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银河系核心处的恒星诞生数量少于已知星系平均值

在宇宙空间中分布的各大星系,就像是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宇宙岛,它们中的每一个运行系统都包含了尘埃、气体、恒星系,以及神秘的暗物质。众所周知,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之间存在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而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与宇宙中的其他宇宙岛相比,不仅是人类对其赋予了更特殊的角色,就连星系本身也呈现出了一些不同于其他星系的特征。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超大型阵列无线电图像下的银河系中心,中央分子区湍流环境抑制恒星形成。

比如,在银河系的CMZ(核心中央分子区)中,存在着一直难以直接探测到的热气体。这便是为什么我们的星系所散发出的亮度,仅仅是某些星系的几千分之一。相信大家对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并不陌生,而这些热气体的形成,正和围绕在该超大质量黑洞(SMBH)周围的恒星形成过程有关。

随着人类观测技术的进步,我们了解到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几乎是所有较大质量星系的共有特征。而在这些黑洞的周围,同时还存在着可供大量恒星形成的气体和尘埃等物质。然而,根据我们目前的探测数据来看,银河系核心中央分子区内恒星的诞生数量,明显低于已知星系恒星诞生数量的平均值,科学家们长时间以来都为此而感到疑惑。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SOFIA成功捕获银河系核心的清晰影像

终于,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被清晰捕获,而图像中的“拱门星团”包含了银河系范围内恒星最密集的区域,而其中光度达到太阳100万倍以上的“五重星团”,也在图像中呈现了出来。并且,银河系中心与这两个星团之间的距离,都是在大约100光年左右。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SOFIA捕获的清晰图像,将帮助我们揭开该区域内超大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该数据的获取主要得益于拥有超强红外探测功能的SOFIA,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天文观测工具,更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载望远镜。虽然,在银河系的核心区域中,的确存在着很多我们人类尚未了解的奥秘,而大家目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该区域中恒星的形成过程。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图的左右两部分分别为拱门星团和五重星团,后者以最先发现的五颗恒星命名。

虽然,银河系核心(中央分子区)内所拥有的尘埃和气体量级,明显比其他星系更多。但在此处诞生的超大质量恒星却很少,只达到了预估数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由于我们的地球本就在银河系中,再加上地球和岩心之间本就有灰尘和气体的存在,这导致观测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们很难弄清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此之前,由于可见光被银河系核心区域存在的尘埃云和瓦斯等物质阻挡,导致我们无法进一步研究这个诞生恒星的源头区域。而SOFIA则可以直接跳过地球的大气层,我们不需要借助太空望远镜来观测银河系的核心区域。简而言之,SOFIA能够观测到银河系中心的温暖物质,不像其他望远镜那样无法捕获到红外光波长。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恒星如何在银河系的核心区域中诞生

之前我们一直很疑惑,一些质量超大的恒星,为什么总是在一个比较狭小的区域里密集诞生。而在星系内更广阔的周围空间中,却很少会形成此类质量较大的恒星。而SOFIA所捕获的这些整体图像和细节图,则为我们研究这一特殊现象提供了重要线索。

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银河系中心区域恒星的诞生过程,更好的理解其他距离更遥远的星系中的相关信息。毋庸置疑,通过SOFIA获取的银河系核心红外图像,成为了迄今为止我们从未见过的银河系中心图像。它就像是一副拼图中缺失已久的关键部分,因为它的出现,让我们与这副完整拼图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银河系核心的伪彩色红外图像,该区域中恒星的形成速率与银河系盘相差不大。

SOFIA呈现出的细节图中,较为详细的揭示了五重星团附近的整体结构,更表明了该区域中可能已有一部分恒星诞生。而在拱门星团附近发现的那些温暖物质,则很可能是下一批恒星形成的重要预示。当然,完全掌握银河系中心区域的恒星形成过程,我们还需要借助望远镜的更多观测。

事实上,银河系的核心,很可能本就是星系范围内最极端的特殊区域。所以,我们还需要收集那些尚未发现的关键信息,比如,银河系核心存在的复杂磁场。虽然其磁场强度并不大,但其中所分布的密集分子云、强大重力井、湍流,乃至高温环境,都可能会影响星系中心处的恒星形成过程。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图示信息为实时数据下的银河系3D磁场,存在区域性的增强和减弱特征。

银河系核心处的恒星形成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或许不少人并不了解,在一些早前的研究中就已经证实,我们银河系核心位置恒星的形成速率,并不比银河系盘中更快(几乎相等)。虽然,银河系核心处会受到更大外部压力,而银河系盘中的区域所受到的压力则相对很小。但是,由于核心处的温度很高、且存在湍流,所以,那里的恒星形成存在被环境抑制的现实情况。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截至目前,对于银河系核心处恒星形成速率极低的问题,我们还需要更多进一步的观察数据。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该区域中能形成多少恒星,并不只是取决于那里含有多少可供恒星形成的尘埃和气体,因为它们诞生的环境本就拥有特别复杂的性质。而核心处的超大质量黑洞,恒星的形成速率,以及银河系本身的演化,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科学家们已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来研究银河系的核心区域,目的就是为了确认这个特殊区域中的恒星形成速率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而我们对星系中恒星的形成方式和原因有了足够了解,便有利于揭开恒星、恒星所在星系在整个宇宙史中的完整演化过程,乃至我们能对地球、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未来预知多少。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恒星形成速率低并不是银河系核心存在的唯一难题

事实上,银河系核心区域所包含的可形成恒星物质,占据了整个星系的80%左右,也就是说这个区域按道理应该产生的恒星数量是很庞大的。但从科学家们的长时间观测数据来看,银河系核心区域的恒星形成速率,实际上呈现出了减缓的趋势。并且,银河系核心区域实际诞生的恒星数量,仅大约为理论模型预测数量值的十分之一。

虽然,银河系每年新增的质量大约为1.2倍太阳质量,但这其中由恒星诞生所提供的部分却仅为0.1倍太阳质量。而且,银河系的核心不仅存在恒星诞生率反常的问题。与此同时,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也是该区域难解的神秘存在体。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相对更为安静的人马座A*,会在吞噬质时发出大约比平时高400倍的高能辐射。

在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的周围,围绕着一圈直径大约为10光年的“材料环”。虽然黑洞的增长与其周围存在的这个“材料环”密切相关,但至今我们也没弄清这个环是何时、以及如何出现在人马座A*身边的。而且,即便人马座A*在很多时候都比较安静,但它也会逐渐吞噬这些物质,而这个环结构也可能会在之后的时间里彻底消失。

正如宇宙中的所有其他存在体一样,不管是银河系和位于银河系中的所有物体,还是银河系之外的其他宇宙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都不是一层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递进而开始生命周期中新的演化阶段。而我们人类能够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奋力追赶上它们的变化,并从中得到重要启示,然后获取到所有我们需要的关键信息。


红外下的银河系核心图像,如何揭示大量恒星的形成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