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对于湘西永顺女教师李田田在网上反映的《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问题,你怎么看?

司马太师


引言

湘西永顺女教师李田田在网上发表批评文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文章发表后,女教师李田田被教育局深夜“约谈”,让其删除文章,并签订相关协议。湘西州委领导高度重视此事件,并称李田田是一位“有情怀”的老师,相关领导专程到李田田所在学校去了解情况,现已成立调查组对此事件展开调查。


目前,李田田的工作量也减少了一半,原来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现目前的工作量是她工作以来最少的,她既感到轻松,又感到了压力。她到其他地方去干什么都要向校领导如实汇报。李田田很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也喜欢从事教书工作,学生也很喜欢李老师,李老师也为学生买了几千元的课外读物。

看法

李田田老师在网上反映的情况代表了一线教师的心声,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将主要精力用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上。上级的检查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过于频繁,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希望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多下基层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多做实事,少搞花架子,让老师沉下心来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对得起社会和家长赋予老师的期望。


一部分网友担心李田田老师会受到学校的排挤,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整个事件持续发酵后,湘西州委领导也给李田田老师表态,如果教育主管部门有打击报复行为,可以找他。但我相信教育局和学校的领导素质也很高,不会拿小鞋给李田田老师穿。相关主流媒体也会跟踪这个事件的后续报道,我们都愿意看到学校风清气盛的良好教育教学局面,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干着与自己本职不相关的工作。

建议

相关职能部门成立调查组对此事件展开调查,不如组建教研组深入乡村学校开展教研工作,为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做贡献。


Lance课堂


10月11日,详细永顺女教师李田田在网上反映的《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一文在网上迅速发酵,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人民网、人民日报、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注。李田田和她的孩子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李田田说出了基层工作者的心声,说出了大家都知道却都不敢说破的事情。

1.检查不断、验收连连、调研频繁。

每个学校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检查、验收、考核,而且这样的活动除了实地查看,还需要提供纸质材料。于是大家都很自觉的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拍照、再填表、活动过程记录、心得体会,还有通讯报道不能少。“拍照留痕、填表留档”这样的形式主义,让很多工作变成了笑话、变成了累赘。每有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停课打扫卫生、制作欢迎标语,师生听课召开座谈会,会前还要对老师和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目的你懂得)。

2.基层形式主义让谁收益?

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的减负减负,基层的工作却是越减越多,越减越累。原因就是基层的形式主义让部分上级领导直接受益。形式主义的“拍照留痕、填表留档、心得感想、收获满满、再创佳绩”成为部分领导的政绩,从上到下经过检查、调研、验收,发现今年的各项数据比往年又进步了,成绩又提升了,奖牌又增加了,领导更满意了。于是为了让领导满意,为了单位更好更快发展,为了争取更多资金。单位会在各种数据上下功夫,目的只有一个:让数据更好看,年年有进步。

假如形式主义不能让这些领导获得好处,反而会让他们痛苦,让他们难受,请问他们还会乐此不疲的搞这种形式主义吗?

看过网上有一篇报道,说一个单位只有四五个工作人员,却有几十块牌子,谁来检查挂谁的。一块牌子对应一个工作领域,有时候一个基层干部也搞不清自己兼了多少职务。而牌子挂到哪里,考核就会跟到哪里,材料就要送到哪里。于是年终时,单位组织了所有人员,制作了几十条宣传横幅,几套服装,拉一个横幅,挂一个牌子,拍一次照片,把一年的各种活动集中拍照,总共拍了几百张照片。“有牌无实”、“只做表面文章”,领导欢喜,苦了基层,群众却不满意。

3.李田田事件能否彻底改掉形式主义的弊端?

我看难。李田田事件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因为在网上发酵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后,才引起了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据说学校已经把她由原来的带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班主任,改为现在带班主任上一个班的语文课。而且见朋友要登记、外出要汇报,她说这是她教书以来最轻松又最紧张的一段时间。李田田的课是减少了,可是她的课谁来上,不是又增加了其他老师的负担吗?学校临时进人是不可能的,难不成领导会去上?李田田事件发生后,这个学校的形式主义可能会有所改善,那么其他学校的形式主义了?

只要形式主义能够让某些人受益,成为这些人取得政绩的捷径,那么他们还是会乐此不疲的大搞形式主义,今天取消了这个,明天可能又会冒出那个。

结语:很高兴看到湘西州委书记谭李田田事件,要整顿一切形式主义检查。也很高兴看到在中央的大力政治下,形式主义的检查已经在逐步减少。相信有一天,这些形式主义会彻底消失,学校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土,学生学习的乐园。

大家好,欢迎关注@叮当老师,为你分享教育的那些事儿!


