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020年,有哪些書是你想看的?預計閱讀多少本?

埃夫隆


2020年重點選讀15本,全年力爭20本。

1、中華書局《漢書》

2、《唐人軼事彙編》

3、《第三帝國的興亡》

4、中華書局《徐霞客遊記》

5、《埃及四千年》

6、姚雪銀《李自成》

7、羅馬帝國衰亡史

8、韓兆琦《史記箋證》

9、魯迅全集

10、劉慈欣《三體》

11、聊齋志異

12、丘吉爾《回憶錄》

13、《文選》

2020年休息時間看看書,不必奢求太多,只要堅持。





凌塔太守


2020年開始了,也開始了自己的業餘創作之路,為了自己的創作,閱讀書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計劃先每個月讀個一兩本書吧!然後再增進讀書量,積累有用的素材。

因為二月份要交本科畢業論文,所以我今年的讀書計劃一月二月必須要吃透和論文有關的書和其他資料。由於本科畢業論文是屬於理工科方面,跟工作有關係,理論的書籍和資料只能硬頭皮死啃。當然啃不下了,可能會看些輕鬆的。比如理財類的,像《富爸爸窮爸爸》《小狗錢錢》之類。

因為確定自己日後創作方向可能多是往民俗文化領域方向發展,也有可能以生活方向發展,很大可能程度會研究文化歷史方面的書籍資料,還有一些關於漢服及中華文化的書,所以會比較多方面研究這類的。當然了,本人還是學識太有限了,寫不出那些真正文化界大佬們的水平,我也只能是盡我所能所知去理解去寫了。關於漢服以及華夏文化方面的書,目前有《漢服歸來》《華夏有衣》《華夏禮儀》。但這方面的書有點少。可能會考慮當地圖書館借閱。當然可能更多的是網上查找相關資料了。

有幾本小說,也有些生活方面的書,這些可能就是平時泛泛而讀了。

先生是個老菸民,為了幫助他戒菸,特意買了套戒菸書,希望通過努力,幫他能夠真正的做到了戒菸。

其實讀書計劃還是沒有什麼章法條理,還是蠻混亂的。不過為了自己的成長為了自己的家人和生活,還是要靜心好好安排,做好各種規劃。


日光海岸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2020年雖然說遇上了這個疫情。但他也可能是自媒體人發展最迅猛的一年。所以我想今年最想要讀的書一定是有關自媒體 以及互聯網和電商方面的一些書籍。 抖音今日頭條是必修課,他可以給我帶來不一樣的開店方式。把線上線下聯繫起來。西瓜大學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我會多花一點時間來學習。 在抖音上有很多的自媒體老師也是我要學習的。




老賀手機資訊


說實話除了看了一些書法書和一些詩詞,近三十年來沒有看過小說之類的書。每天沉浸在電視裡,近拾多年重新拿起了毫筆寫書法,近幾年添加了對歌曲的愛好,書法之餘唱唱歌,一月之前起每天上頭條。所以 我沒有預計閱讀多少本書。


士心湘人


我想讀王小波的書,海明威的書,我19年買了不少書還沒讀完呢,我想我至少要讀10本吧。有時候在手機上下載看,但是我更喜歡讀紙質的書,也喜歡和愛讀書的人交往。

2020年我還要買書看書,雖然有點宅但是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簡單的生活不浮躁。


藍山情感


按照每天讀書兩小時來算,如果是300頁左右的書,一週至少能讀完三本,一個月能讀完12本,一年能讀144本。

我覺得現在把一年的讀書計劃和書目都列出來,意義不是很大,畢竟計劃趕不上變化。不過,近一兩個月要讀的書,還是有必要羅列一下:

01馬爾克斯•加西亞《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已買未讀)

02路遙《平凡的世界》(一直想讀的書)

03曹雪芹《紅樓夢》(多次下定決心要讀卻未讀)

