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肺炎疫情影響下,奶茶行業會怎麼樣?

Arvin大文文


影響當然有,首先就是消費人群少了,比如學生不開學,有的回老家了,有的在家裡家長不讓多喝的。有的地方根本不讓開門店的。

不過機遇與挑戰共存。也許有新思路,會更好呢。


沈小五wxw


所有線下店,所以類別的店都會有影響,只是暫時的,疫情結束都開始上班就行了,並且還會大漲,這就需要注意了!

其實現在無論是什麼行業都會受到影響,但是看你在哪個城市,我在貴州都勻,這裡的小部分商店已經開始營業,大街上人也有些多了,所以很多外賣店都可以送了,不過只能送到小區大門,自己下來拿

請多多關注



霍霍哈嘿


我不是從事這個行業的,回答的可能有些不全!但我從事的類似的!以下我個人看法!請參考

第一:這行業不是必須品,現在又不是旺季!很慘!

第二:就算沒有疫情,很多都是白忙活!十家開八家掛!我周圍幾個朋友都是掛的!這個行業基本叫做透做爛了!一般都是賺加盟費!


Zm張夢


肺炎疫情影響下,奶茶行業會怎麼樣?

今天我來告訴你吧,因為我做生意也有十幾年了,對於各行各業都有所瞭解和觀察。

特別是奶茶行業非生活必需品,疫情情況下,我敢肯定的告訴你,目前肯定虧錢。特別開連鎖店的老闆,我更肯定他們目前每天大量虧損。

為什麼以上我說的話這麼敢肯定呢!

1、奶茶店一般都是人流量密集地段開店,人流密集才有生意。而且人流量密集地段就是處於黃金地段,房租肯定不便宜,目前無法營業肯定虧損。

2、我們在來分析3月份至6月份左右,就算3個多月內能開業,估計也沒人去喝奶茶或很少人去喝奶茶。就算疫情3月份或4月份左右控制,但,大家防控意志下都不會去喝奶茶,餐飲行業也不例外(有生意也是寥寥無幾)。

所以說,今年做奶茶也好,或做餐飲行業也好,大家都謹慎投資。

目前國家政府還在防控疫情規定,不聚集,不聚餐,不走人流密集。那怕不是國家政府提醒,懂得珍惜生命的人,都會自覺遵守紀律珍愛生命。

所以今年做餐飲行業,生意肯定也不景氣。特別是去年十一二月份剛剛投資餐飲的老闆,過年又放假一段時間,那虧損更大,因為他們還沒嚐到甜頭。2020年,今年又遇到疫情情況,真是欲哭無淚啊。

所以說,現在做奶茶店也好,還是餐飲行業也好,需謹慎,能退出行業先退出為妙。











盧林猛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均受到了莫大的影響。

就奶茶店而言,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

首先,是原材料的採購缺少

年前,奶茶行業根據往年的銷售和平時節假日的銷售會囤一些原材料,比如珍珠粒、芒果布丁、小爆珠、椰果、仙草、燕麥、紅豆等。

而隨著疫情的到來,銷售量的減少,囤積的原材料有可能只是靜靜地躺在倉庫裡,無法配送到各個門店。

大年初十,所在的小城沒有報道出來的案例。在家悶的無聊,然後家人一起開車來到街上,只是全程坐在車上,不下車。

路過一家奶茶店,看到居然在開店營業,少量的客人,少量的外賣小哥。

下車點了幾杯奶茶,在做奶茶時,店鋪小哥說“珍珠原料沒了,我給你換成其他的吧!”

我說:“沒問題,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理解!”



