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李白这首诗被称为否定功名的绝唱,如何赏析?

江湖夜雨92


一首自我安慰的诗歌!

句句自我赞美,句句自我陶醉,句句消极避世,句句自我开解。网上解释不少,但大多是直译,深入有所不及,且听小可胡掰一番。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木兰”一词源于《离骚》,《离骚》里除了香木就是香草,都是为了衬托自己的美德和心性。

“沙棠”也是一种名贵的木料,专门用来做船,沙棠和别的舟有什么区别呢?一是这船的味道好,二是这种船可以扬帆出海,保证淹不死人。《山海经》里说了“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拾遗录》中也说“汉成帝……以沙棠为舟,贵其不沉也。”而且还有另外一重涵义,就是海外求仙,秦始皇当年令徐福出海所坐的船就是沙棠所制。

因此,第一句其实说的就是船,只不过在李白眼里,这个船赋与了其它元素,美德,避世以及求仙。

玉萧,就是乐器。也指年纪特别小的奴婢或歌女,从诗中看就是玉箫,借指陪着游玩的歌妓。

金管,也指精美的吹奏乐器。并不是指毛笔之物。这一句就是说有两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陪着坐船。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第一句略过不解释,指的就是陈年美酒,一定陈年美酒,因为《晋书》上说“家有蒲桃酒,或至千斛, 经十年不败”。

第二句网上解释有错误,正确的解释不是船搭乘着歌妓,而是说东晋名士谢安东山携妓游玩之事,当年谢安乘船游海,遇风暴而无惧色,尽情享受。因此这一句说的是李白隐逸之情。

小可为什么说此句不是网上所说的载妓游玩,是因为第一句已经说到歌妓了,第二句还说不嫌重复么?那可是李白,不是普通诗人,连普通诗人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李白会犯么?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典故有二,一是仙人骑鹤。二是海客狎鸥。海客就是靠大海谋生之人,典故出自《列子》“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就是隐居在海边没事逗鸟玩!

不难看出,这两句都说是避世,仙人骑黄鹤而去就是离开人间,而海客溜海鸥也是远离人间隐居海边。因此可以说李白虽然有美女相陪,但心情是相当地郁结和失落。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第一句用屈原的离骚来形容自己的诗歌必然会流传千古,光芒万丈。第二句是说物是人非。楚王台榭指的就是当时天下第一豪宅“章华台”,因为太过奢侈,所以弄得国力空虚,楚国一JUE不振。小可认为,这一句并没有影响唐明皇之意,因为他已经不敢了,百分百是沧海桑田,心生感慨。大意就是雄心壮志理想抱负有什么用呢?百年之后不过是一抔黄土,哪怕是华美如章华台,如今不也是“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唤不回温柔”么?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这一句太出名,小可就不翻译了。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一句也不用翻译,一看就是自我安慰,古代所有的失意文人都在诗中视功名为粪土过,也都在文章中表达过富贵于我如神马都是浮云,并且还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汉水西北流”,因为汉水是向东流的,这一句话相当于“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李白就像一个被娇惯的孩子,一遇到不顺心之事,要么大发牢骚,要么叽叽歪歪地伤心失落,而这一句就是后者。不停地耍小性子,结果耍到没有大人物鸟他,耍到只能不停地自我安慰。修道,求仙,隐居,避世,轻游不过都是求而不得的借口罢了。

老天爷要把李白打造成第一流的诗人,怎么可能如他的愿?


亦有所思


李白的《江上吟》形象鲜明,感情激荡,气势豪放,音调高亢,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唐汝询评价其主题为,因世途迫隘而肆志行乐也。郭沫若认为这首诗是酒与诗的联合阵线,打败了神仙丹液和功名富贵的凯哥。

