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雷州半島的民族演變

雷州半島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人?都有哪些人?從哪裡來?下面給大家來淺談幾點。

  • 雷州半島何時出現人

根據相關記載,雷州半島在距今5000-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後期,就開始出現先人在這片紅土地上生產活動、生息繁衍,並創造了光輝的歷史文化。20世紀80年代,在雷州半島的遂溪縣、吳川的梧桐山嶺、徐聞的華豐嶺、廉江的豐背村以及雷州市的英樓嶺等地方,陸續挖掘出土的古文物、在文化遺址都能證實。

雷州半島的民族演變

雷州半島不管是在政治和文化歷史上,還是在經濟上,早在秦朝以前,都有與中原的商、周王朝以及長江流域的吳、越、楚等國有交流、交往。

  • 雷州半島先居何族

古雷州半島為南越之地,半島上所居住的土著居民,通常被稱為“南蠻”少數民族。春秋戰國時期,雜居的民族基本以黎族壯族為主,並雜居著侗、苗、瑤、僚族分支。這六個民族,都是屬於古越族,他們主要分佈在沿海、有河流溪水地區附近,依水而居。當時,人口稀疏,土地廣闊,人們過著捕魚守獵,刀耕火種的生活。

古代雷州半島的少數民族,又以黎族、壯族、傜族為主、為多,並且為先祖。據《黎族簡史記載》,黎族的遠古祖先,大約在新石器時代中期或晚期或者更早一些,從兩廣大陸沿海地區,特別有可能是從雷州半島陸續遷入海南島,其年代相當於中原地區的殷周時期。

雷州半島的民族演變

所以說,少數民族是雷州半島最早的土著居民。其中最早的是古越族中黎族的先民,再就是壯族的先民,至於瑤族和漢族是後來的。此時,雷州半島至貞觀五年,沒出現過賊患,《海康縣誌續記》曾記載

……諸“賊”皆懼壯、黎等族,歸峒遠去,自是無“賊”患。

陳隋時期,海康縣境內,也有幾個以古越語命名的郡縣。《隋書·地理志(下)》記載

平陳,以此為合州,置海康縣。大業初州廢,又廢摸落、羅阿……

其中“摸落”、“羅阿”、“抱成”都是壯、黎等族的先民建設、命名的。

即使是到了解放後的地名普查,還發現不少村落,還保留和沿用古越語的村名。特別是雷州市,在錄入的《地名志》的480條村落中,用古越語命名的村莊就有110條,點了23%。徐聞縣沿用越語地名的,也有300多條。還有廉江、遂溪也有相當部分。

  • 民族演變

那麼,現在的中原漢族是什麼時候遷入雷州半島的呢?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派遣趙佗和任囂來平定南越,趙佗推行郡縣制,並沒置桂林、象、南海三個郡。現在的湛江市所管轄的地都歸入中華版圖中的象郡。

雷州半島的民族演變

這時,歷史上首次出現北方中原漢人大遷入雷州半島,並帶著選進的中原文化、耕種工具、勞作技術,或者改造當地生產資料。遷入的中原漢人,和原來居住半島的六個少數民族,共同生活共同開發雷州半島。

公元前112年(西漢元鼎五年),南越國的國相呂嘉背叛漢朝,漢武帝派伏波將軍路博德和樓船將軍楊僕率領10萬水師,攻打南越國。勝利後,水師均為漢軍全部落籍雷州半島,加上經閩南、桂東和湘南等地避亂、逃荒的百姓湧入,成為有史以來最多一次,也是第二次漢人遷入雷州半島

西漢時期,雷州半島在徐聞縣港口開闢聞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因為港口經貿一度繁榮,過往人急增,不少漢人又從閩南、桂東水陸兩路,留入徐聞經商落籍。徐聞縣現今還留有伏波廟,“欲拔貧,詣徐聞”的諺語也流傳至今。

東漢時期,也有過兩次小規模的漢人遷來雷州半島,第一次是公元41年(東漢建武十七年),光武帝派伏波將軍馬援、樓船將軍段志攻打交趾,從徐聞沿海進軍,此後大部分官兵都留守落籍雷州半島。第二次是東漢建安年至南北朝期間,因中原動盪不斷,百姓大量南遷,部分開始從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輾轉進入雷州半島。

雷州半島的民族演變

至此,中原漢人南遷雷州半島落籍紮根的,大都是政府官員和軍隊駐紮,當然,也有少量逃難者。

大規模的中原漢人移民雷州半島,是從唐代開始至明代達到高潮閩人入雷。唐朝初期,雷州有4324戶,共20572人

,他們大都是北方南遷的漢族,還有原來居住在本地的那六個古越少數民族。

黎族人口的銳減

在公元910年(五代後梁·開平四年),居住在雷州半島的少數民族中,以黎族人中最多,由於當年黎族首領符孟喜帶領其部下起事,欽差都知司馬陳襄派出12戈船,對黎族大開殺戒。此後,黎族百姓慘遭殺害,倖存者被迫逃往海南、廣西等地。至此,黎族人口在雷州半島銳減。

南宋年間,赤坎埠開始形成,雷州半島手工業興起。海康居民創辦化鐵爐,用生鐵製出精巧的茶碾、湯甌、湯郾等民用食具。對外貿易有較大的發展,雷州生產的瓷器、土糖等商品向羅馬和波斯出口,帶動了中原人的流動。

此時,南宋被元兵追擊的約有20多萬人,加上有10多萬難民,分別從福建莆田、福州、和潮州等地沿海岸線逃入雷州半島及其北部地區定居。自始,屬於閩南方言的雷州話,也成為本一大語言。這是雷州半島歷史上第三次北方中原漢人大遷入。

雷州半島的民族演變

在雷州半島東北部的硇洲島,至今還有南宋南逃時留下的安營紮寨等遺址。所以,雷州半島很多姓氏,始祖都記載來自福建莆田等地。

至明朝萬曆四十一年,雷州半島人口迅速發展並分佈各縣,吳川有8585人;石城(現在的廉江縣)有5357人;海康(現雷州市)有23173人;遂溪縣有18859人;徐聞縣有14756人。

歷經幾百年歷史演變,漢族的閩人逐漸由少變多,以至佔絕大多數。而其他少數民族逐漸由多變少,有的也融合於漢族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雷州半島其本沒有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落。

  • 相關數據

在1982年的人口普查中,湛江市總有人口97多萬人,共37個民族,其中有724人來自原古越少數民族,分別是壯、黎、苗、傜族等民族,漢族人口占99.5%。

在1990年湛江市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全市5400478人,漢族人口占99.66%。少數民族中壯族有457人,傜族106人,其餘人口不上百。

清代中葉,雷州半島十大姓為:陳、黃、吳、李、林、蔡、梁、王、何、周,祖籍全來自福建莆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