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了參加優質課評選,老師讓學生一遍一遍的參與表演磨課,大家怎麼看這樣的優質課?

茶餘飯後談教育


毋庸諱言,當前的各級優質課評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相當一部分教師不屑一顧,或是嗤之以鼻,說什麼“造假”、“表演”、“功利”等等。但優質課評選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對這樣的優質課,筆者有如下看法。

積極因素

1.促進專業成長

優質課評選可以促進教師基本功的提高,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既然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那麼優質課評選就是讓老師們在不斷地研課與磨課中,不斷地反思中,儘量減少這種缺憾的發生,進而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的整體素質與業務能力。

各種級別、各種形式的優質課評選,給教師們提供鍛鍊和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評選過程中,參評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研究學法與教法。通過“智囊團”的出謀劃策,“專家組”的評估審議,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糾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尋找自身的差距,不斷追求教學的新境界,使教師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成熟走向優秀。

2.引領課堂教學

之所以稱為“優質課”,是因為在一定範圍內,無論從教育思想、組織形式、課堂模式、語言錘鍊乃至教態風度等多方面都有普通教師值得學習地方,它們代表的是一種先進的導向,描繪的是一幅理想的課堂圖景,它不同於常態課。通過學習、觀摩優質課,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汲取優質課的優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這樣我們大多數老師的課堂教學才會逐步走向成熟。

優質課往往會呈現給大家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啟發甚至是指點迷津,帶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創新,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可以說是優質課評選最直觀最直接的意義所在。

3.深化教學研究

進行優質課評選,有利於探討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方法,推廣教學經驗,提升教學質量。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改革或推廣教學經驗和重要陣地。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教研活動,我們要強化“研究”意識,彰顯教師的個性探索,淡化評估職能,使之成為一種教育的導航標,成為教育發展、創新的孵化器。

負面影響

多年來,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優質課評選”、“優質課大賽”等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在各地廣泛開展。同時還派生出來一系列所謂的樣板課、示範課、達標課、合格課、能手課、優質課等不同類型的“公開課”。然而,這些“公開課”中,有相當多的課是經過包裝的表演課。表演課已完全偏離了教育教學研究的正常軌道,是一種教學腐敗行為,應當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視。因為相當多的表演課被評為了優質課,獲得獎勵,受到表彰,並被樹為樣板和典型,這就對日常的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1.評課的模式化有缺點

公開課之所以變成表演課,與目前教研系統的評課的模式化有關。評課組的專家們使用的那個量化打分表,通常是個“萬能表”。不管是語數外,還是理化生;不管語文上的是詩歌、散文、論文,還是小說;不管數學講的是概念還是習題;不管理化生上的是理論還是實驗;更不分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是城市、縣鎮還是鄉村,都是那十多條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要求。這種一刀切的模式化評課,很顯然違背了課堂教學的多元化、多樣化、多極化的實際。

2.誤導課堂教學結構

因為表演課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形式化、模式化的結構,把它作為標準型推廣就會誤導課堂教學。因為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百花齊放、不斷創新的動態過程。從時間上看,它具有歷時性、同時性、即時性;從教育對象看,它具有多元性、難預性、差異性。因此課堂教學結構不可能一成不變,僵化固定。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制宜,絕不能搞成千堂一面的固定模式。

3.誤導課堂教學質量

表演課的評獎誤導人們:一堂課就能“代表”一個教師的教學質量。只要是擔任過課堂教學工作的教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歷時性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體現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決不可能是一堂課就決定優劣的。學生的科學素養是一堂課、一堂課、一堂課、一堂課累積起來的,這就叫做“歷時性”。

表演課的另一個誤導是:課堂教學質量是評出來的。課堂教學質量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靠任課教師高尚的師德師品、紮實的業務功底、精湛的教學技藝培育出來的,不是靠幾個專家評出來的。