一般认为,此诗当为759年之作。李白因参加永王的幕府,被流放到夜郎,中途遇赦返回,乘舟回到江夏,与友人韦冰一起在江汉上游乐,遂写下此诗: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其一,诗歌前四句写泛舟汉江,喝美酒,听仙乐,赏歌舞的生活,江水悠悠,任意东西。枻指船桨,木兰之桨,沙棠之舟,极言木材之名贵,船只虽小,但却异常精致。斛,古代乐器,十斗为一斛,极言船中置酒之多。这是多么逍遥快活,五彩斑斓的生活,碧绿的江水,悠悠的白云,飘飘的仙乐,袅娜的美女,醇香的美酒,人生之乐都有了,还羡慕什么呢?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好人到了天堂,阎王说,你上辈子有福报,来世还让你做人,你有什么愿望?这人沉吟片刻道,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阎王很惊异,说真有这事,来,你做阎王,我去做人。

其二,中间四句,运用四位古人的典故,承上启下,既叙事又抒情,且理寓其中,气骨迥绝。针对上面的极尽声色之娱,极尽耳目之欢,酣畅恣肆的行乐,李白率性的指出,神仙又怎么样呢?没有黄鹤就飞不了天,还是有所依赖。据说,修道成仙的蜀国丞相费祎,曾乘黄鹤到过黄鹤楼。还是做列子笔下的海客吧,摒弃机心,现素抱朴,物我为一,连白鸥也愿意和他前后相随。想到自己曾满腔热忱,胸怀济世之心,却屡遭打击,内心抑郁不平之情,再次喷薄而出,屈原一世忠贞,却遭小人谗言陷害,自沉汨罗,但他的词赋却如日月,光耀千古。楚王虽然煊赫一时,台榭高大宏伟,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现在只见荒冢与山丘。可见,权势威力,只如过眼云烟。



其三,状写自己的诗才之高,再次慨叹功名富贵的短暂,活化出诗人的傲岸不羁。上面写屈原的文学修养极高,紧接着写自己完全可与之比肩,兴致高时落笔,三山五岳能为之摇动,这是何等的笔力,何等的气魄,何其的雄健,诗成之后,吟哦讽诵,便可啸傲江湖。沧州,水滨之处,隐士居处,泛指江湖。此又是何等的气度。正如杜甫所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后两句振聋发聩,反语作结,更为遒劲有力。如果功名富贵常在,那汉水就应向西北流了。

的确,这首诗为展现李白晚年思想的绝唱,李白曾有为君谈笑静胡沙的济世之志,可惜,性情不羁,屡遭坎坷。后来一度曾访仙学道,结识嵩山元丹丘,也没有什么结果,晚年,终于认识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了。只有行乐与写诗才是实实在在应该做的事。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白拜访过的权贵,早就灰飞烟灭,独有李白的诗人,千古流传,温暖着一代代人。今天,我们虽不能写诗,但我们能给别人带来一点点温暖,就不虚此生。


江湖夜雨92


历史上狂的诗是不少,比如说曹操的《观沧海》,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不过李白的这首诗笔者认为是最狂的,而且读完以后就让人非常的钦佩,这首诗就是李白的《江上吟》。原文如下: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写景的,而这四句也是做了非常好的铺垫,这四句是写了江上的那种波澜壮阔,而且光看这四句估计大家就能想象出那种画面,“木兰之枻沙棠舟”其实就是把木兰当做桨,把沙棠当做舟,木兰和沙棠在古代都是十分珍贵的东西,说明这个船是非常的华贵,而玉箫金管坐两头”则是说明在船上还有非常华丽和珍贵的乐器,音乐非常动听,而“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而这句话则是说了船上还有美酒和美女,这种画面真的是让人羡慕啊。

李白《江上吟》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创作背景】

此诗当为李白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所作,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也有人认为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根据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三“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的说法,可知李白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首诗。

