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写毛笔字如何掌握笔画粗细?

青岛人儿书法于嫚


毛笔字的笔画粗细,提笔,笔画就细,按笔,笔画就粗。但毛笔书法的粗细,并不只是简单的提按就能解决。



书法中的粗细不是一成不变的。笔画粗细的变化,受运笔速度的变化,运笔距离的长短,虚与实的转换而不断的在改变。变化越丰富,作品的韵味越悠远,观赏性也越强。


初学的朋友笔画的粗细变化不大,粗细的控制靠毛笔的偏斜来改变,而毛笔一偏斜,就成了侧锋,影响了笔画的质量。还有,初学者的笔力较弱,笔锋基本是一直按下去写,使笔毫下压太多,笔毫成了支撑的力点,毛笔变成了硬笔,失去了轻重的变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提不起笔来。

要让笔画产生轻重的变化,手上的力量是向上提,使毛笔仅笔锋很少的一部分着纸,随需要而按下。按下随即提起。起伏跌宕,随心而动。



子衿书法


要解决笔画粗细的问题,首先的了解毛笔的结构。

先把毛笔的笔毫做二分之一分割,写字时一般只用笔尖端的二分之一,笔杆端的二分之一一般是不用。那么这二分之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增加笔毫的弹性。有些书家拿到一支新笔干脆只发前面的二分之一,后面二分之一保持原样。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本人不建议这样做。这样就没能把毛笔笔毫的弹性发挥出来。

接着在把笔尖端的二分之一做三等分分割。第一等分叫一分笔,第一等分加第二等分叫二分笔,三等分合起来叫三分笔。

了解了毛笔的结构,笔画粗细的问题就好办了。想写细笔画就用一分笔,想写次笔画就用三分笔,二分笔则介乎于二者之间。

为了更直观的比照用笔和笔画的粗细,我们来看一下三位书家的用笔。

上图是宋徽宗的瘦金体《秾芳诗帖》,瘦金体基本少全部是用一分笔书写而成的。

上图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柳字中有极少的一分笔,大量的二分笔,三分笔几乎没有。

上图是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颜字的特点是每个字中几乎都有三分笔的粗笔画,配合着二分笔,一分笔在颜字中几乎没有。

通过以上三位书家可以看出,所为粗笔和细笔不是那么绝对的。一味地用细笔,字则孱弱,一味地用粗笔,字则臃肿。让某一种笔体成为字的主体在配合其他用笔,写出的字才错落好看。


水滴国学


书法是线条组织的艺术,笔画粗细变化-是轻飘、灵动,还是端庄、严肃,难道不是线条艺术的表现形式吗?

所以如何掌握笔画粗细?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也很难掌握!

掌握笔画粗细,首先要了解毛笔,精于用笔。硬毫易得筋骨,善于写细;软毫易得皮肉,善于写粗;笔毫聚拢时笔锋顶部如针尖,画出的笔画为细;笔毫铺开,平齐如刷,写出的笔画就粗。故有:“善其事,先利其器”的说法。


其次掌握笔画粗细,是运用毛笔自如的技巧问题。一点、一横、一撇、一捺,这些长短不一、粗细不同。才有:“书法以用笔为上。”讲法!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起用止,起笔又叫落笔、落锋;收笔也称驻笔;其中是运笔。这种不同方法,笔画就有粗细之分了。所以笔画最忌方圆不明,轻重不分,就要学习领会,进一步掌握用笔的技巧。
最后,掌握笔画的粗细是通过笔画墨色浓度、渗化状况来控制的,按者笔画粗,墨色重;提者笔画细,墨色轻。故有;“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可见掌握笔画粗细变化,它需要相互协调,勤于苦练,方能娴熟!

变化粗细变化意为着笔画质感的灵魂,是书法艺术深刻表现的重要来源!


说文解字侃文化


写毛笔字如何掌握笔画的粗细?

粗细的笔画,最关键掌握用笔的提按,提笔则有细笔画,按则有粗笔画。




书法点画力究有粗细间杂,粗笔则有血肉丰腴,细笔则有筋骨劲道。

颜体横有细笔画,竖有粗笔画,形成了筋骨血肉饱满的书境,同时粗笔画蓄势劲力,柳体则有从颜体中汲取筋骨,挺拔俏丽。

在欧体的笔画展现了细笔画含筋骨之险绝,皆出现籍以中锋用笔的力道。

草书有怀素的笔墨笔画有细线质,达及瘦硬笔貌,而尽使转之能,创造了无声之音律。张旭狂草的笔墨有肥笔丰满状,也是狂放于使转之妙境。



古人云,瘦硬笔易成,肥腴笔难及,因此粗笔是为肥厚,写的遒劲则有妙,而写成墨猪则有败。因而达及肥笔须健,才具有筋骨显。

瘦硬之细笔,劲俊,肥厚之粗笔,妍丰。因此提按的技巧习练,时时贯穿每一笔画的成败。

书法的提按顿挫是书写常用的笔法。运用的熟练,是习书的最基本的基础。


只有在习练中慢慢顿悟,提按的轻重,就有粗细笔画的稳健显现。每一个字中都有粗细笔画的结体组成。才有疏密的间架结构。形成遒劲浑厚的书法景观。


狂喜淡墨a


今天我们来说说笔画粗细平衡规律、变异规律等内容;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算。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要途径。

粗细平衡规律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当于房梁,竖相当于顶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的感觉。

(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因为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

重画变异规律

(一)重横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笔的俯仰及长短粗细之变化;

(二)重捺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时,除主笔写成斜捺外,其余皆写成反捺,因为这样写才能突出主题笔画,使整个字主次分明。古人讲的“字无两捺”就是这个道理。

(三)重折变异规律:一笔画或一个字中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这样才能破除单调,刚柔相济。如横折折撇、横折折钩、竖折折钩以及“马”之类的字。

(四)重钩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露、大小之变化;

今天我们就先分享这些内容,各位好友要多多练习哦。


忠山学书


简单的说下楷书的笔画:

横贵直,细有美感,粗易败笔。

竖可粗,壮而有势,当有间隙。

撇常敛,锐利有度,可当一面。

捺宜舒,随畅心意,时防畸形。

点折弯钩等时预备,感官字体结构。能有变化调整,千篇一律,不足取也!


真书门


一言以蔽之:提、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