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么是书法?什么是写字?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假作真来真亦假


什么是书法?什么是写字?二者的区别是什么?简单来说,写字不是书法,但是,书法一定是建立在写字的基础上的。

一、写字

写字是用笔在纸上或者其他东西上作字;

写字是世界上的各种文字都适合;

写字是依托于文字;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

写字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表达字义,发挥文字的实用性(文字是用来代表语言传达思想的工具);

写字在形式上只要求按照汉字额基本结构,清楚正确地写出字形。

二、书法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书法依托于文字,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的多;

书法可以表达书家的感情、性格、趣味、气魄、风格、思想等精神因素;

书法侧总追求汉字的艺术性;

书法是表达书家精神美的艺术;

书法包括:笔法、笔势和笔意三大要素;

书法作品是技法和神韵的完美统一,是书法艺术美和文字内容美的相互映衬;

书法首先是写字然后才是艺术。

总之,

写字更多是实用性,而书法则是书家情怀的载体。


书法有云


有人问我,什么是书法?什么是写字?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最为主要的区别是书写起来是否具有法度。而法度要求的高低,就决定了两者的实用性、艺术性,决定了技法性要求的高低。

很多人一说起书法,就觉得那个是艺术。但是我们在承认它是艺术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书法中最关键的要义是“法”,只有我们遵循一定的书写法度来进行书写,才能说写的是书法,否则就是写字。

有无法度,成为衡量书法和写字最重要的区别点。但是写字和书法在一开始是不分离的,真正开始有了分离,是在书法艺术自觉期到来之后。

书法自觉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此之前,人们的书写虽然具有艺术性,但是这并不是人们要追求的效果。比如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被人们所记载的书法家李斯,他撰写的著名的书法作品《峄山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为人所熟知的书法作品。

当时李斯写这块碑石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给秦始皇歌功颂德的。而选用李斯作为书写者,很显然是考虑了李斯实际的书写水平的。但是这种书写水平上的考察上升到书法艺术的高度了吗?显然没有。

因此,李斯书写的作品就带有很浓烈的实用主义色彩。这就是写字,而非书法。至于其中带有的书法因素,那是我们后人用艺术的眼光进行观察的结果。

魏晋时期,人们思想逐渐从汉朝时代僵化的经学体系下解放出来,人性、人情,人的审美被得到承认,人的觉醒促进了艺术上的发展,艺术自觉时期,作为表现人情的书法作品,自然开始注重艺术上的追求。这些艺术上的追求开始以一种极度规范化的形式出现,那就是中国书法中的笔法系统。

而晋唐时期乃至于往后一段时间内,魏晋笔法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技法内容。掌握了一定书写技巧和笔法技巧的书法创作,开始与普通人的书写区分开来。普通人的书写因为不注重法度,没有法度约束,因此很难构成我们认知上书法艺术。

而写字这种行为,大多被看作是传递文字信息的举动。文字自从被发明的那天起,就承担着传递信息的使命,但是文字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兼具具象信息和抽象信息这两种信息种类。

而写字所传递的,就是抽象信息,是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意思。而具象信息,就是给人的感受、它的书写风格、用笔乃至于整体的艺术构造,是如何的,据此可以推测出来的书写者心情如何,这是书法要传递的。

那么有没有将写字和书法结合在一起的书法家呢?实际上是有的,基本上古代书法家很多书法作品都是日常性的书写,很少有纯粹为了作品而创作的“书法作品”。比如王羲之十七帖,很多都是日常内容书写。

当代艺术观念的发展,艺术作品渐渐脱离生活,成为高于生活的存在,才有了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品,书法也是如此。

总之,书法和写字,曾经没有区分,但是当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了区分,这一区分的结果,就让书法和写字有了天然的分别,到了后来,又在书法的书写行为之中分化出了艺术作品和日常书写这两种书写形式。这就是书法和写字之间的区别。


松风阁书法日讲


书法,在不违背文字意义前提下,可以有充分可变性的表现力,可以虚实伸缩、疏密、奇正、歪斜、松散……通过毛笔的提按,顿挫,缓急,节奏快慢而产生优美的韵律,通过点线,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牵侧斜正,均衡,大小,错落,动静,收放,以动态的、静态的表达,显现出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映衬,彼此呼应,相生相克的“道”的深意来,它和写字的概念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至于书法与写字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基本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书法艺术一些根本性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我们不妨先从字源学的角度看看“文字”的含义。

  “文”的本义为花纹、纹理。笼统而言,“文字”一般指记录语言的符号。先秦时期,“文”一字已带有文字的意思。到了秦代,“文”指独体字,“字”却专指合体字。按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文”是基础和根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乃是“形声相益”生发出来的。许慎的表述要言不繁,寥寥数语便清晰勾画出文字由简单而丰富的发展脉络。