【作品鉴赏】

先说题目吧《江上吟》,一看这吟字就知道这是一首歌行。所谓歌行,其实就是七言古诗啊。有的叫“歌”,比方说白居易《长恨歌》;还有的叫“行”,比方说白居易《琵琶行》;还有的直接叫“歌行”,比方说高适的《燕歌行》;还有的叫“谣”,比如说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也有的叫“吟”,比方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有呢,有些诗并没有这样标志性的字、词,但它也是歌行,比方说李白大名鼎鼎的《将进酒》。唐代很多大诗人都做过歌行体,但是写得最多、写得最好的还是李白。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文体和他的气质最合。明朝有个文学家叫徐师,在《诗体明辨》里头说得好,“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所谓歌行啊,就是放情长歌,驰骋千里。那李白才气大,热情高啊,他写起歌行体自然是得心应手。这首《江上吟》就写得非常漂亮,漂亮在哪儿呢,先看前四句。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你看这四句话,真当得起纵情声色。那可能有人会说了,纵情声色可不是好词啊,那就看你怎么理解声色了。其实所谓写诗的要领无非就是性情和声色这两件事。性情是内蕴的感情嘛,声色呢,则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声就是韵律感、音乐美;色是画面感、颜色美。声和色都有了,诗就特别漂亮,特别铿锵。你看这四句诗,声色就都好,先看色。“木兰之枻沙棠舟”,说白了不就是以木兰为桨,以沙棠为舟嘛,好像写材料一样。那真的只有做船的材料这么一点意思吗?当然不止如此,要知道,木兰可不是一般的木材呀,它是辛夷花呀,是一种名贵的香木啊!沙棠就更不得了了,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它的果实沙棠可以吃,而且吃了就能避水,就不会溺死,所以当年汉成帝和赵飞燕一起泛舟太液池,划的就是沙棠舟,这是神仙之树啊。拿木兰枻配沙棠舟,这不是写实,这是极尽华贵之能事。当年屈原写《九歌·湘君》篇,不是也说“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所以这句诗还是对屈原的致敬之作,符合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

“木兰之枻沙棠舟”,第一句已经让人浮想联翩了,接下来第二句就更华丽了“玉箫金管坐两头”,玉箫金管嘛,当然就是用玉装饰的箫,用金装饰的管,是华贵的乐器。玉箫金管怎么会坐两头呢?当然不是这两种乐器坐在船的两头,而是手持玉箫金管的歌妓坐在船的两头啊!她们吹起如此神奇的乐器,那音乐该是何等动听啊!这么华贵的船,这么华丽的美女,这么华丽的乐器,还不够!下两句“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什么意思呢?美酒千斛何等阔绰呀,何等豪爽啊!载妓随波何等自在、又何等潇洒呀!把木兰枻、沙棠舟、玉箫、金管、美酒、名妓等等意象放在一起,真漂亮,真富贵,简直如同神仙世界。其实这就是李白的特点,他写什么都美,写什么都夸张,写什么都理想化,这就是色呀。那声呢?大家看这四句诗,有三句是押韵的,舟也罢、头也罢、留也罢,都是押平水韵的十一尤,这个韵调是非常铿锵的。那前四句,本来是江上之游的一个即景画面,他声色俱美,就让人觉得诗酒之兴尽矣,声色之余极矣。那接着呢?下四句: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四句呀,其实是对仗工整的两联嘛。第一联“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仙人乘鹤,用的是仙人子安乘鹤飞离黄鹤楼的传说,我们讲崔颢《黄鹤楼》的时候曾经提到过。那海客和白鸥呢,用的是《列子·黄帝》篇的典故,讲一个海边的人每天和海鸥玩,海鸥都亲近他,后来他起了意,要抓海鸥,海鸥就不理他了,这个典故呢,后来引申为一个白鸥的意象,就是了无心机、与世无争,我们之前讲杜甫《客至》的时候也说过。那这两句诗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李白是说呀,就算是仙人,要想上天也只能等待黄鹤,他不能随心所欲。而作为一个海客,作为一个已经没有了世俗心机的人,却能够物我两忘,和白欧一样自由自在。如此说来,就算神仙都不如海客自在啊!那海客是谁呀?当然就是诗人自己呀。李白一向笑傲王侯,此刻携妓纵酒,更觉得豪气干云啊!连神仙都不放在眼里了,更何况世上的王侯将相呢。这个意思一出来,再加上又是泛舟江上的场景,他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伟大诗人屈原。

