騙楚懷王與齊國斷交,楚懷王惱羞成怒對秦國大舉用兵,結果遭到慘敗,韓國魏國趁楚國危難之際偷襲楚國,楚國國力一落千丈。

不久秦昭襄王又再一次欺騙楚懷王來到秦國談判,直接扣留了楚懷王,昭襄王要求楚懷王割地求和換取他自身的自由,懷王為了捍衛楚國的國土,斷然拒絕了秦國的無理要求,懷王最終慘死在了秦國。
西楚霸王項羽


楚懷王慘死秦國的消息傳來,楚國舉國悲痛,就像死了自己的父親一樣,令人感到惋惜,懷王為了捍衛楚國疆土拒絕割地求換取自由,這種如此大義的精神,深深的刺激著楚國人的神經,楚懷王在楚國人民的心底,如同神一般的存在。項羽深知楚懷王在楚人心裡的地位,於是找到了楚國貴族后羿熊心,立為楚懷王,為的就是利用懷王在楚國人的威望立起反秦的大旗和喚起楚國人內心深深的仇恨。

響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遺言

項羽的祖父項燕在秦楚的最後一戰被秦軍殺害,項燕戰死前發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一如同詛咒般的誓言,這一誓言一直在楚國反秦義士之中久久迴盪。項羽立楚懷王為天下共主,就是為了實現其祖父項燕立下的誓言,推翻秦國光復楚國也是項羽作為楚國人的抱負。再說,項羽率領的楚軍又怎麼會立其他與楚國不相干的人為共主,為頭領呢。


月夜讀春秋


當時誰做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不是看誰名氣大,不是看誰出身高,而是看誰實力強。

最早的時候,陳勝是義軍的共主。

為什麼是他呢?

因為他實力強,手下十幾萬部眾。

並且,陳勝當時不僅自己創業了,他還支持自己的部將武臣和魏國貴族魏咎也創業了。

武臣得到陳勝的支持,攻掠趙地,在趙地建國稱王,自稱為趙王;

魏咎得到陳勝的支持,在魏地稱王。

另外,武臣還有一個部將叫韓廣,他在武臣支持下,安撫燕地,結果就成了燕王。

昔日關東共有六個大國,趙、魏、燕三國都是在在陳勝支持下復國的,陳勝成為當時反秦義軍的共主,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不過,影響越大,責任也越大。當章邯率秦軍反撲義軍後,陳勝自然而然的也遭到了章邯的重點關照。

大約支撐了幾個月後,陳勝不敵章邯,結果他這個天下共主就被幹掉了。

陳勝死後,魏國的魏王咎成為章邯第二個重點關注的目標(因為離得近)。在支撐了五個月後,最終也敗給了章邯。

魏國被剿滅的同時,章邯還擊殺了前來支援的齊王田儋。

魏咎、田儋死後,楚國的項梁北上,他擁立楚懷王,宣佈楚國復國。但是三個月後,他也敗於了章邯。

項梁死後,章邯的第四個目標選擇了河北的趙國,引發了後來著名的鉅鹿之戰。(當時趙王已經換人了)

從以上敘述可以看出,自陳勝死後,當時不存在“天下共主”了。因為大家的實力都差不多,誰也不服誰。

楚懷王后來能成為天下共主,主要是後來項羽和劉邦的優異表現。


鉅鹿之戰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秦將章邯和王離攻趙,楚懷王出於唇亡齒寒道理,再加上他也想靠救援趙國,樹立楚國的威信。於是他就遣宋義、項羽救趙,同時又遣劉邦攻關中,兩路並進。

決定出兵之前,楚懷王可能沒想到項羽、劉邦會憑此次出征,一舉把秦國給滅了,使他白撿一個天下共主的名號。

所以綜上所述:不是天下人擁立了楚懷王為共主,而是楚國在反秦戰爭中,楚懷王依靠項羽和劉邦的戰功,自抬身價,憑實力坐到了天下共主的位置。

換而言之,就是項羽太能打了,劉邦實力也不弱。大家買他們兩個的面子,順帶著就買了楚懷王的面子。

如果說,在鉅鹿之戰打敗章邯、王離的人不是項羽,而是趙王的部將張耳、陳餘;攻入關中的人不是劉邦,而是魏王或是齊王。那麼趙王或魏王就應該是天下共主了,享受被遵奉為義帝的待遇。



最後再來說周天子的問題。

為什麼秦末各路義軍都沒有搭理周天子呢?

