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斤粮食可以做出多少酒?有人说粮食酒越来越少了,对此你怎么看?

小马话三农


俗话说,三斤粮食一斤酒,那么一斤粮食也就只能酿酒三两多粮食酒。至于现在粮食酒为什么越来越少?原因无非就是,酿酒赚不到钱。粮食酒赚不到的钱,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如前面回答的问题,三斤粮食才能酿一斤酒,那么一斤粮食酒的价格,至少要到五六块钱一斤,才能保本,现在很多低端的白酒也就五六块七八块钱一瓶。而散装的白酒如果卖到超过这个价,就会很少有人买了。

第二,散装白酒的销售量比较少,现在散装粮食酒的销售无非就是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购买的人员也是当地附近的一些农民,而现在农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农村买酒的人也越来越少,本身利润少的情况下销售量也变少了,这样就导致收入进一步下滑。

第三,粮食酒的酿制步骤很麻烦。酿制粮食酒的过程通常是从挑选好的谷物开始,然后晾晒,蒸制,发酵,蒸馏,步骤多工艺麻烦,导致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干这个事情。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现在农村粮食酒越来越少的原因。





爱折腾的老程


一斤粮食可以做出多少酒?有人说粮食酒越来越少了,对此你怎么看?

说到粮食酒,就会让我想起外公。因为,外公有一门手艺,就是酿酒,村里的人都非常喜欢喝。每到玉米收获季节,外公就会拿新米去酿酒,围在一个大锅前,忙活了几天才收工,终于酿出了玉米酒。到了年底,收获红薯的时候,有时间也会酿红薯酒。



那时候,年纪尚小,对于一斤粮食能够酿出多少斤酒并不在意。现在长大了,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粮食酿出多少酒,可不能够一概而论。工艺不同、发酵期不一样,曲种和香型各异,出酒率也是有多有少。那么,在通常情况下,65度的白酒,出酒率在25%~45%之间。也就是说,拿一斤粮食来酿酒,可以出65度的白酒2.5~4.5两之间。



然而,现在的农村很少看见有人酿酒了,粮食酒真的是越来越少了,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如下:

  1. 懂酿酒的人已经老去,干不动了。在农村会酿酒的人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老人们酿酒不是为了别的,而是酿制出来自己品尝或者春节的时候招待串门的亲戚。等过了5~10年,这些老人干不动了,而年轻人又接不上。最后,农村酿酒手艺出现了断层,少有人会这门手艺了,自然粮食酒就少了。
  2. 农村酿制的粮食酒相对而言“不好喝”。这里没有有意说粮食酒坏话,而是实话实说。农村的很多粮食酒都采用的是生料发酵而成的,出酒率得到提高,而酒的品质却大打折扣,喝多了容易上头。在品质上肯定不如正规企业酿制而得的白酒。
  3. 喝酒的成本不高了。怎么说呢?现在人喝酒,并不是什么难事,一斤白酒也就是几元/斤或者质量好一点的十几元/斤,这点消费,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承担得起的。而由于很容易承担得起,故而很多人更愿意选择纯度跟高,质量更好的外来酒,而放弃了粮食酒。没有了市场的粮食酒,自然没有人去酿制。



好了,以上有关于一斤粮食可以做出多少酒的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指出。


终归农村


小酒厂用稻谷生产白酒,每天一池500斤稻谷,50度白酒一百斤稻谷出45斤酒,大酒厂50斤左右,大酒厂用高梁生产一百斤高梁生产50度白酒68斤左右。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小酒厂我老丈人开了十几年,另外有个朋友在大酒厂技术主管。


阿牛china2016


一斤粮食做多少酒,或者说一斤酒要几斤粮食,那要看做什么酒,以及怎么做。

首先,不同的酒耗费粮食不一样。传统的粮食酿造的饮用酒,有甜酒、黄酒和白酒三大类。甜酒酿造历史最久,黄酒的饮用史最长,白酒后来居上,基本占领了95%以上的市场。

单说大米酿酒。一斤糯米可做二斤甜酒,也可做二斤黄酒。只是甜酒不是直接饮用,要连米带酒稀释做汤;黄酒要粗过滤,酒水直接饮用。大米做白酒,因做法和度数要求不同,用粮食不一个量,综合出酒率约在40%左右。可白酒单用大米的很少,都要用到几种粮食,出酒率更低,最低的四斤粮食出一斤酒。



再说酿造工艺。甜酒和黄酒是液态发酵,学术名称“液态法”工艺,出酒率高,发酵期短,工艺简单。白酒是粮食堆积发酵,然后蒸馏提酒,学术名称“固态法”工艺,出酒率低,发酵时间长,制作工艺复杂。

当下市场的粮食酒占有量很少,主要是上述原因造成的,产量少,时间长,技术复杂,耗粮食多。

酒精酒恰好相反,在基本指标上和粮食酒有着倍数的差别,因而具有极大的市场优势:

  1. 耗粮食量少于固态法几倍。不需要全部用粮食,凡是含淀粉和糖分的农作物都可以用来做酒。甜蜀黍秸秆、甘蔗渣、木薯红薯玉米土豆。
  2. 出酒率高出固态法的几倍;
  3. 发酵时间短到固态法的几倍。