于是下一联儿也就顺理成章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平就是屈原呐,那屈原何许人也啊?他只是一个失意的臣子,一个孤高的诗人,而且还被谗、遭贬、自沉汨罗,看起来很可怜吧。那楚王又是何许人也呀?楚王可是楚国的最高统治者呀,要权有权,要势有势,楚灵王的章华台、楚庄王的钓台,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奢华呀。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屈原哪里比得上楚王啊,可是呢,李白说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原凭借着《离骚》、《天问》这样伟大的诗篇,而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呢,他们建起那么多的亭台楼阁都到哪儿去了?如今只剩一片荒丘,他们早就被人遗忘了。以海客对神仙,以屈原对楚王,这本来都是以卑对尊,以下对上吧,可是呢,经过李白一对比,胜出的不是神仙王侯,而是诗人海客,这是何等自信,何等骄傲啊!这两联,还有一个功用,就是承上启下。上一联承接前四句,是对泛舟的肯定,说它自由,神仙难比。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下一联,则是对文章的肯定,说它永恒,傲视王侯。那接着呢,既然已经肯定了文章的力量,那下四句也就喷薄而出了。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我兴酣落笔能够摇撼五岳,我诗成笑傲可以凌驾沧海,这是多大的口气呀,可是李白说出来就那么自然,大家就那么服气。杜甫不是也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嘛。李白的笔力就是如此雄健,李白的气象就是如此高超,他就是这么傲岸不羁,就是这么才气纵横。那接着呢,

“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这功名富贵四个字啊,其实直接承接的是上一句的楚王台榭,他是把楚王台榭抽象化了,但是与此同时呢,他又是把笑傲的内容给具体化了。诗人笑傲的到底是什么呀?他笑傲的就是世人汲汲营求的功名利禄啊!这些东西真的那么长久吗?唉,“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啊,这是一种强烈的否定啊。为了表达如此强烈的否定,他甚至拿出一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对比,什么自然现象呢?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家都知道,汉江发源于陕西,汇入长江,又奔向大海。大江东去,势不可挡,它会往西北回流吗?当然不会。

那么,富贵功名会长久吗?当然也不会。这就好比汉乐府那首著名的《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山会无头吗?江会枯竭吗?冬天会打雷吗?夏天会下雪吗?天地会合起来吗?当然都不会。既然如此,我也不会和你断绝。这不就是用根本不可能的事物来做假设,表达一种不可抗拒的否定嘛,这样的否定是相当具有感染力的呀。李白也是这样否定了富贵呀,既然富贵不长,何不任情泛舟呢?这不是婉转回环又回到开头泛舟的主题上来了嘛。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这首诗讲携妓纵酒,是要人及时行乐,不大健康吧。这就是不懂李太白了。李太白到底在讴歌什么?讴歌文章,讴歌自由;他在唾弃什么呀?唾弃富贵,唾弃世俗。这样的高调是了不起的呀,而且,他的高调之中还带着一点儿“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伤感,带着建功立业、不负光阴的渴望,这不就是李白的真性情,也是大唐的真精神嘛。

这首诗是李白三四十岁的大成之作,它相对中规中矩,但磅礴流畅,犹如大江之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态,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读过此诗,让人久久沉静在作者营造的恢弘之境中。

清人王琦评曰:“似此章法,虽出自逸才,未必不少加惨淡经营,恐非斗酒百篇时所能构耳。”

一点感悟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很能代表李白的特色。后人评价李白是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诗。历史上名传千古的大诗人大抵都是不得志之人,因为不得志,所以才纵情山水,留下了许多或悲怨或执着或洒脱的名句。

李白到了汉江之上,看到江水东去,深感人生迅逝而理想难以实现,不仅功名富贵不可求,求得亦不可恃,即神仙之想,也终归是虚无飘渺的。王琦解云“仙人一联,谓笃志求仙,未必即能冲举;而忘机狎物,自可纵适一时”,颇能抉发诗人的用意。总之,此诗表达太白多种现实追求失败后的一种觉悟。每当这种时候,他就会用纵逸之想来慰藉自己。这恐怕是太白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方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但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不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极具个性特点的局限性。但是,“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却道出一种真理,我们无法不同意。而太白表现出的也并非消极、虚无、颓唐的意趣,而是一种风流任真、充分享受生活中真正美好事物的生活态度。读太白这种诗,要当解其意表,不然就会将其庸俗化,或者像王安石那样,认为李白诗十之八九写醇酒妇人。这都是不知诗人的寄兴。

这首诗启示我们,人生难免不完美,不开心时你还可以去旅游,纵情山水,忘却烦恼。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钱。


