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战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生活360x


二战时候,意大利其实打得还算不错的,但因为猪队友墨索里尼的瞎指挥,把意大利军队搞成了二战时的喜剧演员,从此逗比的帽子再也摘不掉了。

在北非战场,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大放异彩,但是在隆美尔成功的背后却是意大利军队默默的支持,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一直为德军打掩护,正是因为有意大利军队的侧翼掩护,隆美尔才得以在北非战场为所欲为。

不只是在北非战场,在欧洲战场和苏联人的正面冲突中,意大利军队也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作战意识,而且也有着不菲的战绩。例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势单力薄的意大利军队面对有着重武器优势的苏联军队并没有弃戈投降,反而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坚持了一个月之久,在接到撤退命令之后,一个三万人的集团军,只有4000人突围成功,可以说,凭此一战就可以为意大利军队正名。

虽然意大利在二战时期当真有着比较不错的战绩,但是,相较于德国和日本来说,战五渣的名头是坐实了。德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攻陷法国,以闪电战的方式突击波兰,最后跟强大的苏联人正面对抗,可以称得上是二战主力。

▲ 二战时著名的德军闪电战

日本在疯狂进攻我国的同时征服了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而且偷袭珍珠港,和美国正式开战,实力不可谓不强悍。但是反观意大利除了为德军打打掩护,似乎没有什么能拿的出手的战绩了。

其实这样糟糕的战绩,真怪不得意大利军队。

首先,意大利这个国家是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而形成的数千个小城邦组合而成的,也就是说,二战前不久,意大利还处于城邦分散时期,大多数意大利人,家族情怀大于家国情怀,不像我国数千年来的大一统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足以抵抗丧心病狂侵略者的入侵。如果被日本人入侵的是意大利的话,相信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完全沦丧。

▲ 二战时意大利炮兵部队

第二,意大利人本来就没有打仗的打算,意大利人不像德国人那样好战。而且,德国受到过一战的制裁,人人发奋图强,想要夺回以前的权利,所以才能在几十年间发展成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而意大利物产丰饶,百姓生活比较安逸,所以打起仗来,意大利人完全没有德国人的勇猛。

除了意大利人个人因素之外,意大利政府也没有任何战略准备,二战爆发时,意大利严重缺乏战备资源,钢材只够用14天,煤炭只够用50天,铁矿石只够180天,石油更是少的可怜,而且意大利军队完全没有战斗准备,二战开始时,意大利仅仅有45万人的军队,74个二二制陆军师,但是装备还都不齐全,是想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打胜仗?如何能和几十年来厉兵秣马野心勃勃的德国和日本相比较?

▲ 二战时逗比的意大利军队

第三,领导人的指挥实在是儿戏。说起意大利的领导人墨索里尼在法西斯阵营里面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墨索里尼成功取得意大利政权的时候,希特勒还仅仅只是一个退役军人,当初的希特勒还以墨索里尼为榜样。墨索里尼搞经济有一套,但是在打仗方面简直可以用搞笑来形容,远远比不上希特勒。

以和法国之间的战争为例,本来意大利在和法国维希政府的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而且法国的尼斯、科西嘉、突尼斯,吉布提等地都已经是意大利的囊中之物,但是在协议签订之前,墨索里尼突然决定向法军驻守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发动闪电战,结果当然是……惨败而归。可是,这场战争的由来,却是因为墨索里尼觉得法国的那些土地来的太过容易,导致自己没有面子(打了败仗就有面子了)。

▲ 墨索里尼

有这样的领导人领导意大利人打仗,能打赢才怪!

所以,意大利在二战时期表现比较逗比是有原因的,也不能全怪人家,更何况人家还打过几次胜仗呢!


海佑讲史


義大利的軍事工藝,除了造船之外,不論是戰車、飛機的設計基本都已經落伍,技術水平不高。就介紹義大利在二戰時期最重要的一款坦克。

M13/40坦克是義大利王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使用的一種中型坦克(「M」是指「Medio」,即義大利語的中型坦克之意,而「13」是指該車預計的車重—13公噸,「40」則是第一次的生產年份—1940年),用來取代二戰初期義大利陸軍裡的L3、L6/40和M11/39坦克。該車受英國維克斯六噸坦克的影響很多,並以早期M11/39坦克的改良底盤為基礎設計。事實上,M11/39坦克的生產工作還被縮短,以進行M13/40坦克的量產。儘管是以中型坦克的理念來設計,M13/40在裝甲與火力的標準較接近輕型坦克。M13/40坦克也是義大利軍使用最廣泛的坦克。

