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刘备留关羽守荆州,为何不把诸葛亮留下,取西川有法正足矣?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刘备入川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占领了荆州,刘备马上生涯大半辈子了,总算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这也为三国鼎立打下基础。

公元211年,汉中张鲁,字公祺,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人,汉末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张鲁打算出兵西蜀。刘璋,字季玉,江夏津陵(今湖北天门)人,刘璋为人懦弱胆怯,派张松出使曹操,不成想曹操看张松像貌丑陋,便恶语对之,并扬言要早晚收拾刘璋。张松无奈就要返回西蜀,路过荆州时刘备派赵云、关羽款待张松,张松深受感动,就将西蜀防御地图献于刘备。回蜀后与好友法正力劝刘璋请刘备入川,刘璋与刘备同为汉室宗亲,有兄弟之称,就派法正去荆州邀请刘备入川相助。

关羽守荆州

刘备要入川,可是就只有荆州这命根子了,给外人防守不放心啊,曹操、东吴孙权也都虎视眈眈,只能命诸葛亮镇守荆州,二弟关羽、三弟张飞、赵云辅助守之。

刘备率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以庞统为军师,黄忠、魏延为先锋,进军西蜀。刘璋手下人听说刘备入川,极力劝阻刘璋这是引狼入室,日子一长,说话的人又多,又发现张松与刘备书信,就杀了张松,蜀军与荆州军就彻底闹翻了。

刘备也就一不做二不修,出兵进攻西蜀。那知在落凤坡中蜀军埋伏,军师庞统被蜀将张任射杀,刘备进退两难,只能请荆州诸葛亮来蜀商议军政大事,特委派关平回荆州送信。诸葛亮也明白刘备的意思,就将荆州根据地这万斤重担交与关羽镇守。

还是老话,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关羽忠义,世人皆知,刘备将荆州重地交给他防守还是比较自信的,知道关羽必不会背叛他的。


天山xjks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背景: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留守曹仁驻守襄樊之地,刘备趁机占据了荆州南部四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扩大了势力,之后在荆州经营数年,相对曹魏和东吴,刘备成为荆州得益最多的一方。凭借着诸葛亮在荆州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网。帮刘备招揽了众多荆州本地的人才俊秀,诸葛亮把荆州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刘备终于了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根据地。


到了建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11年,曹操征汉中张鲁,刘璋听从手下谋士张松的建议,邀请荆州的刘备入川讨伐张鲁,诸葛亮曾在隆中对提出益州是早晚要取的,刘备对益州也是垂涎三尺的,于是刘备率领数万步卒入蜀,并留下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还有张飞、赵云等人。




看下正史里的记载

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见《三国志先主传》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先主,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荆州。见《三国志诸葛亮传》

从多出记载可以看出,在刘备接受刘璋邀请入川之时,留下了诸葛亮和关羽一同留守荆州。

那么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为何只留关羽一个人镇守荆州,而把诸葛亮调往川中呢?取西川和成都不是还有庞统和法正吗?把诸葛亮再调过去,不担心关羽一人能不能守得住荆州吗?下面我们就一个个来分析下。

一 刘备与刘璋决裂后 确实调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沿江入川协助自己围攻成都

刘备与刘璋的决裂很有意思,孙权听说曹操来进攻,向刘备求援,刘备与孙权结盟不能不救,加上乐进与关羽在青泥对峙,如果乐进打吧关羽,侵犯荆州,其后果比起张鲁更严重,所以要刘璋增兵万余和兵器粮草,但刘璋兵只给了四千,至于其他的物资均减半,刘璋的做法激怒了刘备。加上张松之计被刘璋得知,刘璋斩了张松之后,给各地的守将下了命令不让刘备过各路关隘,刘备大怒,斩了白水军的都督杨怀,正式与刘璋决裂。


