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望極連雲已到家——平江開國中將劉志堅回故鄉記事

望極連雲已到家——平江開國中將劉志堅回故鄉記事

劉志堅與老紅軍方國安交談

望極連雲已到家——平江開國中將劉志堅回故鄉記事

劉志堅將軍與鄉親交談

望極連雲已到家——平江開國中將劉志堅回故鄉記事

劉志堅中將像

□王幼飛

1985年金秋十月,開國中將劉志堅和夫人劉菜瑛回到家鄉平江縣。劉將軍時任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兼政委、黨委書記,是在職首長。10月30日這天,湖南省軍區、省委接待處有關領導陪同,派一輛白色小車送到平江,岳陽地區和平江縣負責人在平江迎候接待。

10月31日上午,劉將軍一行去到縣城東郊天嶽書院,參觀平江起義舊址。劉志堅將軍身穿銀灰色中山裝,頭戴灰色帽子,手拿著柺杖,從小車上下來,徑直從天嶽書院大門進去,走進東廂房,望著牆上掛著的彭德懷戎裝像,久久不挪步。他動情地說:“你們想想,1928年正是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反動派到處抓捕屠殺共產黨人、革命志士的時候。身為湘軍團長,每月有240塊大銀洋,卻在這最黑暗的時候加入共產黨,在這裡發動暴動,領導起義,將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彭德懷這是什麼樣的壯舉?這是什麼樣的共產黨人? 1930年夏,彭老總率紅三軍團在這裡召開打長沙誓師大會,我就是這個時候參加紅軍的。”

劉志堅參加紅軍後,參加了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全國解放後,任中央軍委情報部部長,總政宣傳部部長,總政副主任。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

劉老將軍想起浴血征戰、九死一生的歲月,感慨:“彭老總還是我的救命恩人啦!”他講:“在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中,我右腿被打傷,長征到達雲南又負重傷,都是彭老總批准抬著我繼續行進。沒想到我能活到今天啊,可彭老總去世10多年了。在我們這些老戰士心裡,他是永存不死的。”

劉將軍穿過走廊進入西邊大房,這是原士兵食堂,經改造新設立了陳列館。劉將軍走進陳列館,看到牆上掛有平江起義領導人的像,劉老指著其中的鄧萍像說:“鄧萍是長征中在打遵義時犧牲的,是長征中犧牲的唯一軍團級將領,時年只27歲,太可惜了。”

從陳列館出來,劉將軍沿著走廊看了原士兵宿舍,在館內工作人員引導下進入休息室,稍坐喝茶。牆上掛有中央領導人和多位老將軍為平江起義舊址修復、紀念陳列館開館贈寫的題詞,其中有劉將軍寫的“發揚革命傳統,振興中華”的條幅。他看到眾人站在題詞前欣賞,連說:“現醜了,現醜了。”紀念館負責人已經擺好筆墨紙張,請求劉老再題詞,他謙遜推辭不肯寫。在場的地方領導幫忙勸請:“老將軍難得回來,一定要請留下墨寶,好作紀念”。大家鼓掌恭請。劉老說:“又獻醜了”,提筆寫下:“繼承平江起義革命精神,振興中華,實現四化。”

出大門後,劉老將軍回望大門上“天嶽書院”的牌匾,他高興地邀請陪同的同志一起合影。劉老將軍說話聲音宏亮,眼珠墨黑,明亮生輝,看人視物,神采奕奕,身體健朗得完全不像年過古稀的老年人。

這天劉老將軍要回鄉下老家去,縣委副書記王惠湘陪同前往,我和縣老幹局傅依明局長同坐縣委會的一輛吉普車隨行。

兩輛小車往東行將近一個小時,越過牛串坪,遠望莽莽連雲山高聳藍天,白雲逶迤山腰,似壯麗的飄帶,又像連綿的炊煙。車子進入獻衝公社境內,在經過一個山岔路口時,前面的白色小車轉向左邊的一條機耕道。兩輛小車往前開行了一段路,不斷遇到有挑擔、推車的行人經過,由於路窄,有點不好避讓。這時劉將軍要司機師傅停車靠邊,自己下來要步行。大家都下車,跟著他往前走。

