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終結大唐帝國的後梁為何沒能一統全國反而被後唐所滅?

萬佳敏




(五代武士)





這個故事得從一個叫沙陀的小民族說起。

盛唐時代,沙陀是一支從新疆遷來中原的小部落,在大唐、吐蕃、突厥的夾縫中艱難地尋找著生存之道。永不間斷的征戰把他們打造成了彪悍的戰士,在唐末亂世中因緣際會,叱吒風雲,成為剿滅黃巢百戰雄師,風雨飄搖的唐王朝倚重的關鍵軍事力量。這就是唐末赫赫有名的沙陀軍,因全軍上下身著黑衣黑甲,持黑旗,時稱“鴉軍”。

在剿滅黃巢的戰鬥中,後唐王朝的奠基者,指揮鴉軍的沙坨軍閥李克用,和後梁的建立者,曾經是黃巢部將的朱溫因一場殺機四伏的鴻門宴:上源驛之宴,而成為了宿敵。試圖在宴席上幹掉李克用的朱溫,從此成為了沙坨軍和後唐王朝不共戴天的死敵。

923年,後唐帝國建立的第一年。此時的後唐面臨著非常嚴重的政治軍事形勢。自唐僖宗時代就開始的汴晉爭霸已經持續了四十年、兩代人。李存勖繼承大位以來,與後梁的戰鬥也長達十五年了,但戰事看起來似乎依然遙遙無期,看不到盡頭。後唐的局勢有了一些改善,但也僅僅是改善而已,後梁仍是強大的對手,且後梁在綜合國力上更勝一籌,雙方沿著黃河就打了八年(史稱“夾河大戰”)。後唐雖在河北三鎮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一個更大的敵人——契丹草原帝國正在北方崛起。

雖然後梁朝廷此時換了皇帝,老奸巨猾的朱溫終於掛了,但仍有一批能征慣戰的老將,如劉鄩、王彥章等。最近,他們趁著後唐出了一些錯誤,在黃河北岸積極行動,收復了許多州鎮,後唐的軍事物資基地衛州被攻陷,後唐一下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軍儲物資,戰略和戰術態勢都非常艱難。


在地緣戰略形勢方面,後梁非常有利:只有後唐這一個有威脅的對手,此外四境都較為安定,不需要安置重兵,其主要兵力可集中於後唐戰線上。相反,後唐面臨的地緣政治環境則要比後梁惡劣得多

後梁後唐正相持於黃河,雙方都已鬥得精疲力竭。後唐之所以與後梁夾河苦戰多年而無大的進展,最主要的原因是,經常需要從南線抽調大量兵力去對付北部邊境契丹的入侵(富饒的中原對遊牧民族的誘惑實在太大了),無法傾全力與後梁決戰。如入汴之役前一年的鎮州之亂時,莊宗幾乎變成了救火隊員:917年,契丹三十萬大軍入寇,莊宗只能派遣李嗣源等三名將軍率七萬人回援幽州,幸得三人以奇計破契丹,才勉強穩住局面。雖然大勝,但亦不敢窮追,使得契丹可以從容遁去。

由於在綜合國力、軍力上,後梁都要強於後唐,故梁軍能夠成為主動造勢方。923年,梁軍策劃了一個全面進攻的計劃,大有一舉滅唐之勢:董璋以陜虢、澤潞之眾經石會關直驅太原,霍彥威統關西汝洛之眾自相、衛二州進攻河北鎮州、定州,段凝、杜晏球統梁軍主力沿黃河與唐軍主力對抗,王彥章、張漢傑統禁軍攻擊東路的鄆州。此外,梁軍還在滑州南面掘開黃河大堤,使黃河水形成大片的黃泛區,以限制唐軍南下,號稱“護駕水”。各路大軍預備當年十月間一起發動。