在刘备拿下涪水关和绵竹后,准备进逼雒城之际,从荆州之地调来了诸葛亮、张飞、赵云,他们三人一路上平定蜀地各郡县,与刘备回合准备一起围攻成都。

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见《三国志先主传》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此时镇守荆州的就剩关羽一人了,可以说原来在荆州的一众班底全都去了西川,关羽作为刘备最信任、关系也最亲的大将,关羽文武兼备,善待士卒,加上还有荆州的名士马良辅佐关羽,关羽镇守荆州时刘备考虑再三的结果,至少在发动襄樊之战前,关羽是称职的,一是训练了荆州的精锐水军,二是加强了荆州的防卫,相比其他人关羽算是最佳的留守人选。

二、刘备要诸葛亮入蜀 除了围攻成都 还有更多的用意

刘备迟早都是要拿下益州之地的,刘备在葭萌关招降马超后,攻重镇雒城庞统战死后,与诸葛亮、张飞、赵云、马黄忠、魏延等人一起围攻成都,迫降刘璋。刘备拿下益州后,更重要的是要安抚益州的民心,治理好益州这样一个大州,非诸葛亮不可。法正在刘备集团的身份是谋主,诸葛亮是个全面型的人才,打仗、内政、治民和制定法律等方面,诸葛亮的作用使远大于法正的。



荆州在诸葛亮和刘备数年的治理下,已经趋于稳定,只要不出啥大的乱子,关羽和荆州本地的人才足以应付,但面对一个刚经历过战乱的益州之地,刘备则是更需要诸葛亮来治理。

三、法正在刘备入川与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 是刘备的谋主

法正这个人确实很有计谋,在郑度劝说刘璋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对付刘备时,法正通过对刘璋的了解,知道刘璋不会采纳郑度的建议,可以说有了法正,刘备取成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从后来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法正从曹操得到汉中后没有直接夺取蜀地,就表明立场要刘备迅速出兵与曹操争夺汉中,刘备也深知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采纳了法正出兵夺取汉中的建议。那么刘备带着法正去夺汉中,谁来留守成都,无疑诸葛亮是最合适的人选,我们知道刘备夺取汉中已经到了男子当兵,女子当运的地步。


想想如果没有诸葛亮在后方不停的搞后勤,保障粮草器械的供应和后方的稳定,刘备真的不一定能信心满满的拿下汉中。

所以如果单纯的只是拿下益州,确实只要法正就够了,但是如果要法正来治理益州,就不行了,法正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人才,但法正为人睚眦必报,是蜀地作威作福,这样的人是治理不好州郡和国家的,刘备肯定也知道,所以在刘备的心中诸葛亮才是最有能力治理好益州的人选,还有以后争夺汉中,更需要诸葛亮稳坐后方,这也就是为啥刘备一定要把诸葛亮从荆州调往西川的真正原因。

结语:刘备是善于识人和用人的,留关羽留守荆州是对关羽的信任和了解,关羽作为刘备集团文武兼备的大将,守荆州是合适的,关羽的能力天下共知,不管是曹魏和东吴,都不敢独自去攻打关羽。同样对诸葛亮也是一样,诸葛亮的作用比起法正更重要,拿下益州后,把益州治理好才是刘备最关心的。法正是谋主,不管是取西川还是汉中,刘备一直带着他,让他出谋献策,只可惜法正早逝,所以说对这三人,刘备真的是人尽其用,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让他们发挥出各自最突出的才能。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如果关注我说的话想必是极好的

期待您的点赞、留言、评论与关注哦!!!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刘备取西川,守荆州为啥不留下诸葛亮,取西川法正一人足矣?



建安十六年(211)冬,刘璋派法正带兵四千,迎接刘备,刘备贿赂法正,报答法正取益州建议。留下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己领兵数万进入益州。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以庞统为军师、黄忠为先锋、魏延为后军,带马、步兵共五万人西行。看《三国志.先主传》:【 十六年……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这说明,一开始,刘备是把诸葛亮留在荆州,武将点名留了关羽,其实还有张飞、赵云。之所以特意指出关羽,一是关羽、张飞、赵云三将中,关羽居老大;二是后面诸葛亮进川,让关羽留守荆州顺理成章。



