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周冬雨在90后女演员中是个异类。

会上热门综艺,时常凭借古怪自拍以及与闺蜜马思纯的互动占据热搜榜。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但和其他豆瓣评分常年维持在2星以下的流量小花不同,周冬雨的电影作品分分钟秒杀对手。

从16年的《七月与安生》到17年的《喜欢你》,再到今年五一档的《后来的我们》,一年一部爱情片,每部口碑都非常不错。大家也可以当成“周冬雨爱情电影三部曲”来看。

在当下的演艺圈,周冬雨的成绩,漂亮。有运气,出道就演了张艺谋的电影,成为“谋女郎”。但是,现在谁还记得当年纯情的“谋女郎”静秋?她这些年用作品证明自己是周冬雨。

作为女演员,尤其不易。打上标签容易,脱下难。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在同龄女演员尚且摸不清自己演艺方向的时候,周冬雨已经加冕金马影后了。

这样的荣誉,是光环,也是压力。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别的女演员总琢磨着自己想要什么,但周冬雨懂得思考自己适合什么,可以给到什么。

在有次媒体采访中,周冬雨透露曾有一个古装剧找到她,让她出演一个绝世美人。她给推掉了。

理由很简单,她说自己根本不适合古装的传统美人。

“如果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觉得能达到的挑战可以试一试。”

网友打趣说,周冬雨应当是第一个拒绝出演绝世美人的女演员了吧。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尬演,给观众的表演只是空洞的展示,而没有灵魂。

在名利场,拒绝很难。

她的确不是标准美人。个子娇小,五官没那么立体,眼睛弯弯的,笑起来,眯成一条缝。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但这种清淡型的长相又恰恰是她最大的优势。

她不像其他美艳女星一样,带有强烈的攻击性。

她更像邻家的小姑娘,很容易让人亲近。

她的清纯气中又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倔强,这种看似对立个性产生的冲撞感令她成为“小妞电影”的最佳人选。

陈国富曾这样评价周冬雨:

“她的表演有一种浑然天成,不是来自于演技,而是她本身自带的那种高级质感”。

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便去有选择性地挑选角色,这对于演员来说,就成功了一半了。

在《后来的我们》里,一个出身东北小城镇,在年纪很小时就来北京打拼,性格古灵精怪的女主角方小晓就很适合周冬雨。

李安早年有一部电影《与恶魔共骑》,然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来试镜,李安非常开心,不过最后小李子还是退出了。因为李安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是一个处男,而他认为没有人会觉得莱昂纳多是个处男。

适合很重要。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电影中有一场对手戏饶有趣味。

小晓佯装生病把还在上班的男朋友见清(井柏然饰)叫了回来,硬要他把邻居家丢掉的破沙发搬回去。

见清有些为难,因为家里的地方实在太小了。

但小晓这时就开始撒起了娇:“你不觉得咱们家就缺一个沙发么?”

然后便一把搂住见清的脖子,右脚翘起来随意地搭在沙发上。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这一连串的动作换其他人来做,肯定会被骂刻意、做作。

但周冬雨不会给人这种感觉。

因为她身上有种鬼马调皮劲儿。

你会觉得这就是恋爱中小女生应有的样子,恨不得时时黏在对方身上。

周冬雨的气质非常独特,她能非常快的找到电影想要的感觉,然后把自己的经验从身体掏出融入到电影中。

这对于爱情电影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春风十里不如你》中与“逗贫”的北京男生张一山搭戏,《喜欢你》中与金城武的“大叔萝莉”配对,都让人觉得很契合。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后来的我们》中,周冬雨和井柏然,同样CP感十足。

井柏然骑着单车,周冬雨反坐在车筐,脚搭在横梁上,两人相视笑着,奔驰在葱郁的树林里。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半夜站在路边,许久等不来公交车。

林见清一把把小晓抱起来,放在马路边的围栏上。

俩人就这么在夜晚空无一人的北京街道上,肆意地嬉闹着。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小情侣初坠爱河时那种幸福感我隔着银幕都可以感觉到。