所以,综合表现出来的产品优势集中体现在成品勾兑上:迅速大量生产出来的酒精,兑兑就是成品酒。单用市场经济指标衡量,酒精酒就是最适合市场的商品:成本低,利润高,产量大,销售多。譬如茅台酒,别看你2000块一瓶,可你的成本要600块,而且要做5年才能上市卖钱。有这时间,酒精酒已经卖了百轮也不止,就按保守的2月一轮吧,还不说数量倍数,也是卖了30轮。按一斤酒带包装成本15块,卖30块,这个利润率就不仅仅是暴利了。可以这样概算:成本600卖2000生产周期5年,利润率233%,合到年利润率47%;成本15卖30生产周期2个月,合到年利润率500%,不算不知道,一算吓死人。这样的生意,傻瓜也知道拼命抢着干。至于喝着感觉怎样,酒精酒不管这个,反正你要喝酒,反正市场都是我这个,你不买也得买,不喝也的喝。因为我也是合法产品。


普济


酿酒工艺、发酵期、曲种、香型不同出酒率不同。

出酒率一般以65度计算。有原粮出酒率和淀粉出酒率,绝大多数酒厂按原粮出酒计算。

麸曲酒5-8天发酵,出酒率一般按45%即2.2斤原粮出一斤65度白酒;大曲酒28-45发酵,出酒率一般在35-40%即3斤原粮一斤酒。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3斤粮食一斤酒之说。

出酒率冬季比夏季略高,春秋季是出酒率高的季节。

为什么现在粮食那么多,纯粮食酒却越来越少了?虽然纯粮酒成本并不算高。然而了解一下勾兑酒,用食用酒精按工艺勾兑一瓶酒,工艺不仅仅能改变酒的口味,而且还能改变酒的醇香程度。只有有着过硬的勾兑技术,才能使酒有更高的价格。酒精勾兑酒的优势在于“成本优势”和“缩短储存时间”,导致勾兑酒和传统白酒的巨大价差是最大的动力。勾兑酒通过工业流水线生产,只要酒精足够,基本相当于无限量产出,市场的巨大需求导致大多商家热衷于勾兑技术和营销。所以此问题的现状是由市场决定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你真的需要纯粮酒吗?


非命I


用以前的酿酒白酒设备做酒,“三斤粮食一斤酒”,是真的吗?为什么用现代酿酒白酒设备做酒,出酒率越来越高了,是什么影响了出酒率?

咱们先来看看,“三斤粮食一斤酒”,是真的吗?

俗话说“酒是粮食精”,粮食酿酒,自然不可能是一斤粮食一斤酒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酿酒的工艺,而出酒率则和酿酒的手段、酵期、曲种甚至是季节等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传统酿酒

与酒曲的关系

大致的出酒率一般为35%左右,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三斤粮食一斤酒”!

以前酿酒的手段比较糙,酿出来的酒杂质也比较多,传统酿酒设备出酒率低,不如用传统酿酒工艺结合现代酿酒白酒设备出酒口感好,出酒多。


现代酿酒白酒设备


想提高出酒率做好以下几点!

1、选粮,酿酒原料要选择颗粒饱满新鲜、无霉变、无虫驻的粮食。

2、酒曲的使用,以前酿酒大多是自家制曲,酒曲功菌种培育不达标影响出酒率,建议使用众创高产酒曲,采用用中草药做药引培育而成,耐高低温发酵力稳定出酒率高。


3、发酵管理

一般来说,糖化需在微氧的环境下进行,而酒化需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后期如密封不好,影响发酵正常进行的同时还会导致酒分子挥发,发酵期间的管理是很重要的。


高粱酿酒发酵管理

4、酿酒设备

如果烧酒设备的冷却性和密封性不好,酒在蒸馏过程中就会挥发出去,从而影响出酒率。分段接酒“掐头去尾留中间”,头酒和尾酒可倒入下锅复蒸得到高品质白酒。

建议大家选用密封性好、冷却性好,操作简单,节能的烧酒设备 。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fe7219308184ac59fc8e45ec5e36ff3\

纯粮酿酒张爱权


一斤粮食可以做出多少酒?

这个不同的方法出酒率是不一样的,出酒率跟粮食,酒曲,发酵,师傅的手艺密切相关。但是大体来说得看酿酒的香型和工艺。如果是清香型的高粱酒,一斤粮食可以出四两左右的原浆酒,如果是浓香型的工艺,一斤粮食只能出三两酒。这个也是国家有规定的。我是泸州这边做酒点,主要是清香型和浓香型,市面上主流的三大香型酱香型做的少,酱香型根据同行话说用坤沙一斤粮食只能出二两酒。因此在出酒率上清香型大于浓香型大于酱香型。
按照传统工艺,固态发酵的粮食酒的出酒率都不高,这也是粮食酒再市面上卖的稍贵的原因。