为啥要诸葛亮再来益州?《三国志》记述很含糊,没有说明原因。《三国志.先主传》前面说庞统曾经建议,与刘璋会面时,就下手刺杀刘璋,刘备说“此大事也,不可仓卒”,否定了这个建议。对于诸葛亮后来带张飞、赵云,进入益州,《三国志.先主传》是这么记载的 : 【 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 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



当时,因前面刘璋派往雒城,阻击刘备的刘瞶、张任、冷苞、邓贤,都先后失利被杀,刘璋又令李严督率绵竹部队,组织抵抗,结果,李严反而投降刘备,刘备军力更加强大,开始分派将领,平定下属各县。就在这时候,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流平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城,进入益州。既然刘备军力强大,诸葛亮为何锦上添花?《三国志》不说为啥,那就只有《三国演义》中,庞统阵亡这唯一原因。

至于说法正一人,刘备取益州参谋足矣,需要明确 :



后来汉中战役时,法正协助黄忠,攻打定军山,发挥很大作用。但那已经是七、八年以后的事情,刘备当益州老总,法正当蜀郡太守,二人君臣关系已经好几年。而且,有诸葛亮在成都坐镇,后方稳固。但最开始去益州时,法正奉命来接刘备,法正还是刘璋部下,虽然法正、刘备有勾结,但刘备曾经贿赂上亿,可见法正这人很贪。而且,法正后来任蜀郡太守,气量狭窄,心眼小,睚眦必报,有报告诸葛亮,诸葛亮则旁敲侧击,故意说相信孝直会收敛,只适当侧面警示,未予深究。对于这类人,包括法正朋友、一起背叛刘璋、勾结刘备的孟达,刘备只是临时利用,未必从心底里相信,孟达后来反复投曹丕、又反悔,岂不是一个小人做派?



而对于诸葛亮,刘备亲自上门,三顾茅庐,对诸葛亮的家庭背景、柴扉上对联: 宁静以致远,淡泊而明志,以及诸葛亮临走时,郑重嘱咐弟弟,躬耕田亩,勿荒废土地,自己功成之后,仍要返回家园,印象十分深刻。刘备、诸葛亮两个人,那时已经相处四年多,知根知底,非常放心。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江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朗将,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政务、后勤都处理的有条不紊,刘备十分满意。庞统死后,急需一个替代,诸葛亮无疑是最佳人选。


流誉后


题主的这个问题,如果单以《三国演义》来看,我是赞成的。

但是罗贯中的生活年代大约在1330年-约1400年。他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作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没有人冠名他是史学家。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生活的年代是233年—297年。他本人是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史学家,可以说,也记载的事,部分亲身经历过。陈寿的《三国志》是纪传体史学著作。《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可见,他的〈三国志〉主要是史学价值。

我的意思 是说,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参照《三国志》的史实。但演义是“七分虚构,三分史实”!为小说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罗贯中苦心孤诣地杜撰了很多情节。使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真面目认识不清,才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刘备留关羽守荆州,为何不把诸葛亮留下,取西川有法正足矣?

1.刘备在取西川后,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关羽的刚愎自用,最后荆州被孙权取走了,从而导致了刘备与诸葛亮不能如期执行隆中对的宏伟战略,导致了后来蜀汉军事集团的满盘皆输。人们在扼腕叹息之余,总把过罪归结为刘备的用人不明,认为,当初刘备不应该调走诸葛亮。对此,我只能哈哈一笑了。

诸葛亮的才智在三国演义中被明显地放大了!关羽在,诸葛亮留守荆州并非很好的组合,真实的历史中,关羽对诸葛亮并没有俯首贴耳、五体投地,这个关二爷除了对他大哥刘备外,蜀汉军事中,他不服任何人!诸葛亮如果长时间留荆州辅佐关羽,难免“将相”离心,这是兵家大忌。

2.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在军事上也非全才!由于在战场上过于谨慎,从不愿意做冒险的军事行动,连魏延都有点不服他的气!