因為時代早就變了,戰國中後期,各國相繼稱王,諸侯與周天子平起平坐,這實際上就已經是否認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

各國稱王之前,只有周天子是王,大家都是公爵、侯爵、伯爵(楚國例外),周天子還有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身份。但是各國諸侯稱王之後,事情的性質就變了。

周天子是王,齊王也是王,趙王也是王,大家地位一樣了,周天子還牛什麼牛?

事實上在戰國後期,周朝的概念已經不復存在了,當時人的概念就是“我是某國人”,而不是周朝人。

陳勝吳廣起義後,趙國人響應,於是趙國就復國了,這時候沒人還記得周天子;魏國人隨後也響應,於是魏國也復國了,魏國人也一樣不記得還有個周天子。

燕國、韓國、楚國、齊國人復國時的心態也都一樣,想的是復自己的國,而不是周朝。

至於周朝復國的任務,那就交給當年周天子的直屬臣民負責了。

而眾所周知的是,周天子地盤小,周王室在洛陽巴掌大的地盤,合共也就幾萬人,這麼一點實力,能起義成功?


總而言之,秦末那個環境,義軍的天下共主由誰來做,主要取決於實力。楚國勢大,陳勝吳廣也好,項梁、項羽、劉邦也罷,他們都是楚國人。在秦末農民起義的前期,楚國人是反秦的先鋒軍。在後期,楚國人又是絕對實力最強的。楚懷王成為天下共主,也是必然的了。

其實,所謂的秦末農民戰爭,就只要把它看作是六國餘孽復辟戰爭就好了。周天子在戰國後期,除了在他自己的地盤以內還有影響力,在六國已無影響力。秦末起義時,自然沒人理會他了。


Mer86


周與秦之間有一種微妙的“合二為一”關係,世人都認為秦滅了東西兩週,實際上《史記》記載還留下了疑竇:秦人雖然滅了兩週,且遷去了九鼎,但同時保留了周祀。某種意義上,秦是一個加強版的周,因此東方六國反秦不能以周天子為旗號。


秦、周的歷史淵源:殷商的臣子

秦滅周,也可以看成殷商後裔的復仇。秦本紀說到,嬴姓人在商朝是非常顯赫的,他們在西戎地區為商朝戍邊;商朝滅亡後,又為周天子養馬,周孝王封為領主,封邑在秦,稱為嬴秦。這個時候的爵位可能只是“子”爵。因為按照周人的分封法則,夷狄最高爵位就是子爵(除了像倗伯這樣的特殊盟友),正式稱謂應該叫【秦子嬴氏】,後來又升為“西垂大夫”,周平王東遷時才封為侯伯,可以裂土為君;這時候的秦人也是唯一一個雪中送炭的人,故而得此。


秦國強大以後,獻公時期,周太史儋說:周秦在殷商時是同一國,後來分開,五百年以後再次複合,複合之後17年出霸王。周太史在當時是學問和智慧極高的人,在各諸侯國都是上賓,這些人精通占卜,往往不會說錯,例如周太史說齊國會“五世其昌”,八世之後被取代,結果發生了田氏代齊。太史儋為什麼會說周秦原為一國呢?這是因為周人在殷商祖乙時期被冊命為邠侯,武乙又遷徙周人到了岐山;而秦人祖先費昌曾為商湯駕車,後裔被封在西戎之地,保西垂,應該也是侯伯之爵了。周人與秦人不僅共同生活在一個區域裡,也同為殷商的侯伯,關係可謂甚深。

《史記·周本紀》: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


一個神秘預言 :秦滅周,但存其祀

世人只知道秦滅周,卻不知道秦先後滅了兩週之後,又將兩週合二為一,在陽人之地封了一個“周君”。

周赧王時,東西兩週開始分治,天子在洛邑王城(又稱謂西周君),東周公在鞏縣,時間在公元前321年。五十年後的前256年,秦昭王攻破洛邑王城,天子赧王入秦獻土投降,被安置在西周國的周公領地(其弟弟的公國),稍後,天子及其弟弟周公都死了,周民不願臣服秦國、自行逃散。這時秦人就把九鼎遷到咸陽,這時就沒有周天子了。為什麼天子沒有繼承人呢?這裡是個很大的謎團,應該與秦人的干預有關;也是個極為深刻的古代憲法理論問題(經學問題),值得思考。沒有周天子,但西周公卻有繼承人,被秦人遷到了憚狐。憚狐這個的地方已經是秦國的郡縣制天下,原文沒有交代西周公在憚狐究竟是什麼身份。七年之後,秦莊襄王又滅了鞏地的東周公國,這時候兩個周公國都在秦國的郡縣之內,周天子又沒繼承人,於是“周既不祀”。

