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进项700万销项750万,为什么会有150万库存商品?怎样才能减下去?

快乐人生高峰


这个问题很简单,但你自己走进了一个误区,所以迷茫了。

其实你的问题是,你是一般纳税人企业,进货取得的进项发票总金额也就是价税合计是700万,你销售开票总金额750万,还有库存150万。

这说明什么呢?有库存证明进的货没有卖完,因为商品的售价一般要高于商品的进价,也就是说你进的货还没有卖完,就卖了750万,剩多少呢?剩150万的货。

从你的描述可以看出,你的企业是一般纳税人,进货卖货,那么适用13%税率,假设你进的货全部取得最高税率13%的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

那么进项增值税税额=(700÷〔1+13%〕)×13%=80.53万元

销项发票750万

实现销项税额=(750÷〔1+13%〕)×13%

=86.28万元

应缴增值税=86.28-80.53=5.75万

也就是说,假设你取得的进项发票,全部按最高税率13%抵扣,也没有留抵增值税税款,这就是你的迷茫所在:进项税抵扣完了,怎么还有库存商品呢?即出现了有库存商品,但没有留抵税款的情形。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一般计税方法:

=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

=销售价格×销售数量销项×适用税率-进项增值税税额

在这样的计算条件下,有库存未必有留抵税额,如果销售价格足够高,即使销售了部分产品,实现的销项税额只要大于进项,那么进项税额就可以得到全部抵扣,从而出现有库存商品,但没有留抵税额情形,同样道理,如果销售价格太低,或者本身适用税率低于进项税率,那么即使购进货物完全销售,其实现的销项小于进项税额,就会出现,没有库存商品,但有留抵税额的情形。

同样道理,如果进项税额700万,销项税额750万,进项税款可以完全抵扣掉没有留抵,但依然有库存商品。


新税视点


很多人经验不足,是造成你所提问的内容,

一般纳税人是增值税销项-进项=应纳税额

我们把这个问题简单化的假设,

贸易公司的一般纳税人,

销售是750万,数量假设14台

进项是700,数量假设14台

那么销项减去进项等于应纳税额

750/1.13*0.13-700/1.13*0.13=5.75万元

结转成本后,无库存存货

又如,假设不含税

销项是750万,数量11台

进项是700万,数量14台

销项减进项等于应纳税额

750*0.13-700*0.13=6.5元

结转成本后,库存3台,存货成品是150万,

销售毛利率是26.67%

后期销售库存3台,还是上述毛利率,那么需要缴24.7万

如果是工业企业,同样是看进项的组成是不是刚好生产销售数量的材料,如果刚好那么没有库存,如果材料比生产销售数量的多,就有材料库存的!

有库存金额没进项就是将存货中的包含的进项提前抵扣,一旦存货实现销售的,就是13%的税率


柱伯1


[困困账坊认为]:对于账务处理的困惑,不能纠结于几个会计科目,而应该将处理流程统筹研究,或许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举例:假设上游企业和本企业均是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13%,材料如下:

1、购进库存商品:

借:库存商品 619.4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0.53

贷:银行存款 700

2、销售库存商品:

借:银行存款 7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63.7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6.28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469.47(619.47 — 150)

贷:库存商品 469.47

小结:资产负债表中资金占用方的“库存商品”期末余额150万,说明当期用469.47万的存货就达到了663.72万元的销售额,所以“销售成本”科目与“库存商品”科目是不能等价的,“销售成本”虽以“库存商品”为基础,但确与收入配比产生,并非当销售额(750万)大于购进价格(700万)时,库存就都卖完了。

一、价税分离:

由以上例子不难看出,本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5.75万元(86.28-80.53),当期没有增值税留底,但“库存商品”却有余额,所以两者并不是相伴相生的关系,换言之增值税是价外税,价与税本就是分离的。

二、150万库存商品如何处理:

继续销售,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税款,企业会以成本价的1层甚至更低的价格销售,但是在《合同法》中有一规定,”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即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30%“。此规定并不影响处理库存,因为无论是“明显的高”,还是“明显的低”都是以不损害债权人利益为前提的,只要没有债权人申诉,都不会予以撤销(《合同法》第74条)。

综上所述:“库存商品”期末有余额的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可能就是期初有余额。发票上同样的“货物名称”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就是同一批货物,同一批货物只卖了一部分,又或者卖的是上期货物......所有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产生的。

(你的收获我的进步,灵犀一点的坊邻第60次谢谢你的点赞、关注 )


困困账坊


公司是贸易性还是生产性?是什么行业?没有说明只能从两个方面理解:

按存货150万来源理解:

期初存货150万,可能是产成品,也可能原材料等,看下资产负债表,不一定全是产成品!

按本期销项进项情况理解:

实际操作中,有时可能本月先到货,下月收到进项发票,或相反。也有可能先开销项发票,叫对方付款,货下月发,或相反!购进的有时候可能是车或者是设备,买入的也是一样!

综合以上情况,按排列组合,至少有几十种可能!


财经黑幕


进项700万,销项750万,为什么会有150万的库存商品?

我觉得这里混淆了一个概念,就是销售成本≠库存商品。

假设这是一个新成立的商贸公司,没有期初余额。公司在购进商品后,肯定会加上自己的利润销售出去,所以,加的利润高了,那么相对应的销售成本就会低,从而库存商品就会出现剩余。

那么根据题主描述,700万的进项和750万的销项,价税分离后情况如何呢?