M13坦克開發時間大約從1937年起,在1938年推出原型車。雖然是由M11/39改良,然而在火力配置上更加優越,包括同軸機槍、車體機槍、甚至是車頂槍架,為這輛戰車提供基本的反步兵與防空火力配置;1939年12月,義大利為量產M13/40而提早關閉M11/39生產線,並讓生產線集中心力更換生產裝備,這個行動以後世的觀察來說為明智之舉。

裝甲由鉚接的鋼板所構成,厚度分別為車前:30公釐(同M11)、砲塔前:42公釐(M11為30公釐)、側面:25公釐(M11僅有15公釐)、車底:只有6公釐(這使它非常容易被地雷所破壞)和頂部:15公釐。車乘員於前方戰鬥艙,引擎置於車後方,傳動裝置則在前方。戰鬥艙可容納4名乘員:駕駛、機槍手兼通信士於車體,而砲手與車長則在砲塔中。

該車使用自維克斯衍生而來的傳動系統,有2個轉向架和兩側各8個的小型路輪,使用彈簧葉片懸吊裝置。履帶則以傳統的鋼板作骨架連結,且相當地窄。這樣的設計曾讓義軍以為在山區作戰時能有良好的機動性,但後來M13/40被部署到沙漠後則發現機動性極差。該坦克以一具125匹馬力的柴油引擎為動力,當時許多國家還未採用柴油引擎為坦克動力,是一個創新的作法且是後來的趨勢,比起汽油引擎的耗油來的少、航程較長以及引發火災的可能性較低。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為一具47公釐主砲,能夠在500公尺的距離貫穿45公釐的裝甲板,能有效對付英軍的輕型與巡航坦克,但仍無法對付較重型的步兵坦克。共載有104發的穿甲彈與高爆彈。M13還裝有3到4座機槍:一座主砲同軸機槍和2座前方機槍,置於球形砲座。第4座機槍則彈性裝設於砲塔頂作為防空機槍。還有2座潛望鏡分別給車長和砲手使用,還有無線電作為標準配備。

M13/40坦克在二戰初雖然重量等級屬於輕戰車,類似於其他衍生自維克斯6噸戰車的兄弟車種,如波軍的7TP或蘇聯的T-26坦克。但她13噸的重量配備的裝甲厚度以及擁有的火力足以對付1940-41年的英軍坦克。主砲使用的高爆彈能有效對付牽引式火砲和步兵。使用的柴油引擎除了其本身的優勢外,容易生產也是工業發展不全的義大利的良好選擇。

然而,該坦克也有著一些缺點:柴油引擎提供了該車較長的航程,但擁有可靠性的問題,更悲劇的是義大利並沒有為他們的柴油引擎設計可靠的過濾系統,卻在更骯髒的沙漠地帶作戰,使可靠性問題加重負擔。M13的引擎同M11,但前者重量較重,導致速度變慢且過於疲勞。懸吊裝置和履帶雖然夠可靠,但也影響了速度,以至於對上如馬蒂爾達那類的步兵坦克時沒有優勢。武裝在1940-41年時火力還尚算足夠,但沒有跟上德軍與盟軍的武器發展,裝甲與火力接落後兩方。該車鉚釘相接的製造方式也已經落後,大部分先進國家都改採用電焊式,可防止被敵人砲彈擊中後鉚釘於車內亂飛,進而殺傷乘員的情況。兩人砲塔也被證明比三人砲塔戰鬥效率要差。另外,大部分的坦克都沒被分發到無線電裝置。

儘管歷經了嚴峻的戰鬥,M13最後仍被使用至大戰結束,少數幾輛還於戰後保存了下來。


FriedrichWang


只能说二战时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十分的孱弱。

主要原因是:

一、意军素质低下


墨索里尼作为意大利军队最高统帅过分看重形式,他认为形式决定军队的战斗力。他可以带病视察阅兵准备工作,可以亲自检查


军乐团的指挥棒,并要求意大利军队学习德军的“鹅步”。

元首关注的肯定是大家的焦点,意军各级指挥官都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军队的操练形式上,而不是战略战术的研究学习。