参考文献:李白《江上吟》蒙曼老师解读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我的观点是:并不是否定功名的意思,而是一种对比和感叹。这两句诗来自李白《江上吟》,全文如下: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分别坐两头。

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天上的仙人也要等待黄鹤才能在太空翱翔,我这个海客则是坦荡无忧的与白鸥嬉游。

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曾建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

我诗兴浓烈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01.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诗意正反相生,意境跌宕多姿。

02.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含义。

李白的诗歌受到屈原的影响最大,包括很多修辞手法的运用,浪漫主义色彩的比重,以及诗句整体的构思,等等。所以在泛舟江汉之间的时候,忽然想到屈原与楚王,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一联诗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鲜明对立的典型。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

李白用这种对比,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但是同时有表达自己的豪迈气概。但是李白是矛盾的,一边淡视富贵功名,一边却迷恋享乐、纵情声色。这一联诗句最大的意思是嘲讽但并不是排斥和拒绝。

03.结语。

李白在诗的创作上达到了唐诗的一个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很多作品天马行空、恣意徜徉,以屈原和楚王的鲜明对比,这就是李白擅用的风格和写作手法。但是李白一生并没有放弃对功名的追求,所以不能说这句诗是否定功名的绝唱。


阅尽千山观沧海




刘老师96283


这句诗出自李白《江上吟》,它的意思是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词赋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寿,而喧嚣一时的怀王宫殿、襄王楼台,如今安在?渺然无存呵,只留下空悠悠的山丘,全诗如下: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写作背景:

此诗当为李白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所作,根据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三“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的说法,可知李白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作者乘船在武昌的汉江之上,想到这里的名人屈原与楚王,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是这句诗的精辟之处却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我们知道屈原精忠爱国而反被放逐,为了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改革的无力自愿跳进汨罗江里,但是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让我们时刻想起;而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最终招来亡国之祸,他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就没有了踪影,能看见只有满目荒凉的山丘。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另外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语:其实这句诗真正的含义就是作者把自己比做屈原,把当今朝廷比做楚王,他愿意和屈原一样为国效力尽忠,奈何朝廷像楚王一样不给自己机会。所以他只能靠写文章和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也希望凭此让后人记住他的志向。


许家那个人


熟读古典诗词的小阿蛮来回答。



先说一个小问题:刚才我看到悟空问答里的另一个问题,问李白《江上吟》是如何理解的。有点奇怪,不知问答为什么同时放出这两个问题来?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同一个。


楼主所引这两句诗,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就是出自李白《江上吟》。全诗如下: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下面,我来串讲一下这首《江上吟》:


一、写作背景


《江上吟》的写作背景,有两说:一种认为写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一种认为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不论是哪一种说法,背景是李白去游览江夏是没问题的。江夏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湖北武汉那边。另外一点,从诗意猜测,这时候李白对功名富贵表现出嘲讽甚至是失望的口气,我个人是倾向于这首诗写于唐肃宗时期。


明末清初的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评价这首诗: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意思是说,这时候的李白,因为仕途上很不顺,甚至是受迫害,转而追求及时行乐了。当然,这个意思,也并不是说李白就否定功名,只是现实过的很不如意,内心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而已。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更为豁达的人生观。



二、全诗串讲


这是一首歌行体,从题目中的“吟”即可看出。这类诗很自由,格律,音节,句式,篇幅等等,都没有太严格的限制。


前四句为一小段: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写坐着船在江上游览的情形。


木兰之枻沙棠舟,枻,就是船桨。这种船桨是用“木兰”做成的。木兰就是辛夷,我们通常叫做玉兰花。船桨是木兰做的,船身呢,是沙棠做的。据我有限的阅读来看,古时候的沙棠,很可能是现在的栾树。——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且按下不说。李白这里说,他们做的船,是沙棠做的船身,木兰做的船桨,总不过是在说船的名贵。下一句也是如此:玉箫金管坐两头。玉箫金管,是装饰很华丽、很名贵的乐器。船两头坐着弹奏乐器的人。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李白这次江上游,有歌舞助兴。