此次梁軍戰略的要害,不是把全部兵力放在與李存勖率領的唐軍主力的纏鬥上,而是利用後梁兵力比後唐多的優勢,分兵攻擊後唐多個要害,尤其是攻打後唐首都晉陽。“攻其所必救”,這實際上與此後李存勖計劃實施的長途奔襲敵方首都的戰略如出一轍。戰略本身是好的,關鍵就看各自的執行能力了。 四路出兵的情況,我們可以細加分析。其中,段凝一軍約五萬人,屬於梁軍精銳,與唐軍主力相抗衡;攻鄆州的王彥章,約一萬人,戰鬥力較弱南岸僅佔據鄆州這個據點了。

對付鄆州,後梁主要的對策是切斷它與黃河北岸的聯繫。所以,後梁動用十幾萬人發動了對黃河楊劉、德勝等渡口的大規模圍攻,此路軍屬於側翼,只追求有限的軍事目標。後梁攻打後唐盟友鎮、定兩州郡的霍彥威軍也屬於偏師,目的是牽制李存勖帶領的唐軍主力側翼。而攻襲晉陽的這支軍最值得注意,這支部隊可以起到調動唐軍、促使唐軍回援,進而扭轉戰場戰略佈局的巨大作用,打得好可以攻陷後唐老巢,打得不好也可以調動唐軍主力回援。唐軍千里跋涉途中,再由段凝所率的梁軍主力躡其後,尋找戰機予以重創,故攻襲晉陽的這路軍極其重要,隨著戰場形勢的發展,此路軍甚至可轉化戰略主攻方向。德勝南城 被王彥章收復後,唐軍在整個黃河南岸僅佔據鄆州這個據點了。

對付鄆州,後梁主要的對策是切斷它與黃河北岸的聯繫。所以,後梁動用十幾萬人發動了對黃河楊劉、德勝等渡口的大規模圍攻,此路軍屬於側翼,只追求有限的軍事目標。後梁攻打後唐盟友鎮、定兩州郡的霍彥威軍也屬於偏師,目的是牽制李存勖帶領的唐軍主力側翼。而攻襲晉陽的這支軍最值得注意,這支部隊可以起到調動唐軍、促使唐軍回援,進而扭轉戰場戰略佈局的巨大作用,打得好可以攻陷後唐老巢,打得不好也可以調動唐軍主力回援。唐軍千里跋涉途中,再由段凝所率的梁軍主力躡其後,尋找戰機予以重創,故攻襲晉陽的這路軍極其重要,隨著戰場形勢的發展,此路軍甚至可轉化戰略主攻方向。

然而,此時一個叫康延孝的原沙坨人,放棄在後梁的高官厚祿,叛逃回到後唐陣營,向莊宗提供了後梁近期將四路大舉進攻,後方空虛的重要情報。情報最終使莊宗做出了入汴之役的決策,而郭崇韜的支持亦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是一場豪賭,後唐力爭以己之長,發揮沙陀騎兵機動方面的優勢,打破消耗戰局面。其實,此時後唐的財政已經瀕臨破產,依靠過度搜刮民脂民膏又引起了後方的極大民怨;契丹崛起後不斷入侵後唐北部邊境,使得莊宗即使再想與後梁長期拉鋸亦不可能;澤潞兩州降梁,使後唐時刻都得擔憂晉陽後方基地。

大將李嗣源說過的一番話,正反映了當時在複雜局面下,不得不進行這種冒險時的心情: “今用兵歲久,生民疲弊。茍非出竒以勝,大功何由可成?”……唐主悅。

於是後唐大軍緊急開始部署,軍勢如風:十月四日夜,李嗣源率領的先頭部隊從中都出發。十月五日,莊宗親領主力從中都出發。 七日,至曹州,後梁守將迎降。此時消息傳到汴梁,後梁朝廷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八日夜,後梁末帝絕望,死於建國樓。 九日晨,李嗣源軍抵汴梁,攻封丘門。 粗略計算,中都至汴梁不到五百華里,唐軍先頭部隊用了四天半時間。

