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小散到底什麼時候賣股票

後臺有人留言問我一個問題:

我買的是中興通訊 來來回回做了很多次過山車,這個股票彈性大 好多次盈利10%到20% 又彈回去,反而最近跌回了成本價附近。

但是很遺憾,我只能回答這位朋友,我不知道他應該什麼時候賣出中興通訊。但是我向來是留言有問必答的,如果在我的能力範圍內。

因為常看我文章的人都大概瞭解我的策略,分散買入幾隻相對優質低估的股票,然後幾乎不再考慮賣出,或者說短期不考慮賣出。所以很多人都比較關心,我到底什麼時候賣出,經常會有人留言問,我是否還持有那幾只股票。為了不誤導大家,我單獨聊一下賣出。

賣出,是我們整個策略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意味著它不能單獨存在,必須和我們的策略保持和諧。一個策略應該包含:選股,買入,賣出。最簡單的道理,有人看了我的文章,說要學我永不賣出,但是一看他的股票,完全不符合永不賣出的條件。這就是沒有一個完整的策略造成的。常見的策略比如(這裡就是隨便提幾個,並非完善,也不保證賺錢):

1)股息率策略:選擇一組股息穩定,並且現價股息高於5的股票,等他們上漲,股息低於3.5則賣出。


2)指數估值策略:以滬深300的市盈率為準,買入一組權重股,滬深300市盈率低於12買入,高於18賣出。

3)趨勢跟蹤策略,股價突破20周均線買入,跌破20周均線賣出

4)打板策略:股價開盤接近漲停買入,第二天賣出。

等等。。。所以我想說的是,要什麼時候賣出,取決於我們買入時的預期,也是策略的一部分。有很多策略是不考慮賣出的。比如在股息率達到5%時買入紅利基金,然後永久持有,每年紅利取出,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永不賣出的養老策略。

再說說我的策略,我的策略有幾個重要的部分:

1:選股要在中證100的權重中進行選擇。比如我現在持有的基本是前15權重裡面的股。

2:持股要分散,3,4個行業。現在持有銀行,保險,消費,地產

3:選擇的股票要保證其長期增長,並且週期性不要太強。

週期性是個相對的概念,強勢的行業或者企業,能將週期波動轉移給上下游。比如銀行就有能力在鋼鐵煤炭全行業虧損時,還保持低速增長,這就是銀行燙平週期波動的能力。比如茅臺,就曾在全行業虧損時,取得了10%左右的增長。比如火電企業,它的roe完全取決於煤炭價格,這個就是沒燙平週期的能力。

4:選擇的股票要有一定的護城河,護城河說起來比較玄,可以指標化,就是能夠長期穩定的維持高ROE,比如伊利,格力,這些企業能在競爭激烈的大眾消費領域長期維持高ROE,就是其具有護城河的一種表現。

5:總計選股,就是中證100權重裡,roe穩定,週期性弱,的一組股票。

在這個基礎上,我才敢說自己持股幾乎是永久不賣。賣出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要綜合股市行為學,比如大眾參與的牛市,一定是各行業都會出現泡沫的,泡沫足夠大,會選擇賣出。這個怎麼標準化,我認為沒有標準,因為只要你賣,就一定無法賣在最高點,就一定要忍受踏空,所以我是首先承認了自己無法踏準節奏,才選擇了這樣的策略。有人說,你一直不賣怎麼賺錢,不都是紙面財富嗎,沒錯,是賬戶財富,但是你要明白,你賣出後是否還要繼續買入其他股票,如果你賣了就退出股市,那你才真的拿到錢,但你如果只是換股,那和我一直不 賣又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我持有的股票,經常有人說,看起來已經是最高點了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選股的標準,就是這個企業不是強週期,它大概率會一直跟隨社會的發展而壯大。所以它們的走勢經常是這樣的:

小散到底什麼時候賣股票

小散到底什麼時候賣股票

小散到底什麼時候賣股票

最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害,還是要簡單說一下估值,因為我們都不想在高估時買入。可是估值是一個比賣出更玄的概念,我個人的選擇,主要是根據2個方面,1是歷史估值,2是股市行為學。歷史估值好理解,比如可以查看伊利過去n年,估值在15到30波動,那麼低於20,你可以出手試試,風險不大,對吧。什麼是股市行為學,簡單說就是經驗吧。比如去年所有股票都跌,那麼格力跌了,就可能不是它企業的問題,跌了,肯定就相對低估,比如萬科,大家都說它有誰誰減持,很難漲,大家還說地產不行了,在這樣的輿論下,它低估的可能性是不是更大。這就是股市行為學。


說了這麼多,可能還是會有遺漏,最後還是強調一下,我的策略,我的預期,我的水平,任何一個角度看,都不是高手,大神,我只是一個想長期生存在股市的小散戶,大家正確看待。就像戰場,只要我不死,就有一天可以回到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