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青海湖的湟魚,上百萬年的進化退去鱗片,卻經不起人類數年的捕撈

青海湟魚,又叫裸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瀕危物種之一。


青海湖的湟魚,上百萬年的進化退去鱗片,卻經不起人類數年的捕撈

對於湟魚,阿青的記憶裡是在童年,每到冬天村子上就會有人瞪著3輪車來買,雖然曾經吃過,但是現在記不起味道了。其實別看現在湟魚這麼貴重,如果放在過去,當地人都是不吃湟魚的,因為不吃魚,所以過去青海湖畔的湟魚見人根本不驚,也不遁走,只要你想吃的話唾手可得。

為啥當地的牧民不吃湟魚呢?這裡有兩個說法:

一是:佛教的戒律限制,對動物只食牛羊等蹄為雙趾之獸類,對非蹄或者有爪者均不吃

二是:傳說中的魚為龍之同種,如有傷害必起大風雨,殃及帳房人畜,故相戒不食。


青海湖的湟魚,上百萬年的進化退去鱗片,卻經不起人類數年的捕撈


湟魚的大量較少,應該是從58年開始的,自1958年起,青海湖歷史上開始了大規模的機船捕魚作業。夏季一網拉上來,高達5萬斤魚。冬季鑿冰下網,一網可打上萬斤。當時的人不懂得保護,也不知道湟魚的稀有程度,所以從58-62年,4年時間的過量捕撈,導致湟魚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加上一些人為了賺錢私自去青海湖捕魚,尤其是在湟魚迴游的時候攔截河道捕魚,對湟魚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因為弄死一條迴游產子的母魚,打斷了湟魚的正常繁衍,相當於消滅了上百條小湟魚。


青海湖的湟魚,上百萬年的進化退去鱗片,卻經不起人類數年的捕撈


也正是那幾年的捕撈,讓許多人嚐到了湟魚的美味,不過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湟魚的生長過程慢的令人髮指,1年才長1兩肉,一生沒有明顯的成長階段,魚卵的成活率又極底。據說60年代的時候,湟魚平均體長能達到30釐米左右,青海湖湟魚資源曾經達到19.9萬噸,而到了2000年左右,湟魚資源減少到了3000噸,目前經過多年的封湖育魚,湟魚的產量才有所回升。

湟魚的終點,未來不知道會走多遠,而湟魚的起源,其實是在黃河,曾經黃河和青海湖相通,大約100萬年前,青海的日月山上升,阻隔了黃河和青海湖的出口,青海湖發展為閉塞的內陸鹹水湖,湟魚的生活條件發生改變,才形成了青海獨有的湟魚,可湟魚為什麼沒有鱗片呢,或者說湟魚為什麼要退鱗?

青海湖的湟魚,上百萬年的進化退去鱗片,卻經不起人類數年的捕撈

根據有關專家研究,湟魚退鱗和地球的冰川期來臨有關,青藏高原海拔高,輻射強,水溫底下,所以在進化的過程中要大量增加皮下脂肪,增加抗寒能力,同時增加分泌量,減少有害物質和有礙呼吸的泥沙顆粒,鱗片的功能逐漸弱化。另一方面,湟魚養成了群居生活習慣,要經常鑽洞穴,穿越石縫,鱗片的作用就越來越小了,經過代代遺傳,才逐漸形成了全身沒有鱗片的狀態。

造成湟魚大量減少主要原因,還是人為因素,另外,湟魚的卵、精巢、腹膜是有毒的,人食後4至5小時開始腹瀉,發生嘔吐,進時過量,嚴重時會造成死亡,這個也算是湟魚為了保護子孫,而進化出來的一項“本領”了。


青海湖的湟魚,上百萬年的進化退去鱗片,卻經不起人類數年的捕撈


不長鱗片的湟魚,如同沒有盔甲的戰士,儘管通過上百萬年的進化,成功克服了殘酷的高原環境,但還是敗給了人類的貪心,僅僅4年,差點就徹底滅絕,未來保護瀕危動物的路,任重而道遠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