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故宮的門:開合之間

每經記者:楊歡 楊棄非 每經編輯:劉豔美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故宮開大G。”1月17日,網友 露小寶LL在微博曬出開車進入故宮的圖片,一時間掀起輿論狂“嘲”。

故宫的门:开合之间

當晚8點,故宮博物院官微發文道歉:週一開車進入故宮事件,經核查屬實。故宮博物院對此深表痛心並向公眾誠懇致歉。

然而,網友並不買賬,為什麼閉館日仍有遊客能夠進入?為什麼2013年初故宮全面實行開放區內禁止機動車駛入的規定後,竟有人可以開著大奔遊覽?相關責任人員究竟是誰、如何處罰?原文一共76個文字、7個標點符號,卻沒能回答任何一個問題。

事實上,對於公眾而言,感覺被冒犯,不僅在於公信力的喪失,更在於600歲的故宮早已不是封建特權的專屬,卻依然有人試圖破壞這樣的共識。

回想2017年,城叔曾去故宮參觀,當時剛開始實行“全網售票”。很多人感嘆,和從前相比,故宮變得越來越方便,也越來越人性。

而經此一役,對於這扇“方便之門”究竟與誰方便,人們似乎有了不同的理解。

01

故宫的门:开合之间

明清時期,故宮是皇家的私產,那扇門老百姓是進不去的。

“北京城所有的民宅官宅都是低矮的,只有紫禁城是高大的。”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這麼描述過去的故宮:“從高牆外可以望見少許黃色的屋脊,普通人只能想象裡面的樣子。”

大家都知道,故宮的格局分為“前朝後寢”。這裡的前朝,也就是原來皇帝的辦公區域,被當時民國政府收回後,於1914年成立了一個“古物陳列所”,這就是今天故宮的前身。

由於文物過多,“古物陳列所”難以管理,便在後來成立了“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理清皇室公私財產並處理一切善後事宜。到1925年9月,該委員會制定了一個文件《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從這份文件起,人們開始使用“故宮博物院”這個稱呼。

同年10月10日,故宮正式建院,並在乾清門前的廣場舉行了建院典禮。當時的報道記載了開放第一天的盛況: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堵塞,市民們爭先恐後,都想看看皇家的御寶到底是什麼模樣。

2015年,時任故宮“守門人”單霽翔曾在一次演講中提起這段往事,他表示,明清時代故宮文化生態是不健康,因為它是封閉的、是普通民眾不能進入的。90年前紫禁城的大門打開了,當天是一件文化盛事,很多民眾湧進從未進去的文化空間。

也是在這次演講中,單霽翔提到他對故宮的期待,“我希望5年以後,紫禁城裡面只有古代建築和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復建的傳統形式的建築,沒有任何移動影響景觀的現代建築。”

單霽翔說,為此他們需要把1500名員工的一半遷出紫禁城。“特別是針對員工830輛私家車,我們下定決心,5年後要把所有的車都搬出紫禁城,紫禁城裡面不能有停車場。”

回顧這些年,故宮持續擴大開放區域,進行環境整治,提升展陳,並通過全網購票、大量增設座椅、設立母嬰室等措施,提供更好的服務。

不僅更加人性化,也更加接地氣。皇帝比起了剪刀手,畫卷裡的人物也動了起來。故宮的貓,故宮的雪,故宮的周邊,以及與故宮有關的綜藝屢屢刷屏。

如單霽翔所說,“昔日千古帝王家,如今百姓博物館”,這是如今的故宮。

2002年,故宮的觀眾第一次突破700萬,僅過了10年,故宮的觀眾突破1500萬,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接待1000萬以上觀眾的博物館。根據2019年12月的最新數據,故宮博物院年接待觀眾數量首次突破1900萬人次。

“從紫禁城的‘禁’字就可以看出,老百姓是不能進的。”宮廷史專家、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說,“紫禁城是皇傢俬有,皇宮裡等級森嚴;而故宮博物院是屬於國家和全體人民的,從工作人員到觀眾,人人平等。”

02

故宫的门:开合之间

有的門開了,也有門被關上了。

2013年4月26日,法國前總統奧朗德訪華時到故宮參觀。抵達宮門口的車隊與單霽翔展開了一場“拉鋸戰”——

單霽翔堅持不讓奧朗德的車隊進入宮內,而是步行進入故宮。他勸說前來警戒的警衛站到午門前,不要在故宮內等待。警衛不為所動,單霽翔便關上宮門。直到奧朗德下車,宮門才再次打開。