其次,消費者數量驟減

奶茶店由於行業的性質,大都開在人員密集場所,有人流量,才會有銷量。以商城和街鋪為主。

目前,很多商場暫停營業,奶茶店鋪也只能關店。而一些街鋪,擁有自主開門關門的權利,因此,部分在開店營業。

我在買奶茶時,發現消費者並不多,而這家店鋪所處的位置是平時的繁華街道。如果在平時,幾乎都需要拿號排隊等候,而此時人數稀少。

作為一直悶在家裡的人,出門次數減少,偶爾出門一次,一下拎幾杯奶茶改善一下生活。但是,大部分人出門的目的地是直奔菜市場和超市,採購生活必需品。對於奶茶,覺得可有可無。


身邊有一位朋友之前加盟過奶茶店,加盟費、原材料費用、店鋪租金、人員工資,都是一筆不少的支出。

目前的情況,希望疫情在3月份會有好轉,到時,春暖花開!

我是漂漂,國家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歡迎關注!


白漂漂


堅持14天,會好起來的。

防疫:響應鐘南山,再撐14天。

.

近日,鍾南山院士說,從1月23日封城開始到2月6日(正月十三)為第一個14天。

從2月7日(正月十四)開始再過14天,要到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如果沒新增上升,疫情才算是控制了。一個14天不能解決問題,請大家配合,做好第2個14天的防護,很重要。

看過今天確診病例破3萬、新增病例仍然3千以上的情況,我們還需要做好第二個14天的防疫工作。

對每個人來說,工作,生意都可以再來,但生命和家人只有一次,希望每個人配合國家的工作再堅持14天!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二個14天很重要,很重要,讓我們再堅持14天。每一箇中國人,都是這場瘟疫狙擊戰的戰士。加油,每個人!



經濟信息速遞


受疫情影響,奶茶行業的影響挺大的,疫情開始到現在我都沒有吃過。我也希望奶茶店可以堅持下去,但我們不能因此掉以輕心,依然要重點防護,先保自己和家人健康,再圖發展。各位店主朋友要結合自身情況,做好應對準備:

第一, 一定要準備充足的資金。

這次疫情,很可能造成3月份左右之前沒有什麼生意,房租人工都是開支,一定不要氣餒,做好資金準備,不要讓店死在黎明之前。

第二, 開發外賣。

目前,大多數人居家,節後即使上班,逛商場的人也不會多,可以在外賣上下足功夫。切記不要大幅度降價。我們開發外賣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生意,客戶養成低價習慣,漲回正常價很難了。夏天到來,疫情結束,您再漲回正常價,客戶可能難以接受,我們生意又是“只能維持”了。

第三, 現在就要做好宣傳準備。

準備好疫情一結束就能宣傳的文案,不一定要印刷或發出來,要有能按結束時間更改的空間。3月8日解除怎麼更改?4月5日解除怎麼更改?5月1日左右解除怎麼更改?這些要有足夠的時間考慮。

第四, 要做好市場反彈準備。

疫情一旦結束,奶茶市場可能會有報復性反彈,要做好物料、人員和宣傳的各項準備。一旦別人家比你宣傳的好,有可能會對你的店內生意造成一定打擊。你不做好準備,就會被做好準備的人打死。

具體做什麼樣的方案,各位奶茶店經營者要結合自己店裡的情況來做方案,例如位置、口味、店主具體情況等。並且一定要做好至少一個月左右解除疫情的心理和資金準備。



深漂流記錄


首先

奶茶屬於餐飲業,我們中國被外國人評為“美食國度”,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吃貨。

不僅我們能吃,而且我們會吃。我們在意的是味道,而不是外國人在意的營養搭配。

然後

餐飲業是靠人流,靠銷售量來賺錢的,如今疫情嚴重,封路 封村 封城。人員都是宅在家裡,哪裡會有人出來喝奶茶。

其次

疫情時期除藥店 醫院等其他店面都不讓開門營業,這也造成奶茶店的損失,沒有收入,但是還要交租金,只出不進,肯定虧本。

最後不只餐飲業,所有的行業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現在基本疫情穩定了,工人開始復工,學校開始上學等等。各行各業已經進入正常狀態


鼠我最傻


先說我的觀點:肯定有影響,但只是暫時的,年內比較困難。

首先,影響在哪?

