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宣宗朱祁鎮被蒙古人掠走一年多,在那裡過著怎樣的生活?

斯幽說歷史


公元1449年,瓦剌太師也先進犯明朝,時年22歲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蠱惑和煽動下,不顧群臣阻撓,匆匆率50萬大軍御駕親征。

然而,朱祁鎮並沒有像先祖們那麼打得威風凜凜。他先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轉了一圈,由於遍尋不到瓦剌軍,再加上宦官王振在軍政上獨斷專行,屢變線路。因此,疲於奔命使得明軍內部自相驚亂,士氣低迷。

在這種情況下,王振下令在懷來外的土木堡安營紮寨。

不曾想,善於謀略的也先竟掐斷水源,兵圍土木堡。隨後又假意議和,趁明軍未有防備之機發動總攻,把明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一仗,明軍幾乎被“殺掠殆盡”,文臣武將皆血濺沙場,明朝皇帝朱祁鎮也做了瓦剌的俘虜。

一國之君做了階下囚,結局往往是非常悲催的。

比如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後,受盡金國羞辱,最後落得個慘死異鄉的悲慘下場。

(朱祁鎮劇照)

那麼,朱祁鎮被俘後,他在瓦剌軍中,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當時,也先得知朱祁鎮是明朝皇帝時,也是又喜又憂,不知是殺是留。

幸好他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建議,朱祁鎮奇貨可居,手上有個他這個人質,嚮明廷提出什麼要求,一定都會得到滿足。

再加上也先只是太師,可汗脫脫不花一直對權力被架空頗為不滿。同時,瓦剌貴族之間也是矛盾不斷。在不斷的內鬥中,也先也該想好退路,萬一內鬥失利,就可以依靠明廷反擊。

總之,不論從哪個方向來看,也先和伯顏帖木兒都認為,朱祁鎮是真命天子,他們必須得優待朱祁鎮。

所以,在朱祁鎮被俘之初,也先立刻前往請安磕頭,行君臣禮,並獻上豐富的食物和美酒,為朱祁鎮壓驚。

為了讓朱祁鎮住得相對舒適一點,伯顏帖木兒還特意把朱祁鎮安排在他的營帳中休息,甚至還讓妻女來侍奉朱祁鎮。

不過就算如此,瓦剌畢竟是遊牧民族。再加上又是行軍路上,因此生活上頗為簡陋。特別是到了夜裡,北風從破舊的蒙古包的縫隙中鑽進來,吹到身上冰涼刺骨。朱祁鎮從小養尊處優,哪裡受得了這樣的苦,因此夜裡常常凍得無法入睡。

幸好,在朱祁鎮的身邊,有個叫袁彬的錦衣衛校尉,對他一直忠心耿耿。為了保護他照顧他,始終和他形影不離。

(袁彬劇照)

袁彬見朱祁鎮受凍,便解開衣衫,把朱祁鎮的腳抱在懷裡捂熱,以便使他能安然入睡。

此外,在行軍途中,遇到車馬都不能行的地方,袁彬總是將朱祁鎮背在身上,跟著瓦剌隊伍前行。

不光如此,每當朱祁鎮長吁短嘆時,袁彬總是能耐心安撫,讓朱祁鎮重新燃起回國的信心。

此外,和也先等交涉,也多是袁彬替他去交際。

這樣一來,朱祁鎮雖是俘虜,好歹還有幾分體面。自從王振被殺後,朱祁鎮便十二分不自在。現在看到袁彬事事為他著想,便對袁彬有了十二分的依賴。

按說,若不是土木堡之變,袁彬這種位卑言輕的小軍官,是沒有機會接觸到朱祁鎮的。但是由於朱祁鎮做了俘虜,而他身邊又沒有幾個能對他死心塌地的人,所以物以稀為貴,他便將袁彬視為心腹,幾乎寸步都不能離了。

朱祁鎮本人也很有帝王風度。他做了俘虜後,並未有半分驚懼,反而處事說話都頗為雍容。這讓也先等人對他頗為欽佩。特別是伯顏帖木兒,更是和他親近,主動承擔起保護他安危的責任。

(也先劇照)

當然,對於也先來說,朱祁鎮的價值不光是做人質,還可以在攻打明朝時,讓他以皇帝的名義去叫開城門。這樣,他便能輕而易舉攻進城去。

也先想得挺美,朱祁鎮也極為配合,先後在宣府和大同城門外,要求守將打開城門。甚至為了騙得守將開門,還和守城將領郭登木攀上了姻親關係。

幸好此時,朱祁鈺在兵部尚書于謙的擁立下,已經登基稱帝。

既然有新皇帝了,那麼軍隊自然該聽新皇帝的。所以他們在得到“不得擅開城門”的指示後,對朱祁鎮的命令,也就置若罔聞了。

有了新皇帝,朱祁鎮只能算是太上皇。身份發生變化,身價也就大大縮水。

也先是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他在這種情況下,居然還提議把親妹妹嫁給朱祁鎮,以此來拉攏他和明朝的關係。

朱祁鎮倒是很樂意。幸好袁彬多有提醒,直言天子之身,若做外族女婿,不光氣節和尊嚴喪失殆盡,只怕以後還會受制於人。

一言驚醒夢中人,朱祁鎮連忙推脫了這門親事。

也先認為朱祁鎮是嫌他妹妹不美,於是又選了6個美人去侍候朱祁鎮。

朱祁鎮害怕因此背上“流亡之君,在敵營沉湎女色”的罪名,所以也委婉拒絕了。

可見,朱祁鎮在也先這裡,一直還過得不錯。

另外,朱祁鎮情商很高,他雖貴為天子,但是他在被俘後,對身邊的士兵和服侍他的瓦剌兵們都很好。每次都將吃不完的食物分給大家。這樣一來,那些監視他和服侍他的瓦剌兵,以及明朝被俘的士兵們,無人不誇讚他,大家也就儘可能地不使他受苦受累。

天子身份和好人緣,讓朱祁鎮在被俘的一年中,沒有受到太多的苦。

一年後,在明朝大臣的多次交涉下,再加上也先也看出,朱祁鎮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所以,他極乾脆地又把朱祁鎮送回了明朝。