诸葛亮搞 行政管理是把好手。他可以当萧何,并不能完美把扮演韩信他角色,后来的六出祁山都功败垂成就很能说明问题!你看看三国志,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确切地说,这样的人才是治国安邦搞战略是可以的,在具体的守战场上难有大作为。

关羽作为蜀汉方面首屈一指的大将,守荆州的一部分(仅两个郡),如果能执行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绝对没有问题!审时度势,如果你是刘备,你也会有这样的安排。

3.刘备入川后,法正是刘备的高级参谋长。

法正才智超群,在郑度劝说刘璋坚壁清野时,法正通过对刘璋的了解,认为刘璋不会采纳郑度的建议!在军事谋略方面,法正不亚于诸葛亮。

刘备听从法正的建议,在曹操得到汉中后没有一鼓作气夺取蜀地的时候,力劝刘备迅速出兵拿下汉中,刘备采纳了法正建议。因为,汉中太复要了!那么,刘备与法正去夺汉中后,谁来守成都呢?这要恰当的人选,只有诸葛亮了!后来在刘备夺取汉中已经到了“男子当兵,女子当运”的地步。如果诸葛亮留荆州,刘备能否攻取下汉中就要打个问号!调诸葛亮入川是对的!

法正是谋士,取西川、取汉中,一直追随在刘备身边,为刘备出谋献策,只可惜法正英年早逝了!
我很钦佩刘备的知人善任!


希望星晨58298869


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看《三国演义》,大家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刘备最依赖的人是诸葛亮。但事实上,刘备信任诸葛亮不假,但未必是最信任的,更不是最依赖的。从刘备入蜀只带庞统、法正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而他之所以不带,和后来招诸葛亮和张飞、赵云入蜀,其实根本原因都是一样的。接下来,我就试着分析一下。

一、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

陈寿在作《三国志》的时候,评价说:“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诸葛亮的才能,足以和管仲、萧何媲美,但他不是王子城父、韩信这样的优秀将领。很多人以为这是陈寿因为在蜀汉的仕途不顺,所以对诸葛亮有贬损的意思。其实不然。陈寿在诸葛亮传文末,作盖棺定论式的总评时候,说的话是大加褒扬的。试看全文。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除了最后一句,“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通篇151个字,132个字是盛赞,只有19个字是批评,这还看不出陈寿的态度吗?以陈寿在蜀汉为政和身为史官的身份,他一定是收集了大量信息以后才得出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相信。

基于诸葛亮有这样的特点,刘备最初留诸葛亮同守荆州就不言而喻了——荆州初定,需要这样一位强于理民的政治能手来安抚,否则大军远去益州,一旦事情有变,刘备可是需要退路的。所以必须得有足够可信可靠的人将后方打理好才能安然远行。同时,刘备很清楚,这次出发去益州是夺地盘的,打造是免不了的。既然诸葛亮的长处不在军事,又需要有他稳定大后方,那就干脆不带。

后来之所以又让诸葛亮率军西行,则一是经过诸葛亮近三年的治理,荆州已经安定,留关羽镇守也可以放心了;二是这时候的刘备要拿下整个益州,一缺兵二缺才,需要有生力量的加入迅速平定整个益州。同时还需要诸葛亮替他把新拿下来的地盘进行管理。庞统和法正虽然都有才,但理政不如诸葛亮。尤其法正,睚眦必报。刘备当然不能不许,但又得在可控范围内让法正报仇。那就必须仰仗诸葛亮的才能了。只有他坐镇成都,刘备才可以一边放心内政,一边不怕法正胡来。

二、诸葛亮“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身为半辈子有职无权、颠沛流离的苦命人,刘备见惯了人世间的冷暖。不管他曾经是否有过自己的政治理想,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在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之后,恐怕也所剩无几了。他一方面还要坚守着自己“每与操反”的政治行动纲领,另一方面还要快速获得政治和军事上的实力增强。这就难免和年纪正好、有着崇高政治理想的诸葛亮产生冲突。虽然“隆中对”早就阐明了诸葛亮的态度——必须拿下益州。