其實,後梁創始者朱溫心裡也明白,汴梁作為國都的缺陷:這裡是重要的商業城市、交通樞紐,但一旦處於守勢,這裡就遠遠不如洛陽了。朱溫死前把都城遷到洛陽,可見他是考慮到了防守問題。但末帝朱友貞即位後又把政府遷回了汴梁

那麼,後梁其他大軍為何不回援呢?李嗣源鼓勵莊宗時,曾經估算過段凝率梁軍主力回援的時間:兩天到三天。但是,十月九日凌晨,唐軍抵達大梁,開始攻封丘門;而十月十二日,段凝軍在封丘解甲歸降。封丘距離大梁不足百里,最多再用一天的時間即可抵達,一共用五天的時間,梁軍主力即可返回汴梁城下。只要首都能堅守五天,則局面就可根本改變,唐軍就會陷入前有堅城、北有黃水,勤王梁軍越聚越多、四面皆敵境的危險境地。末帝實在是放棄得太早了一點。

另外,後梁的滅亡,從高層政治集團的凝聚力方面看,也是必然的。從從朱溫晚年殺戮舊將開始,後梁集團的解體就已經開始了。但在朱溫的狡詐和積威下,一時還可用強力來維持集團不至解體。朱友珪弒父,集團嚴重缺乏倫理秩序、文化紐帶的缺陷就表現出來了,之後朱氏兄弟之間自相殺戮殆盡。末帝無力加強集團的向心力,只好依靠少數外戚親貴集團來維持集團的基本秩序。後人往往指責末帝寵信身邊的外戚,但從入汴之役後各地望風迎降的狀況來看,集團內部的凝聚力存在嚴重的問題,

文弱的後梁末帝接手的是一個完全沒有倫理道德的政權,如同安史叛軍。組織貌似很強大,但組織的內在凝聚力幾近於無,少數忠臣只是出於個人恩惠來保它,各地的大多數驕兵悍將都只計算著自己的利益。這是平庸的末帝無力改變的,也是他只信任少數外戚的原因,儘管他很早就掛了軍職。末帝其實很清楚:後梁政權內部人心離散才是根本問題,故他選擇自殺。

公元923年的這次突襲,發生在主力受阻、雙方多年都不能取得突破的情況下,後唐以幾萬騎兵千里奔襲,實施斬首行動,如神兵天降汴梁城下,一舉滅梁,朱溫創造的那個嚴重缺乏文化倫理秩序的政權被消滅,之後的中原政權一直在沙陀集團內部轉移。後唐、後晉、後漢,統稱沙陀三王朝


用戶69792950182


朱溫建立後梁

當唐朝在真正意義上徹底滅亡以後,朱溫建立了大梁,定都開封,史稱後梁。朱溫是農民出生,沒有什麼背景和後臺,依附黃巢起義最後得了天下。其他的豪俠義士當然有很多就不服,特別是唐朝時期各地方的節度使。坐鎮一方,到了唐朝後期,發號施令比唐朝皇帝都管用,更何況是朱溫?於是,當時幾乎所有節度使都把亂臣賊子的屎盆子向朱溫扣過來。不斷的侮辱他是個鄉巴佬,並且都自立為王,隨時都有替代他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朱溫的神經肯定是高度緊張、甚至是面臨崩潰的。

在位六年,年年征戰

因此,朱溫在位六年,基本都是在戰爭討伐中度過的。其中,最大的對手來自他以前的戰友,和他同為節度使,共同將黃巢趕出長安城的沙陀人李克用。李克用佔據山西太原、長治等地,朱溫出兵討伐,不過實力有限,久攻不下。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繼續與朱溫軍隊周旋。朱溫在圍攻潞州城(山西長治)一年多以後,不但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反倒被沙陀人偷襲,傷亡數萬,搞得他狼狽不堪。最後,朱溫說:“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李亞子是李存勖的小名,克用指的是李克用。意思是說:李克用有李存勖這樣的兒子,如果泉下有知,也應當感到欣慰,雖死猶生。而我的兒子與李存勖比起來,簡直就像豬狗一般。