1、人的社會活動影響這個行業。疫情導致大部分人無法出門,人流少了,正常大部分人生活都出問題,沒有多少人會為了一杯奶茶出門。有人說或者上網購買,這個也不產生不了多大變數,現在多少小區都封門了,有多少人生活物資供應都成問題。

2、奶茶不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必需品。奶茶的受眾大部分是40歲往下的人較多,而這部分人經歷此次疫情,肯定對健康的認識會產生一個新的變化,對奶茶這種於非生活必需品肯定有一個新的認識。這個多少會影響到這個行業。

其次,這個行業的出路在哪?

我個人覺得奶茶這個行業最終還是基於定位吧,疫情環境下,影響會很大,但是說到底中國人這個特點,過了今年,可能後面還是能夠繼續做下去的,因為慢慢大家都會恢復到曾經的生活狀態,該蹦迪蹦迪,該瘋狂還是會繼續瘋狂。




老鷹59099


你好,疫情持續到現在對每個影響都不盡相同,雖然有些行業仍在營業當中,但每個行業的抗風險能力不同,每個行業、每個企業的負債率、現金流狀況不同,每個企業所處的產業位置不同,所遭遇疫情的打擊程度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區分對待。

  接下來,我們分析這次疫情對各主要產業的影響。

  這次疫情跟非典類似,對產業的影響,存在一個規律路徑:衝擊波從下游逐漸向中上游傳遞。

  首當其衝的是第三產業,尤其是零售及服務業。接下來,我按照這一路徑,重點分析疫情對餐飲、電影、旅遊文娛、服裝零售、交通運輸、教育培訓、金融服務、房地產、製造業的影響。

  1餐飲行業

  大量餐廳停業,餐飲業損失難以估計。實體餐飲的損失大多數是淨損失,無法在疫情後進行回填。

  餐飲店的毛利率還是比較高,負債率偏低,但極度依賴於流水。這行業的特點是,餐飲店高度依賴流水,現金儲備有限,甚至基本不儲備現金,日常運營依託於單店的流水滾動。

  如今門店突然關閉,或流水枯竭,發工資、繳房租都困難。餐飲店信用資產不夠,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再加上這些年房租大幅度上漲,不少個體戶餐廳、過度擴張的連鎖餐廳可能倒閉。

  我們在看大型餐飲公司。前不久,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呼救:賬上現金流抗不過3個月。西貝在全國60多個城市有400多家門店基本都已暫停,預計春節前後的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8億元。

  西貝主要的壓力在人工成本和房租,大概佔30%,房租佔10%。2萬多員工,一個月工資1.56億,三個月大概4、5個億。西貝董事長說,哪個企業會儲備那麼多現金,如今只能貸款給員工發工資。

  所以,這次疫情對餐飲業來說是一次突發的現金流“事故”。餐飲遭遇的打擊會很大,短時間內會有一批企業倒閉,一批服務工人失業。

  不過,餐飲具有剛需性質,疫情過後,一些企業倒下,另一些企業會起來。疫情過後,餐飲業會有什麼改變?

  首先,整體來說,不會有大改變,餐飲是剛需,需求穩定,而且飲食習慣很難改變。

  其次,酒店類餐廳恢復速度更慢,快餐類更快。這次疫情,多數傳染案例來自聚集、聚餐。這給中國人喜歡的聚餐共食習慣以警醒,短時間內聚餐會減少。

  最後,細分市場會有變化,人們會更注重餐飲衛生,培養分餐習慣,網上訂餐、生鮮外賣有機會。

  2電影產業

  電影產業鏈包括創作策劃、拍攝製作、電影發行、電影院線,其中下游的院線打擊很大。

  按照2019年的數據,春節檔佔全年票房收入的9%左右。今年“史上最強春節檔”影片,票房銷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從全年來看,院線丟失了這9%的收入,甚至更多,是否會遭遇資金鍊斷裂的風險?

