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颠覆原生家庭固有的思想束缚?

vx15661167949


思想束缚的形成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会言传身教给我们他们的处世规则。

比如:要做一个守时的人,要信守承诺,要尊重长辈和师长,不能撒谎等等。

这些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教育我们的为人处事道理,都是根深蒂固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规则。

而当我们长大后,有一些道理就形成了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价值观,也就成了思想束缚。

很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情感问题的根源,都是在试图治愈自己的童年,弥补原生家庭影响的缺陷。

  • 父母中有一方的脾气暴躁 = 自己也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

  • 父母中有一方的性格极端 = 自己性格古怪多变

  • 单亲家庭从小父母离婚 = 自己天生不愿意走入婚姻


  • 一直被否定 = 即使自己已经在优秀的水平线上也内在自卑

举个例子,比如父母教育我们要守时,这样才是“一个惜时守信的人”。于是甜甜矫枉过正,陷入一个自我较劲的死循环里,将“准时到达”等同于“惜时守信”。

片面的把“惜时守信”这个价值观解读为:

“只有准时到达约定地点才是惜时守信的体现,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意味着我不是个惜时守信的人”。

于是,每每当有特殊情况出现,导致甜甜无法准时赴约时,甜甜的内心就会特别焦虑。

这就是思想束缚。

我们把它叫做原生家庭的“思维控制”。从小我们就遵守它,一直觉得它很对,殊不知,它可能只是我们对价值观的一种片面解读,而我们的焦虑往往就是由此引起的。

其实,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想办法摆脱来自原生家庭的“思维控制”。

如何摆脱思想束缚

那么,如何才能从这些原生家庭的“思维控制”中走出来呢?

瑜宸教大家一个方法。

当你感觉到焦虑的时候,用一分钟的时间来深呼吸15下,平静放松,闭上眼睛去思考,“我为什么焦虑?我的焦虑是不是和某一个潜在的家庭规条有关?”

当你想到以后,将它写在一张白纸上。

然后,在心里对自己说:

“我是有选择的。我可以选择按照这些规条来做,也可以选择违背它们。而即使违背它们,我也依然是一个好人。”


你可以反复多次完成上边的练习,从而摆脱思想束缚。


爱好玄学的瑜宸


要想摆脱原生家庭的思想束缚,其实也不难!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母亲没有上过学,父亲是一个包工头,吃住都在工地上。家里的重活都由母亲一个人承担。母亲是个勤快人,但想事情的时候常常有些偏执,造成邻里之间关系并不好。父亲不但不回家也不往家里寄钱。母亲就这样唠叨、埋怨、哭泣。我的同学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非常地安静。学习成绩也很差。初中毕业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十五年以后,我们再见面时,他已经有了自己公司,身价好几百万的老板了。人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有弯路有直路,顺带的只是忽高忽低的人生体验。我们常常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一次次地复制父母潜移默化给我们的思想、认知。其实,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真正撼动自己的人生轨迹。


第一,和解。直面自己的原生家庭,与自己的家庭和解,与父母和解,不逃避与父母相处。


第二,目标。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真正想要什么?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根据自己的欲望制定具体的目标,去实现它。


第三,反思。当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要勇于面对自己、进行自我反思。如果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就要即刻制止,重新调整方向。通过反思不断地调整自己,这样就能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前行。


第四,链接。这点非常重要。你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多与优秀的人产生链接,多受牛人的碾压,多多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会给你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你完全不用担心原生家庭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不要让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去束缚自己。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悦悦情感


我上个月读完了一本回忆录,作者向人们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接受教育,一步一步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她的励志故事也充分说明没有开启自身的理智,才能审视原生家庭对自身思想的深刻影响,进而发起反抗,最终获得新生。

她生于1986年,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28岁时,剑桥大学博士毕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比尔·盖茨在读完她的“Educated”之后,十分感慨地说道:“我自以为很擅长自学,但与她的自学能力相比,我的简直不值一提。” 她是何方神圣,尽然让科技大佬如此自愧不如?