不是老子不行,而是兒子太差

一個父親形容自己的兒子像豬狗,要麼就是兒子們的確太無能、太扯蛋;那麼就只能是對手太強大。因此,我覺得有必要來扒一扒朱溫的對手沙陀人。沙陀人本是西突厥的別部,北方的少數民族,在今天新疆地區的大沙漠一帶。唐高宗李治時期,曾經幫助過唐朝平叛西突厥的叛亂。後來又依附於吐蕃,作為前鋒部隊襲擾唐朝邊境。最後依然投奔了膀大腰圓的唐朝,作了唐朝的僱傭兵。在梁、唐、晉、漢、周著五代之中,後唐、後晉、後漢這三代都是沙陀人建立的。沙陀人生長在沙漠與綠洲之間,弓馬騎射自不必說,其作戰中過程中機動靈活,來無蹤、去無影,戰鬥力非常的強悍。因此,朱溫說自己的兒子如豬狗一般,也可想而知。

傳位養子,被兒子來了個透心涼

通過幾年的征伐,朱溫也奈何不了李存勖,反到是常常被李存勖搞得灰頭土臉、很沒面子。加上自己逐漸年老體衰,病情也不斷加重,於是就不得不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個問題,把朱溫提前送向了極樂世界。事情是這樣的,朱溫的長子朱友裕死得早,因此他登基以後始終沒有測立太子。其他的兒子他又覺得都不怎麼行,“像豬狗一般”。唯一能讓他看上眼的,是他的養子朱友文。於是,朱溫想把皇位傳給他。哪知道消息被次子朱友珪得知。朱友珪本就有奪權篡位的野心,又是控鶴都指揮使,負責皇宮的警衛工作。就在這時,朱溫為了謹防他造反,下詔將朱友珪調任萊州刺史。這就更加速了朱友珪的奪權計劃。朱溫不是說他的兒子都想豬狗一般嗎?朱友珪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利用他皇宮警衛的工作便利,夥同他的老部下韓勍等五百人,來到朱溫的寢宮,一刀把朱溫來了個透心兒涼。然後,把屍體藏在了寢宮的地下。並且再次利用自己皇宮警衛的身邊偽造了聖旨,誣指是本來準備接班的朱友文來到皇宮行刺。又仿照朱溫的口氣說:“朱友文行刺沒有得逞,全賴朱友珪捨身護駕,但經此劫難,本就大病在身,恐怕命不久長。因此,讓朱友珪監國,主持軍國大事,並將朱友文賜死。”最後,朱友文當然就只能追隨朱溫而去。

不行就是不行,後唐替代後梁

不過,朱友珪這點小把戲當然無法騙過經歷了唐末亂世的這些老江湖。朱友文本就成為了接班人,朱溫又大病在身,命不久長。朱友文在這種時候,除非腦袋裡面進水了,否則他為什麼要造反?朱友珪負責守衛皇宮安全,朱溫已經下詔將他調離,恰恰就在這個時候朱溫被殺,那不是朱友珪乾的,還能是誰?

朱友珪自知把戲隨時可能被戳穿,於是準備用錢去賄賂文武百官。哪知道大家都知道他的把戲,也清楚他的能力,連朱溫都說他豬狗不如,朝上的大臣怎麼可能去依附於他?最後,朱溫的第三子朱友貞糾集藩王舊將發動宮廷政變,幹掉了朱友珪,自己登基稱帝。史稱:後梁末帝。11年以後,朱溫曾經征討不成,還碰了一鼻子灰的老對手沙陀人,被他贊為“生子當如李亞子”的李存勖來找朱友貞算舊賬。公元923年,後梁滅亡,後唐建立。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終結大唐王朝的後梁,為何最終敗給了後唐?