04海明威《老人與海》

05《人間失格》

06毛姆《人生的枷鎖》

07《了不起的蓋茨比》

08老舍《駱駝祥子》

09加繆《局外人》

10《小婦人》

以上是2020年首選要讀的書目,暫時只想到這些。





書影生香


2020,我的書單已經準備好了,有的讀過,今年準備再讀一遍:

1.費孝通《鄉土中國》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3.王國維《人間詞話》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5.曹雪芹《紅樓夢》

6.羅貫中《三國演義》

7.王實甫《西廂記》

8.錢鍾書《圍城》

9.餘華《活著》

10.路遙《人生》

11.莫言《紅高粱》;

12.《林徽因傳》

13.《史蒂夫·喬布斯傳》

14.比爾布·萊森《萬物簡史》

15.《古文觀止》

16.《樊登讀書法》

17.熊培雲《自由在高處》

18.《形式邏輯與高中議論文寫作》

19.曹林《時評中國:用理性反抗壞邏輯》

20.《高效寫作的秘密》




哆飛有話說


2020年,有哪些書時我想看的。我想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對於全國人民來說,這一年的開始於悲傷,但一定是結束於喜樂。而對於我來說今年也是一個極為特殊,因為今年我將正式告白我的學生生涯,正式步入職場,我想2020年的讀書時間可能會將大大的壓縮。但是對於該讀的書是絕對不能馬虎的,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的思考,而思考最為有效的方式是讀書。但讀書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年我將讀完以下這些書目:

1、《源氏物語》

這本書我在上大二時,外國文學老師有佈置讓讀,但是我沒有能夠讀完,這證明了我的毅力還是有些不夠。所以我將在2020年讀完紫式部這本著作,看看這部被稱為日版《紅樓夢》是否名符其實。希望自己讀完之後能夠有所感悟,分享給大家。

2、《千面英雄》

坎貝爾的《千面英雄》這本書在我書架上放了很久,一直想讀但是沒有下定決心來讀。當時因為挺迷坎貝爾所以買了他的著作。本想“對話”這位大師,但是苦於不能下定決心。今年我一定讀完這本關於英雄的啟程,啟蒙,考驗,歸來的全部過程的書。使我可以深層次的瞭解神話最底層的邏輯。打開自己對於英雄新的認真維度。

3《論語》

在2019年,我認為自己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是前往新疆支教四個月,當了四個月的中學歷史老師。那將是我畢生最重要的一筆財富。但在當老師的時候還是遇到了許多困難,尤其是自己想用道理去教育學生時顯得有些無力。所以我想讀讀至聖先師孔子的語錄,讓我對於教和學有更為深刻的瞭解。

4《烏合之眾》

我在2019年曾讀過個體心理學的著作《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明白“人人都有自卑感,都在追求超越著自己”。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所以朋友又給我推薦了這本大眾心理學的著作《烏合之眾》,為什麼人們一旦形成群體,就會出現智力下降、自信倍增、情緒激動等特徵。我想通過對於此書的閱讀,可以使得自己對於群體心理的認識,明白許多自己原本不理解的事情。

5《血疫》

瘟疫是我們人類固有的三大難題,而瘟疫現在離我們的生活格外的近。這本書聞名已久,寫的是曾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疫情,但是我一直未曾翻開過。一、是沒有時間,第二是沒有契機。我想利用這次疫情隔離在家,打開這本書可能令我更容易與書中的內容產生共鳴。

6《哲學的慰藉》

因為大一的那會特別喜歡阿蘭•德波頓所以一口氣買下了他的《愛情筆記》《旅行的藝術》《追憶似水年華》《身份的焦慮》以及《哲學的慰藉》這五本書,從大一到現在我讀完了《愛情筆記》《旅行的藝術》《追憶似水年華》這三本書,所以我想在今年讀完《哲學的慰藉》,2020年的我必定不平凡,所以我需要哲學慰藉我的心靈。