叮当老师


最近几天最火的就是这个湘西永顺的年轻女教师吧,她的一篇文章—《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批判形式主义检查正在毁掉乡村孩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被教体局要求深夜进城说明情况。于是她也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尖浪口。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界上上下下的重视。有很多网友都担心这年轻的女孩子将来该何去何从。

李田田在文章中称,学校极缺老师,每个人的工作量都非常大。“开学以来,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隔两天就要带学生大扫除。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有时甚至得提前两三天扫地,扫来扫去,治标不治本,检查一过,学生的行为习惯仍是老样子。”自己疲于应对上级各类检查,耽误了教学。她说,该文被转发后引发关注,当晚被永顺县教体局要求删除。

对于写文章的初衷,李田田在文章里这样描述:“我拿着国家的工作,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面对那一群信任我的学生,无法再装模作样地快乐工作。我读的书,我接受的文化熏陶,使我没法继续当一个哑巴。”

其实这位年轻的老师说得没有错。她说出了很多老师想说的心里话。现在每天到了学校,你都不知道有多少的活在等着你干,能够安安静静的上节课,都觉得是幸福的。老师们都说:现在上课是副业,主业就应付各种检查和各种造假。

现在老师们参与了很多的活动,举个例子来说,教育扶贫。老师有什么能力扶贫。老师的职责就是把孩子们的教好就行了。天天去人家家里搞什么扶贫,还给人家照相,兴师动众的,最后也给不了人家多少钱,天天去人家家里叫贫困户家长等着拍照。后来人家家里都有意见了。因为人家还要去打工赚生活费,没时间天天配合老师拍照留念!扶贫本来是好事,最后都弄的人家家长有意见了。

还有老师做什么事情都“留痕”的规定,老师都成了记者了,什么都拍照留痕。老师给学困生补习,这是我们每天在课堂必做的事情。关注学差生,每个老师都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学困生上,可是就是这样每天必做的事情还要拍照留念,搞得就是形式主义。

现在学语文,都重视阅读。孩子们都有阅读,语文老师也应该上好阅读课。我觉得就应该给孩子们时间静静地去阅读就好了,搞什么形式,还要去多媒体教室,录视频上传,把安静阅读的气氛给破坏了,阅读都成了做戏了。

每每领导来检查,都主要检查卫生,说不能有一点尘土,教室里所有的摆设都要擦的干干净净。孩子们小,不会擦,都是老师们站在桌子上擦电灯,电扇,空调,玻璃,这都是花费老师很多时间的。老师没有办法,只好停课搞卫生。真真是本末倒置。老师们都成了专业保洁员了。

后来开会又出幺蛾子,说老师的时间不分上下班,有命令要随时加班,我们听了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还尊师重教呢,就是民工也不能说随时加班吧,加班得有加班费吧。可是领导们就是说得那么振振有词,还给扣帽子,说不加班就是思想意识落后,需要加强学习。

其实不止李田田老师那里是这种情况,很多地方都是这个样子的。只是没有像李田田老师敢站出来说真话而已,因为怕秋后算账。

什么时候我们老师们可以安安静静的,专心的去上一节课呢。不该老师干的事就不要强加到老师的头上,让我们好好给孩子们上课不好吗?教室,讲台才是我们的主要阵地吧。现在我们都成了打字员了,天天打印文件。老师都成了记者了,天天拍照写材料……

形式高于内容!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同行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留言讨论下吧。


浅浅的教育


我觉得不是一群正在被毁掉的孩子,应该是一代孩子正在被毁掉中……

今年10月11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语文老师李田田发了一篇网文《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主要内容是现在各种进校园检查、考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安排,影响了自己的教学进度。李田田老师对此表示忧虑,她认为经常停课应付检查会毁掉农村上学的孩子。

李老师只是反映到她那个地方,实际上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情况,课只是老师有闲下心的时候,当做第2副业去完成的,不然我们的部长也不会在大会上说为老师减负,要减掉老师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而且是过重的非教学性的负担。

现在我觉得最不好的现象可能有如下几个:

一、有些庆祝活动或者会议需要领导参加,领导因为各种原因迟到,但是我们学生必须在操场里面傻傻的等待。

现在学生都懂了,为什么9:00开始的会议还没开始呢?他们都知道一定是在等某个领导。最好的解释就是路上堵车了,领导还在路上。

因为领导要支持对我们讲话,对我们寄予希望,所我们必须等到领导的带来才能开始我们的会议,领导才是重点。

二、频繁的检查老师要应对,学生也要应对。

各级领导或者各个部门的人来检查或者视察工作,学校和老师要做好精心的安排,从老师从学校从学校领导层,各个方面包括清洁卫生,档案资料的准备,对学生的要求。这些就会花去老师和学生大半天的时间,特别是要求统一学生穿校服,第2天早上就会出现很多家长忘了提醒孩子穿校服而不得不把校服送到校门口的情况,我们保安不再是只守卫门前安全秩序的职责,而是当了一个兼职的快递员。


特别是大冬天的,为了穿校服,有些孩子可能会发生感冒现象,对此有些家长怨声载道,把责任归咎于学校,你以为学校真的愿意这样做吗?