《秦本紀》: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周本紀》: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餎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單心}狐。後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

問題就來了。“周既不祀”是什麼意思?另外,周本紀雖然這樣說,但是秦本紀說的卻不一樣。秦本紀說,秦莊襄王派呂不韋滅了東周國,用的詞是“入”,“入”是所有侵略行為中性質最惡劣的一種,《春秋穀梁傳》說“入,內弗受也”;“入”比戰、伐、圍這類行為更惡劣,僅次於“滅”(公羊傳),滅就是滅祀、毀滅其社稷,也就是俗稱的亡國。呂不韋“盡入其國”的行為充滿了暴力、侮辱,發洩了仇恨,但是沒有滅祀,相當於現代國際法的“佔領”,例如美軍對日本的佔領,也沒有滅掉天皇。《秦本紀》原文說“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


為什麼周本紀說“周既不祀”,秦本紀又“說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呢?這裡有一個盲點:秦人實際上是把兩個周公國合二為一了,統稱為周君,在西周公、東周公兩人之中選了一個人做“周君”,封在“陽人地”,以為奉祀。這個時候的周君,應該是跟商君、嚴君一樣的徹侯(二十等爵最高一級),可以享有一定範圍內的財賦權。這就是說:秦人最終沒有滅周,而是“滅其國、存其祀”。換句話說,周的社稷仍然存在。上文說的“周既不祀”,實際上是紀年的意思,例如“唯王十三祀”這類用法,就是說,公元前256年開始,天下就不再用周天子紀年體系了,因為沒有周天子了,這個名號被取締了,或者說:周天子這個概念在法理上湮滅了,最後被“秦皇帝”取代。


說到這裡,答案就已經出來了:東方六國反秦,怎麼能用“周天子”名義呢?因為周天子雖然早就被取締了,但周之社稷卻還存在,就在陽人地。周和秦等於是合為一體了,正如太史儋的預言一樣:秦皇帝是周天子的加強版。誰也沒辦法用周來反秦。當時洞悉這個問題的思想家是范增,他認為應該用楚懷王來對抗秦皇帝,這叫做“以義制暴”,用一個義帝對抗一個暴帝。但繼承了這個謀略的人卻不是項羽,而是劉邦,聰明的劉邦又轉過來以義制暴,滅了“霸王”,成了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正義皇帝。(注意:“霸王出”正是太史儋的預言)


歷史咖啡


當年美蘇冷戰,全世界哪個國家會去想站在聯合國那一邊呢?

對,周天子周幽王從“烽火戲諸侯”哪一個時刻起,已經從道義上失去了天下共主的的地位。

是周天子周幽王先開的玩笑,天下諸侯們才開的玩笑,看著他被犬戎滅亡了,不救。

  •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不過,幾百年了,大家已經習慣有一個“周天子共主”了,於是,天下諸侯們其中幾個勢力大的坐下商量爭論了好幾天,決定讓周幽王最討厭的“廢太子宜臼”繼續做周天子,並且遷都於河南洛陽,還剝奪了天子分封權,事實上此時的周天子手中也沒有土地可以分封了。

這個“廢太子宜臼”就是東周第一個國王周平王,明白了吧!東周不是他周平王自己努力建的國,是幾個諸侯”強國開會“開出來的國家。

  •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平王立,東遷於雒邑,闢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其後,周天子就失去了對天下事發表意見的權力,“政由方伯”嘛!於是,春秋五霸輪番登場。

周天子很窮的,靠受“會員費”勉強維持洛陽城的運轉,會員們從來也不願意老老實實按時繳費,拖之又拖,有時候乾脆就不交了,周天子也沒有辦法呀!

以至於周王室經常性的入不敷出,為了生活,沒少去掙“演講費”、“出場費”、“站臺費”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掙錢的生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不知道收了多少錢,忽然宣佈了原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升為諸侯,和原主人平起平坐了。“三家分晉”被周天子看在錢的份上合法化了!

  •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資治通鑑》

自此,天下諸侯都明白了周天子是一個人儘可夫、錢到好說話之貨色了,這個天下是沒有人主持“公理”了!周威烈王為了錢自己放棄了"主持公理“的地位,也就是放棄了”天下共主“得地位。

大家都明白,萬事需要靠自己了,戰國七雄輪番登場!

