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5G时代已至,射频前端市场将迎来哪些新挑战?

射频是无线产品中一个关键部件,进入了5G时代,其背后牵动的价值尤为重要。但和很多的其他核心半导体元器件产品一样,我们国内企业的水平差距依然明显。

物联网将催生更大的射频前端需求

进入5G移动通信时代,数据传输几乎是无线通信网络的全部业务需求。因此,高速率、低延时、低成本、高频谱复用率的数据传输技术被作为5G的核心无线传输技术隆重登上舞台,这也为射频前端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建设的兴起,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也都将进一步扩大射频前端市场。

据悉,到2025年,将有416亿台物联网设备,产生79.4ZB的数据。另一方面,从2018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将以28.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对物联网领域而言,射频前端的主要要求是低功耗、低延迟、高性能、低成本和可定制化,同时这也是射频前端芯片设计研发的主要方向。

面对这样严格的技术要求,5G宏基站+5G微基站+WIFI构成的5G时代网络拓扑架构,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射频前端芯片解决方案,才可以实现能支持百亿级无线器件的无缝网络运行。

5G时代已至,射频前端市场将迎来哪些新挑战?

全球射频前端竞争格局分析

从5大器件的营收占比来看,滤波器约占射频器件营收的50%,射频PA约占30%,射频开关和LNA约占10%,其他约占10%。可见,滤波器和PA是射频器件的重中之重。对于通信设备而言,没有PA,信号覆盖会成问题,而没有滤波器意味着设备丧失抗干扰能力。

5G时代已至,射频前端市场将迎来哪些新挑战?

(1)滤波器&双工器

滤波器包括声表面滤波器(SAW)、体声波滤波器(BAW)、MEMS滤波器和IPD等,其中SAW和BAW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滤波器种类。

全球SAW滤波器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村田(47%)、TDK(21%)、太阳诱电(14%)、Skyworks(9%) 、Qorvo(4%),合计占比达95%。

5G时代已至,射频前端市场将迎来哪些新挑战?

相较于SAW,BAW更适合于2GHz以上的高频段,5G新增频段包括Sub6G和毫米波等超高频频段,BAW将成为5G滤波器应用主流。

全球BAW滤波器市场份额TOP3分别是博通(87%)、Qorvo(8%)、太阳诱电(3%),合计占比达98%。其中,博通一家独占87%,“寡头”局面初显。

5G时代已至,射频前端市场将迎来哪些新挑战?

相比之下,国内滤波器设计还有很大的差距。国产滤波器厂商有麦捷科技、三环集团、中电德清华莹、信维通信、好达电子、天津诺思、大富科技、武汉凡谷、华远微电、瑞宏科技等,但还没有厂商能够成熟商用BAW滤波器产品。

对国产厂商而言,滤波器是瓶颈中的瓶颈。目前,能够量产的国产SAW滤波器,因尺寸太大没法做集成,只能外挂在芯片外面。GSM、2G或3G低频通信用的SAW滤波器,国内竞争者将有机会超过对手,而4G和5G使用BAW和FBAR滤波器,天津诺思、麦捷科技等正开始突破。

在代工模式上,目前可量产出货的滤波器厂家都是IDM模式。在制造工艺方面,MEMS技术制造滤波器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在保证高度一致性和高质量的条件下实现大规模量产难度较大。

双工器也常常被划入滤波器行列,它由两个滤波器组成,可在一条信道上实现双向通信。半双工是通信双方轮流收发,全双工是通信双方同时收发。全双工通过频分双工(FDD)或时分双工(TDD)实现。

(2)功率放大器(PA)

业内人士指出,4G手机内PA数量平均5~7个,5G手机至少十多个,以20 亿部通讯终端、单价1~1.5美金计算,市场将是千亿元级别。

在终端市场,全球P A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Skyworks、Qorvo、Broadcom、Murata占据,四家厂商合计占比达97%,其中前三家合计占比达到92%。

值得注意的是,Qorvo、Skyworks和Broadcom都完成了PA、Switch、Duplexer、Filter全产品线布局,拥有专用的制造厂和封装厂。

从三家厂商的财报数据来看,它们在移动通信射频前端市场的毛利率均高于40%,最高可达50%,净利率约30%,具有极强的盈利能力。

5G时代已至,射频前端市场将迎来哪些新挑战?