意军高级将领普遍贪生怕死,无论是北非战场,利比亚战场还是其他的,战场指挥官往往都是躲在后方的防空洞里指挥战斗,很少亲临前线,这和德军军官的抵前指挥形成鲜明对比。



意军将领不仅缺乏先进的的战争理念,同时又傲慢轻敌。无论是入侵希腊,北非战场,还是与英国的海战,都是被摧枯拉朽般的击败。

受传统文化影响,意军士气低落,投降率极高。往往在受到极少的伤亡时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投降,而且这也得到了元首墨索里尼的默认,因为元首也认为这符合意大利传统。

虽然指挥战斗不行,但意军高级军官之间的‘宫斗’却很厉害。他们主要分为了亲德派和反德派,这种派系之间的矛盾贯穿整个墨索里尼时期,这直接消耗了意军本就不高的士气,本着派系的敌视,军官们在指挥军队时相互掣肘,相互攻讦,直接结果就是意军更难发挥作用。

最后,虽然意大利和德国是盟友,但德军和意军却长期矛盾重重。意军不愿接受德军指挥,对战争资源分配怨气颇多,在战斗中很少相互配合,就连撤退,逃跑也是个人顾个人。加上意大利可怜的武器装备,充分反映出,意军在二战期间低下的军事能力。


美丽种花家


说起二战时的意大利,他是二战时期的三大轴心国之一,是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重要伙伴,二战中,意大利军队长期和德军并肩作战。一直以来,由于意大利军队的拙略表现,大多数人都认为意大利军队水平差,甚至有人认为意大利拖了轴心国的后退。那么二战时期意大利的真实军事水平到底什么样呢?

从装备上来说,意大利军队的装备水平并不差,意大利空军有性能非常出色的马基系列,菲亚特系列战斗机,这种战机甚至出口到日本。意大利的海军装备实力也不错,主力战舰维内托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一流水准,火力猛,防御强,做工也够精细,这些充分的体现了当时意大利强大的工业实力,还有意大利的潜艇,近海战斗舰制造的也不错。其还有拥有航母的设计建造能力。意大利的还算也能算的上一流海军行列,相比海空军意大利的陆军装备较差一点,但是这些只是跟德国陆军对比,但是要和当时的日本法西斯比起来那强的就不是一点点了。也可以算得上准一流水平。



那么我们从作战水平上来看意大利军队,意大利军队作战素养并不比日军差,意大利军队在德国的帮助下,采用的完全西式的现代化训练,其作战水准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北非战场和英国对拼也不落下风,不过由于意大利缺乏出色的指挥官,加之士兵作战经验不足,战斗意志不强,所以打出来的仗那水准就很一般了。

再从单兵作战能力上来看,意大利军队那就更加一般了,虽然意大利军队士兵素养很不错,但是其军队厌战情绪非常高,战斗意志也薄弱,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拼命,所以出现了打希腊都费劲的二流水平,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军队在乌克兰横扫苏军一次俘虏苏军十几万,这也说明其战斗力也并不弱。
最后从后勤补给来看,意大利军队真的就提不起来了,由于本国国力有限,资源匮乏,意大利的机械化较低,后勤补给就比较吃力了,相比美,德,英等国那是差太多,在列强国家中根本排不上号,不过相比当时的日本和中国还是要好很多的。以上就是二战时期意大利军队的真实水平,固有再好的装备武器,没有好的指挥官意大利也只能成为二战中最怂的轴心国。


雨后的心情l


意大利作为轴心国集团的主要国家之一,其军事实力还是比较可观的,但和美英苏德日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这些差距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武器装备的性能较好

意大利在十九世纪中期实现了民族精神觉醒,并在不久之后击败法、奥、西等国的干涉军,建立起统一的意大利王国。由于独到的地理位置,意大利在地中海的海运贸易中获得了大量财富,并在一战前夕在主要工业区完成了工业化。

▲维内托级战列舰与黎塞留级性能差不多

一战后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意大利在工业和科技领域都有不小的发展。意大利海军更是由于其战胜国的身份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其主力维内托级战列舰是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最大的威胁。其他各类舰艇在数质量上均优于盟军在地中海的海军,还有制造航母的能力,综合海军力量仅落后于美英日。



▲意大利空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空军装备的菲亚特G55战斗机与比亚乔系列重型轰炸机都比较先进,可以与盟军主力战机一战。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空军还是给盟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这才是货正价实的“意大利炮”