白蕉书法

  写字也好,书法也罢,它们同样以汉字为书写对象。“书”,原本的含义为书写、记录、记载。“书法”一词,则专指用毛笔书写汉字这一书写艺术。应当注意,中国的汉字包含着形、音、义三种基本要素。当然,第一要素也即字形学因素,是与写字或书法最直接关联的,但另外的两种要素也并非与它们无关。文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其意义在于社会交往,在于流通,其功能是传递信息。而这,显然是通过“音”和“义”方得以实现的。这一点,也正是“写字”的基本功用。换句话说,“写字”是实用的,日常的应用是它的首要功能。由于这样的原因,清晰、正确、快捷、明白易懂,便于流通,便成了“写字”所必须考虑的因素。而对书写工整美观的要求,实际上也是为以上目的服务的。



启功书法

  快捷、准确,而且工整地书写出每个字符的笔划结构,以清晰无误的“形”传达出正确的“音”和“义”,这是日常书写文字的基本要求。那么“书法”呢?这时,它还需往前迈进大大一步,它需要超越实用的目的,进入艺术审美的境界。也就是说,虽然它与“写字”同样在汉字“形”的结构起点出发,同样不容忽略传达文字本体“音”和“义”的基本职能,但实用不再是书法的首要之义,审美功能才是第一位的。

  中国书法本质上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唐代著名书论家孙过庭《书谱》认为,书艺 之一道,奥妙就在于“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也就是说,点线笔墨,疏密聚散,无不是书家心情意绪的外化。孙过庭进一步举例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秋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巳叹。”这里列举的是一些人所熟知的作品,因为文字内容本身以及情感指向的不同,便应在书写时体现出“情”、“意”、“神”、“志”、“哀”、“乐”的不同情状。这,正是从抒情达意的关键角度,把握住了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



沈尹默书法

  东汉书法家杨雄说:“书,心画也”。所谓“心画”,是心灵之迹,是感情的外化。诚然,当时杨雄所说的“书”多是指文字,但后来多被人引申至书法艺术。因为,正是这种抒情写意的特征,使书法家获得了驰思遐想,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历代书法家众多,风格各异,所留下的书迹何啻恒河沙数?不过,我们万不可忘记这一点,历代书法作品面貌尽管千变万化,结体仍只能以汉字本身的结构为出发点。作为方块象形文字的汉字,其字体本身也有一个递进演变的历程。早期的文字,状如简单的图案,多属与人类自身活动关系密切的物象图形。最明显的例子,当是日、月、山、水、车、马、牛、羊等象形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记事的需要增加,又按照形声、指事、会意等方式组成了新的文字。从保留形似较多的甲骨文、篆体到方块形的隶书、楷书,乃至草书、行书,可以看出汉字一条基于实用关系而逐渐由繁到简的演变脉络。汉字从象形转化到表意,也就是从具象转化往抽象的符号。从汉字的结构来看,这时虽已看不出多少物象之形,但新文字的出现仍然是对自然物象进行提炼、概括、简化而得,仍保持着对自然和事物的某种原始的摹拟关系,而且是实用与审美关系统一的结果。中国的汉字,是具有一定空间形象性的表意文字,每一个具体的字都有单独的语义,不像西方拼音文字那样仅是声音符号,组合起来才构成单词。汉字的笔划组合变化多端,仪态万方,形象生动,这就为书法艺术的创造提供了无穷的资源和无尽的空间。



邓散木书法

  书法的用笔和线条也是从简单到丰富的。在汉字书体演变至篆书的阶段,字形还带有较明显的象形意味,笔划线条也较规整划一。这时的书法艺术,主要着眼点是在于表现文字自身的结构造型。至隶书出现,字体结构日趋简化,象形因素减褪,这时文字的笔划出现了粗细长短变化,加上收放波磔的处理,便产生横、竖、撇、捺、点等丰富的笔划形态。以后楷书、草书和行书的出现,则更一步步丰富了笔划点线的艺术表达能力。这样,书法艺术便从一开始的侧重字形结构走到了注重线条组合变化和整体空间构成,表现能力大大提高了。无须赘言,整体的艺术张力比单体文字的美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蔡元培在《图画》一文说:“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这说法虽仅着眼于一个角度,实已撷出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基本特征。书法家以汉字为表现起点,通过点、线的组合安排,以强弱、疏密、轻重、徐疾的变化节奏,能营造出一种龙飞凤舞,酣畅淋漓,有丰富内蕴的艺术形象。书法是形、意、神整合一体的,书写者需通过笔道把自己充盈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意趣传达出来,使观赏者从富于张力的书法艺术意象中获得感悟或感染。这其中,最关键之点是动人以情。由此可见,中国的书法,本质上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


潘伯鹰书法

  书法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这一说法,是从它的主体特征,从艺术创作角度而言。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任何高明的抒情写意都只有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为载体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所谓书法的艺术表现,只能是通过符合书法内在规定性的视觉语言形式系统而进行的。而在这个艺术形式系统中,“写字”和“书法”都同样需要遵循一些公共的“游戏规则”。

  我们知道运用毛笔写字的一些常识。典型的例子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中锋铺毫,点划圆满周到;结构: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错综变化,疏密相宜,通篇贯气。诚然,这些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的技法还只属基本功,在应用中还要讲究笔法、笔势、笔意,重视通篇的气脉。倘若写得工谨整齐却刻板呆滞,也即古人批评的“状如算子,生气全无”,那是连实用性的“写字”也要为人诟病的。