7《哥倫比亞的倒影》

木心的作品我在2019年讀完了《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木心也成為了我的新的文學偶像。對於木心的作品我想細細的品讀,我想就從這本《哥倫比亞的倒影》散文集開始閱讀吧。還有2020年想再去一次木心美術館,靜下心來品味木心的藝術世界。

以上七本書就是我2020年計劃要讀的數目,我想好的讀書方式是精讀每本書,細細品味書中的思想與作者進行對話。以前的自己總跟風追求讀書的數量從忽略了讀書的質量。使自己的讀書效果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也浪費了時間。

所以在未來一年的時間裡我預計會讀完這七本書,並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以及自己對於這些書中不同的見解。我認為讀書是在汲取作者的智慧,而想要汲取到作者智慧的方式只有靜下心來與作者進“交談”才可以完成。


園主浩哥


個人沒有制訂閱讀計劃的習慣,這跟長此以往養成的閒散個性有極強關係。我的閱讀計劃大部分來自於閱讀本身,比方說在看一本書時,其中某一段觀點和理論依據的來源會引發我的興趣,自然就會延展到對另一個作品或作者產生興趣,接下來的行為也就順理成章地展開。

賦閒在家已經快一個月了,而閱讀成了我打發時間最有用的辦法。對我個人而言,觸動最大的作品首推豆豆的《天幕紅塵》。這本書有閒雲野鶴的避世,有義不容辭的擔當,有尋根究底的追尋,有義無顧的愛情……雙主線設置,一條談對人生的避與受,一條談商業的根與質,歸要到底歸納為一總話:見路不走。至此,我才恍然悔悟,曾經那句聽到耳朵起繭的“實事求是”竟然蘊涵瞭如此豐富的哲理、一直以來我對“實事求是”的理解和認知只是停留在其表面含義,從未探尋過背後深層次的意義。當作者用一件件實例舉證,用一句句對白針砭時事,我總算理會了這句看似普通的成語背後概括的哲學思維。在這本書的啟迪下,我把《實踐論》和《矛盾論》列為接下來的必讀書籍。哲學三大內容: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其中以辯證哲學最適應當今世界,而作為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最偉大的領路人和開闢者,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的實踐者、先行者,毛澤東的著作無疑擁有最典型的代表性。

某一天重新看了一遍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感慨萬千。江湖,永遠是一個男人的童話,每個男人心裡或多或少都有對江湖的嚮往。而王家衛與徐皓峰筆下的江湖,是擔當,是傳承,更是對民國那個中化武術“最後的黃金時代”無限緬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原來成為大俠不僅需要具備高超的技藝,更要有胸懷家國的志向與擔當。也正是因此,才對王家衛刮目相看,而作為編劇的徐皓峰,一翻簡歷才知道他的身份不僅是編劇、導演,也是一位作家。於是,我把《道士下山》、《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等徐皓峰的一系列作品作為必讀佳作,希望能從這些作品中,領略民國武林的精彩和浪漫,也能從習武之人身上,看到那一代人心中的以武為名,保國家安天下的熱血情懷。

目前的計劃中,想要拜讀的作品大概是六本左右,三個月也就能看完,不過我相信,通過這些著作的啟發,會有更多優秀的書籍等待我的發掘。


享受生活,享受閱讀,有了詩,自然有遠方;有了詩,沒有遠方也不可惜!


公子漾


你好,我是南嘉。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2019年底覆盤,我便給自己的2020閱讀做了系統規劃,計劃是每週三本(含重複閱讀),重點閱讀方向是自我提升類的,包含認知升級、技能、興趣深化、微習慣培養,書單如圖,每本書都做筆記,閱讀時給自己列相關問題清單,及時地在閱讀時與書本內容互動,整本讀完後輸出書評。

我覺得閱讀不在讀多少本,最重要的有兩點,其一,是讀的時候積極與文本互動,如何互動呢?就是結合書中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往閱讀經驗,不斷向自己發問。其二,是讀完之後要立即去運用,工具類書籍自然好運用,經典文學類怎麼運用,答案是在寫作中,因此讀和寫是不能分家的。

希望我的回答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