建立後梁的朱溫,原是黃巢起義軍的部下,後來率軍投了唐“王重榮”且受到朝廷重用。

黃巢起義失敗後,唐天下大亂,軍閥無視朝廷政令,互相吞併,大浪淘沙,晚唐就出現了幾個強的割據局勢,蜀地“王建”。鳳翔“李茂貞。”晉陽“李克用”。河南“朱全忠(朱溫)”。幽州“劉仁恭”。江淮“楊行密”。倆浙“錢鏐”。除鳳翔“李茂貞”是依傍著長安皇帝外,其他都是靠戰爭吞併開創的地盤。

本來“朱溫朱全忠”建後梁時,也就佔據了河南、河北、山東地界,佔據的地盤也不算大。且還經常受到北面“李克用”,南邊“楊行密”軍隊的攻打,如果不是倆浙和湖南馬殷牽制“楊行密”的江淮軍隊,朱溫也不會在中原遊刃有餘。

後梁之所以敗給了後唐,主要原因還是後梁沒有出色而優秀的後繼人,且後梁“朱溫”還是被兒子朱友珪殺死,朱溫死後,朱友珪上位,又被朱友貞奪了皇位,之後政令混亂,梁將互相猜忌弒殺,大大的削弱了後梁的實力。

在看“後唐”李克用之後的兒子“李存勖”治軍有著鐵一般的紀律,李存勖訓練軍隊規定:各軍部署已定,不得互相超越和停留、中斷來躲避危險。分路並進,約定會合的時間不得超過片刻,有建則犯,定斬不赦。所以後唐軍能勝後梁軍和鐵一般的紀律是分不開的。二一個後唐能勝後梁的原因就是“晉王李存勖”親征,且每次都身先士卒,有時將自己陷於危險之中,但也極大的鼓舞了士卒勇往直前,視不畏死。第三就是後唐戰將如雲,如周德威、李嗣昭、閻寶、李存審、石敬塘等。四,就是有安定的大後方由“張承業”坐鎮晉陽。


夏有涼風61


什麼是正統王朝?就是在二十四史中被承認的,比如大的唐宋元明清。小一點的有宋齊梁陳,各有自己的專史。陳朝疆域只有120萬平方公里,似乎是最小的。其實有一個正統王朝的面積比陳朝還小,這就是五代十國的後梁。

朱溫建立的梁朝,被世仇晉王李存勖滅掉之後,五代的後面四代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不承認朱梁,稱為偽朝。直到趙匡胤建宋,才承認朱梁,並修《舊五代史·梁書》,從假冒偽劣變成名牌,成為正統王朝。

公元907年,梁王朱溫廢掉唐朝小皇帝李柷,建立梁朝。但是,這個所謂王朝,面積小的有些寒酸。

有人說過,五代十國(周世宗柴榮開始統一,不算)不過是唐末藩鎮割據的放大版,稱了王稱了帝而已。朱溫只是當時四分五裂軍閥中最強的一個,他的敵人實在太多了,個個都強悍的很。比如晉王李克用加上兒子李存勖,吳王楊行密,蜀王王建,楚王馬殷,吳越王錢鏐,都是人中龍鳳。大家都是江湖上有頭有臉的大哥,誰也吃不掉誰。

你看五代初的地圖,簡直亂成一鍋粥。晉國割據山西,最南端控制了潞州,也就是現在的山西長治。潞州距離梁朝國都汴梁只隔著一條黃河,壓力超級大。

梁朝實際控制的最北邊,只是河北省邢臺市。再往北就是王鎔控制的趙國成德軍,成德軍再往北,還有個王處直家族控制的義武軍。而當時還有個狂妄的燕王劉守光,控制著京津唐以及滄州一帶。梁朝的最東端,被壓制在黃河以南,以扒雞聞名的德州,當時還在劉守光手裡。