她就是本书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Tara Westover),来自美国爱达荷州一个闭塞山区的女孩。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回忆录,并凭借这本书,被《时代周刊》评为2019年“年度影响力人物”。而在这之前,她于2008年获杨百翰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赴哈佛大学访学。

殊不知,这位如此优秀的女性,竟然来自一个你无法想象的摩门教原教旨主义家庭,尤其是他的父亲堪称狂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塔拉的脚步,去领略以下她的成长历程。

【当家不能成为归宿,我们去往哪里?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92598450501321220/?app=news_article×tamp=1583143984&req_id=202003021813030101300361452102CEFB&group_id=6792598450501321220&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早起的知更鸟


首先要告诉您,这个问题想改太难了。

有首歌词唱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还有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都是讲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问题。全部来自模仿,有的是有意的培养,有的是耳濡目染熏陶出来的,长而久之就是一个新人的诞生。

孟母三迁,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母亲知道守着好人能学好的道理。

民国才女林徽因是妾的女儿,可是父亲带着她出国了,给了她国内女孩没有的开放式教育。父亲的平台让她有了更好的视野和拒绝徐志摩的底气。

高晓松全家都是清华才子,够任性的,他就是想学坏都接触不到社会底层的人,玩都能玩出超出常人的高度。

所以说,一个人是谁生的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看谁养的,养你的人他们是怎么长大的。养你的环境是什么。有人说,一个好女人管三代,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好爸爸的心胸给了孩子看世界的心胸和格局。康有为所有的儿女都成才。爸爸把教育孩子当成大事。

所以说,你首先研究下,你的家庭教育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哪?你得知道自己的固有思想的来源和成因,这种固有好还是不好。好的没必要改,不好的,当你已经继承后,想改变,三中方法

一、脱离这种环境

二、你的观点被质疑,自我反思能力强。

只有你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了,这才有改变的可能。

意识到自己问题后,想成为啥样的人,就去结识那样的人,让榜样的力量带着你修正自己。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还请点个赞,谢谢。


舍得与自由


思维模式真的是深入骨髓的一种东西,而且它伴随着你的生活,你的一举一动,但是你却不易发现。 我也是最近长时间和家里人住在一起才发现这个问题。

首先你要发现你的思维模式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你意识到要去改变它就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需要有独立的思考空间,比如你和家里人争吵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以前也以你现在对立的这个思维模式同别人争吵过。如果有,那你就是受到了家庭的思维模式影响。

其次想要改变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就要刻意的去训练它。有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就是心理暗示,你告诉自己思考某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哪个角度去入手。

还有我想说的是,只有把自己的思维模式掌握在手里,才能不被别人的思想束缚,甚至去颠覆别人的思想。

最后讲如何去颠覆固有的思想束缚。深入骨髓里的东西一定是一点一点渗透的,所以,靠争吵,考商量,靠约定其实都不是特别有效,要想去改变它最好的方法也是一点一点的反渗透。关键词就是耐心,细节,坚持和以身作则,在每一件事情上去影响思想,让原生家庭真正感受到原有思想模式的弊端和新的思想的益处。


一叶归白


原生家庭的思想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影响了孩子的一生,不然也不会出现老一辈人的“儿子像老爸,女儿随她妈”的说法!

就我本人而言,自认为自己以前很随自己的老爸,不管是性格还是做人做事方面,父母的所做所为自己的看在眼里,当自己遇到差不多的事的时候,自己会根据父母处理事情的方法方式去处理,因为从小家里穷,总觉得自己比人低一等,造就了自卑的心理。慢慢的等自己长大成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不在父母身边,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会了一步步走向坚强,努力奋斗,加油干!

只有自己强大了,自己的有知识了,面对各种事,各种问题都有自己解决的方式方法。从而到偶尔回家对自己家人处理事的方式方法也能有不同看法,可以跟家人分享分享。

总的来说,要想颠覆原生家庭固有的思想束缚,就要走向社会,换一个环境,学无止境,很多事的处理方法不是只有一种,就看你是选择哪一种更合理的方法!