700万的进项发票,603.45万计入库存商品,96.55万是进项税额。如果库存还剩下150万,那么销售成本就是603.45-150=453.45万。也就是说453.45万的成本,卖出了646.55万的收入,利润是646.55-453.45=193.1万。毛利润率是93.1/646.55=29.87%。

商贸企业不存在生产加工的过程,没有产品形态的改变,如果是生产型企业,计算的过程将会更加麻烦。

所以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低于库存商品的时候,库存商品就会出现余额。

欢迎交流,错了我会改,但别做人身攻击。


简净轩语


如果进项约等于销项,又没有库存,那不相当于没有亏损,也没有盈利吗?之所以有库存,是因为我们货物的卖价高于进价,所以购进700万的货物,卖了一部分收入750万,剩余一部分库存。

进项700万,怎么入库

比如700万的进项发票为不含税金额。

库存商品增加700万,进项税增加91万,银行存款减少791万。

借:库存商品 700万

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91万

贷:银行存款 791万

销项750万,怎么计算收入和结转成本

比如:750万为一批货不含税收入,库存还有150万,说明这批货的成本为550万

收入增加750万,销项税增加 97.5万,银行存款增加847.5,库存商品减少550万。

①计算收入

借:银行存款 847.5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 750万

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 97.5

②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550

贷:库存商品 550

总结

700万的进项发票、750万的销项发票,都为不含税金额。

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97.5-91万=6.5万

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750万-550万)/750万*100%=27%

剩余150万的库存,你可以继续买,只要合理、合法开具发票。就不会有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关注“金币答”持续更新更多财务干货!


歪辣椒


非请自来。

我更感兴趣的是谁,以什么身份问的,企业老板还是财务人员?上来就谈什么进项,销项,然后问库存商品?什么乱七八糟一堆!

就知道税税税,也只有这个才值得关注,值得重视吗?拿税额来推存货数量,就题目的几个数还真不能推出来。

就本题而言,进项700万?什么意思?进项税额700万?还是购进支付款项700万,销项750万?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如果是进项税额700万,不含税价格为4375万,同理,销项750即不含税销售额为4687.5万!那是上市公司的规模了?吓我!

我的理解跟题目的表达应该有出入。我想题目应该是商贸企业,买进700万的货,卖了750万,还有150万库存商品,这样才比较合理。

要查清原因,先把最简单的关系搞明白: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把上面数据的代进来,期初+700=750+150。那期初没有数?思路就是这样,自己慢慢查吧。

至于怎么才能减下去?如果是财务人员,问这样的问题,真不想回答。还一般纳税人企业,购销量那么大。连存货盘盈怎么处理也不知道吗?


龙门账


这主要原因是你的商品进销差价或称之毛利率太高,导致销售太成本低,形成存货大。700万进项,对应购入的库存商品成本是700/0.16=4375万元.而销项750万增值税对应的销售收入是750/0.16=4687万元.那么你企业就是说,销售4375-150=4225万元的库存量商品就实现了4687万元的收入(销项税750万元).商品毛利率高达(4687-4225)/4687=9.8%,且也因为销售额不低,导至存货大.降低150万元存货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办法:.将150万存货销售出去,但由于这150万存货已没有进项税额,因此可能要全交16%增值税.题主想减低税负可以有以下办法:1.把你企业转为小规模纳税人,150万存货就可按3%税率销售甚至能享受小规模纳税增值税减免,小交或不交增值税.2.如果有客观条件无法转小规模纳税人,你可压低销售价格,但不能低于成本价也保证有税负交给税务机关.如果不能压低销售价,可增加企业合理费用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如增加动输费增值税专用发票


丁明先生


仅仅凭采购和销售的数据,是无法确定存货是否过高的。以下通过一些假设来具体分析(此处先假设进项和销项是指的不含税的采购和销售数额)。

1. 为什么会有150万的存货?

(1) 可能期初就有存货;

(2) 如果期初没有存货,那么根据期初(0)+采购(700)=期末(150)+销售,计算出本期销售的存货为700-150=550万,

毛利率为(750-550)/750=26.7%,也不能说不正常。

2. 怎样才能把存货减下去?

首先,不能说150万的存货就是需要降低的,企业经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本期卖完货后期就不经营了,所以,正常情况下,当一期经营结束以后,企业都会有正常的备货。

对于商贸企业来讲,当期一般都会有尚未形成销售的订单,那么,这部分是需要备货的。当期这部分货物没有形成销售,而仍然是库存商品,也是正常。如果当期销售后,企业存货为零,那就要问,是后期没有订单了么?后期是否会有断货的风险?

如果是制造业企业,那情况更为复杂。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订货量、安全库存、存货在途时间等等因素,这也是企业搞精益采购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销售和采购情况来判断存货是否过高。要结合企业类型、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

以上是财会小童观点,欢迎评论补充。


财会小童


先假设问这个问题的是企业的老板,他关心的可能是:这没卖完的150万库存商品,未来所产生的销项税怎么办,已经没有进项可以抵扣了。


楼上有好几位朋友有计算库存,简单看了下,感觉可能不太对。不过,没有进项可以抵扣的问题,跟库存成本还真关系不大。

增值税最大的特点,是在整个增值链条中发生,上家的销项其实是你的资产,你的销项是你下家的资产。从这个角度看, 如果有大量进项没有抵扣完,才是老板更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那会成为你的损失,会影响你的成本和利润。

现在进项提前抵扣完了,这很好,至少不会像有些做长期租赁业务的公司,进项都过期了收入还没回来,那才是真的浪费了。而且进项用掉的越快,也说明你的毛利越高。尤其是对商贸企业来说,这可是最值得期待的事,能赚到很高的利润,即便多交点税,也更容易接受了嘛。即便出现临时性的市场不景气情况,也能有更大的降价空间,让产品更快买出去,这不是更好。

像楼主提供的数据,初步估计,大概已经有310万的毛利了,剩余的150万库存,再卖到的收入,可就全是利润了哦。很可观的。

税毕竟只是企业经营业务中的一环而言,在有可能谋求更多的利润时,也不能完全只盯着税。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