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梅兰竹菊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大鹏展翅3332


古人说: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

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其中梅花又被誉为“竹松梅”岁寒三友之一,可见人们对这些植物花朵的真正垂青。

梅兰竹菊各有特色,梅花是孤傲坚韧、兰花是幽静淡雅、竹子坚韧清高不可摧、菊花淡雅又淡泊。因为它们都有各自鲜明的、独立的个性,所以经常被人们喜爱和自誉,并借物言志,借物抒情。

看似各自具有不同特征的梅兰竹菊,却共同具有“高洁、自强、勇敢、坚韧、清爽、淡泊明志、脱俗、耐得住寂寞”的气质和精神, 它们不矫揉造作,懂得各自的分寸,又独自娇艳盛开的姿态,总是让我们爱不释手并眷恋不已。而这些共同的特征中,“高洁、坚韧、可以忍耐寂寞、淡泊脱俗”的精神则更是别具一格。

01 最能象征坚韧品质的花中仙子-梅花君

有的人喜欢梅花,因为喜欢梅花的那种矗立严寒的傲骨和清高。

比如李清照,一生中多首诗词中都有赞叹梅花的诗句,表明了她个人的那种面对生活和生命的坚韧、顽强、自立的性格。

她曾写出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里的“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又写出了《玉楼春》里的:"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梅花对于李清照,不仅是借物言志的器具,更是一寄相思的信物。

比如王安石,曾写了一首我们最熟悉的咏梅诗词《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让我们真正的透过自然之物远远感受到了梅花的清冷和傲立风霜的高贵品质。

在花中四君子中,若论坚韧和忍受寂寞,梅花当属四君子之首,人们往往在严寒中看到她独立枝头,又看到它在墙角悄然绽放的英姿,不由得被它的精神深深的打动。

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更是赞誉了梅花的这种清骨和傲香:“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人喜欢梅花,不仅因为梅花在皑皑白雪中盛开的那一抹红色,更是因为它独有的身姿,而这种身姿,不是因为它的肥美,而是因为它的清瘦、它的少枝、它的含苞待放。

这让人想到了一个少年的侠侠风骨,又让人想到了一个姑娘的伶俐俊美和清秀高洁。

02 最有高洁幽静之美的稳重君子-兰花君

我们经常形容兰花会有这样的说辞:“空谷幽兰,忘尘之花”。

兰花的美是沁人心脾的幽香之美,淡雅、清爽、明媚、骄暖。所有形容温暖的词用在它的身上并不为过;所有衬托出它一尘不染的诗句也总是觉得写不出它的真正清幽。

假如把梅兰竹菊这四种花比作女子,那么梅花是最冷艳的女子,竹子是最潇洒的女侠,菊花是最伶俐的邻家女孩,而兰花就是那大家闺秀中一朵最明媚清婉的花君。

它本名“胡姬花”,又名“中国兰”。它是最能善解人意的君子,所以它有淡雅的别名:君子兰。然又素有四清之说:“气清、色清、神清、韵清”。

所以兰花是真正的花中四君子中的“花中君子”,它总是以清爽示人,又以最稳重,又能耐住性子的品格被人们所喜爱。

兰花中有很多品种,但是无论品种有多么繁多,她的姿态静美,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理由,比如蝴蝶兰,给人一种面若桃花,身如飞燕,轻盈又淡雅的姿态,总是让人喜爱的不得了。

孔子赞誉兰花:“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这短短的诗句凝聚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和独有的清幽气质,以及柔静的外表,坚韧不可摧的内心品质。

陶渊明说:“幽兰生前庭,含蓄待清风”,又道出了兰花的含蓄,更让这种大家闺秀的姿态多了几分相似。

于是有了男子、女子争相以兰取名,来寄托自己的品质和情操。

03 最为坚贞虚心又能忍耐寂寞的花中君子-竹子君

花中四君子中,唯有竹子是潇洒又正直的才子,它性直,空心又象征着虚心;它消瘦俊美,远望不可亵玩,近看总是让人有着敬畏之感。

古有东晋王子猷最喜竹子,被人们称为“竹痴”,《世说新语》中说,王子猷痴情竹子,当他暂时借住在别人的空宅院的时候,就让人马上去种竹子,有旁人不明白,就问他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王子猷在新栽种的竹子旁边陶醉许久后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可见王子猷对竹子的喜爱程度和痴情程度,在于他来说,也许竹子已经俨然成为了他的故人和知己了吧。

而自王子猷之后,就是宋代的大画家文同了,因为喜爱竹子,画出了很多惟妙惟肖的竹子的画作,于是后来就有了人们经常说的“胸有成竹”的成语。

之后,清朝郑板桥也喜欢竹子,他的一生中大多都是以画竹为生,为了寄托自己的情思,郑板桥也把这种爱竹的行为做到了极致。他曾说:“板桥专画竹兰,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可见他是实实在在的爱竹之人。

古代文人描写了很多关于竹子的诗句,白居易就曾在《养竹记》中歌颂了竹子的品质高洁和贞坚。人们爱竹,就是因为它的贞坚、它的正直、它的虚怀若谷。

有语说:竹生三年,不长;生五年,则成竹。这真正的说明了竹子的坚韧和隐忍,然后最终长成可用之才的高贵品质。

于花中四君子中来说,竹子的坚贞也是其它梅兰菊不可比拟的;它的高洁又是可以与梅兰菊真正相媲美的。

04 最是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花中隐士-菊花君

陶渊明在诗词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见菊花对于陶渊明的重要。陶渊明爱菊,源于菊花象征着一种淡泊明志的心境,又是一种象征自己喜欢清雅、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这就让本来就很淡洁的菊花瞬间变得更加具有了脱俗的气质。

人们常说,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中最为低调的隐士,它不仅活得通透明白,也活得潇洒自由。所以它常常被誉为“花中的隐士”,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拿来争相效仿。

元稹在《菊花》的一诗词中写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隐喻了自己对于菊花的喜爱和菊花品质的高度赞赏,这里他不仅赞赏菊花的隐士风格,更赞赏菊花的经历秋寒仍然顽强开放的坚韧品质,更表达出了自己无以言表的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而孟浩然,也曾写下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佳作,轻描淡写中,表达了自己钟情于菊花的志趣。这句话不仅描写了菊花的花时和盛开的季节,更是描写了自己喜菊的心态。

九月重阳节盛开的菊花,不仅可供观赏,还可供饮用,比如我们现在还在沿用的吃菊花茶,不仅是一种相思的寄托,更是表示一种对长辈的尊重爱戴,这让菊花常常被赋予吉祥和长寿的含义,更显出庄重又淡雅宁静的气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一起交流讨论!

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任文字千千万万子,不忘初心!遇见安苒,遇见读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