往西,梁朝的控制區域,雖然過了潼關,但出了西安城西郊不遠,就是岐王李茂貞的地盤。秦嶺,也被李茂貞割去了一半。再往南,就是偷驢賊王建建立的前蜀國。梁朝的西南方向,最遠的也不過是現在的湖北省西端,汽車城十堰往西不遠。倒是正南方向略大一些,軍事重鎮江陵被朱溫控制。但朱溫把江陵讓幹孫子高季昌去守,慢慢的就成了一股半獨立於梁朝的軍閥了,梁朝也不實際控制江陵了。

往東的地圖比較簡單,和吳國以淮河為界,北屬梁,南屬吳。但是,吳國還控制著淮河北岸兩個州,就是泗州(產龍蝦的江蘇盱眙)和海州(孫悟空的老家連雲港)。

在南方,有幾個政權是向梁稱臣的,比如楚國、閩國和吳越國,以及917年之前的南漢國。但是,他們只是名義上對朱溫稱臣,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他們就是爺,朱溫根本管不到他們。北邊的成德軍和義武軍也向梁稱臣,但朱溫一樣都管不了,甚至還有幾次偷偷摸摸要搶王鎔的地盤。

總結起來,梁朝的地盤,北不過河北,西不過陝西,南不過長江。雖然在現在的寧夏銀川,還有梁朝半控制的朔方節度使,但加在一起,梁朝的總面積也不過56萬平方公里,還不到陳朝的一半。即使是被一些人當成正統的蜀漢,偏安西南,面積也超過100萬平方公里。南北朝的北齊也不大,但在丟掉淮南之後,還有73萬平方公里。

這還是梁朝最鼎盛時期的面積,隨後,朱溫和兒子朱友貞,被開了掛的李存勖不斷吊打,面積不斷縮水。直到公元923年,晉滅梁,朱友貞自殺。朱溫在亂世中好不容易打拼的那一點家當,被不爭氣的兒子給葬送的精光不剩。

不過,朱溫要是地下有知,還是感謝一下趙匡胤吧。不是老趙,朱溫的偽朝帽子怕是摘不掉了。你看北宋的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鑑》的時候,提到稱帝后的朱溫,都是一口一個“太祖”。


地圖帝


說起後唐,就不得不說說沙坨人,五代中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出自河東(也就是現在的山西),而其中的後唐,後晉和後漢的皇帝都是沙坨人。

沙坨人本是突厥人,又名處月,以朱邪為氏,是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居住在準噶爾盆地西南,唐初的時候被太宗打得服服帖帖的,成為大唐的

重要軍事力量,還參與了平定安史之亂,後來河西走廊被吐蕃佔領,沙坨被隔絕,不得已投降了吐蕃,後來逮到機會就跑回來了,先被安排在了現在陝北寧夏那一帶,後面又遷到了河東,在唐末平定黃巢起義(和黃巢的叛將朱溫一起)有功,受封河東節度使,而朱溫得到了河南,李克用和朱溫兩個看不對眼經常搞架,李克用總體上處於下風,朱溫後面篡唐,總體上,河東李克用處於下風,但是咋們的朱全忠朱溫朱皇帝私生活不檢點啊,強姦兒媳婦,被親兒子幹掉了,這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是,907年朱溫和李克用幹架,朱溫攻伐潞州,908年李克用掛了,其子李存勖繼位。朱溫先以為這是李克用的誘敵之計。在908年的二月,將昭宣帝殺害。於這一年三月,親自來到澤州,開始指揮部隊從潞州撤軍。後來確定李克用已死無詐,又召回圍攻潞州的軍隊,繼續包圍潞州。因為李思安久攻潞州不僅沒有絲毫建樹,反而損失將校四十餘人,士卒損失數以萬計,於是將李思安召到澤州,革除其全部官爵,另任命劉知俊為潞州行營招討使。劉知俊率精兵萬餘進攻,小勝而驕,結果遭到新繼位的李存勖偷襲而大敗,梁兵傷亡數以萬計,至此解了長達一年多的潞州之圍。朱溫聞訊感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勖小名),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與之相比,就像豬狗一樣!"