陆军方面由于资源分配的原因,装备较差。不过在火炮方面,M-35系列210重炮和各型中小口径野炮都有这很好的发挥。在单兵武器方面,意大利的步枪、冲锋枪、机枪都有大量装备且性能优异。坦克方面由于资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1944年才有与四号坦克相当的P40重坦出现,而且没有大量装备。不过意大利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后勤保障能力有限,制约了这些武器装备的发挥。

▲伯莱塔至今仍是制枪大厂

二、人员素质堪忧,战法尚可

意大利的现代化进程在二战前还不完善,人员的文化水平还不高,同时由于人文主义在意大利根深蒂固,人们普遍向往自由与和平,对对外战争热情不高。这些都导致意大利士兵虽然装备不错,训练也比较到位。但是没有作战欲望,战斗意志不坚定,很难发挥出战斗力。

意大利军官团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部分军官的技战术水平较差,无法有效指挥部队作战。不过有一些指挥官倒是颇有些“罗马遗风”,在一些战法的研究上建树颇丰。

三、国家意志并不在战争上

意大利的国家情绪并不像德日那样高涨,人民对战争并不支持,这直接影响到了意大利的动员能力和战时经济转换都很缓慢。

国家都是这个样子,士兵也就无心恋战,这是墨索里尼无论如何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可是直到他死都没有办法点燃意大利的战斗意志。这一点从火炬计划后,意大利保皇党迅速倒戈可以看出意大利根本没有做好进行一场世界大战的准备,以及相应的国家意志。

可以说,意大利军事实力不弱,但是墨索里尼没能像德国日本那样把自己的战争决心与人民绑架在一起,使得意大利完全没有打一场世界大战的样子,这样的军队又该怎么取胜呢?



并非权威解答,欢迎批评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具体来源见图片水印,若有侵权立即删除。我是枪与火花,致力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科普兵器相关的国防知识。


枪与火花


二战意大利的实力,基本上在列强中敬陪末座,1940年意大利钢产量约220万吨,大致是德国的1/10-1/8(德国数字要看是否计入占领区),日本的1/3,跟美国就别比了……丢不起那人……更糟糕的是,意大利是个矿产资源极度贫乏贫乏的国家,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和能源,甚至煤炭几乎都完全依赖进口,至于工业技术,意大利的雷达要到1943年才能投入实用,几乎是列强中最晚的,这意味着,实际上意大利根本不具备作为一个主要参战国加入战争的实力,实际上,1940年意大利绝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将领和法西斯党高层都不愿意卷入战争,而且绝大多数民众对于跟着一个奥地利下士领导的德国去打英法俄美这些传统友好国家理解不能,这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意大利人的战斗意愿很低,而意大利人打仗的“神经刀”属性决定了意军战斗力和战斗意愿相关性极大(拿意大利独立战争前后来说,加里波第指挥的红衫志愿军差不多是谁都敢揍,普法战争时期连如日中天的普军都表示加里波第的意大利志愿军是最难缠的对手,而同时期的撒丁王国/意大利王国正规军基本上属于谁都敢输……),这也决定了意军已有一年一方基本也就是为了面子或者为了生存的时候能够爆发一下,反而在反抗德军占领北意的时候意大利游击队尤其是意共领导的加里波第旅战斗力爆表……

意大利1940年钢产量只有日本的1/3,陆军装备比日本也强不了多少

意大利开动工业和军事机器的能源原料全靠进口,意大利海军虽然实力不弱,但也只能望油兴叹


所以说,意大利在二战时的实力,其实最好的是学习西班牙,一个字就是“怂”,然而意大利人表示,摊上墨索里尼这么个被希特勒一忽悠就找不到北的“文艺领袖”,我也很绝望啊……

摊上墨索里尼这么个“文艺领袖”,意大利人也很绝望啊


DDG的老船坞


一提到意大利,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足球、绅士、浪漫、有素质之类的高大上的名词,再不济也是意大利面,意大利炮之类的比较有用的东西。但是,在战争方面,意大利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玩笑。

且不说二战,先说八国联军侵华时,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两个逗比,一个派了50人,一个派了53人来打酱油,就这么成了战胜国,瓜分财产。下面历史密探来说几个能体现出意大利在二战中军事上拖后腿的光辉事迹。