伯顏帖木爾眼見就要和朱祁鎮分別,簡直到了依依不捨的地步。他帶了500護衛,親自護送朱祁鎮回明廷。在分別的時候,居然忍不住痛哭不止。

自此,朱祁鎮成了歷史上唯一一個被俘後,還受到優待,並和敵人結下深厚友誼的皇帝。

(參考史實:《萬曆野獲編》《明英宗實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總體來說朱祁鎮過得還不錯,蒙古人也是按照自己的規矩好吃好喝的養著,不僅有酒有肉,穿的也都是也先送的衣服,習不習慣先不說,最起碼不會寒酸。

而且,也先太師還給朱祁鎮找了個蒙古大妞供朱祁鎮在床上施展男性雄風,而且還生了個兒子出來,叫朱大哥子。

這是因為也先太師知道,虐待朱祁鎮這個廢物沒有什麼收益,而且他得留著朱祁鎮當叫門的工具,當要挾明朝的籌碼,那至少也得養的白白胖胖的。

當然,精神上朱祁鎮肯定是備受煎熬,因為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要是沒有心理落差那是不可能的。而且由於也先完全按照蒙古人的規矩來養活朱祁鎮,要按照明朝的規矩也沒那個條件,朱祁鎮肯定會存在不習慣蒙古生活方式的問題。

至於民間段子,老百姓恨不得也先太師把朱祁鎮虐個死去活來。這些段子中,也先太師強迫朱祁鎮去放羊放馬,結果放馬馬跑了,放羊羊丟了,所以蒙古人很生氣,把朱祁鎮綁起來抽鞭子,還把朱祁鎮剝光了衣服綁在太陽底下暴曬。

可以說,民間段子里老百姓恨不得也先太師把朱祁鎮弄死。其實也很正常,先不說明朝如何剝削老百姓,就說朱祁鎮天子叫國門這一行為,老百姓不恨他是不可能的。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在中國歷史上,亡國之君也不算少。有些讓人惋惜,有些讓人憤恨,有些讓人哀嘆。

而在這些所謂的亡國之君當中,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絕對是一個歷史上亡國之君當中,獨一無二的奇葩!

之所以說他是獨一無二,是因為這傢伙打了敗仗被俘虜後,丟掉了皇帝的寶座。但是七年之後,卻又能再次登上皇帝寶座!

兩次登基為帝,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人。

1.土木堡一戰,打光祖宗三代家底

作為明朝歷史上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鎮即位時,可謂是明朝最鼎盛的一個時期。

朱祁鎮的太爺爺,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永樂大帝朱棣。這位歷史上少有的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皇帝,在去世的時候,留給子孫的是一大筆政治遺產!

對外,五次北伐,將當年成吉思汗留下的黃金家族,徹底打得煙消雲散,讓北方遊牧民族數十年不敢再犯。對內,永樂一朝國力蒸蒸日上,被視作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

朱祁鎮的爺爺和老爹,則共同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將明朝初期常年征戰而虧損的國力,徹底修養了過來。

所以,當朱祁鎮從前輩們手中,接過皇帝寶座的時候,

他接過來的,是一個正處於最鼎盛的盛世

朝堂上,有三楊這樣的治世名臣;武力上,永樂一朝留下了戰力強大的京城三大營;後宮裡,有張太后幫忙壓陣……

但是,除了這些優勢之外,朱祁鎮登基之初,卻又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年齡太小。

朱祁鎮登基的時候,年齡只有九歲。

正是因為年紀太小,朱祁鎮自幼接觸最多的,便是太監。這也為後來的土木堡之變,埋下了禍根。

客觀的來說,朱祁鎮剛剛即位的十年時間裡,大明朝還是一副風調雨順的景象。因為內閣有三楊支撐,負責輔政的張太后又是出了名的賢明。所以,就算朱祁鎮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國家一樣能治理的很好。

但是,當朱祁鎮長大以後,尤其是開始逐漸掌權之後,這種狀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三楊年歲漸大,逐漸逝世;張皇后同樣年歲愈高,撒手人寰。

這個龐大的帝國,開始逐漸由朱祁鎮一個年輕人獨立承擔。

朱祁鎮和他的前輩們不一樣,自幼沒吃過什麼苦,想要承擔這樣的重擔,自然是很困難的。在這種前提下,自然也就難免會開始依賴身邊最親近的太監。

於是,明朝自建立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就此到來。正統十四年(1449年),因為輕信太監王振的讒言,朱祁鎮毅然決定,親征瓦剌。

客觀來說,朱祁鎮之所以會被鼓動,也是出於崇尚先輩們的戰績,想要同樣建功立業。但他大概忘了,他的太爺爺朱棣,是在戰亂中出生的。而他這個重孫子,卻是從小到大沒出過皇宮。

知道自己能吃幾碗飯,好像真的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

因為自身沒有任何軍事才能,加上當時明軍指揮混亂,真正的指揮權,大都被朱祁鎮交給了根本不懂打仗的太監。這一戰,朱祁鎮徹底輸光了家底。

25萬大軍,全軍覆沒。朱棣當年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京城三大營,徹底被打沒了。這一戰之後,明朝精銳盡喪。而且一直到明朝滅亡,都再沒能建立起永樂朝那樣的強大火器軍隊。

這一戰之後,朱祁鎮不但輸光了前輩們留下的家底,也把自己給輸了進去。

作為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朱祁鎮被瓦剌給俘虜了。

2.同是被俘虜的帝王,待遇卻截然不同

提起被俘虜的帝王,我們最容易想到的,肯定是北宋的徽欽二帝。

這兩位亡國之後,被金人父母的宋朝皇帝,可謂是丟盡了國家的臉面。被金人俘虜後,這對爺倆被當做奴隸一樣對待。就連原本後宮的妃子,也被金人直接瓜分搶走。最後在某次陪人家打馬球的時候,死在了馬蹄之下,死無全屍。

