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歷史上被用的最多的國號是它,並非魏或宋

在中國古代史上,一個朝代新政權開始的歷史標誌往往是其國號的確立,國號的變更及意味著改朝換代,一旦國號改變,則往往不被視為同一個朝代。而有些國號曾多次在歷史上出現,例如魏出現過九次,主要有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三國時期曹丕創立的魏國,十六國時期,漢人冉閔創立的冉魏等等,宋這個國號也出現過五次,包括春秋時期的宋國、南朝的劉宋、趙氏所創的南宋和北宋、已經元末割據勢力之一的後宋。然而要論出現最多的國號,自然非漢莫屬,它在歷史上竟先後15次被定為國號。除了廣為人知的東漢和西漢,還有那些朝代以漢為國號呢?

一、蜀漢

公元221年,劉備在四川成都稱帝,國號“漢”,以表達其繼承漢室正統的思想。而由於其所建立的政權以蜀地為根據地,所以多被稱為“蜀”。後人逐漸習慣了這個稱呼,而又為了承認劉備建立的漢室政權,故稱其為蜀漢。整個蜀漢政權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後主劉禪,共2帝,享國43年。

歷史上被用的最多的國號是它,並非魏或宋

二、漢趙

公元304年十一月,匈奴人劉淵以復漢為名,在今山西離石縣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定國號為漢。正式建立漢國。並在四年後正式稱帝,改元永鳳,遷都平陽。次年病卒,而後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劉聰殺其長子劉和奪權。並於316年滅亡西晉。318年七月,劉聰死,其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準發動平陽政變殺粲。鎮守長安的漢中山王劉曜又發兵攻靳準。十月劉曜軍行至赤壁,即位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為趙。因此在歷史上被稱為漢趙。共傳3世5主,歷時二十六年。

歷史上被用的最多的國號是它,並非魏或宋

三、南漢

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政權之一。位於現廣東、廣西兩省及越南北部,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劉謙任封州(現廣東封開)刺史,擁兵過萬,戰艦百餘。劉謙死後,劉隱繼承父職,逐步統一嶺南,進位清海節度使。907年,劉隱受後梁封為大彭郡王,909年改封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為南海王。劉隱死後,其弟劉襲封南海王。劉憑藉父兄在嶺南的基業,於後梁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廣州)稱帝,改廣州為興王府,國號“大越”。次年十一月,劉龑改國號漢,史稱南漢,是為南漢高祖。971年為宋朝所滅,歷四帝,五十四年。

歷史上被用的最多的國號是它,並非魏或宋

四、陳漢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統領元帥陳友諒,在天定二年要挾其主公徐壽輝,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在採石殺徐壽輝,自立為大漢皇帝,年號大義,陳漢堅持抗元、又與朱元璋作戰。在大定三年(1363年),他打造了數千載戰船,傾城出兵,順江而下,發誓於朱元璋一決雌雄,並流傳有“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的十字箴言,此後在鄱陽湖被朱元璋大敗,陳友諒中流矢而死。陳友諒死後,部將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稱帝,改年號為德壽。次年,朱元璋兵臨武昌城,陳理降,陳漢滅亡。共傳兩世,享國四年。

歷史上的漢政權還有在新朝末期至東漢建立前期間由劉玄創立的玄漢;劉盆子創立的赤眉漢。以及兩晉南北朝時期由巴氐族人李雄在成都創建的成漢;士族地主邢杲在北海興兵反魏,而創立的刑漢;侯景篡奪南梁政權所建的侯漢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