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一村一警”推動“楓橋經驗”在高淳落地生根

民警下基層 矛盾不上交

南報網訊 設立“先鋒驛站”、樹立民警先鋒、一村一警推進“警務網格”與“綜治網格”融合……今年以來,市公安局高淳分局以黨建為引領,通過下沉警力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動“楓橋經驗”落地生根,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今年上半年,高淳群眾安全滿意度測評得分為98.65%,位列全市第一。

216名民警下沉到村

高淳區淳溪街道河濱社區的徐順保是一家賓館的老闆,也是社區的網格員。不久前,徐順保在社區網格員交流群中,看到社區民警夏福香發佈的一起抓捕盜竊嫌疑人的消息。正巧,當天晚上他在賓館工作時,發現一位旅客跟嫌疑人長得很像,他立即通知社區民警,配合民警核實身份,最後成功抓獲嫌疑人。

警民聯動及時抓獲嫌疑人,是高淳推行“一村一警”帶來的直接效果。

高淳位於南京南,是我市最偏遠的一個區,農村地域廣。高淳區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紀聖智介紹,在學習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高淳在公安警力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機制,對轄區內的17個城鎮片區和12個農村片區進行包村聯繫,全局共選派216名民警包村,確保每村有一警,最大限度地把機關警力下沉到村、社區,把警務延伸到村(社區),把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同時,高淳分局黨委與區委組織部和各街鎮聯繫溝通,讓派駐包村民警兼任村副書記職務,參與村社區兩委工作,提高民警的責任擔當意識,實現“村村有警、月月見警”。

除了這張警務網,高淳還有一張“綜治網”,全區6個街道、2個鎮劃分906個綜合網格,每個“網格”配備網格長、信息員隊伍。按照全區社會治理“一張網”的要求,高淳分局積極推進“警務網格”與“綜治網格”的“雙網融合”,信息共享,將管理觸角延伸至轄區各角落。

“一村一警”保障村委工作更有力。淳溪街道南塘社區網格員吳有花說,實施“一村一警”後,她能夠和包村民警合作幫助老百姓解決很多難題。統計顯示,今年以來,高淳在社區內調解各類糾紛1200餘起,110警情、群眾求助類警情同比分別下降3.7%、12.3%。

“先鋒驛站”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初冬時節,天氣漸冷。高淳淳溪街道南塘社區的獨居老人吳碰伢搬進社區為他翻新的新房,約60平方米的兩室套寬敞明亮,室內還配有獨立洗手間。

吳碰伢家的房子原來是土坯房,髒亂破舊,隨時可能垮塌。幾個月前,社區決定為他翻新房屋,但吳碰伢擔心房屋被沒收,始終不願搬離。後來社區民警管小平上門協調勸說,吳碰伢才同意暫時離開。吳碰伢說,因為管小平是警察,經常到社區來,他熟悉並信任這名民警。

作為南塘社區“先鋒驛站”的民警,管小平會定期到社區巡查,踐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楓橋經驗。

淳溪派出所黨支部書記、指導員王愛淳介紹,淳溪派出所借力“一村一警”工作機制踐行“楓橋經驗”,延伸警務服務,創新打造了以黨建引領的“先鋒驛站”,推行“多跑一次腿、多等一分鐘、多上一次門、多走一次訪、多通一次話”的“五個一”工作法,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先鋒驛站”的民警既是社區風險隱患的“清潔員”,也是警務工作的“服務員”。目前,“先鋒驛站”率先在淳溪派出所推行,今年已建設14個陣地,為民辦理業務3800餘項,滿意度達99.7%。

“民警先鋒”讓矛盾不出村

高淳區古柏街道聯合村的一對兄弟為了爭奪父親留下的房產,雙方僵持不下,老大一紙訴狀將弟弟告上法庭,不過,經駐村民警老馬3次調解,哥哥主動撤訴,雙方和解。

老馬全名馬意彪,外表看起來溫文爾雅,在聯合村很有威信。無論大小矛盾,經他調解都能和解。近5年來,全村矛盾調解率達100%。

社區平安和諧的背後,離不開老馬踐行初心使命的擔當作為。他的手機24小時暢通,居民任何時候打電話給他,都能得到回應。他說,“我們的民警聯繫卡上寫著‘民警就在你身邊’,我走訪時對每一戶承諾:‘有什麼困難隨時聯繫’,我不能食言。”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高淳分局駐村民警中,湧現出一批老馬這樣的先進典型,他們用行動實踐“楓橋經驗”,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一名黨員民警,一面先鋒旗幟。紀聖智說,下一步,該局將繼續發揮黨員民警在創新創優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本報記者 胡英華

本報通訊員 夏晨 姚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