基站市场,NXP和Freescale在合并前总共占据了51.1%的市场份额。

国内PA设计公司主要有中科汉天下、唯捷创芯、紫光展锐、慧智微、飞骧科技、中普微(韦尔股份控股)等。

在射频PA代工模式上,Sky-works、Qorvo和Broadcom采用IDM模式。同时,晶圆代工模式也在兴起,主要有台湾稳懋等。国内PA晶圆代工厂商主要有三安光电、海特高新。PA封测厂主要是华天科技和长电科技。

在制造工艺及材料方面,射频PA主要采用GaAs、RF-SOI、CMOS和SiGe。其中基站PA将采用高频性能更好的GaN材料,终端PA预计仍会采用性价比更高的GaAs材料。

目前,国内PA产品大多停留在中低端应用,布局高端应用的PA厂商为数不多。不过,华为自行设计GaAsPA,给了国内PA厂商一剂强心针。同时,5G的到来也将带给国内PA厂商更多替代国外产品的机会。

(3)射频开关(Switch)

射频开关在5G要求下既要满足高功率、高频率要求,也要配合更加复杂的射频信号路径进行结构性提升。在材料及工艺的选择上,射频开关多采用化合物半导体工艺如GaN、GaAs工艺等,亦或继续沿用RF-SOI工艺。

根据QYR Electronic sResearch Center 的统计,2010年以来全球射频开关市场经历了持续的快速增长,201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14.47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期间仍保有9.5%的年增长率,市场规模达到19.01亿美元。

目前射频开关市场主要被Skyworks、Qorvo、Broadcom、NXP、Infineon、Murata等占据,这些厂商不断通过生产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效率。

国产RF开关公司有卓胜微、德清华莹、紫光展锐、唯捷创芯、韦尔股份、迦美信芯、宜确等。其中,卓胜微是国内最大的开关供应商,已打入三星和小米供应链,年销售额约1亿美金;展锐同为三星供应商,但所占份额不及卓胜微;唯捷创芯、德清华莹提供PA设计的同时,也提供RF开关、天线调谐器产品设计。

射频开关70%以上采用RF-SOI工艺,部分采用GaAs工艺。LTE LNA主要采用RF-SOI和CMOS工艺。国内射频开关封测厂主要是嘉盛、日月新和通富微电。目前,国内做RF -SOI射频开关的公司已有20-30家,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适用于5G的高频RF开关,是国产厂商极力攻破的方向。

5G时代已至,射频前端市场将迎来哪些新挑战?

(4)RF天线

目前智能手机主要采用LDS和FPC天线,随着5G频率走向高频,在Sub 6G范围内,LCP和MPI凭借更低的高频损耗将成为主流。尤其在毫米波范围内,天线尺寸急剧缩小,将采用天线阵列模组。LCP优良的弯折性能有助于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内部的狭小空间。

LCP产业链上、中游主要由外国厂商把控。

在国内,生益科技进入LCPFCCL领域,信维通信进入LCP天线领域,立讯精密为LCP天线模组供应商,京信通信和通宇通讯主要是基站天线供应商,硕贝德作为曾经的手机天线霸主,如今产品切入基站、车载和V2X天线领域。

业内人士分析称, 因5G天线设计方案将由“单体天线”改为“天线阵列”,新型磁性材料及LTCC集成技术将是5G天线的核心技术,LCP天线性能比LDS更好但价格是LDS的20倍,国内手机厂商华为自己设计天线,可能改变天线厂现有的竞争格局。

总体而言, 领先的射频器件供应商几乎都采用IDM模式,拥有自己的晶圆厂是其能够领先市场的关键。相对而言,国内更多以代工模式为主,如GaAs工艺主要厂商有台湾稳懋、台湾宏捷科和厦门三安集成,RFSOI工艺主要厂商有TowerJazz、中芯国际和华虹宏力,CMOS工艺主要厂商有台积电、中芯国际和联电,SiGe工艺主要厂商有格罗方德和TowerJazz。国内少数厂商也在尝试IDM模式,但是短期内依然会依赖代工厂。

5G时代已至,射频前端市场将迎来哪些新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