一番刀光劍影,血,流遍了郊原,秦國武絕天下,壓住了所有人。所有人都悲憤莫名,只感到天下沒有公理,如此橫蠻霸道!忒不講理了呀!哪有打服的人心呢?

  •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的好:“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人人都在盼望有一個人站出來“主持公理”揍死這該死的秦國!哪怕讓他做“天下共主”呢!只要可以揍死該死的秦國。

然而,遍視天下,能和秦國一戰的也就是楚國了,楚懷王果然也不負天下人望,其一生就是和秦國戰鬥的一生,並且犧牲在了戰鬥的最前線。

  • 當時,屈原說楚懷王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

楚懷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親自去了秦國搞外交戰鬥,生未能返回故里。

楚懷王死在秦國的那一刻,天下人已經把楚懷王封成了神——不畏強秦與秦國戰鬥不息的精神象徵。

古時候的社會是宗法社會,講究血統,於是,凡是楚懷王嫡系子孫天然的就非常具有反強秦的人望了。

  1. 一個放牛的小娃娃就因為他是楚懷王的嫡系子孫,天下人望就歸了他。視他為“天下共主”!項梁尊放牛娃娃為主,天下人歸附,遂成大業!
  2. 項羽掩耳盜鈴,自己殺死了放牛的小娃娃,欺瞞自己以為天下人不知,其實天下皆知他殺死了楚懷王子孫,又做橫行霸道之事,得名西楚霸王,忤逆了天下人望,終於烏江自刎,英雄末路去了。
  3. 劉邦一介布衣,故意做姿態順應天下人望,全軍縞素,為楚懷王子孫放牛娃娃披麻戴孝,為楚懷王子孫復仇,收穫了天下人望,遂成了“天下共主”!

天下霸業,無論爭鬥多少年,爭的終歸還是人心!


葭明通半瓶歷史


春秋時期的周室,早就已經名存實亡。秦統一諸侯之後做了很多統一思想的事。周室在人民的心中的地位早已經不復存在。
而楚國是秦統一六國之前的大國,有800年的歷史,有自己的民族思想民族情懷。很多的心裡還把自己當成是楚人,而非秦國人,在思想上人民希望楚國能夠趕走秦國這個侵略者。其他國家

第一次農民起義是楚國人陳勝吳廣領導的,劉邦項羽也是楚國人。所以在起義初期楚國人需要有一個領導,有一個精神領袖。需要站在正義的一方,就是說造反需要有一個正當的理由。


所以為了推翻秦朝的統治,必須有一個有威望的有正中血統的人作為精神領袖,出來主持大局。這也是當時范增的建議,所以項家找到了流落民間的楚懷王的孫子為天下共主(也稱為楚懷王,寓意和其祖父一樣)。

為什麼天下人能承認這麼一個共主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反對秦朝統治的義軍中楚君最為強大。

項羽自然不用多說,西楚霸王武功天下第一。他說過他的失敗非戰之罪,其實是他的覺悟不夠。

其次,首個攻入漢中的也是楚人(漢高祖劉邦)。

還有一點是天下尊楚懷王共主的原因。那是在項羽殺了楚懷王之後,劉邦為了爭奪天下樹起的大旗(為楚懷王報仇,說項羽以下犯上)。

在這個過程中漢高祖劉邦不斷以項羽大逆不道為理由,拉攏天下其他諸侯反對項羽。由於劉邦的覺悟明顯比項羽的高很多,所以最終成功的搞定項羽;奪得了天下。

所以這個時候天下就只知道楚懷王的為天下共主,而且是被項羽殺的,然後劉邦正義的消滅了項羽;至於周室那已經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又有多少人在乎呢。


蟻史為諫


這個問題問的好,說到底還是實力問題。

自井田制崩潰,禮樂敗壞,周天子就逐漸失去了權威,成為了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到了戰國時期,更是成為了一塊神主牌位,到最後,更是被呂不韋給滅了。天下只知各諸侯國王,而不知有周天子。周天子已經沒有號召力了。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反秦義軍迅速席捲全國,六國故地很多英雄應聲而起。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人項梁也揭竿而起,尊楚懷王為主,號召楚國故地百姓,反抗暴秦。在不斷的征戰中,項梁項羽的勢力越來越大。到後來各地義軍結盟的時候,隱隱然已經成為了各地義軍的盟主,楚懷王自然也就被尊為天下共主了。


燕然居胥


記得《朱柏廬治家格言》裡有句話說: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意思是說,祖宗雖然世代久遠,但祭祀時也要恭恭敬敬、誠心誠意。

說是這麼說,但有幾人能做到呢?自己家的祖宗尚且如此,人家的祖宗誰會惦記呢?

