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復工率穩步提升 央企復工復產穩定全球產業鏈


復工率穩步提升 央企復工復產穩定全球產業鏈

中國聯合商報 記者 劉志 北京報道 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中央企業全力復工復產,穩定全球產業鏈、暢通國際供應鏈,保障國際貿易和產能合作平穩有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疫情防控的積極成效,更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巨大韌性和潛力。

在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是當前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的重要保證。

復工率穩步提升

近期,國家部委及相關部門陸續送出“大禮包”,助力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活水。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下,相關部委密集制定、發佈了一批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優惠政策,保企業發展,穩百姓“飯碗”。

在2月27日下午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克儉表示,根據工信部對220萬使用雲平臺的中小企業監測數據顯示,目前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復工率整體仍然不高,不過,也出現了幾個積極的變化。

張克儉表示,一是復工率在穩步提高。2月26日復工率為32.8%,比23日提高了3.2個百分點。二是製造業中小企業在大企業產業鏈的帶動下,復工率快速提高。2月26日的復工率達到了43.1%,比23日提高了6.2個百分點。同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在線服務優勢凸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中小企業復工率超過了40%。三是各省份中小企業復工率均穩步提升,多數每日升幅在1個百分點左右。目前有7個省份中小企業的復工率超過了40%。

隨著政策陸續落地,各行各業正在逐漸恢復生產。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統計,目前,全國鋼鐵企業復工率67.4%,口罩企業產能利用率已達110%,全國糧食應急加工能力復產率已超70%,煤礦產能恢復率達76%,鐵路裝車數已恢復到節前正常水平的95%……

央企復工復產穩全球產業鏈

綜合國務院國資委最新消息,央企是“走出去”的主力軍,既連著全球供應鏈、產業鏈,也是大量海外工程的承建者。據不完全統計,到2018年底,央企境外機構11028戶,分佈在185個國家和地區,境外資產總額達到7.6萬億元。

中國電子集團旗下深科技是金士頓、希捷、西部數據等國際巨頭的重要供應商,還為國家存儲器項目提供國產化替代芯片封測業務,一旦停產將會對全球行業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2月1日,中國鐵建施工的莫斯科地鐵西南線項目克服嚴寒等不利條件,按時完成首臺盾構機“達利亞”號始發,開啟了該項目隧道掘進首旅;2月10日,中國鐵建重工出口土耳其的土壓平衡盾構機順利出廠、按時交付,即將開展隧道工程施工,向國外客戶傳遞了中國企業抗疫同時,踐諾履約的決心和實力。

中國鐵物所屬中老鐵路項目部磨憨、琅勃拉邦、萬象三個物資儲備基地合理調度人員設備,確保正常運營服務。目前,從國內發往老撾的第三批8000餘噸鋼軌已轉運發往老撾。

能源、交通、電力、水利……在遍佈海外的各類項目上,央企工程建設者鼎力合作、堅守一線,為特殊時期的平穩運行保駕護航。商務部合作司負責人2月24日介紹,1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108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2%。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籤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92.3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59%,同比增長123.5%;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大項目增多,上億美元項目31個,較上年同期增加18個,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建設、電力工程建設和石油化工等領域。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潛力巨大。隨著相關政策穩健落地,企業自身戰“疫”突圍,這次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