但方法上,或许会有不同吧。庞统和法正就不一样了。以庞统后来给刘备的出谋划策可以看出,庞统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刘备与刘璋第一次会面的时候,庞统就建议刘备当场拿下刘璋,只是刘备没好意思那么做),这样的人对于刘备当前最急迫的利益而言,是最符合要求的。法正就更不必说,在益州屈才所以才反叛到刘备这里,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这二者就天然和刘备当前的利益最相关。而且这两个人都身负大才,真可谓“此天赐刘备也”。

三、刘备的平衡之道。

从刘备真正接纳庞统后,便“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这当然是刘备求贤若渴,况且庞统又“当南州士之冠冕”。这时候的刘备,应该还没有想要过分抑制诸葛亮权力的意思。但很快,随着法正出使荆州,劝刘备西行拿下益州,一切就都变了。这时候刘备突然又多了一个可用之才法正,而且这个人将成为未来自己掌控东州士人的重要枢纽。那就必须让法正在集团内部获得足够的认可和权力。方法就是立功!这时候的庞统也同样需要立功,取西川就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刘备只带法正、庞统上路,除了之前的两点原因,开始制衡诸葛亮的权力的意味也已经很明显了。我们不能简单将之称为刘备主观的选择,刘备的政治敏感度和这么多年的经历都告诉他,不进行平衡,那就是取死之道。所以,他也必须这么做。对刘备的这种做法,诸葛亮应该是接受的。虽然诸葛亮是理想主义者,但他同样也是一个智者,一个时刻能认清现实并作出最优决策的智者。这时候,平衡就是最优解。在刘备西行之前,君臣二人应该有过一次针对性的谈话。刘备将大后方交付诸葛亮,诸葛亮则表示自己的最大理解和支持。

但此后的事情,就多少有些超出诸葛亮的意料了。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加,刘备的野心也与日俱增。他需要更多的手段来平衡荆州派、益州派和东州派。庞统的离世让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失去了最能接近刘备的文臣,而现实主义且为刘备拿下益州立下最大功劳的法正成为刘备手下最炽手可热的人。他“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但诸葛亮却不能将之如何,原因是“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法正的用心、法正的不完美、法正的大功劳都让刘备对他信任之极,所以在刘备兵败猇亭以后,诸葛亮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由此,可见在刘备的信任梯队里,诸葛亮起码是弱于诸葛亮的。我们无法揣测,如果不是法正早早离世,刘备最后的托孤人选会不会还是诸葛亮与李严。但刘备毕竟老了,他需要一个能力、忠诚都是极品的臣子来辅佐刘禅。这样自己才不会给别人做了嫁衣裳。诸葛亮,永远是他最需要的那个人。


孤罔炎史


象许多这类题一样,还是包含了事后诸葛式的挽惜。言外之意无非是,假如,刘备取西川时,不把诸葛亮带走,而是留了下来,荆州还会丢吗?那么,咱们理一理事情的发展过程,看一看能否改变。

一,刘备在攻打西川时的处境

211年,刘备在得到张松和法正作内应的情况下,决定入川了。不过,致于怎么做,刘备虽然听了庞统的建议,但是,他并不想完全按照那样做。表面上,刘备入川是帮刘璋的忙,所以,他做的事就不能让刘璋有所顾忌。

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他都没有带。按理说,入川不可能太轻松了,甚至会有意想不到恶仗。

然而,荆州是后方,刘备不敢有丝毫大意,他怕荆州有失,这一点,从孙权的妹妹,也就是他的夫人,被孙权接走时,他心中就有所放范了。所以,把他们放在荆州,一来刘备很放心,二来对孙权和曹操也是一个很大的震摄,三,不带他们入川,表面上也是想让刘璋放心,毕竞,关羽,张飞在战场上的名声太大了。

致于,入川所带的人员,刘备认为有庞统这个足智多谋的谋士,再加上简雍,黄忠,魏延等人足也。更何况,法正,孟达也在,虽然,对他们的谋略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还不了解。