  院線是高負債、高流水的行業,前些年的電影紅利期,很多連鎖院線大量舉債,通過流水週轉或院線抵押,實現滾雪球式擴張。

  如今,突然流水枯竭,若疫情持續,資金鍊斷裂、債務違約的風險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這次疫情的突然性,打亂了院線春節檔高收入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型院線的母公司是房地產公司,如萬達、泰禾。大型院線依託於大型房地產公司,抗風險能力會更大的一些。

  所以,注意兩點:一是一些小型院線會被洗出局;二是大型院線的情況得看房地產母公司的經營及負債狀況。

  除了院線外,電影拍攝製作環節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首先是正在拍攝的電影被迫中斷,橫店等影視城關閉,電影工作者歇業,大部分電影的檔期不得不推後。

  正常情況下,影視公司、經紀人公司以及電影工作者能夠承擔幾個月甚至半年的空檔,但是問題在於,中國電影(600977,股吧)本在寒冬期。

  去年下半年,電影拍攝、投資、產能都攔腰斬半,資本紛紛逃離,部分電影工作者失業、轉業。如今疫情來襲,可謂雪上加霜。疫情過後影視會復甦,但我不太看好這個行業。

  3旅遊文娛

  旅遊依賴於黃金週,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假期、五一兩大黃金週,旅遊、文娛都將遭遇重創。今年開市四天,景點及旅遊板塊跌幅-9.56%。一些娛樂場所已經開始集體裁員,帶來一批工人失業。

  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收入損失超過五千億。這五千億很難在疫情後彌補,因為黃金週有限,今年暑假時間還可能減少。

  具體看景區和旅遊服務。

  旅行社,輕資產運營,負債小,但旅行社這個行業逐步進入衰退期,這次疫情會加速旅行社淘汰和轉型。

  疫情期間,全國近4萬旅行社130萬導遊面臨生存問題。導遊收入彈性大,基本上靠提成,這半年他們的收入下降會很明顯。

  景區不少歸屬國有企業、大型企業,雖然虧損嚴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

  但是,這些年,房地產企業快速擴張的各類小鎮、娛樂城,負債率會更高,風險會更大。這次疫情可能加速這類資源甩賣、重組。比如海航陷入債務困境,開市四天海航創新(600555,股吧)跌幅-16.34%。

  疫情後,旅遊業會有什麼變化?

  疫情後,景區尤其是大型觀光景區的經濟恢復會比較慢。大型景區,人流密集,短期內遊客會選擇迴避,同時大型景區依賴黃金週。

  不過,短程自駕遊、家庭遊以及體驗性旅遊會成為趨勢。旅行社及導遊可考慮往這個方向轉型。例如,在網絡上做短期家庭遊產品或平臺。

  4交通運輸

  疫情期間,國人蝸居在家,部分道路封閉,民航、鐵路的出行人次減少七成。

  民航、鐵路、海運、港口基本都是國營的,抗風險能力強。

  網絡租車公司壓力會大一些,他們屬於重資產運輸,購車或自身租車、車輛維護及網店運營的成本很高。

  需要關注的群體是數量龐大的運輸個體戶,如出租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大貨車司機。

  他們中,不少有貸款買車的情況,大規模停運、長時間歇業,降低他們的收入,增加負債率和貸款違約率。

  另外,若過早復工,他們被感染的風險比普通人更大得多。這個行業是加快復工復產的重要一環,政府有必要對他們通過更多的減稅、降費支持。

  5汽車產業

  去年,中國汽車產業遭遇滑鐵盧,全年汽車銷量下滑8.2%,汽油車銷量大滑坡的同時,電動車銷售在財政補貼退坡後也快速下滑。

  這次疫情,對汽車產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汽車產業鏈,包括汽車零配件、汽車製造組裝、汽車銷售、汽車服務。汽車服務的困難屬於短期的,畢竟汽車存量還在。但汽車零配件、汽車製造組裝、汽車銷售的形勢不容樂觀。