4.誤導課堂教學功能

課堂教學的主要功能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教師要在真實的教學歷程中培養學生。可是表演課本末倒置,變成了學生為老師服務。在這樣的課堂上,不管教學進度,不管學生的學習效果,教什麼、問什麼、答什麼都是按照事先演練好的“劇本”進行的,學生完全成了老師表演的陪襯。上的好,是這個班的學生配合得好。你告訴我“配合”兩字表現了什麼?上的不好,就說這個班的學生沒有配合好。

5.誤導教師的成長曆程

有些老師靠一兩堂精彩的表演課於是就跨入“名師”或“骨幹教師”行列,獲得了晉級提升的種種實惠。於是一部分青年教師就誤認為打造一兩節像樣的表演課就是成功的捷徑。再加上某些地區又開展“快出優質課”、“多出優質課”的教學質量工程,助長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教風。教師職業的專業化告訴我們,教師的成長要走長期的艱苦奮鬥之路,要靠敬業、精業、勤業、樂業的求真務實作風,要靠盡心、盡情、盡力、盡責的無私奉獻精神,決不能靠拔苗助長的“速食快餐”服務。

結束語

賽課的核心是賽出真功夫,能體現出老師平時的真實能力,去除“虛偽”保留“競爭”,這樣就可以讓參賽者在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提高的過程,比賽的過程就是檢閱的過程和交流的過程。這樣的賽課導更為公平公正,比較符合教學實際,才會促進教學和促進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才會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和積極參與。一言以蔽之,優質課評選利大於弊,我們應該將優質課評選活動進行到底。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記得年輕時市裡讓我講公開課,教研員也是老讓我們磨合,我非常反感。於是讓我磨合我就湊合,結果人家批評我,還差點不讓我去。當然我也不想去,特別是這樣作假的課。後來,我沒磨合也講了,也不錯呀。課是備了,但大都臨場發揮,老教師說這樣才叫上課。

我也曾在全國性的英語教學大會上直接向到會的專家指出: 這種弄虛作假的課都是你們需要的,老師們把課上成這個樣子是不得不的,誰不知道這樣沒法講課。獲得了大家的共鳴。

反覆備課,上成樣板課不是不可以,因為組織一次活動就是要傳達一定的意見。不過還是要關注常規課,因為常規課有借鑑意義,對於別人有實現的可能。假的東西大家一看就明白。


StLawrence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優質課的展示不僅是自己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外,同時也是讓其他老師學習的課。,所以我們必須通過這種課給其他老師展示足夠的能夠讓他們學習的地方,同時也有大家值得研究的地方。其實整個打磨過程也是老師自己成長的過程。


記得剛剛上班的時候為了上一節課,當時做教具需要每個孩子製作一個,整整花了幾天的時間才完成,那個時候沒有多媒體,完全是手工打造一些學具!後來慢慢有了多媒體,也懂得一些製作課件的方法,記得有一次幫一個老師做課件,因為在這個整個打磨過程當中,很多時候試講幾次次,每次推倒重來,所以我前前後後給他改了10多次課件,很多時候都是完全重新制作。毫不誇張的說,為了一堂優質課,所以經歷簡直就像地獄般的痛苦,再也不想上第二次展示課。很多時候一堂課下來就會發現,這堂課實際上不是你的思想,你僅僅就是去表演而已。


當然現在這種事情是可能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本意,很多都是因為拿一個證書參與職稱評審而已。當然不管怎麼樣,年輕人如果有機會參與這樣的比賽活動,就要積極參與,鍛鍊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的成長。順便拿個證書,何樂而不為?


歡迎把你的優質課痛苦經歷留言,分享分享!我就怕給別人做課件!