周王朝已經滅亡很久了,他自己的子孫恐怕早就忘記,誰還會想著他呢?

01

周王朝徹底滅亡,周天子已經被遺忘

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大周朝,開創了八百年輝煌的基業。

但西周末年,周幽王無道,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特別是統治階級內部對於土地和政權的爭奪,導致國人發生了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基礎。同時,周幽王寵幸褒姒,也就是烽火戲諸侯的那朵奇葩,就把申後廢掉,立褒姒為後,同時廢掉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申後和廢太子宜臼就逃到了申國。

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繒國和犬戎殺掉了周幽王。隨後,申、魯、許等諸侯國,在公元前770年,立廢太子宜臼為國王,是為周平王,京都從宗周遷到了洛邑(洛陽),史稱東周。

周平王東遷之後,管轄範圍大為減少,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國中的威望大不如以前。

據《左傳》記載,在春秋時期共有140多個諸侯國,諸侯之間相互攻伐和兼併,周天子由於失去了權威,已經無力掌控這個局勢。面對外族的入侵,周天子雖然還是天下的共主,但已經無力承擔起抵禦的責任,經常求助於一些強大的諸侯。在這種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以霸主自居,以“尊王攘夷”為口號,號令天下諸侯。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了子帶之亂。周襄王被迫離開京都,在晉文公的援救下才得以復國。前632年,周襄王被迫,與晉文公於河陽踐土會盟。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周赧王時,國勢益弱,以致分裂為東周國和西周國,彼此還相互攻殺。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國所滅,周赧王病逝,西周國覆滅。七年後,東周國也被秦國所滅。

東周共傳二十五王,歷時515年,至此,周王朝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就連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也不存在了。

02

秦末農民起義與秦朝的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後滅掉齊國,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帝國。此時,周王朝已經不存在三十多年,雖然還沒有從臣民的記憶中完全消失,但已經毫無影響力了,遠遠不如秦國後期滅掉的趙、韓、魏、燕、楚、齊等戰國七雄。

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興土木,徭役、賦稅沉重,嚴刑酷法,民不聊生,困苦不堪。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位,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終於導致了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

起義軍假借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原抵抗秦朝的楚國名將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起來反秦。

各地紛紛響應,起義軍聲勢浩大,發展很快。陳勝自立為王后,被起義軍奉為共主。

公元前208年,陳勝被殺死。此時,原六國貴族先後復國,以及在起義中發展起來的軍事力量,紛紛自立為王。其中以項羽、劉邦領導的兩支力量最為強大。

當初,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陳勝被殺後,項梁召集部下議事,居巢人范增前來告訴項梁,如果不立楚國後人而自立,一定不會長久。

項梁採納了范增的意見,在民間找到了楚懷王之孫熊心,仍立為楚懷王。

項梁兵敗被殺後,項羽掌管了項梁的軍隊。項羽聯合劉邦等反秦義軍,最終消滅了秦朝。

項羽在得到楚懷王的同意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了劉邦等十八位諸侯王。

此時,天下諸侯共尊楚懷王為共主。不久後,項羽殺死了義帝楚懷王。諸侯王之間又開始了混戰,最後劉邦戰勝項羽,得到了天下。

因此,反秦義軍之所以沒有擁立周天子為共主,是因為周天子退出歷史舞臺已經久遠,在民間已經失去了號召力,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而楚懷王被擁為共主是因為項羽的勢力最為強大,劉邦初期也是加入了項梁的反秦大軍。當初關東六國也以滅國的貴族後裔為旗號,紛紛起兵反秦,但由於他們的勢力都沒有項羽勢力大,也就不能號令天下。

其實,楚懷王也僅僅是一個傀儡,被利用的一個工具。在項羽分封諸侯王后,就把他殺掉了。楚懷王沒法掌控項羽,更沒有能力號令天下。天下諸侯也並沒有把楚懷王真正作為共主尊奉,一切還得靠實力。沒有實力做基礎,被推舉上高位,反而不是好事。

劉邦以替義帝報仇的名義,討伐項羽也就是個幌子,收買人心而已,並沒有把楚懷王真正作為共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