二,诸葛亮为什么必须入川。

刘备在西川的战事,开始,还是顺风顺水的。然而,在攻打雒域时,庞统中箭意外身亡了。至从庞统死后,刘备悲痛万分,一时从感情上,从事业上都接受不了。然而,更可怕的是,战事开始进入了胶着状态。

这种局面很可怕,如果,刘璋拼死抵抗,己方又损兵折将无果。荆州方面在稍有闪失,整个局面将越发不可收拾。

安全之际,刘备紧急调诸葛亮,张飞,赵云入川。

诸葛亮入川后,战事发展的很顺利。益州很快得手,接下来更复杂的是如何治理这个刚刚到手国家。法正是一个奇才,在收西川这件事上,法正所起的作用诸葛亮不能比的。然而,法正偏狭的心胸也决定了,他不可能独立去解决某些国家大事。正象收西川法正的作用诸葛亮不能替代一样,治理国家,诸葛亮的作用也是法正无法替代的。

关羽丢荆州,也可能这种结局是蜀汉政权的必然,也或许诸葛亮在,荆州还是保不住。总之,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一遍。


一叶小舟168521774


刘备在夺取西川之后,留关羽镇守荆州。但是因为关羽刚愎自用,最后被孙权一举夺取了荆州,最后导致刘备的战略满盘皆输,从此蜀汉的大业开始走下坡路。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当年刘备为什么不让诸葛亮镇守荆州,或者是把诸葛亮留在荆州辅佐关羽,这样的话,至少能够保证荆州不会丢失。不过我觉得这就是事后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作用在历史上还有演义中明显的被夸大了,即使诸葛亮留在荆州,也很难保证荆州不丢失。而且在历史上,关羽甚至对诸葛亮并不是很服气,两个人如果同在的话,还可能起很大的矛盾。

诸葛亮在军事上并不是很擅长,而且在打仗的时候非常的谨慎,不敢做什么冒险的事情。他主要的特长在于内政和后勤方面的工作,所以刘备把他调入四川,主要是为了让他做好稳定的工作。刘备在刚开始入川的时候军队并不多,只有寥寥两三万人而已,当时还是打算看情况再定,并没有准备一下子夺取四川。只不过后来一下子有了好机会,所以他把张飞赵云诸葛亮等调入西川,准备下大力气,夺取西川。

在三国演义中,大家的印象似乎关羽占领的是整个荆州,但当时并不是,当时只是占据荆州的一部分而已。而且后来孙权还搞阴谋小动作,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取走了,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在荆州的地盘就更小了,事实上大约只有两个郡。所以当时关羽的态势不是很妙,因此他在有可能夺取襄阳樊城的时候,把主力调往前线打算一举夺取襄阳,这样他的战略情况就会好转很多。只不过天不从人愿,襄阳没能夺下,而后方又丢失。诸葛亮在的话,也改变不了什么大局,反而有可能和关羽起冲突。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法正和诸葛亮比,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统筹大局方面,都不如诸葛亮,所以诸葛亮是必须要入川的。

法正:三国谋臣贤士,曾经在刘璋手下做事,但是得不得重用,后来跟随了刘备,为刘备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经帮助刘备夺去了益州。

说到三国,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段历史了,不过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以刘备作为正统的,因此每次看到他们失败的时候就会觉得很遗憾,特别是关羽的冒进让蜀国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希望。肯定那时候都在想,难道刘备就不能另外派一个人来守荆州吗?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刘备是不是可以让其他的人来守荆州呢?刘备在占据荆州以后,把荆州当成了自己发迹的地盘。后来刘备在刘璋的邀请下去了西川,当时是留下了关羽镇守荆州,不过还有诸葛亮、张飞等人协助,问题不是不大。