楊鍋來了


我是初中英語老師,也參加過優質課評選,我說說我的感受。

一般是在知道優質課評選的題目課內容後,老師開始準備。準備時間至少有一個星期左右。而製作課件一般也就是一兩天。然後就是在自己的學校裡找班級試講,在試講過程中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和內容,逐步修改和完善。在參加優質課比賽前,如果能夠知道在哪個學校比賽最好。那樣可以提前瞭解這個學校的學生學習情況,特別是班裡的學生上課氣氛和學生學習等情況。這些情況對於老師講課非常重要。當年我講課前瞭解到這個班級的學生一般不願意回答問題。在講課時就提前少預備了問題,主要以小組展示為主,減少了學好個別回答問題的數量。

可以說優質課比賽的確能夠考察老師的一些能力,如:上課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對課堂環節的隨機應變能力和一定的課件設計能力等。但是,任何一個老師在參加優質課比賽前都會在自己學校講了很多遍。我參加講課比賽前就在自己學校裡找班裡講了四五遍,對於講課內容幾乎能夠非常流利的背誦了。這種講課的確有時像是一個表演。如果能夠提前知道自己使用哪個班級講課,一般老師有機會提前安排好,那樣的講課更是一個表演。但是現在很多講課比賽已經開始改革。在講課比賽前才知道自己在哪個班級講優質課。這樣真的能夠鍛鍊老師的能力。同時,優質課的講課比賽的確能夠讓聽課的老師學習很多內容,特別是課件設計思路、講課過程的過渡等,這些都能夠給聽課老師一些感悟和學習。

希望以後優質課比賽比賽能夠讓老師們有更多的學習地方,多一些實用,少一些表演。


初中人教版英語


我也很反感磨課,一節課反覆磨七八節還叫什麼上課,表演還差不多!所以每次我上校外公開課領導叫我磨課我都是應付過去沒磨,若我的學生沒學過就在班上先上一節,若我的學生學過了就不再上,直接去上公開課,最終每次也不比別人差,甚至還更好!


山城也有陽光


不要混淆視聽,誇大其詞!

我剛組織了本區(縣級)的送教下鄉培訓。我自己上了示範課,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也是人人備課上課磨課。但我們都是換班級學生進行上課,每位學生對每堂課都是全新的認知。說得通俗點——是磨老師而不是磨學生。不存在題主所說的師生一遍遍表演的現象。


欣雨吧


為了參加優質課評選,該不該磨課?

為了參加優質課評選,老師讓學生一遍一遍地參與表演磨課,這種優質課常被人們稱為“作秀”。要不要“作秀呢”?

對於上課的老師來說,要想上一堂優質課,得比平時付出多倍的努力,實屬不易。

前不久,我和幾位同事參加了市上為期兩天的優質課競教活動的聽課,老師們精彩的表演和學生密切的配合讓我們驚歎不已,每個參賽選手都非常優秀,不分伯仲,學生個個賽諸葛,真讓我們開了眼界。事後,我們問及個別老師,這堂課怎麼上得這麼好啊?他們說,都磨了半個多月了。先是同年級同學科每個老師自己設計教案,在自己班上上,然後在全校統一上,選出最優秀的那一個,最後再集體備課,集眾人智慧,反覆修改教案和教學方法,然後借幾個班上,要磨好幾遍之後才來參賽。真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

對於聽課的老師來說,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經過多次的磨課,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定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優質課,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對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也使我們能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教育理念,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不過,這種“作秀”的課在教學實際工作中很難做到。

一則是因為老師沒有多少時間來鑽研教材,更沒有多少時間反覆修改教案,嘗試各種教學方法,這種“作秀”的課就只有在表演給別人看的時候才用得上。

二則是因為這種“作秀”的課,一般容量較大,幾乎面面俱到,表面看似熱熱鬧鬧,氣氛活躍,可是時間有限,很多地方都如“蜻蜓點水”,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子”。一堂課下來,學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識呢?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上過這種課的又“炒回鍋肉”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因此,一遍又一遍地“磨”出來的優質課,對參賽教師和聽課教師還是有好處的,但對於學生就很難說了。我們應該一邊學習,一邊借鑑,一邊總結,一邊取捨。


19一凡


刀不磨要生鏽,課不磨講不透!