忠也者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不舒适”感,都会有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躲避与反抗,就是我现在看到我马上要撞到刀刃上了,我会飞快地躲过去,这个速度甚至无法测量。这是现实物理层面的,同样对于感觉、感受层面上,我们也是一样的。当愤怒、委屈、嫉妒、恐惧等等不舒适感来临时,我们本能的会讨厌、抵触,想要赶紧逃离这个状态。但,这个感觉,生于哪里?生于你自己的世界当中,它专属于你。就像浪花起来了,它来自大海,也属于大海。

那么,一个专属于你的东西,你反抗它、讨厌它,会怎么样?它就会对你的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的原生家庭会给我们很多,我们的性格特征、处事方式、习惯等等,很多很多。在这之中,一定有我们喜欢的有我们不喜欢的,但正是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现在的你。尝试去包容你的“浪花”,尝试去看到这些“好的坏的”都给你带来的礼物,慢慢的当你愿意感恩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告别娑婆


近几年,不少影视角色涉及原生家庭的问题,比如樊胜美和房似锦。里面不少情节引起了网友的共鸣,原生家庭的问题再次引起了网友们的广大讨论。
原生家庭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现在已经被社会大众广泛了解。直白地说,原生家庭是我们潜意识里习以为常的一种模式。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思想的束缚,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
那么如何可以颠覆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思想束缚?我认为大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接纳并爱上自己。正所谓自助者天助,如果想要改变自己,那么必须靠自己,别人给出再多意见不如自己去努力抗争。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能改变自己。二、自我提升。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提升一个人的眼界非常重要,持续的学习不光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宽广自己的胸怀,更能让自己面对不同的人都会有话可聊,不会成为那个不受欢迎的人。除了正经的技能学习外,读书也很重要,多读书,读好书,勤读书。不光要攻读专业类书籍,还要涉猎文学、历史、心理学等等书籍。三、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于从他人身上学习别人高明的地方,多和思想开阔的人交往,慢慢地,自己的眼界也就开阔了。人既然能受亲人思维方式的影响,那也能受外界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四、善于总结经验,以生活为师,自己关照自己的日常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慢慢的修正自己的行为,一步一步的开阔自己的思维。比如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你的角度说不通的问题,站在对方角度大概率的会很自然,思考问题或者做出决定前换位思考,那么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程度高低来自于个体独立的力量和家庭影响的力量对比:如果你个体独立的力量越大,那他们的影响越小;如果你个体独立的力量越小,那家庭的影响越大。所以努力的将自己变得强大就是摆脱原生家庭思想束缚最好的方法。


娱史通鉴


许多人都是逃避型人格,这些人一直将自己停留在童年时期,在原生对自己的亏欠上纠缠痛苦,但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而拒绝成长。

第一、与原生家庭解脱共生关系,学会心灵独立。苏珊.福沃特所著的《原生家庭》书中提到:“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

父母只能陪伴我们人生一小段时光,童年缺失的爱,不是没有机会在别处获得。我们应该首先明白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来时是独自一人,走是子然一身,只有自己才是终其一身陪伴自己的那个人,没有人能代替你去生活,那么把快乐和价值观建立在别人身上是相当不明智的,和原生家庭解脱共生,你才能成为你自己。

我们要先从心灵上自己先走出来,先修正自己的观念,做到与原生家庭解脱共生关系。毕竟,一辈子是好是坏,最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二,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以弥补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亏欠。

童年决定了我们生命初期的生命质量,但成长却是我们自己一辈子要去完成的事情。

好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童年对原生家庭固有的印象不应成为我们决定人生方向的枷锁,所以我们不应该被原生家庭捆住了我们飞翔的翅膀。

敢放下,敢改变,才有机会靠近更好的生活。

你不应该再是那个纯真而容易受伤害的少年了,你必须作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专业人士和过去面对面。不是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而要去正视必须看清的事情。

第三,明白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他们那个时代的影响因素,学会宽恕他们。

之前看过董卿说原生家庭的访谈,当谈到父亲为何教育方式如此苛刻的时候,她说,她父亲生长在长江入海口的农村家庭,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董卿的爷爷就去世了。家庭贫困迫使幼小的父亲背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就得去江边捕鱼抓虾,把这些东西到集市上去卖完后还要去上学。这其中也没有人教导他没有人帮助他,仅靠一己之力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的新闻系。长大之后的董卿回过头去看,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何对她如此苛刻,这离不开父亲的童年经历与原生家庭。她于是渐渐开始宽恕了自己的父亲,理解他这个样子的原因。

只有认识到父母的缺点,并且宽恕了才能放下,千万不要开倒车,将他们的问题重蹈覆辙。

不原谅父母到最后只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死循环,深痛恶绝自己父母的人很多最后都长成了父母的样子。只有看明白的聪明人,才会及时止损,实现精神与经济双独立,抱怨只证明和这个人或这件事即使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