這首次改變了故宮沿用數十年的傳統。此前,午門的三個門洞,僅兩側常年開放,觀眾常常大排長龍。中間的門洞僅在國賓禮遇時打開,用以接待車隊。

開門難,關門更難。

2013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單霽翔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專門提交重點提案,“建議今後來故宮博物院參觀的來賓車隊和相關機動車輛,不再穿行故宮博物院開放區域”。

他在提案中指出,當車隊在故宮內行駛時,穿過人流密集的開放區,會影響觀眾安全和正常參觀秩序,車隊與觀眾爭道,極易發生擁堵踩踏事故和交通事故,保障安全的壓力日益增大。

2014年,單霽翔再次提議,應將行政辦公及停車場遷出故宮。他再次直陳,“故宮有員工車輛750輛左右,並不斷增長,加之外來車輛,每天停放車輛超過1000輛。一旦車輛自燃引起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停放的車輛與古建築群整體反差較大,嚴重影響故宮博物院的整體環境和文化景觀,而且每天早晚大量車輛進出紫禁城東華門、西華門等門洞,在故宮博物院內穿行,存在較大的交通安全隱患,對文物建築和環境也構成威脅。”

阻礙是來自多方面的。

在故宮剛提出“禁車”時,就遭到了有關部門的反對,“貴賓開車進故宮是幾十年的禮遇,不能換了一個院長,禮遇都不要了。”

而在奧朗德之後,仍然有希望“網開一面”的情況發生。當印度總理辛格以81歲高齡前來訪問時,有部門希望“破例”,“他年紀較大,81歲了,兩步臺階都跨不上去。”當時選擇的折衷辦法是,從釣魚臺調來電瓶車,從而解決了問題。

後來接受採訪時,單霽翔多次回憶起這段往事。他認為,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都接待貴賓,但是都不能把車開進去,“這是一個文化尊嚴問題,也是每個人的權益問題。”

03

故宫的门:开合之间

有關故宮門的故事,本應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兩天前, 露小寶LL曬出在太和門廣場前與一輛黑色奔馳車的合照,配文“趕著週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兒。”短短几個字,打開了本應關上的宮門,也關上了不少人本已向故宮敞開的心門。

事情惡化得比想象中更快。短短時間內,不斷有開車進故宮的人被發現。在他們發出的微博或朋友圈中,話裡話外透露出他們並非不清楚規則——甚至有人在評論中回覆,“找了熟人打點”,“通過故宮四個部門協調,才把車開到太廟正門口。”

昨天,故宮博物館針對“大奔”開進故宮一事做出回應,稱今後會嚴加管理。

故宫的门:开合之间

緊隨其後,與女子相關的各個單位立馬與其撇清關係:

被認為是供職單位和畢業學校的中國航空公司和長春理工大學分別發文,稱“涉事人已離職”“其碩士學位論文沒有通過答辯,未取得我校研究生畢業證和碩士學位證”。

因蛛絲馬跡而有牽連的忠旺集團也回應,其“房產與忠旺集團或劉先生(大股東)均無任何關係”。

不僅該關的門沒關緊,打開的門也受到了質疑。幾乎同一時間,故宮角樓推出6688元10人的“故宮年夜飯”被宣佈取消。本意是文創的新嘗試,但高價位、稀缺性反而讓人感到,故宮正在向大多數人關上宮門。

有媒體評論稱,作為營銷手段,角樓的“故宮年夜飯”一定會“一位難求”,但作為“文創產品”,它卻有著先天缺陷,那就是難以複製。最終,人們會擔心,能在故宮吃年夜飯其實是某種“特權”,不管是高價購買,還是憑著某種“關係”。

故宮的門到底當開當關?要找到問題的答案,不妨抬頭看看。

據說,明朝“書法第一家”詹希原為集賢門寫門匾時,寫“門”字收筆時自然帶出了勾。

當時的皇帝朱元璋看到後勃然大怒,“我本想召集賢士,你卻想閉門堵住賢士的路嗎?”從此以後,明朝各處宮殿匾額上的“門”字都不帶勾。

故宫的门:开合之间

放在現在理解,“門”字不帶勾,是為了方便來往遊人的路。然而,門匾上的“勾”抹去了,但卻好像仍舊存在。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