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靈丘車河人就地過上了城市生活

​​ 曾朝玉住的村子是大同市靈丘縣紅石塄鄉車河社區。從靈丘縣城向東南走201省道,在一線天的唐河大峽谷行7.5公里的路程,然後折入右側山谷,反向順著平整的柏油公路行走6公里,眼前突然一亮:在對面的山坡上,錯落有致地坐落著一排排二層小樓。這便是3年前叫車河村的車河社區。

曾朝玉的二層樓在車河村子的西邊。家中帶著衣鏡的白色鞋櫃,紅色的茶几,寬鬆的沙發,大英寸的壁掛液晶電視,乾淨的地面讓客廳顯得既不擁擠又十分舒適。進入向陽臥室,高大的南山似乎伸手可觸,山上的樹木清晰可見,藍天、白雲、飛鳥,窗外的世界美得會誤以為是一幅畫。

“這裡景美,特別是夏天,山青水綠樹木高大,空氣新鮮,不過前幾年,倒也沒感覺出美來,只感覺窮,窮得可怕。”曾朝玉接下來給記者講起了她家的變遷。

一個破堂箱,一件斷腿的飯櫃,三口咧著嘴的大甕。這是她家全部的家當。“我是四川人,外出打工認識李佔貴並嫁給他,跟他回到車河村,沒想到這個地方比我家鄉還窮,交通不便,環境閉塞,說真的,那幾年我真想離家出走,但想到李佔貴這個人不錯,再加上有了孩子,日子就對付著過了下來。”曾朝玉說。

車河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春說,全村的人靠山谷種地、山上採藥和養點牛羊維持生活,一年收入不了幾個錢,溫飽是解決了,但兜兒裡沒錢。姑娘們都不願嫁到這裡,一些年輕人為了娶媳婦不得不把戶口遷走,村裡人口一天比一天少。2013年,上下車河兩個村加起來只有182口人,常住在村的也不過五六十戶。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達到32戶77人。

這一年,靈丘縣決定將兩個村莊合併,依託天然資源,開展村企合作,進行綜合開發,並且找來全縣最大的企業金地礦業公司駐村幫扶。兩年多來,幫扶企業鋪設天然氣管道、整修田間道路,新建兩層結構新型農居60套,精裝之後免費供給長年在村的農戶居住。車河村還成立了全部村民參加的道自然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並與幫扶企業組建了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利用流轉的土地以及綠色山林資源開展有機種養項目,盈利後合作社可獲得30%的分紅。村民還可優先在企業打工。

就在車河開始綜合開發的那年,曾朝玉不再外出打工了,她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在公司的養雞場上班,老李給公司放羊,兒子也在公司打工,再加上我們10畝地一年5000元土地流轉租金,2014年我家收入超過了7萬元。當年,我們就搬進了小洋樓,那時別提多高興了!”曾朝玉樂呵呵地說。家裡有了存錢,曾朝玉兒子自主創業的心願也實現了。2016年春季,兒子在烏魯木齊投資30萬元開了一家超市,生意紅紅火火的。

從曾朝玉家出來,記者碰上了村民王金。他剛從養雞場下班回家。52歲的王金和妻子郭巧環都在公司的養雞場打工,兩口子一年僅工資收入就5萬多。去年他家買了一臺轎車,小閨女在私立學校讀高中。“4年前,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現在人均收入1.5萬元,家家住著小洋樓,室內現代化的家居應有盡有,城裡人集中供暖,俺們是天然氣供暖,俺車河人就地過上了城市生活。”說起現在的生活,王金心中滿是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