劉老將軍指著東南邊大山 說:“我一望到連雲山,就曉得快到家了。”故鄉路遙是天涯,望極連雲已到家。劉將軍踏上魂牽夢繞回家的路,非常興奮,指著遠山邊的一片農舍:“你們看,前面就是泗洲坪啦!”他似乎感覺兒童時的許多美好記憶湧來,精神抖擻加快腳步。他對跟在後面的人說:“這來往的人都是我們那個村裡的鄉親。”過往的人儘管大多都年紀比他小,並都不認識,劉將軍都不停揮著手向他們致意。鄉親們熱情招呼:“劉老首長回來了,老首長好!”他回應招呼“鄉親們好!”

劉將軍雖拄著柺杖,但拖著多次受傷致殘的腿,走起路來一拐一跛,明顯很費力。隨行人員勸他坐車,他不肯坐,總是說“快到了”。跟在後面的我們一行人深為感動,對這位身殘志堅的“跛子將軍”更生敬意。

說起“跛子”的來歷,還是毛主席講的“劫法場”救出來的。1942年劉志堅任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10月15日夜晚帶領一個騎兵班,到六分區傳達冀南區黨委的指示,在一個村子與敵人遭遇。劉指揮向外突圍的激戰中,右腿被敵人的子彈打中骨頭,摔下道溝裡,被圍上來的日軍抓住。日軍看到他的著裝可能是個官,關押兩天,問不出實情,要將他移送上級情報部門審訊。八路軍一二九師和冀南軍區領導獲悉情報後,緊急制定營救方案,派出精悍部隊,在日軍押送劉志堅的轉移路上設伏。當敵人進入八路軍伏擊圈之後,營救隊伍猛衝上去痛擊押送的日軍,戰士們把劉抬下車,一大個子背起就跑。當日軍得知被劫走的是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是迄今俘虜的八路軍最高將領時,驚呼:“上當,上當。”50年代初,劉志堅調總政工作,有次在懷仁堂東廳,毛主席握著他的手打趣道:“你就是那個劫法場救出來的,成了跛子的劉志堅。”劉敬禮回答:“報告主席,我是劉志堅。”

劉將軍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推翻蔣介石反動統治,創建新中國,歷經血火征程,鬥志彌堅,立下創業勳功,晚年還鄉老病殘身,百感交集。這樣步行一里多路,往左走近一幢大屋。劉將軍說著“到家了!”率先邁上大屋場的石臺階。

這是獻衝泗洲坪上井頭屋。劉將軍首先走到左邊兩間舊泥磚瓦房前,他指著那間很破舊的房子,對第一次來到老家的夫人劉菜瑛和隨行人員說:“我就是在這間屋裡出生的。”

劉志堅將軍1912年1月23日出生在這裡一個叫劉梅成的貧苦家庭。

父母去世後,族親搬去長壽街了,這老屋無人居住,已經很破敗了。劉將軍神情凝重,一邊察看一邊講著:“我祖父輩有三個,父輩單傳,家裡貧苦,但父親會做木匠,送我讀了兩年書,還做了這兩間瓦房棲身。我13歲離開這老屋, 去長壽街天主堂做長工。參加紅軍走了後再沒有回來過這裡,有55年,今天回來了。”

鄉親們聞訊都圍上來,劉將軍向這些老少男女揮手,和他們互相問候,提出要和鄉親們照相合影。他和夫人站著,招呼小孩子們都蹲到他前面,和大家照了後,這時有人送來了椅子,大家請劉將軍坐著再照。劉老請幾位年紀大的坐在身邊,與他們談家常,關切地問現在的生活吃住、生產收成如何?還慈愛地問身邊小孩子上學讀書的情況。

劉老將軍和鄉親愉快地談講著,休息了幾十分鐘,提出要去父親的墳地看看。一行人步行去到山邊的學堂坪,走到小學校東邊的地頭,一棵老茶樹下,荊剌茅草叢中露出一個墳塋,墳頭上新割去了茅草。劉老夫婦在墳前肅立行禮。劉老講:“我去當紅軍後,家裡被稱作“匪屬”, 父母親遭受到地方清鄉隊、挨戶團的殘酷迫害,到處逃難。1936年遭旱災,父親貧病交加,英年早逝。當時家裡一無所有,鄉鄰只得用一張破草蓆將他包裹埋在這裡,這是多年後請人收撿遺骨重新埋葬的墳。”講到這,劉老將軍難掩內心對先父的懷念,悲淚涕流,默默地從學堂坪山邊走下來。