后来,刘备在去西川之后,和刘璋闹翻了,于是只能强取西川,但是兵力不够,于是调来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来协助(三国中庞统死后才叫了诸葛亮,其实不是,是诸葛亮先来的,之后庞统才中流矢而亡,再说了当时还有法正在呢,所以三国中有一点偏离历史了)。诸葛亮一行人来了之后,只有关羽一人镇守荆州。那么为什么刘备不让其他人镇守关羽呢?先说说诸葛亮,诸葛亮的长处就在于政治方面,荆州已经被诸葛亮治理得走上正轨了,如果攻下西川,那么肯定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来统筹大局,纵观刘备的阵营中,只有诸葛亮一人能做到,所以诸葛亮是必须要要入川的。为什么不让张飞镇守荆州呢?说实话张飞根本就没有能力镇守荆州,比如后来的徐州,可以说有一半就是在张飞手上丢的,张飞擅长的是进攻而不是防守,所以张飞也必须要去西川。果不其然,在刘备攻取西川的过程中,张飞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
那么赵云和黄忠为什么不留在荆州呢?赵云在荆州之前是“先主主骑”,到了荆州之后就成了牙门将军。说实话,刘备是不太信任赵云的,估计刘备在选择谁留守荆州的问题上,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赵云。黄忠是一个刚投降的人,他肯定不会马上受到刘备的信任,就算他能力再强,刘备也不会让他去镇守荆州。

所以,刘备只有选择关羽,才能放下心来去攻打西川。


公元前


刘备最开始出兵谋夺荆州的时候,是把诸葛亮留在荆州的,不仅仅是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和赵云同样也没有带他们入川,带在身边的是庞统、黄忠、魏延等。

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和关、张、赵?除了荆州刚刚夺得不久,需要得力人手守卫和经营外,主要是因为刘备入川是打着帮助刘璋抵抗曹操的名义去的,兵不能带的太多,将领和谋士也不能带比较出名的,否则,刘璋那边该不放心了,你把主力都带进川?你是不是来益州抢地盘的?

所以,刘备是不方便带诸葛亮入川,同时,法正在当时是刘璋的手下,还不能明目张胆的跑刘备身边帮他出注意,在策略方面,当时刘备主要仰仗的是庞统,实际上,庞统在军事上面的能力是超过诸葛亮的,刘备用诸葛亮在荆州经营后路,带庞统谋益州,选择是上合适的。

庞统在谋夺益州上还给刘备出了三条策略,刘备选中了一条后,才开始从荆州调兵硬攻益州,调动诸葛亮、张飞、赵云入益州时,刘备就已经做好了拿下益州后的准备,实力比刘璋强,又有内应,也不可能拿不下来。

庞统在诸葛亮开始入川后不久也阵亡了,即便他不死,诸葛亮也会入川,庞统的强项是军事方面,内政还是诸葛亮厉害,刘备拿下益州后,需要治理,需要掌控住益州,这不能单独依靠益州士族,也能单独依靠法正,需要平衡。

在平衡之上,当然是先投奔过来的荆州派更放心,而诸葛亮就是荆州派系的领头羊,至于元老派,张飞‘赵云、魏延都是打手,简雍、孙乾等人能力又不够,所以诸葛亮是必须入川的,他要帮助刘备控制益州。

荆州那边,作为暂时的第二序列,只需要一个关羽就够了,也给关羽留了参谋,就是马谡的哥哥马良,实际上要不是关羽后来面临两线作战,这个配置是足够的,把诸葛亮放在荆州是浪费。

综上,诸葛亮入益州是战略需要,不管有没有法正,不管庞统死不死,他都要来,也只有他有足够的能力和领导力帮助刘备经营益州,以及压制益州派。


九头鸟漫谈文史


要谈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诸葛亮的主要工作:

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国志·诸葛亮传》

终刘备一世,诸葛亮所扮演的角色,并非一般人想象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反而更像“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的萧何。所以当刘备称帝建国,由他出任丞相也就是顺理成章了——有意思的是,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主要工作也是“常居中持重”。

在此期间,参赞军机出谋划策的“谋主”,先是“凤雏”庞统,庞统战死后又换成“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法正,都没有诸葛亮什么事。

在刘备集团中,关羽的地位一直高于诸葛亮,刘备入川前期,关羽诸葛亮一同留守荆州,也是以关羽为主诸葛亮为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