当各国都在准备研发新武器,武装自己的时候,意大利却总是在研究吃,他们发明了食物保鲜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意大利士兵曾在战场上煮意大利面吃,后果是全军被俘虏。而且,正常打仗的时候,一旦肚子饿了,就躲到防线后面,表情失落。还有一个搞笑的事,就是某个意大利兵被俘虏,因为伙食差,逃跑的目的地是另一个俘虏营,因为那里伙食好,后来前一个俘虏营保证提高伙食质量,他居然又回去了。


二战中,有两个国家战力很落后,一个是意大利,一个是法国,他们的战斗力还停留在一战时的水平。意大利装备差,人员素质差,也不太想打仗,只想分钱,导致他们的战斗力越来越差,在战争方面,根本就是拖后腿的猪队友。搞笑,意大利是认真的。


历史密探


我们来看看二战的时候,意大利的军事实力如何?

众所周知,意大利是二战发起国之一,但最后的结果是战败投降。意大利人的意志都比较薄弱,在战场上动不动就投降,而且还出了很多乌龙事件。被敌国俘虏以后因为能够吃到意大利面而不愿回国,宁可当一辈子俘虏,所以很多人说意大利在二战中扮演的是搞笑的角色。

1,意大利在二战期间,有一句口号:“八百万刺刀”,因此,整个陆军,乃至整个军队,都是以地面轻步兵为支柱的。

2,意大利的海军,在地中海算是一霸,能与奥匈帝国和法国地中海舰队分庭抗礼。而且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也算5强之末,基本上也的确如此。

3,意大利的空军,不乏好的飞机设计,但是限于国内重工业底子比较薄,无法保证与之对应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大大限制了其航空实力的发挥。

所以说,意大利军事实力还是比较一般,过于高估自己的军事力量。


制空少年


二战中意大利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首先,意大利的军队建设能力很强。军队建设也是军事学一门重点学科,地位完全不输给战略学、战役学、指挥学等热门学科。当时意大利有先进的武器装备,陆军坦克、火炮、军车的数量很多,海军有战列舰、驱逐舰等舰艇,在北非也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大约50万意大利军人也是一支重要的参战力量。能把几十万人的军队建设起来,列装上先进武器装备,这就是强硬的实力。

比如,墨索里尼在准备进攻希腊时能够集结37个师的兵力,其中包括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两个装甲师,三个快速师及战斗力强的几个步兵师,以及30000多辆摩托车辆,这绝对是实力的体现。但是把大量的机械化部队投如此多山的希腊战场,无疑是墨索里尼在指挥决策上的失误。

在北非的意大利士兵有两个集团军,13个师17万人,只是这些部队的实力参差不齐。黑衫师只有8000余人,这些部队只有两个半摩托化师和坦克部队拥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机动能力,而其他的步兵由于长期和游击队作战,也是正规作战与游击战术配合的典范。但是,意大利军队的机动力较差,无法快速地调动军队,而这在沙漠作战中机会是致命的,所以在北非被英军击败。

但是如果不是英军这样强大的军队,北非任何国家都动不了意大利军队,这就是相对论,是辩证的思想。如果说意大利弱,那么没打几天就投降的法军不是更弱?


利刃号


1861年,意大利实现了全土统一,全国大小不一的各大城市联合成了一个整体,但统一后的各个地方不仅南北之间差异悬殊,其他地区都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习惯、传统、历史、及风土人情,因此当地人的性格与气质也是各不一样。

众所周知,二战意大利军队表现平平,但虽然他们战败了,但还是能说出一些战绩。比如击沉英国巡洋舰“卡里普索”号;重创印度师,还有击落过17架敌机的著名双翼机王牌维辛蒂尼;“托里切利”号潜艇在被飞机击伤后,以一敌四,击沉一艘英国驱逐舰,并且重创一艘护卫舰。

其实意大利军队并非是像有人说的那样不堪一击,甚至意大利军队也有过辉煌的战绩,26万人的意大利远征军在横扫乌克兰的战斗中,俘虏了10万苏军,独立攻占了斯大林格勒等重要城镇,这在当时就是伟大的胜利 。在斯大林格勒北翼,意大利军防守正面达一二百公里,意大利人一直提供了轴心军队中的大部分兵力并不惜重大损失负责为运输船队护航。

他们的步兵和有效的炮兵和作战勇敢的装甲部队都为当时德国人的胜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时在非洲战场和也还有好几名著名的意大利军将,当时都是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