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株洲記憶」株洲電廠的創建回顧

史志之聲:

株洲是一座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新興工業城市,擁有近百家大中型企業,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深化的企業改革和不用湧現的新型高科技產品聞名全國。湖南省株洲電廠(今大唐華銀株洲火力發電公司)就坐落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它是株洲最早的工業企業之一,助力株洲創造工業輝煌,為株洲的建設和發展奉獻著光和熱。今天筆者帶我們一起回顧株洲電廠的創建經過,重溫那段曾走過的艱辛與輝煌。

「株洲記憶」株洲電廠的創建回顧

「株洲記憶」株洲電廠的創建回顧

建設初期的株洲電廠

解放前,國民黨政府曾在株洲鎮籌建發電廠,廠址就在原株洲市立醫院和老公安局那一片。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建,留下一條街名——發電廠街。1947年,株洲機廠(田心機車的前身)在白石港江邊建火力發電廠。解放後,株洲發電廠(今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白石港興建。

1952年,中央燃料工業部決定在湘中地區新建一座相當規模的火力發電廠,廠名就叫湘中新廠。當時候選廠址有四個:湘潭的昭山和下攝司,株洲的賀家土(今株洲公園處)和四眼塘(今一水廠處)。經專家實地考察,昭山平地少,水的條件也不理想。四眼塘地方太小,不夠用。賀家土與下攝司兩處相比較,賀家土優勢多一些,基本定在賀家土。以後,籌建工廠幾度停止。

「株洲記憶」株洲電廠的創建回顧

部分援建該廠的前蘇聯專家合影

1955年,株洲發電廠籌建工作重新啟動,在蘇聯專家組的建議下,放棄了生產灰塵排放對城區有影響的賀家土,株洲發電廠的廠址定在白石港以北靠湘江邊的茶園裡。即今大唐發電廠所在地。

株洲發電廠工程被列為第一個五年計劃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之一,當時也是湖南省最大的火力發電建設工程。燃料工業部下達的“株洲發電廠設計任務書”中規定:株洲發電廠按凝汽式電廠設計,向331廠、硬質合金廠以及株洲地區各工礦企業供電,最初容量為12000千瓦,最終容量為48000千瓦。使用株洲洗煤廠洗中煤和萍鄉、資興煤。以6千伏和35千伏電壓供給用戶,且與長沙、湘潭地區電力系統相連接。

1956年5月,調湘潭發電廠廠長朱遠明(後任株洲市委書記)任株洲發電廠第一任廠長。

「株洲記憶」株洲電廠的創建回顧

株洲電廠一號發電機組投產發電期間,

廠黨委書記朱遠明等在車間檢查設備(株洲電廠供稿)

株洲發電廠第一期工程共安裝兩臺6000千瓦汽輪發電機和三臺35噸/時中溫中壓梅粉鍋爐,設計與設備均由蘇聯提供。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土建、設備安裝,株洲發電廠第一臺機組於1957年9月28日正式併網發電。時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胡繼宗參加了慶祝大會,株洲市市長吳佔魁在汽輪機前剪綵。不久,第二臺機組投產。

第二期工程於1958年3月開始動工,第二期要安裝三臺12000千瓦機組,發電量比第一期增加了三倍,能基本滿足清水塘地區工業用電。二期工程使用的汽輪發電機組和鍋爐變壓器等均為國產設備。1959年2月22日,3號機組發電。4、5號機組也隨後不久投產。

「株洲記憶」株洲電廠的創建回顧

株洲電廠的部分生產設備

第三期工程共安裝四臺25000千瓦汽輪發電機組和四臺120噸/時的煤粉鍋爐。總裝機容量達到14萬8000千瓦,佔全省火力發電裝機容量的45%。從1959年初動工至1972年工程全面竣工,堅持邊發展邊基建,充分發揮設備效能,挖掘了設備潛力,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

1994年,一期技改,裝機兩臺,12.5萬千瓦,加上老機組達到了39.8萬千瓦。

2003年,二期技改,裝機兩臺,31萬千瓦。原老機組拆除及一期技改兩臺機組於2008年關停。裝機總容量達到62萬千瓦。株洲發電廠現名稱為湖南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正努力打造“全控制、全封閉、全回收、零排放、零汙染、零故障”的新型環保標杆企業。

目前,大唐華銀株洲火力發電公司已選址淥口區(原株洲縣),市區的機組將全部關停。那根株洲工業的標誌性老建築——電廠大煙囪,也將改造成株洲河東新景觀“神農柱”。

「株洲記憶」株洲電廠的創建回顧

株洲電廠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