後來朱溫又和李存瑁幹架輸了,氣病了,知道自己的兒子都不是李存瑁的對手,準備把位置給乾兒子,可惜做事不秘,而且也因為病重,被親兒子弄死了。

然後,然後就是這廢物兒子肯定幹不過李存瑁,後唐入主中原建立了沙坨第一王朝後唐。


大毗沙門天


五代十國是繼春秋戰國、三國鼎立、南北朝之後,又ー個天下大亂、事態百變的動盪紛爭時期。

在五代十國的歷史事件中,“後唐滅梁”可謂重中之重。

《通鑑紀事本末》中記載:李存勖進取大梁之前,“魏遣魏國夫人劉氏,皇子繼發歸興唐,與之決日:事之成敗,在此一舉,若其不濟,當聚吾家於魏宮而焚之。””這表現了李存勖破釜沉舟的壯氣,明末史學家張溥在《通鑑紀事本末・後唐滅梁》篇末史論中,盛讚“晉王志氣遠大"。

唐朝末年,各藩鎮借抗擊黃巢農民起義為名,擁兵割據。朱全忠消滅了許多割據者,初步統一了黃

河流域,朱全忠本來參加黃巢的起義,後叛變降唐,被封為梁王。他逼唐昭宣帝以禪讓形式將帝位讓給自己

國號梁,是為五代十國的梁太祖。

唐昭宣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全忠唐稱帝后,對其威脅最大的是河東李克用的

割據勢力。李克用原為唐朝河東節度使,擁有一支較強的騎兵部隊,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唐朝

封為晉王。李克用父子,用了六年的時間與梁展開了殊死的爭奪戰,其中反反覆覆,有勝有敗。期間柏

鄉(河北柏鄉西南)與魏州之戰,是兩次規模較大的作戰,對爭奪河北,乃至晉、梁最後的勝敗興亡起

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公元908年,朱全忠稱帝后的次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繼位,據有太原,與

後梁連年混戰。李存勖整頓軍紀,訓練士卒,作戰時親自衝鋒陷陣。不久,李存勖與後梁在潞州作戰中

取勝,穩定了晉的統治地位,繼而又在政治、軍事上採取了一些改進措施,為與後梁爭奪北方統治權創

造了條件。

李存助父親李克用活著的時候,他對梁的成脅很優慮,“晉王慰以養尊待時,勿輕溫喪”。他說。“夫

為天下者,不顧小怨"。李存動一即帝位,立即直入大梁,“兵敗而復勝,師正而出奇,詢謀良將、決斷購

中,履險若夷,及鋒即用”。早年他牢記父親遺根,臥薪嚐膽,鳳夜憂勞和朱全忠血戰二十年,終於在公

元923年在上黨打敗朱梁軍隊,得以報仇雪恨。梁末帝自殺後,李存物自立為帝,是為莊宗,國號唐,史

學家稱之為“後唐”。


東秋妮


實際上嚴格來說,不能說是唐王朝敗給了後梁,準確的說是唐王朝敗給了安史之亂。可以說安史之亂已經動搖了唐朝的根基,後面後梁才有機會把唐王朝從歷史的舞臺上剔除。但是分析一下朱溫和朱有貞這兩個皇帝。

他們基本就是以殘暴,昏庸來聞名於世界的,特別是後梁的大將王彥章,是當時的數一數二的將軍,同時對於後梁還是非常的忠心的,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文武兼備,忠心的將軍,朱有貞竟然不好好利用。