皇帝做到這個份上,真是讓後人有一種想把他們從墳墓裡拖出來,然後再鞭屍一頓的衝動。

不過,同樣是被俘虜的帝王,朱祁鎮的待遇,卻是截然不同。

被瓦剌俘虜之後,朱祁鎮的日子,倒是也還過得去。在待遇上,幾乎可以媲美一般的瓦剌部落首領,也算是相當夠意思了。

之所以會這樣,倒不是因為瓦剌人多麼心善,而是背後另有隱情。

首先,是對明朝的懼怕。

眾所周知,

朱祁鎮的太爺爺朱棣,曾經五次北伐,幾乎將整個草原殺絕。到了朱祁鎮被俘時,時間才僅僅過去不到四十年,瓦剌人心底還有著對明軍的恐懼。

而且,土木堡一役後,統領瓦剌的也先,不是沒想過再次達到當年元朝的高度。在土木堡打垮了25萬明軍之後,這位老兄也是信心爆棚,帶著兩萬人精銳,就直接衝到了北京城下。

但是,在這場北京城下的大戰當中,也先遇到的對手,再不是完全不懂兵法的王振,而是深諳戰事的于謙。

這一戰,明軍大勝,是也先打光了半數家底。

正是因為北京城下這一戰,讓也先徹底意識到,自己先前在土木堡能夠勝利,完全是出於僥倖,重新恢復了對明軍的忌憚。

其次,也先善待朱祁鎮,也是希望能夠用朱祁鎮為籌碼,好好勒索一下富饒的中原王朝。

也先大概是覺得,既然你們皇帝都在我們手裡,那你們掏點錢給我,然後贖人回去總行了吧?

但結果,也先同志的算盤顯然是打錯了。

在朱祁鎮被俘虜後,北京方面,馬上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愣是半個銅錢都沒給瓦剌人。

事實證明,過期的皇帝,確實是一文不值的。

另外,和很多人想的不同的是,當時的草原部落,並不是統一的,瓦剌只是其中幾個大部落之一。而作為瓦剌首領的也先,也只是一個太師,而不是真正的首領。

就好比是曹操對於東漢,司馬懿對於曹魏。

當時草原諸部,彼此之間亦是爭鬥不息。瓦剌雖然強大,但也要防備其他部落。出於這些原因,

也先當然不敢殺朱祁鎮。生怕把強大的明朝真的惹急了,給自己帶來覆滅之災。

所以,在白養了朱祁鎮一年之後,也先同志終於決定,放朱祁鎮回去。

當然,也先這麼做,也是為了讓朱祁鎮回去以後,和已經登上皇帝寶座的朱祁鈺爭權,然後明朝最好內部大亂。這樣,他的瓦剌才有機會亂中取利。

3.二次為帝,史上唯此一人

朱祁鎮的囚徒生活,嚴格意義上來說,還算過的不錯。除了沒有自由,其他方面,至少在史書上,我們也找不到瓦剌人虐待他的記載。

可是等到朱祁鎮回到北京之後,卻發現,天下已經不屬於他了。

至少,皇位已經不屬於他了。

過了期的皇帝,比過了期的食物還要不受人待見。在回到北京後,早已登基做皇帝的朱祁鈺,自然不希望再看到自己的哥哥。於是

接下來的六年裡,朱祁鈺便又被囚禁了六年。

只不過這一次,他是被自己的親弟弟囚禁的。

如果就這樣被一直囚禁到死。朱祁鎮也算是為自己當年的失誤贖罪了。但很戲劇性的是,朱祁鈺同樣不是個命長的,而且還沒有兒子。在朱祁鈺病重的時候,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悍然發動奪門之變,幫朱祁鎮重新登上了帝位。

朱祁鎮在失去皇帝寶座七年之後,再次成了皇帝。

這個記錄,不但前無古人,而且也後無來者。

對於朱祁鎮這個人,《明朝那些事兒》裡面的那句評價,大概是最為貼切的。

他是一個好人,但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深藍妖火


明宣宗朱祁鎮被蒙古人掠走一年多,在那裡過著怎樣的生活?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代乃至歷朝歷代中最傳奇的帝王之一,他接手的是一個國力強盛的國度,而在他手中卻差點把國家折騰沒了。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成為罕有的北狩皇帝,一般來說,被俘虜的皇帝大多沒有什麼好下場,很多時候帝王的結局還不如老百姓。

戲劇性的是,朱祁鎮不僅在瓦剌軍營中安然度過,最後還被也先放了回來。令人驚異的是,在南宮被囚禁七年,竟然又重新坐上了皇位,先不論朱祁鎮得失,就憑這段波瀾曲折的經歷,就可以成為影視劇的完美劇本。

估計很多人關注的是朱祁鎮是如何度過那段被俘歲月的,他在敵人的軍營中是怎麼樣生活的。

一般生活水準還是可以達到

瓦剌進攻北京城失利,於是帶著朱祁鎮返回草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朱祁鎮是隨軍遷徙的,瓦剌軍隊到了哪裡,他就得跟到哪裡,這一路舟車勞頓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在進攻北京城之前,朱祁鎮曾被當作擋箭牌來要挾金銀錢財,或者威脅明軍打開要塞城池大門。面對瓦剌的無理要求,朱祁鎮也無可奈何,就算瓦剌高層把朱祁鎮當成個人物,但其手下的士兵必定會對朱祁鎮有所不敬。

原本朱祁鎮可是萬聖之尊,富有四海鐘鳴鼎食,現在淪為階下囚,就算也先對其還比較尊重,而要想在瓦剌軍營,繼續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那是做不到的。

也先進攻北京城之前,朱祁鎮的作用還是很大的,所以也先不會傷害朱祁鎮。之後也先被于謙擊敗,狼狽逃走,此時的朱祁鎮就起不到什麼作用了,景泰帝朱祁鈺繼位,朱祁鎮成了太上皇,也成了明朝那個多餘的人。

國家之間的社交、談判全部建立在實力基礎之上,北宋靖康之難徽欽二帝被金軍俘虜,那待遇就很差了,不僅皇帝慘遭虐待,就連女眷也被迫成為金兵的玩物。這就是國力的對抗,因為對於金國而言,宋朝國都開封都已經被佔領,宋朝人已經淪為待在羔羊,此時也就沒有優待徽欽二帝的必要。

