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群可愛的年輕人從不缺席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群可愛的年輕人從不缺席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3月5日報道:今天是一年一度學雷鋒日。“學習雷鋒好榜樣”,這樣的日子裡,有一群熱血青年從來不會缺席——他們就是可愛的大學生。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他們從一開始就站在了志願服務的各個“戰場”,用青春能量對抗疫情,也為全社會帶去更多溫暖的力量。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从不缺席

華東理工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施健

守護上海北大門的女孩,天不亮就出發

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施健在疫情期間成為了橫沙鄉防疫青年突擊隊的一員。從2月6日起,在每個服務日的上午8點至下午4點,她都會前往G40高速公路省界道口參加防疫工作。G40道口,被稱為上海的“北大門”,是江蘇、山東等省份人員入滬的主要道口之一,道口的防疫工作採用24小時三班倒的方式以確保來滬車輛能快速通行。

由於防疫青年突擊隊隊員們距離G40道口較遠,她和小夥伴們當天五點半即集合出發前往目的地,而她的一天便從凌晨四點十八分的鬧鈴開始了。

在這個不一樣的年裡,有無數一線的防疫工作人員日夜工作,本該一家團聚的元宵節,施健和小夥伴們仍奮戰在防疫工作第一線。口罩在他們的臉上留下勒痕,衣裳被防護服悶出的汗水打溼,一日三餐早已被工作打亂……這是一群“最可愛的人”。

施健在臨出發前也會感到害怕,但在車主與乘客一聲聲溫柔的“謝謝”和“辛苦了”聲中,害怕消失了。更有一些熱心的人們向她詢問如何能加入志願者工作。這一切讓年輕的女孩在疲憊的八小時工作狀態下倍感溫暖和鼓勵。施健說,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也一樣,正是這樣的溫暖、感謝、支持,讓一線工作人員對這場戰役更加充滿信心與鬥志!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从不缺席

上海外國語大學大四學生孫峻梓

他考上清華碩士,天天在社區消毒

這個春節以來,寒假回到湖北的上海外國語大學大四學生孫峻梓多了一份“兼職”,每天爬著樓梯,一戶接一戶為社區裡新增的確診和疑似病例進行家庭消毒。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家在湖北襄陽的孫峻梓,成為了社區消毒隊的“主力隊員”。

孫峻梓已經被清華大學錄取,下半年將攻讀碩士學位。放假回家以後,孫峻梓目睹了整場疫情的蔓延。1月31日,他加入了湖北省襄陽市中心醫院下屬的中原社區衛生中心社區消毒隊。

消毒工作對人的體力有很大的要求,消毒用的霧化器裝滿消毒液足有25公斤。“如果是電梯樓還好說,但是在某些居民樓,七八樓要爬上爬下,是很困難的。”因為消毒隊裡多是五六十歲的同志,而消毒任務又很艱鉅,年輕的孫峻梓作為唯一的“壯勞力”挑起了重擔。

因為身在一線,孫峻梓看到了更多勇敢堅強的中國人。“醫院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社區的消毒隊、居委會的大爺大媽,大家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有這麼勇敢負責的防疫人員,我們沒理由不戰勝疫情。”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从不缺席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金融學大一學生餘森樂

口罩生產告急,大學生走上流水線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金融學的大一學生餘森樂在口罩生產線上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

18歲的他是一名擊劍運動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後,餘森樂和他們身邊的同齡人們首次直觀地感受到了疫情的壓力。餘森樂說,他們迫切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

“一開始是我姐姐轉到她的朋友圈裡的。那個時候我每天都在家關注疫情的消息,特別希望能找機會參與到抗擊疫情的活動中,所以一看到有人招募志願者,立刻就報名了。”

第一次上生產線,餘森樂緊張得不得了。他負責的工作是計數和裝箱,因為全神貫注盯著口罩,他甚至感覺不到疲倦,一個班次的連續夜間工作長達12個小時,但他依然精神抖擻。一個晚上,餘森樂完成了大約6箱約30000個口罩的計數、裝箱工作,這樣的數量讓他成就感滿滿。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从不缺席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2017級本科生周沁人