還聽信朝中奸臣的讒言,將其邊緣化,可以說後梁敗是必然的,還有一點就是在後梁即將敗亡的時候,王彥章寧死不降,讀到這裡,真的是嗚呼哀哉,表示非常的難受。


笑看流年世態


朱溫沒能勝出而一統江山,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當時的形勢,另一個是個人德行品質。如果主觀客觀兩方面能兼濟,就算不能成就大業,也不會招致別人痛恨而被視為另類。

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粱後,就急火攻心地想要馬上蕩平各個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可當時也是群雄並列,勢力均等,誰也不服誰。較大的有晉王李存勖,趙王王熔,燕王劉守光,義武節度便王處直等。晉王李存勖的勢力最大,對朱溫有致命威脅。

朱溫就要首先對付晉王。但他想先除去趙王王熔和義武王處直,因為這三人如果聯合,則成犄角,朱溫就玩完了。恰在這時燕王劉守光攻擊趙王,朱溫就支持劉守光,趙王王熔就向晉王求救。李存勖派周德威領兵支援王熔和王處直。雙方在柏鄉(河北柏鄉西南)展開決戰。

後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十二月,梁晉柏鄉之戰開始。經過一系列戰鬥,梁軍戰敗,戰死2萬餘人。李存勖自此戰中奪取了後深的大片土地以及不可計算的糧食,資財,武器,為以後徹底地打敗後梁打下基礎。

後梁本來不多土地,就這樣失去了一大部分。而他的敵人卻日益強勢。

另一方面,朱溫出生貧苦,成年後參加了黃巢的起義年,成了一個將領。他見黃巢困厄,朱溫就投降了唐朝,唐朝待他不薄,給了他很高的官職,賜名朱全忠。可朱全忠先叛黃巢,後滅唐朝,不忠而反覆無常,但他還是當了皇帝,如有夭命,也是個諷刺吧。

朱溫指便心腹李彥威,氏叔琮殺了唐昭宗,又以擾民為藉口殺了李彥威和氏叔琮。李彥威在死前大罵朱溫:殺我來滅口,是滿不過鬼神的,你做下這事,你會斷子絕孫的。朱溫後來做下的事,不幸為此言中。

朱溫此舉,讓周圍部下,遠近寒心。

朱溫的生活極其無恥荒唐。他品質敗壞,凡他看上的女人,無長幼,親戚,血緣,身份,都要弄到手。有一個熱天,他到臣下張全義家避暑,卻把張的老婆,女兒,兒媳全部姦淫。張的兒子忍受不了,要殺這挨千刃的,張全義死拉住才沒讓兒子幹成。

朱溫的"惡″老婆死後,他膽子就放開了。他把兒子們派到遠方做官。讓兒媳全都留在身邊侍寢。這禽獸也行得出來。為了爭奪太子位,兒子夥居然讓自己的老婆屈意奉承。搞得朱溫在立太子問題上下不了決心。

朱溫年老昏憒,喜怒無常,肆意殺戮大臣,搞得朝中人人自危。兒子朱友珪也怕自己有一天犯錯被殺,就勾結保衛朱溫的韓珪謀反,殺了朱溫後,又殺了朱友文,而朱友珪後來又被朱友貞殺了。

這樣的內耗。晉王李存勖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他經過幾年的充分準備,後梁被李存勖所建的後唐所滅。





劉一千五


後梁前期比後唐強大的多,後期的衰敗因為內部的不團結,朱友圭殺朱溫,朱友貞殺朱友圭,藩鎮割據,像魏博節度使楊師厚擁兵自重,而各藩鎮對後梁王朝也不忠心,朱友貞上位後極力削藩,導致藩鎮與後梁之間矛盾加劇,最終在楊師厚死後,魏博降唐,後唐國力大增,超過後梁,加上後唐莊宗又是軍事天才,所以才滅了後梁。


平凡人寫天下事


根基不穩,民心皆失,豈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