陈忠康书法


 那么,在书法艺术表现当中,要求就高多了。一件书法作品,应有艺术的意蕴,有动人的神彩,要体现出作者独特的风格个性。书法虽属视觉艺术,它毕竟不同于状物的绘画。其点画线条不代表物象,也没有色彩,全靠笔道墨迹的气质,笔划线条疏密聚散的韵致(当然还有文字内容本身的导向性)所体现出来的“书势”、“书意”去感染观者。这一逻辑结构环环相扣:情感心绪和审美意趣是无形的,书家需要对之物化、外化和形象化,通过视觉语言才能传递给别人。再者,这一途径别无选择——只有通过书法作品中有形的点画线条,而且是通过“书势”、“书意”才会产生感染人的艺术魅力。由此可以看到,书法艺术的情感性和表现性特征远远超越了实用性的范畴。这样,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何以某些书法作品为了追求空间形态和审美效果的独特性,有时甚至不惜损害汉字以“形”传达“音”、“义”的基本职能,使得许多观者难以卒读,乃至需要附注释文的原因了。



杏武科书法

  在书法艺术中,这种情况是无可厚非的。实用性的“写字”主要是把书写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载体。而作为一门艺术的书法则是表现性的,抒情写意,突出审美的意趣,在视觉形式语汇的手法上,它远比实用的“写字”丰富。不过,话又说回来,二者虽有很大的区别,在书史上仍不乏融二者于一体的成功例子。东晋“二王”的信札、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均如是。当然,能臻此境殊属不易,非大家不能为也。

 (梁江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博士生导师)


杏武科


我认为,书法与写字都追求美並都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一是,书法侧重艺术,写字侧重实用。

二是,书法注重法度和传统,强调必须上"体",写字在字的结体上比较自由。

三是书法讲求技法,写字在用笔等方面也相对自由。

四是,写字侧重用字来表达意思,书法虽有字意的表达,但最主要的是借助文字的气韵和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意境。



76651703812笑抒心语




练习阶段,请高人指点。


康乐堂书法


写字与书法有什么区别?

汉文字是什么时候有的?

书法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甲骨文是算字还是算书法?

都是高手,不敢讲了。

都是大师,本人的学习是认真的。

请哪位老师教我一下。

本人在此先谢谢了!



杨炳升66














一句话回答:写字是为了写成一样的,书法则是为了追求不同。何谓不同?看图。


向金港的象


我认为,书法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体。实用性(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写字)是基础,适当表现个人特点的艺术性是提升。没有实用性基础的书法不叫书法,那叫画画,叫闹着玩。丑书想证明自己是艺术,这没有问题。如果想证明自己也是书法,那我只能说:别逗了。


醉花落77482957


书法与写字沒有区别,书法是写字,写字也是书法。


古代书法分篆书、隶书。篆书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是汉字的祖宗。后来由篆字进化成了隶书,隶书是用毛笔写在竹简的文字,再后来随着纸张的发明,书写方便了,同时隶字也演化成楷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又分支出来行书、行草、草书等。

后来西方发明的钢笔、圆珠笔、铅笔逐渐传入中国,于是,便有了硬笔书法,大部分人为了方便,便放弃了使用毛笔。毛笔便成了少数人做书法艺术奢侈品。



除了上述这些,现在仍有用毛笔或板笔在街面、商场、等公共场所或做广告或搞宣传等,于是又派生出来仿宋体、黑体字、重影字等,这些统称叫美术字。


书法故名思义,也就是写字的方法;写字本身也就是将字体写在纸张或其它什么地方上,或者说写字本身就是写字,所以书法和写字没有什么不同。


湛蓝天空依旧是我


谢谢头条家的文小姐邀请!

对于“写字与书法的区别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

第一,先厘清什么是写字。

简言之,写字,凡会汉字书写者写出的汉字,就叫写字。说白了,写字,就是一种简单的书写,只要把字体写清晰,能让自己和别人看明白就可以了。写字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没有太多的讲究。无论写出的是工整的字,漂亮的字,还是不工整,不漂亮,甚至是了草的字,都叫写字。

第二,再厘清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往窄里说,书法又称之为“艺术”。

书法分五体,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上图为汉《夏承碑》局部,传说为东汉书法家蔡邕所书)

汉代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说:“为书之体,须循其法,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像也,方得谓之书矣。”

(上图为东汉书法家蔡邕书法)


写字不叫书法。印刷体字也不能称之为书法。清代及清代之前的台阁体、馆阁体,以及民国时期的楷书,那个时代(时期)称为写字,现在可称之为书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书法呢?书法,是在遵循传统笔法和字法的前提下,通过毛笔的提按,顿挫,缓急,节奏快慢而产生优美的韵律,通过点画及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牵侧,斜正,均衡,大小,错落,动静,收放,以动态的,静态的表达,呈现出互相制约依存,映衬,呼应,相生相克的“书道”深意来,这就是书法。另外,书法还有墨的自然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