现在国家允许液态酒的存在,
可以说那也算是白酒的一直快速工艺,粮食用的少,出酒率高。因此想喝纯粮食酒的可以多看看包装酒上面的执行标准。浓香型是GB/T10781.1,,大曲清香型是GB/T10781.2,这个是以汾酒为主导确立的。酱香型是GB/T26760,小曲清香型是GB/T26761-2011,我们泸州这边的固态清香型白酒大都执行这个标准。不同的标准对应不同的工艺和规模。
因此市面上买粮食就的时候多看看执行标准,多了解总归没有坏处的。


壹酒酒肆


不好说的,每种酒都不同。

浓香型白酒约3.5斤纯粮食另加酒曲出一斤52度白酒;清香型基本在2.5到3斤高粱出一斤50度白酒。

如果动不动一斤粮食出一斤酒或者二斤粮食出一斤50度以上白酒的,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说发酵绝非使用的传统酒曲,绝非整体固态发酵的好酒。其他行业可以追求产量,但白酒行业具有它的特殊性,纯粹追求产量只能使用糖化酶或者干脆把粮食粉碎发酵,出酒率将成几倍的增长,并且酿造过程大大缩短。

这个就是现在很多酒厂使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原因,因为时间成本和粮食成本都节省了、见效自然很快,唯一的缺点就是喝不出粮食酒的感觉出来。

当然这些恐怕都是有得小酒厂才这样吧,大酒厂正常不会这么做,品牌是需要品质和服务作为基础的,所以这类白酒更健康一些。平时喜欢洋河,所以这类白酒更喜爱些。





醉月楼台


虽然不是我认证的领域,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还是来回答一下。

本人虽然不善于喝酒,但是却有一点酿酒的技术,除了没亲自酿过啤酒,其它的酒基本上都亲手做过。所以我认为自己是有资格谈这个问题的。

一斤粮食能出多少酒呢?

严格说这个提问方法不对,因为不同品种的酒,对应的酒精含量不同,出酒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所谓的粮食酿酒,其实就是利用粮食中的淀粉,糖化,然后糖再在酒曲的作用下分解为酒精的过程。一般来说,一公斤玉米能生产出50度的白酒半公斤。

其实不同的酿酒工艺也会造成出产率的差异。比如中国的白酒普遍都是采用干法酿造,然后通过水蒸气通过干料再蒸馏的办法出酒,这种办法,出酒率就比较低。而国外的酒普遍采用的是湿法酿造,然后再蒸馏,这种方法出酒率略高,也更节省能源。

粮食酒越来越少了吗?

其实所有的酒几乎都是粮食酿造的,因为用粮食生产酒精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之一。除了巴西现在是用甘蔗大量制造酒精,其它国家都是用粮食来生产酒精的。包括我国现在推广的酒精汽油,其实也是用粮食酿造的。

之所以有人说,粮食酒越来越少了,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一部分厂家对传统工艺的放弃,采用现代勾兑的方法来酿酒。很多人误会了勾兑二字,以为勾兑就是不好的。其实勾兑是酿酒过程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其中的一道工艺,几乎所有的酒,都要进行最后的勾兑,来达到一个特定的口感。

第二个原因是,有些不良商家确实是用工业酒精来生产饮用酒。其实工业酒精也是用粮食生产的,但是由于其中的成分中可能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是不允许用来酿酒的。很多人喝了这种酒造成了身体的伤害,甚至是丢了性命。

关于这个话题我就说到这里了,不管酒是怎么做的,有婚丧嫁娶的事情还是少不了要喝点酒,但是我建议大家,酒要少喝,点到为止就好,健康第一,你们说呢?


郭哥聊科学


一斤粮食可以做出多少酒?为什么现在的粮食酒越来越少了?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工艺颇为讲究,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关于酒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在科技极其落后的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有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等。岂能神乎其神?它是从天然发酵到人工发酵酿制而成的,是勤劳人民智慧的杰作,而非圣贤发明。

酒是一种发酵食品,是由一种叫酵母菌的微生物酶的分解糖类作用下而产生的。具体每斤粮食能出多少酒?粮食酒真的就那么少么?我看未必就那么回事,只要产粮食的地方,总有酒的故事,就怕没海量的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正是农民热情好客的真实写照。

我的家乡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水量1380.7毫米,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日照充足,是我县所在的“南糖”基地,素有“粮仓”和“糖库”之称。有此之称号,想必洒也很多吧!最为特色的要算家乡“小甄酒”了,口感纯正,回味无穷,若到此一游,定让您眼饱口服,一醉方休,岂不让人啧啧称赞!



话题到此还是言归正传,首先介绍酿酒的简单流程:漂冼——蒸煮(八成熟)——凉干(水气)——拌曲(按一定比例与酒曲混合均匀)——发酵(密封装坛)——等15天至1个月,越久越好——酿酒——二次蒸煮(封密不透气)——过滤(气化过程)——冷却(液化过程)——出酒(放入容器密封保存)。在此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关系到出洒率,正常的按40%左右出酒率,酒度大约为50度为宜,不过考虚到众口难调因素,可根据个人喜好调出不同口感的酒。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们不必回报吝啬!来吧,你有故事,我有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