后两句还是进一步来说此次出游非同一般。美酒尊中置千斛,还有好多好多的美酒;尊,通“樽”。载妓随波任去留,不仅有好多好多美酒,还有好多好多漂亮的小姐姐。大概是这个意思。妓是歌妓,大家不要误会。古代的富贵人家,常养有属于自己的歌妓、家妓,她们都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女孩子。任去留,说明此次出游没有什么目的,就是看风景,尽情的游玩。



中间四句为一小段: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写游览过程中的感慨。每一句都用了典故。我们一句一句来看。


仙人有待乘黄鹤,这句说的是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传说以前有人在此乘着仙鹤升天当神仙。不过李白这里说的“有待”,就是还没有。为什么还没有呢?因为求仙不是那么容易的,总不如海客无心随白鸥。这句的典故,出自《列子》。传说以前海边有父子俩。儿子天真无邪,跟一群海鸥特别好,常在一起玩;后来,父亲就要求儿子把海鸥给抓回来。但是到了第二天,人家海鸥再也不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儿子的心思,变坏了,不像以前那么天真无邪了。李白这里就说,当神仙没那么容易,倒不如现在的我,心思单纯,没有一点杂念,就像此前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那样。


屈平词赋悬日月,屈平就是屈原。屈原有《楚辞》、《离骚》传世,被世人传唱千年,这就是“悬日月”,就好像天上的太阳、月亮那样,历经万世还一直存在,一直照亮人心。楚王台榭空山丘,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楚王们,他们所建造的亭台楼榭呢,现在只不过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山头而已,什么都没有了。


中间这四句,李白俯仰宇宙,纵论古今,所要表达的是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其实不过是过眼云烟,甚至连神仙也都不大可信,只有像屈原那样的文章才能永垂不朽。



结尾四句为一小段: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这段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由中间四句的感慨而来。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两句是李白的自夸。李白很自负,他对自己的文章很自信。只要他一落笔,连五岳都得哆嗦,都得发抖;只要文章一写出来,就是天下无敌,唯我独尊。他最厉害。这是他的自信。有了这样的自信,那些功名富贵、荣辱穷通,都不那么重要了。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既然自己能写出牛皮哄哄的文章,能够名垂千古,那么,功名富贵就无所谓了。更何况,功名富贵不过是一时的,不可能长在。最后两句,李白它没有正着说功名富贵没用,而是反着来说。功名富贵要是长在的话,汉江水都要朝西北方向流啦(汉江水东南流)。意思就是不可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才有可能。这个意思。


三、小结


通过以上简单的串讲,大家想必也清楚了,李白这首《江上吟》,第一不是讲及时行乐,第二也不是否定功名。这两层意思都只是表面的。深层的用意,还是在于经历了现实的挫折之后,人生理想有了质的改变。由以前的志在仕途或志在求仙,转而看淡一时得失而追求不朽功业。什么呢?诗文传世。回到前面说的,从这一点看,这首诗写于李白晚年当是不会错的。


以上是我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我是痴迷古典文学的小阿蛮,目前关注文学、历史和植物。期待和更多人交朋友,一起学习进步。感谢大家的阅读支持。



小阿蛮


李白的这两句诗不是否定功名,而是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一是把屈原和楚王比较,肯定屈原的崇高精神品格和正确内政外交主张,否定楚王的昏庸和对屈原的疏离打击。

二是肯定屈原诗辞及至所有文学艺术的光輝,比楚王及至所有的统治权威更伟大,更具有永久流芳的历史意义,



曹宗国


屈平的词赋与日月同在,楚王建筑的宫廷台榭烟灰尘灭,李白讽剌了楚王的无能,歌颂屈原大夫正直及能力,同时对屈原的词赋致以祟高敬仰。


山中散人F


类此屈平的词贼与日月同辉,情通鬼神,理涉天地,可跨越古今时空,这种伟大光辉的精神,世俗的功名与帝王及其奢华的宫殿,有如落落秋萤之火,怎能与日月争光?:

鸡啼三更月,世态恍惚总无常!李白否定的是世俗暂且变化易逝的功名,与此诗篇接应的末句,即,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与此同时,他羡慕感之庄子无待无名无功思想的自由与逍遥,诗中提及,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可见,李白对于入世与出世的观点是很分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