“買不到,就去做口罩!”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17級本科生周沁人同學寒假回到了家鄉江蘇蘇州,進入一家口罩工廠做起了志願工。

口罩製作乍一看簡單,但對於周沁人這樣的“純新手”來說,尤其在繁重的生產任務下,對技巧、耐心和體力卻都是考驗。起初,周沁人在機器生產線上輔助車間工人,負責把壓制好的口罩布面不斷補充放入機器的起始點,保證機器組裝口罩帶子的工序。“在放入的時候,必須非常平整,稍有褶皺,機器就會被卡住,影響生產效率。”

一天工作8小時,周沁人的眼睛就像顯微鏡一般。她需要精準地檢查每一隻生產出的口罩,腿痠眼花是“家常便飯”,但想到自己能為抗擊疫情做出自己的努力,周沁人沉下心集中注意力,獨自完成了近1300件口罩的挑選任務。

復旦學子組隊為前線醫護子女輔導功課

白衣戰士們在疫情前線奮力拼搏,家中孩子的學業成了他們的牽掛。日前,共青團復旦大學委員會組建了一隻戰“疫”前線醫務工作者子女線上輔導志願隊,將為前線醫護人員的子女提供學習上的幫助,為廣大戰鬥在前線的爸爸媽媽們分憂。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从不缺席

接受輔導的醫護子女

經過報名考核,最終有265人通過面試,入選第一批線上輔導志願者隊伍。這些志願者將按輔導的年齡段分為學前教育分隊和中小學作業輔導分隊,在通過研支團成員的教學方法培訓和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業老師的心理教育培訓後,他們將在一對一線上輔導中為孩子們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

輔導對象中,共有64名學齡前兒童、103名小學學生以及62名中學學生,涉及到文理各科多方面需求,並且一些學生需要多名志願者進行多科輔導。從專業、從教經驗、性別匹配等多角度出發,志願者與輔導對象的匹配儘可能滿足一對一“結對子”,形成穩定的點對點服務。

目前,入選的265名第一批線上輔導志願者已經與229名輔導對象進行了初步配對,並正進行進一步的溝通。“自己學習和給別人系統講授差別還是很大的,這一點也為我之後的學習提供了啟發。”經濟學院19級本科生楊文沫說,“作為醫務人員子女,能為本次戰疫情做出一份貢獻,我感到十分開心。”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从不缺席

上海大學理學院2017級研究生、退役軍人俱李菲

軍人風采不褪色,大學生退役軍人積極抗疫

上海大學理學院2017級研究生黨員、研究生“實踐夢想家”俱李菲是一位退伍女兵。她的媽媽是陝西省咸陽市的社區工作者,從大年初一至今每天都在小區入戶排查。

當得知家鄉榮泉社區徵集黨員志願者時,俱李菲和爸爸第一時間報名上崗,協助社區抗“疫”工作。她說,戴上黨員志願者紅袖標的那一刻,她的最後一個寒假也變得有意義起來。

手持溫度計,站在小區門口為來往的居民測體溫,比起戰鬥在抗疫一線的人,她覺得這根本算不上什麼。但面對來往居民的配合和理解,她更加理解了沒有誰是“局外人”,沒有事是“份外事”,相信全國人民手拉手,一定可以保衛家園,抗擊病毒。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群可爱的年轻人从不缺席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學生鄒士傑正在獻血

疫情爆發後,武漢街頭行人寥寥,獻血量下降,醫療血液保障面臨重大挑戰。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學生鄒士傑用獻血的方式奉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一名光榮的退伍軍人,也是一名學生黨員,鄒士傑更多的想到了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在家鄉安徽淮南血庫告急之時積極報名參與獻血活動。他堅信,在抗疫過程中,有了這群堅守崗位、熱心奉獻的人,祖國一定能夠恢復勃勃生機,迎接2020美麗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