  預計,疫情後,今年汽車銷售依然會延續頹勢,由於庫存大,汽車價格可能還會下降。

  尤其要關注汽車廠商及零配件供應商。汽車製造是一個重資產、高負債的行業,車市萎縮、庫存高企、行業寒冬加上這次疫情的衝擊,今年部分汽車廠商可能會違約、倒閉、甩賣、重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也面臨洗牌。

  在汽車廠商中,這些年殺入進來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很危險。

  他們的負債率極高,現金流危機重重,再加上今年國產特斯拉的毀滅性打擊,我擔心這次疫情會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預計,疫情過後,政府會出臺車市刺激方案,如大城市增加搖號名額,放鬆甚至取消限購限行,繼續維持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等等。

  6教育培訓

  這次疫情對實體教育培訓的打擊很明顯。預計,對實體教育培訓的“封鎖”時間要比酒店、旅遊等更長,畢竟孩子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

  所以,教育培訓行業面臨的租金壓力、人工成本壓力更大,復工復產更加緩慢。

  教育培訓屬輕資產運行,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多數靠股東注資和私人借貸度日。預計,這個行業的裁員降薪會比較明顯。

  不過,這一行業,小機構眾多,門檻不高,經營靈活,關張和再開的難度相對較小。

  這次疫情是否推動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的發展?這個問題我們在最後部分講。

  7服裝零售

  實體服裝零售的打擊非常大,網絡服裝零售因物流的問題也損失不小。

  服裝零售的損失是淨損失,因為服裝庫存的貶值率很高。服裝零售最怕高庫存、低週轉,尤其是時裝。

  受疫情衝擊,去年冬裝和春裝都面臨大量的庫存積壓,疫情過後,也就過季了,只能低價甩賣,虧損巨大。店租、人工工資將拖垮一批服裝門店。

  大型服裝品牌的日子也會很艱難,接下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去兩個季度的庫存,必然會關閉一些租金高、銷售低的門店。

  服裝零售的壓力會逐漸往上游傳遞到服裝生產及原料供應。按照中國工廠的結款週期,年底工廠無法收回全部貨款,會產生一部分應收賬款。今年,工廠收款的壓力會更大。

  預計,一些服裝工廠將面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去年的貨款收不回來,另一方面新款沒有資金、工人安排生產,很難招到工人生產今年夏裝、秋裝。這些問題還會進一步波及原料供應商。

  概括起來,這次疫情是服裝零售及工廠的一次突發的庫存“事故”,生死全在去庫存、回籠資金上。

  8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與宏觀經濟基本面息息相關。如果疫情沒有造成系統性風險,金融業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畢竟金融業的國有比重大,易受政府管制。

  但是,即使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疫情對金融業的衝擊依然不能小覷。先來看看股市。疫情期間,延期開市,風險不斷堆積。開市當天,全線補跌,上證大盤跌幅超過7個點。其中金融資產損失慘重。開市四天,保險及其他板塊跌幅-9.29%。

  為了防止股票下跌再次引發股權質押風險,證監會在開市前就發通知暫停了融券賣出業務。同時要求,在疫情解除前,對湖北地區的融資融券客戶,以及因疫情實施隔離或接受救治的其他地區融資融券客戶,證券公司不主動實施強制平倉。

  目前,全市場的融資融券餘額約1萬億元,大概佔A股流通市值的2.13%。由於擔心股權質押風險,政府凍結部分流動性,A股下跌空間有限,但也很難上漲,更不支持很多券商認為的牛市。今年的疫情加劇了經濟下行的壓力,社會資金還可能分流到其它地方。

  銀行的風險也會因為疫情而增加。上面我們講到了很多行業的債務壓力都會增加,企業及家庭的違約率可能上升,將對銀行收回貸款造成壓力。當然,大型商業銀行資金充足、國有背景,風險不大。