朱祁鎮明顯不一樣,北京保衛戰之後,瓦剌也清楚認識到明帝國實力仍然很強,如果貿然殺掉朱祁鎮對他們毫無益處,所以為了表示對明朝的友好,瓦剌對朱祁鎮還是不錯的。雖然不可能錦衣玉食,但是衣食無憂是可以保證的。

史料記載:

“上皇居伯顏帖木兒營,所居氈義帳服,食飲皆羶酪,牛車一乘,為移營之具。”

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經常何朱祁鎮聊天,日久天長竟然發展成為朋友,在這一層關係的保護下,朱祁鎮的生活質量可能更好一點。只是遊牧民族的遷徙習慣,讓朱祁鎮很不習慣,住在帳篷裡面,吃的都是牛羊肉、乳酪之類的簡單食物,而且需要經常遷徙,必定是比不了皇宮內的奢侈生活。

內心相當煎熬

在物質條件滿足的條件下,朱祁鎮是否過得很安逸?這明顯是不可能的,朱祁鎮是皇帝不假,也是個實實在在的人,從天堂的到地獄的落差,大概就是朱祁鎮的心理感受。

正統十四年,朱祁鎮被俘的時候,朱祁鎮只有二十二歲。如果換做現代,這個年齡可能還在上大學,心性還不太成熟,而朱祁鎮深陷敵營,想來朱祁鎮也必定恐懼過、彷徨過、不安過,只是他身為皇帝,要掩藏自己的情緒,守衛皇家的尊嚴。

這種狀態的人是極其煎熬的,也可能隨時有精神崩潰的可能,他面臨的全是未知,也許也先會殺掉他,也許也先會拿他來威脅大明朝廷,死亡的陰影並沒有散去。在瓦剌軍營的朱祁鎮,並不知道京城的狀況,土木堡之戰的慘敗讓明軍損失極大,或許從此可能一蹶不振。

假如國家因土木堡之役,令國都淪陷,那朱祁鎮就成了千古罪人,假如這罪名扣在頭上,朱祁鎮的心理能否承受,必定會痛苦至極。

朱祁鎮也會想到家人,比如錢皇后,比如自己的兒子們,思念親人的痛苦也是很難排解的,此時的朱祁鎮可能不再想做什麼皇帝,只想回到故鄉,回到朝思暮想的親人身邊。

史料記載:

“英宗北狩,傾中宮貲佐迎駕。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目。”

朱祁鎮被俘之後,錢皇后根本無法接受,整日痛哭流涕,因為長時間的哭泣,眼睛也瞎了一隻,一條腿也廢掉了。可見錢皇后和朱祁鎮的感情之深,朱祁鎮也是有感情的人,也會想念親人,在絕望和希望之間徘徊,大概就是朱祁鎮的心靈寫照。

不失帝王氣度

朱祁鎮在明代不是個靠譜的皇帝,他寵信王振,導致了土木堡慘敗,重新繼位後,還殺掉了于謙等忠義之士,他留給後世的積極印象,也就是廢掉了殉葬,釋放了建文帝的子孫。

另外一方面,在朱祁鎮被俘的這段日子中,最令人敬佩的,朱祁鎮從沒有卑躬屈膝,他在瓦剌軍營中仍舊保持著一國之君的氣度和尊嚴,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這也許跟他從小的皇家教育有關係,明朝不同於宋朝,宋朝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那麼軟弱,而明朝的性格是剛強,朱祁鎮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沒有給明朝丟人。

史料記載:

“初,師既敗,上乃下馬盤膝面南坐,惟喜寧隨侍。”

明軍潰敗之時,朱祁鎮已經沒有人來保護了,明知可能會成為俘虜,朱祁鎮臨危不亂,下馬盤腿向南而坐,只有宦官喜寧陪同,這明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如果不是朱祁鎮保持帝王氣度,可能早死在亂軍之中,也就沒有然後了。我們可以拿宋高宗趙構來做個對比,在公元1129年,金軍突然進攻揚州,趙構原本正在床上歡愉,直接被嚇得失去了生育功能,連滾帶爬地逃出了揚州,而苦了揚州的百姓。

雖然朱祁鎮不算個合格的帝王,對比趙構就成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朱祁鎮被俘的那段時間,既要揹負著巨大的痛苦,還要維持著帝王的尊嚴,而除了他的親人外,幾乎沒有人關心朱祁鎮的死活。

就像有些人所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傳奇帝王朱祁鎮給我們帶來了最不可思議的經歷,也讓人明白有些時候只能依靠自己。


楊角風發作


朱祁鎮,朱瞻基長子,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當過兩次皇帝的皇帝,就是被擼了去照理來說應該是翻不了身了。但是命不該絕啊。

朱祁鎮為何會如此?咱們知道明朝命絕於宦官,朱祁鎮也不例外,當時他寵幸的太監有: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朱祁鎮的母親是朱瞻基寵愛的孫皇后,母憑子貴成為皇后,朱祁鎮是朱瞻基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嫡長子。年僅九歲就登基了,大臣們希望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但是張氏沒同意,不過所有國家大事都要經過張氏之手。張氏是個好媳婦啊,即使是大權在握也不中用自己人,外戚不得干政,而且對宦官很苛刻。


正統初年,張太后與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治國有道,明朝頗有一番欣欣向榮之態。然而好景不長,正統五年楊榮去世;正統八年張太后駕崩;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忠臣一一死去,奸臣就要上來了,那時候的朱祁鎮年輕氣盛,耳朵裡只聽得進好話。


當時最憂患的莫不是外族來侵,蒙古勢力一分為二:瓦剌和韃靼,這兩股勢力互相鬥爭。也還算平衡,後來瓦剌強大起來了,局勢就不一樣了。時不時就南下侵擾明朝疆域,經常以朝貢為名騙取明朝的各種賞賜。太監王振就不依不饒的勸朱祁鎮減少賞賜並且御駕親征,那時候的朱祁鎮正是表現自己的時候。於是皇帝從京師附近,臨時拼湊二十萬人,號稱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為了說服自己的母親孫太后,他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並讓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但是天公不作美,天氣不好致使出師不利。後方糧草也跟不上,於是還沒出來多久就想班師回朝了。但是王振又出了么蛾子,想要皇帝繞道自己的老家好讓自己耍耍威風。王振的老家蔚州,距離大同非常近,而此時瓦剌逼近大同。明軍被瓦剌追上後,假裝議和藉機俘虜了大明皇帝朱祁鎮。太監王振也被軍裡的大將樊忠殺死,大明軍隊死傷無數。這就是歷史上的“土木之變”。

那麼朱祁鎮如何在蒙古人手下活下來並且還能逃回去的呢?