接近響午了,劉老將軍告別鄉親。他與送別的鄉親一個一個握手,激動地說著“再見,保重!”我在給他拍照時看到,他戴著淡棕色的太陽鏡片後,眼淚雙流。老將軍一步一回頭,無限深情地回望生養他的老家,走到機耕路上坐進車內後還放下車窗,朝外看著這父母般模樣的鄉親,望著刻印著他童年歡樂記憶的青山綠水,依依不捨地揮手告別。我們等他的車子開動後,才上車跟行。

車子開進長壽街,劉老將軍指著公路右邊一幢大舊房屋介紹說:“那就是天主堂,我少年時就是來這裡做工。”

到了區公所,在稍休息喝茶時,劉老又給隨行人員講:“我是在來到長壽街後,才發現這裡工人農民運動很熱火,瞞著父母參加秘密活動的。1929年10月,紅五軍回到平江,我在這街上第一次見到彭德懷軍長。”

在長壽區公所食堂吃過午餐,稍作歇息後,劉老將軍去到長壽敬老院,看望院裡的老人。聽到說劉志堅將軍來了,老紅軍方正軍快步從房裡出來,搶著和他握手、問好。

原來方正軍與劉志堅是老戰友,曾任紅三軍團四師十團的團政委,長征時調到軍團當總務科長,長征途中因在戰鬥中受傷又患病,不能跟隨部隊前行,經批准回來老家治療,後來進敬老院休養,年已85歲。兩個老戰友相見,共憶當年烽火歲月,互問現近安好。方老講:“文革中聽說你也遭難,真擔心的。那年國慶招待會聽到廣播念有你的名字,好高興啊!”劉老說:“身不由己,一言難盡啊。”

劉志堅是我軍文武雙全的優秀政治宣傳工作者,從1957年起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兼宣傳部部長, 1966年5月“文革”開始時,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副組長、全軍文革小組組長。他堅持根據中央“軍隊不能亂”這個根本原則,主持起草了一系列關於軍隊參加文化革命的規定,卻為“四人幫”一夥所不容。在1967年1月被江青、康生扣上“軍隊反動路線代表人物”的帽子,並誣陷為“叛徒”, 受到迫害批鬥,被關押、審查近八年。

劉老將軍說:“那時吳自立搞了一部《怒潮》的電影,來北京找我,要支持,爭取到平江拍,我批給了‘八一廠’的陳播廠長。後來有人揭發我‘為彭德懷翻案’,文革中更說不清了啊。”

經毛主席、周總理干預,劉老將軍1974年10月被解放出來,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政委。1975年任昆明軍區政委,1979年春他參與指揮了昆明戰區對越自衛反擊作戰。1980年4月至1982年10月任昆明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80年中央軍委為他正式平反,1983年任解放軍政治學院院長兼政委、黨委書記。

從敬老院回到區公所,劉老將軍和夫人商量,要隨行的同志都留下休息,他倆與住在長壽街的親人一起去看老母親的墳墓。當晚,劉老將軍從長壽街回到縣城住宿,第二天離開平江往長沙。返回北京後不久,劉老將軍滿懷對故鄉行的深情惦念,寫下了《沁園春·老兵》一首:

“三湘路遙,五嶺山重,血火征程。有太行萬仞,安肯俯首;黃河怒濤,窮寇滅頂。中原逐鹿,徐海陳兵,神州樂奏赤旗升。頌歌起,萬眾唱救星,心隨東風。

年少棄家從戎,一腔熱血志在大同。又誰識春日,風起青萍?歷經寒暑,方知暖冷。痛定思痛,求實辯證,萬馬軍中一老兵。得寬餘,莫忘前車鑑,伏案筆耕。”

劉老將軍1985年底退出領導崗位, 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6年3月11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