第四,回到原生家庭,与之达成和解。

许多人看来,只要脱离了原生家庭不再与父母接触就能不受影响,但只接受好的不接受坏的,相当于治标不治本。解铃还需系铃人,若不学会直面自己的原生家庭,把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这门功课修好,那么原生家庭欠自己的,永远也找不回来。因此需要重新回炉,把该解开的解开,回归原生家庭是个绕不开的环节。

“生命的价值在于爱那些值得爱的人,而不是等待你恨的人道歉”。

事实上,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很多人带着原生家庭和童年阴影都活的如此闪耀夺目,说明你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原生家庭的不足,成为更好的自己。

可以承认原生家庭所带来的童年阴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但并不代表它可以主宰操控人的一生。所以不要悲观不要绝望,承认它,接受它,努力提高自己,最后你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独立的人。


月亮上的傲娇


一、首先需要明确摆脱原生家庭困扰的中心目标,那就是要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

你的改变可以是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模式,比如以前一直住一起,大事小事都有摩擦,那就尝试着去稍微离父母远一点的地方工作,每星期只回来一两天。每次都主动和他们分享自己的事。

你这样做既不是“为了”你的家庭,也不是要“改变”你的家庭。

这不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工具。它的目的不是帮你争取自己的家人,不是让你报复自己的家人,也不是让你向家人炫耀,更不是让你指责他们。

而仅仅是找到自己舒适的心理感受。

要记住,性格是自己塑造的。你的家人只是提供了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个性风格,他们对你的影响仅此而已。

性格的塑造除了被父母影响外,你可以多和成熟的,有魅力的人相处,更多的接受其他人的影响。学着他们的相处方式。

他们无法决定你应对原生家庭环境的方式。你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成员的个性风格做出反应。

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塑造你的个性一这 一点的好处在于只有你能够改变自己。

你的改变并不依赖于别人的改变。你无须再像幼年时那样,对家人所营造的环境以及他们的个性风格做出机械的反应。

你完全可以做真正的自己。要做到这一点, 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不再怨天尤人。

举个例子,你小的时候,你的父亲对你十分严厉,你在家里绝对服从于他,即使你内心已经拒绝了一万次,但是还是服从于他。此时,你要做的就是,对他说不,并且表达你不愿意这么做,表达不愿意做的原因,温柔而有力的拒绝。他已经掌控了你20年,难道还要他掌控你的后半生吗。

二、实现自我的分化

1.具有目标指向性

具有“目标指向性”说的是一个人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能确定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

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人无论是在人际关系、工作,还是其他方面,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例如表达自己的需要、信仰和价值。

也许你与周围的亲友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但是你可以自由地表达出来。

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要攻击别人,或者用自己的价值观压倒别人的价值观。

这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不顾别人的感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这只意味着你可以自己选择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受别人否定或赞许的影响。

比如,你的女朋友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你的父母却极力反对,原因是她来自单亲家庭,但你心里清楚的知道她是一个好女孩。

那么,你可以坚持你喜欢的她的,可以和父母表达:亲爱的爸妈,我爱你们,但是我已经长大了,我清楚的了解她是怎样的,我相信你们对她深入了解以后也一定会喜欢她的,我希望你们能给我们在一起的机会,我真的很感激爸爸妈妈你们的认可。

父母最后也一定会尊重你的想法。

做一个具有“目标指向性”的人,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相反,当你在别人面前自由地表达自己,明确的告诉自己的父母,你想要什么,你想获得他们的关心,想要他们停止对你的语言暴力。

明确的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够区分思考与感受

去区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信条,也不要因为别人的信条与自己不同而攻击别人,或对别人怀有戒心。

“分化”并不等于让你失去自己的感受。不能因为你想脱离原生家庭,而忽略了自身对家庭的需求,因为在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自由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举个例子:你明明想关心家里的他们的,但是因为家里的人曾给你带来了很多伤害,你在举起电话打算给家人问候的时候,却又放下了电话。这时候,你可以放下这些顾虑,给他们一声问候。

3.理性的界限

拥有自己的立场,并且有自己的底线,同时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面对父母既不任性,也不死板愚孝。

不用去指责父辈那些陈旧的观点。相反,学会尊重他们,并且向他们好的地方学习。认可他们,但是不必听从他们。

从原生家庭“分化”出来的过程中,并不是需要跟身边的家人进行斗争,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阻止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