我也參與了市級公開課比賽,很榮幸獲得一等獎,現在回想起那節公開課,我覺得功勞應該是大家的。能夠獲獎的優質課,都經過很多遍磨課,且有表演的成分。要上好一堂優質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老師知道參賽的課題開始,老師基本上就為這節公開課而忙碌,教導處和教研組的老師都會為這堂課獻計獻策,從教學設計到板書內容,老師都會仔細斟酌,然後根據設計的內容給學生進行試講。


老師第一次試講時,出現的問題往往是最多的,學校評委會為老師提出指導性意見,老師根據評委指出的問題又一次組織學生上公開課。評委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從老師的語速、神態、肢體語言以及對時間的把控方面進行要求,儘量把這堂課上得完美。自己為了能夠脫穎而出,往往還會對公開課進行打磨。這堂課凝聚著很多老師的心血,給老師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這種印象往往是最深的。

磨課的目的是拋磚引玉,並不是每堂課都要像這樣來磨,經過磨課後,老師知道怎麼來上公開課,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的老師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是老師在作秀,其實,這是老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老師的肢體語言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上課的質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堂優質的公開課能夠啟迪老師的思維,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建議每位老師都要準備一堂優質的公開課。


Lance課堂


現在的優質課評選問題很多,師生都有怨言!

本來評選優質課的目的是好的,評出好的課件推廣開方便大家交流學習,使授課水平得到提高,被評上的學校和老師也能得到榮譽和表揚。

但為了這節課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卻是遠遠超出實際所需。為了這節課一般老師都要反覆演練多次,不管學生的感受,直到老師感覺可以了為止;還有的老師心裡沒底,即使已經磨課很多次,自己都認為可以了,只要時間還沒到,還是想辦法找出時間繼續練習!這樣容易大量擠佔學生的其它時間,使學生產生厭煩和牴觸情緒。

上面這些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嚴重的是這裡的弄虛作假問題。

比如有的老師感覺自己班有很多差生會影響講課,那就和其他班換學生,把兩個或三個班的好學生聚一起來講優質課,這樣的課各方面表現肯定好很多;還有一個情況就是講優質課的時候,設計的課件跟平時上課是不一樣的,講優質課會把能有的器材儘量用上,尤其比較先進的多媒體器材,而平時上課可能頂多用點簡單的器材比如幻燈機之類,所以優質課一般都是比較高大上的!

通過上面兩個方面可知,優質課與實際教學脫節嚴重,各方對此多有詬病,有關部門應該想辦法解決,使之能更真實地反應教學情況。


英雄一無悔


愚友在四十多個春秋的教學生涯中,不但自已擔任過多次縣區鄉校的優質課評選的主講(有眾多獎證為憑),而且聽了無數次的觀摩課,示範課,優質課,探討課等。

時至今日,愚友終於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每位教師面對的學生都是一個個智力、基礎知識、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各不相同的個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必得法。才是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則。

什麼觀摩課,優質課…,很多時候都是根據教學理論,精心準備,多次踩排而表演出來的一種"花拳繡腿"。學習的人照搬照抄,是用不靈的。

其實,接受到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在從感性到理性,再回到實踐,(通過作業,實驗,參觀的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通過潛移默化後,在靈魂深處進行的。

一堂課講得再好,再深動,那怕你講得像語言大師相聲演員那樣生動,那怕你講得讓學生聽得張開了嘴,流出了口水,但你一但講結束,讓學生背出幾句臺詞來,的確是件難事的,如若不相信,你去試試。

在二十多年前,我應邀去參加過一次通過精心準備的公開課。課堂的教學過程,師生配合,通過說,唱,討論,講,答,練真是天衣無縫。

課時結束,我提議:檢測一下教學效果行嗎?

經同意後,當面檢測,當面改卷,其結果是:人平僅17分。參會者當場啞然。

這也許是個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