  但地方性銀行的風險會加劇,去年個別地方性銀行出現了風險,在房地產貸款及地方城投融資業務上過度擴張的地方性銀行會更加困難。

  私募基金、網絡貸款及P2P的風險更脆弱得多,過兩年,這些領域集中暴雷,危機依然未解除。受疫情的衝擊,企業及家庭的資產負債表惡化,更可能將風險傳遞給這三個領域。

  9房地產

  疫情對房地產的打擊很嚴重,中斷了房企高週轉,現金流壓力大增及負債水平上升。

  疫情信息公開後,房地產銷售、建設、投資及土地拍賣全面停止,房地產的韌性備受考驗。

  房地產銷售屬輕資產、低負債,壓力在人工與店租,但經營靈活,容易關張和再開業。

  但是,房地產商則完全不同。房地產是典型的高負債行業,開發商追求極至高週轉。很多地產商都在效仿碧桂園,從拿地、融資、設計、建設到開盤,六個月週期,甚至更少時間。高週轉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庫存和利息壓力。

  如今疫情來襲,房地產投資與銷售的週期會大幅度延長,這絕對考驗房地產商的現金流和融資能力。更要命的是,房地產商與所有企業一樣對這次疫情毫無準備。

  去年,房地產市場分化明顯,碧桂園、萬科、恆大的銷售超過6千億,另一邊房地產企業破產數量快速增加。事實上,過去兩年,銀行信貸收緊,地產商融資成本增加,一些中小房企資金鍊斷裂。

  如今,這次疫情打斷了房企的高週轉,勢必進一步增加融資成本,甚至加劇房企倒閉。

  預計,疫情後,地方政府放鬆房地產調控的可能性大,會出臺政策刺激地產保增長。關注央行政策及地方的房地產調控政策。

  10製造業

  製造業,範圍很廣,企業類型很多,不太好講。製造業這些年生意不好做,利潤率非常低,收款很困難,很多工廠只能咬牙維持。如今,這次疫情對他們的打擊很大。

  我主要說幾點:

  一是疫情防控時間越長,返程復工越緩慢,工業復產越艱難,對製造業的打擊越大。

  疫情先衝擊第三產業,尤其是零售業,然後波及製造業。隨著時間推移,工廠的壓力主要來自廠房租金、員工工資、銀行貸款、無法按時交貨以及壞賬增加。一旦工廠資產負債表惡化,會出現較多的“三角債”。

  二是勞動密集型工廠,如服裝、電子,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很可能面臨招工困難。這個跟失業率增加並不矛盾,屬於結構性問題。

  第三點外貿出口型企業,可能面臨交貨困難、違約風險。如果復工復產的時間拖得越久,國際訂單丟失、國際客戶丟失的越多。國際客戶丟失可能加速國際產業轉移。

  我們需要了解一個背景,過去幾年,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之後,中國內地成本上升,部分企業如三星電子,轉移到越南等地。

  如今若兩三個月無法交貨,國際客戶很可能就跑到越南去了。產業轉移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承接這些國際訂單的,有些可能從中國內地轉移過去的工廠,對他們來說客戶關係是一樣的,但是國家換了。

  另外,疫情是否會導致國際客戶降低對中國商品的正常採購,目前我們還難以估計。

  03

  此次疫情可能催生哪些產業與機會

  這次疫情,對產業經濟的影響,存在一個規律路徑:線下實體遭受打擊,線上虛擬市場則興旺。

  如非典促進了電商及互聯網的發展。所以,不少催生的產業及機會都與網絡有關係。

  1

  生物醫藥及醫療服務

  這次疫情,給人的感覺是,醫療技術捉襟見肘、醫療服務力不從心。

  這次疫情很可能加大政府及資本對生物醫藥及醫療服務產業投資,尤其是醫療技術方面。

  今年開市四天,漲幅靠前的板塊有醫藥商業、醫療器械服務、生物製品、化學制藥,上漲幅度都超過10%。

  可以多關注以下幾類企業:病原檢測型技術企業、醫療物資供應鏈企業、醫療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生產商、隔離病房服務機器人和消毒機器人技術企業。