朱祁鎮有一個優點就是相信任何人,並且善待他們,也可以說是愚善。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最後蒙古兵、看守、伯顏帖木爾、阮浪,最後都成為了他的朋友。這就是他本身的人格魅力吧,但是這種品質真的適合做皇帝麼?


如果沒有揹負一國的榮辱,我覺得朱祁鎮應該是個不錯的生意人。生意人靠的就是人脈啊。朱祁鎮在瓦剌的生活肯定是沒皇宮那麼舒服 的,因為塞北的天氣相當寒冷,瓦剌人自身條件就不好。能夠吃飽喝足已經是萬幸,瓦剌人之所以善待朱祁鎮,也是因為大明的根基還穩穩的在那裡,朱祁鎮就是他們的搖錢樹,他沒了就什麼都沒了,完了不好還得要打仗。所以得供著這尊活菩薩,還有個原因就是朱祁鎮不俗的人格魅力,即使成為俘虜依然保持王者之風,不屈不撓。



但是這就是命,他的弟弟朱祁鈺病逝後,當時已經回國的朱祁鎮從太上皇重新回到了皇位上,總的說來明英宗朱祁鎮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兩次在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皇帝。這樣的經歷讓他學會了仁愛待人,比如:停止人殉制度、大赦天下、釋放建文帝的子嗣。這是從朱元璋到朱棣都不曾有過的仁治。他沒有祖先們的魄力,但是他有他們沒有的胸懷。


尼采廣寒宮中坐


土木堡之變後,大明50萬軍隊盡喪瓦剌之手。更令世人震驚的是,堂堂大明天子朱祁鎮,竟然被宿敵蒙古人生擒了。從此,朱祁鎮開始了他的囚犯生涯。

不過,也先還算識趣,給朱祁鎮的待遇不算太差。

朱祁鎮眼裡的悲涼生活

也先俘虜朱祁鎮,就是以為奇貨可居,想借朱祁鎮佔地發財。

在這種情況下,也先告訴朱祁鎮,可以送他還京。這麼突然,自然有詐,可心急的朱祁鎮忍不了了,當即修書命大同、北京等地趕緊送來金銀財寶。

也先得了寶貝,自覺朱祁鎮的價值,更不可放過他。之後,也先想利用朱祁鎮,打開明朝各城的大門。然而明朝守將們卻不吃他這一套,堅決不開門。

國不可一日無君,朱祁鈺上位以後,朱祁鎮的價值就更低了。多次嘗試進攻明朝失敗後,也先鎩羽而歸。當然,他也把朱祁鎮帶上了。

遙想一年前,朱祁鎮還坐在大殿內,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享受著大臣們一遍又一遍的“萬歲”。現在呢?周邊皆是黃沙滿地,草枯花落,以後都日子可想而知。

朱祁鎮一路輾轉,終於到了蒙古地界。此時明廷派來季鐸,可也先不許君臣相見,只得作罷。

當年九月二十二日,也先不滿失敗,又領兵南下,當然還是帶上了朱祁鎮。

著廝殺馬,五更十分起營,至暮駐紮。二十八日到大同。

眼見著離故鄉越來越近,朱祁鎮彷彿點燃了希望之火,愈發期盼起來。十月十一日,也先到了北京城門下,朱祁鎮離回家就只有一步之遙。

可朱祁鎮貌似忘了,自己還是個人質。也先一邊把朱祁鎮關到德勝門外的一個空房裡,一邊拿朱祁鎮要挾明軍。

結果大家都知道,也先又是鎩羽而歸,當然還是帶上了朱祁鎮。

等到朱祁鎮回到也先的大本營時,已是隆冬時節。帳外已然飄起了大雪,寒冷無比,正好應了朱祁鎮此時的心。

不算淒涼的俘虜生涯

也先沒有把朱祁鎮關起來,還允許他有三個侍從,分別是錦衣衛校尉袁彬、通事楊銘(通曉蒙古語)以及一個不知所出的衛沙狐狸。

朱祁鎮總共在蒙古呆了一年,要是沒有這三位的悉心照顧,他可能都撐不下去。

史書載:

出塞,上下關坂,晝夜渡澗河,涉險冒凍,周旋無矢,唯賴三人。

冬夜寒冷,袁彬就先給朱祁鎮暖足,楊銘隨後接替之,衛沙狐狸就負責給皇帝接水背柴火等。袁彬還挺幽默,楊銘和衛沙狐狸也跟著逗樂。總的來說,幾個人苦中作樂,一年的俘虜生涯倒也過得不算苦悶。

景泰元年正月初一,北京那邊是燈火通明,好一片熱鬧景象。然而朱祁鎮這裡,卻是滿目蕭條之景。

不過還好,至少有著袁彬等人陪朱祁鎮解悶。

也先的待客之道

也先清楚,明朝畢竟是比瓦剌強上不少,吞併明朝幾乎是不可能。所以,兩國終究要搞好關係。再加上,瓦剌一方的經濟實力較弱,瓦剌還得依靠與明朝之間的互市來發展。

如此種種,也先定是不能怠慢了朱祁鎮。朱祁鎮雖然只階下囚,可他也未曾穿上囚服,反而被也先好吃的好喝的供著(雖然在朱祁鎮眼裡並不算什麼)。

據袁彬記述:

也先每二日進羊一隻,七日進牛一隻,逢五逢七譴十作筵席,逐日進牛奶馬奶。也先每宰馬設宴,先奉上酒,就自彈虎撥思兒喝曲,眾達子齊聲和之……

雖然袁彬不可能原原本本地記錄當時的情景,但至少可以肯定,也先待朱祁鎮還算客氣。

蒙古一年,勝似一百年

雖然也先算是以最高級別的待遇“款待”朱祁鎮了,可是在大明天子那裡根本不算什麼。何況巨大的落差讓他的心理極度不平衡,所以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回到故鄉,哪怕是做個無權無勢的王爺。