很多年轻女演员有个通病,就是表情太僵。

周冬雨身上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她能准确地通过表情拿捏住角色的情绪变化。

《后来的我们》中,小晓在和见清争吵和冷战后,提出了分手。

“分手后,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

林见清后知后觉地追到了地铁站。

小晓站在车厢内,眼眸低垂,近乎麻木。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只在发现见清后,抬头望了他一眼。

那眼神里充满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失望透顶之后的无奈。

他还爱着见清,但心彻底凉了。没有力气再迈出一步了。

直到车厢门关上,侧身,看着对方渐行渐远。

周冬雨对于表情的出色掌控力在两年前的《七月与安生》中我就曾见识过。

浴室的争吵戏,撞见自己的男友家明和最好的朋友安生背着自己同居后,七月极度压抑的情感一下子被引爆了。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她大声质问安生“跟我争,你配么?”

处于攻势的马思纯可以通过激烈的言语和肢体表达情感的波澜起伏。

但安生的状态是愧疚和不知所措。

当马思纯说完“你逼我的”的台词之后之后,特写镜头切换到周冬雨脸上。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周冬雨盯着马思纯的脸,不发一语。一滴眼泪直接从眼眶涌出,顺着脸颊落下。

安生说,她不知道她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被最好的朋友中伤后感到茫然、心寒,不知如何应对,只能任由泪水滑落。

一滴涌出的泪,周冬雨成了。

文艺片女神郝蕾评价周冬雨说:

“小姑娘(周冬雨)已经完全明白表演是怎么一回事了。非常自如,享受的生活在电影里了。”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后来的我们》中饰演见清父亲的田壮壮导演对周冬雨更是赞赏有加,“我觉得周冬雨是个天才,太少见了,她演戏可以松弛到,她的节奏感就好像是天生的,尤其是演现代戏”。

有节奏,有呼吸感,知道收放,这样的表演,观众看得舒服。

《后来的我们》中有一幕是见清与小晓多年后重逢。

因为飞机延误,两人住在一个房间里,开始聊到过往。

见清的儿子打电话来要和爸爸视频,一会儿要看床的左边,一会儿要看床的右边。小晓便绕着床躲了一整圈。

她小心翼翼,又十分灵巧地闪躲着,生怕自己的不小心入镜会给见清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她本可以大方地什么都不做,任由见清自己去解释。

但那近乎本能式的闪躲,正是她深爱一个人的证明。

分开后她没想过从对方那儿得到什么,只是希望他过得好而已。

周冬雨把这种带着爱意,又无能为力的心酸融在了这一段自然流畅的小动作中。

除了节奏拿捏得当,张弛有度外,周冬雨的表演已经已经很有层次感了。

《七月与安生》电影结尾处,面对大出血难产而死的七月,被医生要求在死亡通知书上签字的戏码令我见识到了周冬雨的戏剧张力。

一开始看到“敬请节哀”四个字时,她冷笑了一声。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时,往往一开始是哭不出来的。

一声冷笑反而更显她当下的苦楚和苍凉心绪。

当她意识到七月已经死去的现实后,终于抑制不住地崩溃大哭,一瞬间心力交瘁。情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痛哭过后,她渐渐地收拾好情绪,平静地签了字。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整段表演一气呵成,恍惚间我以为自己看到了《李米的猜想》中的周迅

电影最经典的桥段是周迅追着邓超绕天桥跑。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她执着地念邓超写给她的信。

一句带着哭腔的“李米你还在等我么”令人肝肠寸断。

邓超停下又离开,周迅追了上去,泣不成声,却依旧执拗地念着信。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直到邓超说出“我不要你了”的时候,她才强忍住泪水,说了声对不起,转身跑开。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从想要心爱之人确定自己身份的焦灼,到因对方不理睬自己,处于崩溃边缘的无助,再到被中伤后的彻底心碎,层层递进,令观者无法不为之心痛。

同样是瘦削的小个子女生,同样的倔强,同样是极具爆发力的表演。

我在周冬雨身上看到了周迅。

周冬雨确实很幸运。二十四岁就斩获金马影后,在同龄小花还沉溺于“流量怪圈”时,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动少女”戏路。

影后不是她的“紧箍咒”

现在的周冬雨需要做的是把生活经历融进角色塑造中,并且在戏剧表演中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

她已经在享受表演,拿影后早已不是她的紧箍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