  不過,生物醫藥方面的企業,要注意政策門檻。

  這幾年,深圳有不少海歸團隊在生物醫藥方面創業,有些技術不錯,也有不少政府補貼,但遇到政策上的門檻。

  所以,關注這個行業的人,要多關注政府政策。若政策改革,這個行業會有更大的機會。

  另外一點是,網上診療被媒體熱炒。我個人對網上診療服務比較謹慎。網絡醫療及智能醫療確實是一個趨勢,但是中國的醫療體制掌握了絕大數醫療資源及數據。這個行業值得關注,但更要關注醫療體制改革。

  2

  在線生鮮

  在線生鮮,是這幾年興起的行業,有點不溫不火。但這些疫情,激發了這個行業,很多人在手機上在叮咚、盒馬生鮮上買菜、買生鮮。

  這個行業最大的難度:

  一是後端的供應鏈,生鮮供應鏈難度是很大的,這點絕對不容小覷;

  二是前端用戶習慣的培養。這個行業客戶教育成本很高。

  很多大媽不習慣使用手機買菜,這次疫情有助於習慣的培養。但是,疫情過後,大多數人會回到實體菜市場、超市買菜。一是考慮價格因素,二是生活習慣,買菜是大媽鍛鍊身體、朋友交流的一種生活方式。

  不過,這個行業依然會被資本看好,只是它的成長可能會像當年的美團一樣付出漫長而艱辛的努力。

  3

  在線教育

  在線教育這次受到了熱捧,包括在線教育培訓機構以及系統提供商。

  比如,培訓機構學而思提供了免費課程,供孩子在網上學習。騰訊作為系統提供商,提供了雲教學服務,為在線教育提供技術支持。今年開市第一天,中文在線(300364,股吧)、全通教育(300359,股吧)等近30在線教育股漲停。

  這次疫情對這個行業的影響,我想有幾個方面:

  一是更多資本進入在線教育和知識付費。

  二是強化了人們在線學習及付費的習慣。

  三是倒逼更多專業人士加入線上培訓,在線教育及培訓的規模會擴大,質量會提升。

  少兒的在線教育規模會持續擴大,如學而思的教學課程培訓、VIPKID的外教培訓、愷叔講故事以及眾多興趣培訓。

  但是,從長期來看,少兒的實體培訓,尤其是輔導培訓、興趣培訓,也不會因線上教育受到衝擊。更可能是,線上和線下會有更好的結合。

  成人在線培訓這塊,主要指知識付費,會有一些專業人士,如大學教授加入。注意知識付費不等於信息付費,信息在網絡時代是免費的,採用廣告模式。人們只會給專業的、系統的知識付費。

  預計,繼得到大學、混沌大學、樊登讀書會之後,知識付費將進入2.0時代,更多的人才和資本進入,知識付費會更加專業、精深和豐富。

  4

  在線遊戲和影視

  疫情期間,遊戲火爆。手遊《王者榮耀》在大年三十當天的流水為20億元左右。之前,《王者榮耀》的單日流水紀錄為2019年大年三十的13億元。

  疫情對這個行業的影響是暫時的,不會改變這個行業的正常趨勢。預計,遊戲分級制度的出臺可能會對這個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疫情期間,徐崢的《囧媽》在網絡上免費直播,引發電影界的抗議。不過,此舉不會改變電影業的規則。在當前的審查機制下,電影發展空間都有限。

  當然,需要多關注類似於奇葩說這樣的火爆綜藝,李子柒這類的節目以及李佳琦等網紅。更多電影工作者及娛樂圈人士,可能會轉戰網絡,在網絡上開發特殊節目。

  當然,疫情催生的機會,還包括在線辦公系統、人工智能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