終於,第二年六月二十六瓦剌派人請和,景帝顯然是不肯接受哥哥回國的。但於情於理,他又不得不接他回來。在一番折騰後,朱祁鎮終於回到北京。

一年之間,物是人非,朱祁鎮的心情可想而知。不過這還遠遠沒完,因為他的下一段軟禁時期又開始了。

最後,應該是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是他老爹


千百年前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朱祁鎮過的挺滋潤。

蒙古人有個特點,就是對中原王朝的皇帝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心理。

這主要是蒙古人可能出了打仗什麼都不懂,就像一群小混混遇到大學教授,心理上本能的就弱了一籌。

此次瓦剌的大勝,倒不是說蒙古人多麼能打仗,主要還是朱祁鎮太荒唐。

說起來,如果六七萬明軍找一個悍將,同3萬瓦剌騎兵拼命,很難說誰會打贏。

瓦剌就算打贏,恐怕也會損兵折將,無力南下了。

而蒙古人受到大漠草原限制,整個大漠最多出兵20萬。

當時蒙古早已分裂成很多股,這3萬騎兵就是也先的本錢。

相反,當時明朝人口幾千萬,隨便能夠拿出一百萬大軍,大家憑實力,瓦剌是拼不過的。

況且,當時也先還有大帝,就是草原上和他奪權的黃金家族。人家可是所謂北元正統皇帝,成吉思汗家族直系後裔。

這才是也先的大敵,哪裡還顧得上對付明朝。

至於朱祁鎮,也先怎麼也不可能虐待,更不可能殺掉。

所謂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何況大明還在,你無緣無故殺他的皇帝豈不是結下大仇?

沒必要的。

也先讓弟弟弟弟伯顏帖木兒照顧朱祁鎮,讓他享受大汗的待遇。

這個伯顏帖木兒也是做絕對,不但好吃好喝供著,甚至孝敬到朱祁鎮的床上。

根據史料記載,由於感覺朱祁鎮一個人太寂寞,伯顏將自己的女兒(或者是養女)都派去陪睡。坊間傳說,朱祁鎮看上了伯顏帖木兒的一個小妾。這個蒙古人很爽快,二話不說讓小妾去陪朱祁鎮睡覺,直接送給他(蒙古人把女人當做財產一樣經常送來送去,也沒啥貞操觀念一說)。

到朱祁鎮生日那天時,也先甚至大擺筵席,特意給朱祁鎮祝壽。

有意思的,伯顏帖木兒經常和朱祁鎮吹牛叉,吹了1年多竟然還吹出感情來了。

當朱祁鎮即將離開瓦剌,伯顏帖木兒送別時竟然情不自禁的大哭道:“我的皇帝今日進去了,再幾時得見?”這話說的確實是情真意切。

朱祁鎮就這樣在蒙古吃喝玩樂,還有幾個蒙古美女陪睡,就這樣過了1年多。

話說回來,大草包朱祁鎮也算不太丟臉。

即便成了階下囚,落水狗,朱祁鎮在蒙古人勉強始終保持皇帝的氣派,從不示弱。

也算是死要面子的人啦!


薩沙


首先需要更正的一點是,朱祁鎮的廟號應該是明英宗,明宣宗則是他老爹朱瞻基,也就是現在正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亞文所飾演的角色,而明英宗朱祁鎮則是由張藝興所飾演!

(朱亞文飾演的是明宣宗朱瞻基,張藝興飾演的是明英宗朱祁鎮)

公元1449年,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結果因為指揮失誤導致25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要命的是大明皇帝朱祁鎮自己也被瓦剌軍俘虜了。

不知道在被俘的時候,朱祁鎮是否想起了靖康之變中徽欽二帝的悲催遭遇。但是據《明史紀事本末·卷32》記載:

“初,師既敗,上乃下馬盤膝面南坐”。

也就是說,知道突圍無望的朱祁鎮反而異常的冷靜,下馬坐在了地上等待最後時刻的到來。或許是因為朱祁鎮的表現極為反常,反而使得瓦剌士兵也有點發怵,再看他的衣甲更是不一般,因此懷疑是個大人物,於是將他送到了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那裡。

(明英宗朱祁鎮影視形象)

伯顏帖木兒在問朱祁鎮時,朱祁鎮反問道:你是誰?是也先,還是伯顏帖木兒,或者是賽刊王。”伯顏帖木兒感到朱祁鎮說話的口氣很大,因此立即報告給了他的哥哥也先。

也先得知大明皇帝落到了他的手中,一時間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抓住了大明皇帝,憂的則是不知道該殺還是該放,伯顏帖木兒則認為朱祁鎮奇貨可居,可以就此對明朝進行要挾。

也先因此立即去向朱祁鎮請安,還行了君臣之禮,同時還獻上了各種野外美食。

(朱祁鎮影視形象)

朋友們可能會比較奇怪,瓦剌的首領為什麼會向大明皇帝行君臣禮呢?其實這就和明成祖朱棣北征有關了,在經過朱棣五次北伐後,是徹底將瓦剌和韃靼打服了,因此大明王朝成了瓦剌和韃靼的宗主國。之所以會爆發土木堡之變就是因為瓦剌以進貢為由,虛報人數,冒領賞賜,結果兩邊鬧的不可開交,最後才打了起來。

隨後,也先就帶著朱祁鎮去敲詐勒索大明瞭,結果這個時候在於謙的提議下,大明王朝已經改立郕王朱祁鈺為帝,遙遵朱祁鎮為太上皇了,因此也先吃了閉門羹。

惱羞成怒的也先於是下令攻打北京,同時也帶著朱祁鎮。結果在北京軍民的頑強抵抗下,也先大軍再次敗北,損兵折將的也先無奈又帶著朱祁鎮返回了塞外。

(也先影視形象)

經此一役,也先也終於明白,明英宗朱祁鎮在他的手裡成了一張廢牌。但是也先還是有足夠的政治智慧的,他最終選擇了善待朱祁鎮。

在吃的方面,據記載:也先每二日向英宗進羊一隻,七日進牛一隻,逢五逢七逢十作筵席,逐日進牛奶馬奶。

在穿的方面,也先送來了皮襖,到朱祁鎮生日的時候,也先又送了他一件皮襖禦寒。

在住的方面,伯顏帖木兒專門送了一頂高檔帳篷“窩兒帳房”給他居住。

雖然也先和伯顏帖木兒給朱祁鎮送去的東西都不差,但是習慣了錦衣玉食的朱祁鎮還是吃的很不習慣。而塞外乃是苦寒之地,雖然有帳篷,有皮襖,但是朱祁鎮常常是凍的瑟瑟發抖,因此甚至臣子們都會和朱祁鎮睡在一起給他取暖。

(明英宗朱祁鎮畫像)

也先還曾一度想要將自己的妹子送進朱祁鎮的帳篷給他暖被窩,史書上記載是朱祁鎮婉言拒絕了,保住了龍體清白。

朱祁鎮在塞外待了整整一年後,於1450年八月初二從也先的駐地出發,開始返京。當天,也先和伯顏帖木兒率眾送駕半日路程,臨別之際,眾將帥和朱祁鎮揮淚告別。相處一年之後,雙方居然難捨難分。正如當年明月所評價的一樣,“朱祁鎮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是一個好人”。

八月十五日,朱祁鎮回到了闊別一年的北京城,旋即被送入南宮又一次過起了囚徒的日子。七年之後,在石亨等人的幫助下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鎮又一次坐上了大明皇帝的寶座。


小祁說歷史


明朝歷史上從不缺少荒唐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就是其中之一。其他明朝皇帝荒唐,是可著別人禍禍,而朱祁鎮絕對是一個另類。他倒是不禍害其他人了。把自己給坑進去了。朱祁鎮的肆意妄為和他的童年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朱祁鎮繼位的時候才年僅九歲。你想想九歲的兒皇帝懂得什麼?所以朱祁鎮繼位後基本上就屬於一個樣子貨。但幸好當時內有太皇太后張氏掌控大局,外有著名的三楊內閣輔政。所以即使朱祁鎮是個兒皇帝,但明朝依舊在正軌上發展。甚至當時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還達到了一個小巔峰。後來稱王稱霸的太監王振也被太皇太后張氏壓的死死的。有事沒事把王振叫過去罵一頓。所以太皇太后張氏掌權時期,國家正常發展,太監群體也不敢幹政,一切都井井有條。

但好景不長,在明朝經歷了一個小巔峰之後,從正統五年到正統十一年,這六年間。三楊閣老和太皇太后張氏紛紛去世。這一下子明朝就沒有實際掌舵人了。明朝這艘大船也不知道該往何處開了。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在這個權力真空時期,此前一直被太皇太后壓制的太監王振開始展露頭腳。朱祁鎮一個少年人,從小就生活在太監環繞之下,在朱祁鎮心中,太監是十分可靠的。所以朱祁鎮就開始扶太監上位。但太監掌權也正是明朝開始衰落的開始。

在王振初步掌握朝廷大權之後,朱祁鎮也算是真正長大了。此時的朱祁鎮也正是雄心勃勃的時候,朱祁鎮十分渴望證明自己,效仿先祖做出一些功績。當時明朝和瓦刺之間因為朝貢問題產生了糾紛。一直以來瓦刺都假借朝貢為名,騙取明朝的各種賞賜。而明朝也是冤大頭,為了所謂天朝上國的虛名,對於來朝貢自己的國家更是賞賜不斷。而這筆費用對於明朝來說負擔極大。後來王振認為給瓦刺如此大量的錢財沒什麼用,反正瓦刺該來侵犯邊境還是會來的。所以王振下令減少對瓦刺的賞賜。而瓦刺實權人物也先也趁機再度開始侵略明朝疆域。這下子把朱祁鎮樂個夠嗆,朱祁鎮一直想要效仿祖先征服胡族,所以朱祁鎮十分想要和瓦刺大戰一場。而王振也趁機蠱惑朱祁鎮御駕親征。雖然朝廷大臣極力反對,但也無果,就這樣朱祁鎮被王振帶上來一條不歸路。

而朱祁鎮這邊費勁巴拉倉促的領軍前去征討也先,但一路上因為天氣原因和後勤供給問題,導致大軍連敵人都沒看到就損失慘重。當時朱祁鎮已經想要撤軍了,但王振想帶著大軍回家鄉威風一下,所以就蠱惑朱祁鎮和他回鄉,王振完全不顧一旁的敵人瓦刺大軍,帶著朱祁鎮和明朝大軍晃晃悠悠的趕路,終於被瓦刺抓住機會一舉擊潰。整個大軍上下損失慘重,朱祁鎮自身也被瓦刺擒獲。

瓦刺原本想借助朱祁鎮皇帝之名趁機和明朝勒索好處,侵佔明朝州縣。但明朝留守臣子,以于謙為首的大臣認為國不可一日無君,而且不能接受瓦刺要挾。所以馬上擁立郕王朱祁鈺被擁立為皇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同時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義,也不用搭理。結果瓦刺人帶著朱祁鎮在明朝的邊境晃了一圈都沒有絲毫收穫。所以朱祁鎮反倒成了累贅。在一年的時間裡瓦刺一刻都沒讓朱祁鎮閒著,一直帶著他到處跑,想要詐開明朝邊境城門,但均無果。

之後瓦刺人殺也不是放朱祁鈺也不要。畢竟他已經當上了皇帝,朱祁鎮回來那自己該怎麼辦。所以朱祁鈺一直拒絕瓦刺放回來朱祁鎮。但後來朱祁鎮還是被一部分臣子給迎了回來。之後朱祁鎮被朱祁鈺囚禁了整整七年。之後朱祁鈺病重,而他的子嗣也夭折了。所以有很多種忠於朱祁鎮的臣子發起了奪門之變又重新擁立了朱祁鎮為帝。朱祁鎮重新當上皇帝后又進行了一輪清洗,于謙等人皆被殺害。再次當上皇帝的朱祁鎮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朱祁鎮,前後兩次繼位,共計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後八年又當皇帝。少年不識愁滋味,肆意北征的熱血,加上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自由的恐慌,最終失而復得,勤政處事,這樣的人生不可謂不復雜

。原本想要改變世界的朱祁鎮,結果被現實給狠狠的教訓了一頓。皇帝做到這個份上,朱祁鎮也算是獨一份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隨著《大明風華》和《女醫·明妃傳》的熱播,讓很多人瞭解到了明朝的歷史,更熟知明英宗朱祁鎮以及在他身上發生的恥辱事件——“土木堡之變”,那土木堡之變之後,被瓦剌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在瓦剌生活的一年時間裡,過得怎麼樣呢?

  • “土木堡之變”震驚朝野,皇帝被俘

明朝初期對蒙古的打擊,使得蒙古逃回漠北,並在北元滅亡之後,分成瓦剌和韃靼。到了明英宗繼位之時,瓦剌已經強大起來,經常騷擾明朝邊境,雙方最終爆發戰爭,而瓦剌太師揮軍南下。二十多歲的明英宗朱祁鎮也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級,加上王振的鼓動,想建立豐功偉業的明英宗朱祁鎮,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決定御駕親征,率領東拼西湊的二十萬大軍,親自征討瓦剌。

但是天公不作美,出征便遇大雨,加之宦官王振的專權,使得大軍行軍速度極慢,耽誤了最好的戰機,最終導致大軍潰敗,損失極為嚴重,這就是震驚朝野的“土木堡之變”。

  • 面對戰敗,淡定自若

大軍潰敗,明英宗朱祁鎮本在護衛之下,漸漸撤退,但是瓦剌的窮追猛打,也使得突圍無望,

看到突圍無望的明英宗朱祁鎮,最終放下手中的刀,竟然盤膝靜坐下來,因為在他眼裡,他可以失去一切,但是絕對不能丟失一樣東西,那就是大明皇帝的尊嚴。

朱祁鎮的做法,讓很多人差異,很多士兵覺得這個人氣質不凡,舉止特別,一看就不是一般人,於是就帶他去見賽刊王(瓦剌太師也先的弟弟),當見到賽刊王時,賽刊王還沒來得及說話,明英宗朱祁鎮就說到:“子額森(也先)乎?伯顏帖木爾(也先弟弟)乎?賽刊王乎?”這句話可以說鎮住了賽刊王,因為能在這種場合說出這種話的人,絕對不一般。

於是,賽刊王只能去找自己的哥哥也先,也先知道此事之後,大為震驚,他猜這個人很可能是大明皇帝朱祁鎮,於是讓見過朱祁鎮的兩個部下前去看下,最終證實確實是朱祁鎮,而朱祁鎮的淡定自若,讓很多瓦剌人佩服他。

  • 拒絕合作,願為大明而死

也先、伯顏帖木爾和賽刊王,得知是大明皇帝之後心中都暗喜,但是也先想要除掉明英宗,但是伯顏帖木爾卻建立利用明英宗,就在這時候一個降將起到重要作用,

那就是賣主求榮的喜寧,他建議利用明英宗,讓明英宗朱祁鎮去勸邊關將士打開城門,並且趁現在京城空虛,直取京城,然後中原必得。

明英宗知道此事之後,恨得叛徒喜寧牙癢癢,但是明英宗卻拒絕合作,絕不勸降邊關將士,哪怕到了前線,也是勸士兵守住城池,可是一切都因為喜寧的存在,他利用明英宗在瓦剌手裡,引導瓦剌如何進攻,僅僅兩天就攻破關口。

而後也先甚至打算將自己妹妹嫁給明英宗,明英宗也是拒絕,因為他知道瓦剌人想要將他一直留著,然後以人質的形式,向大明索取財物,所以在瓦剌期間,所有對大明有害的事情,明英宗朱祁鎮全部拒絕合作。

  • 人緣好,瓦剌生活衣食無憂

明英宗朱祁鎮可能天生的人人緣好,因為朱祁鎮本身非常寬厚仁義,雖然身為皇帝,但是他對手下非常友善,遇見大臣也是禮遇有加,也許就是這樣的謙謙君子,在瓦剌交到不少朋友,其中最重要的朋友就是,瓦剌太師也先的二弟伯顏帖木爾。

史書記載,明英宗在瓦剌:“上在行營,或坐暖車,或乘馬。途中達子達夫遇見,皆於馬上叩頭,隨路進野味並奶子。”這些都是瓦剌最好的待遇了,明英宗雖然是俘虜,但是他穿的都是瓦剌最好的衣服,並且每兩天一隻羊,每七天一頭牛,其它的羊奶、牛奶單算,而且時不時會設有專門的宴席,這樣的待遇哪像一個俘虜?

而這些都是伯顏帖木爾所交代的,因為他跟明英宗朱祁鎮的關係,那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他二人甚至可以促膝長談一晚,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根據記載,伯顏帖木爾在明英宗朱祁鎮過生日的時候,送給他一件“黃蟒龍貂鼠皮襖”作為生日禮物,這讓明英宗著實感動。

隨著也先等人拿明英宗要挾明朝的計劃泡湯,再加之與明朝的戰爭中也失利,於是失去價值的明英宗在瓦剌手上已經是累贅,於是與明朝求和,送回明英宗。就送明英宗的路上,伯顏帖木爾送了一程又一程,二人都不禁落淚,難捨難分。朱祁鎮走後不久,發現後方有人追趕,朱祁鎮大驚以為瓦剌人反悔了要來來抓他的。結果沒成想,卻是伯顏帖木爾返回途中射的一野獸,他怕朱祁鎮路上吃不好,便立刻派人快馬送來,朱祁鎮聞之深受感動。

可見伯顏帖木爾與明英宗之間深厚的友誼。

明英宗朱祁鎮在塞外生活一年,雖然比不上京城的奢華和自由,但是也是衣食無憂,生命未收到任何的威脅,而且與瓦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是相比回到京城之後被軟禁的幾年,可能瓦剌的生活才更加美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