有些部门组织的活动或者社区活动,也需要学校抽调人员或者班级学生去参加拉场面。

真的是学校是任何一个部门都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地方,今天某个社区需要组织一次活动,需要有大量学生参加某个学校,你是否支持一下派一个班级来,你学校能拒绝吗?某个主管部门因为工作需要,需要抽调几名老师参与一些工作,你们学校能不能抽调两个老师来支持一下来学校你能拒绝吗?我们要到某个地方去检查工作,需要一个检查团的组成,你们学校是否能支援一两个老师,你学校能够拒绝吗?今天我们地区组承担了一个重要的会议,作为东道主,我们各个学校是否都派一定人数来参加,你学校能拒绝吗?等等,这样的类似活动太多了,太多了。


四、其实家长也来自各方面的任务要求,压力一点儿也不轻松,填个数据、打开个链接、投票啥的,一会儿填个表格,一会下载个APP。


现在的家长不仅仅有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兼职了来自学校的任务,有些作业需要我们家长和学生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完成,但学生家长又为了孩子不过多的接触手机和电脑,只能自己来完成,不然班主任会一遍一遍的提醒某个孩子没完成、某个孩子还要抓紧时间。作为老师或者班主任也不愿意这样,但是上级发下的任务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完成,一级一级的通报下来,可能你最后成为被批评的对象,没办法,只有得罪家长了……

回想我们那个年代为什么没那么多检查,没很多的非教学任务来完成,没有各种投票,电子表格的填写,是不是因为领导干部没有交通工具,道路也不通畅,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他们懒得下乡,懒得到一线?现在这些都具备了,条条大路通学校,交通工具也豪华型,接待也是很高规格的,他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了,深入一切那是他们必须做的……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希望老师能够静静的教书,学生能够安静的学习。


杨锅来了


我是山村老师,每天为您解答教育领域里的疑惑!关注我,走在教育领域不迷路!


李田田事件最近备受人们关注,好在目前有了一个好的结果:课时减半,但外出需要报备!现在网友们担心的是李田田会不会被被领导秋后算账?我个人认为这还真不好说。


事件回顾:

时间:2019年10月11日

地点: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桃子溪学校

人物:李田田、教体局领导

原因:发表了一篇批判形式主义检查的文章:《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

经过:10月11日,李田田因为发表了一篇批判形式主义检查的文章《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她在文章中写到,为了应对上级的各类检查,不得不停课打扫卫生,为此耽误了学生学习。该文出现在网上就被大量转发,领导看到后要求李田田删除文章。文章删除以后,李田田的麻烦并没有结束,在10月15日晚上10点45分时,李田田被教体局约谈。16日据有关媒体报道:教体局领导并不是约谈李田田,而是她亲姑爷关心她,想了解一下她的情况,所以才叫她进城。

结果:州教体局将整顿一切形式主义的检查,李田田的课时减半,外出需要报备


个人看法:

从教体局面对媒体记者采访中来看,深夜约谈说成亲戚慰问,你见过晚上10点45分从乡下坐一小时多车去城里接受慰问的?第二天不上课?我不敢保证李田田会不会收到秋后算账,但我认为李田田绝对会用媒体来保护自己。我相信这样一只“小刺猬”教体局也不敢轻易下手。

其实当前的乡村教育现状并不仅仅是李田田所在的学校出现,当前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的教育,很多时候教师们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各种材料,经常加班加点的做材料,有领导来视察工作,学生们得听课大扫除。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城里学校老师并不清楚什么情况,但是乡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学校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学校领导为了给视察领导好印象,不惜听课大扫除,一节课扫不干净扫两节课,两节课扫不干净扫三节课,直到扫到干净为止。如果领导经常来视察,那是否会出现学生经常不能上课,长时间下来,学生成绩怎么突破?李田田只是说出了许多一线教师不敢说出的话而已。

结语:少一些功利形式的检查,还校园一方宁静;少一些形式性的数据,让教师们静心教学;多一些人性化的关怀,让教师们的内心感到温暖。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不喜勿喷!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师看教育


今年10月11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语文老师李田田发了一篇网文《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主要内容是现在各种进校园检查、考评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安排,影响了自己的教学进度。李田田老师对此表示忧虑,她认为经常停课应付检查会毁掉农村上学的孩子。



文章一出,引起众多围观,当地主管部门也作出反应。目前事情最后结果还不得而知。

就事论事而言,各种进校园、进课堂的内容太多,一定会占用教学和学习时间,也会耽搁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是勿庸置疑的。至于会不会严重到因为“耽搁时间”而“毁掉”,则不得而知。



有人说这个结论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对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话,对各执一词的观点实在不好加以评议。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近年来,各类工作进校园的确有扎堆之势。这些个工作的组织者无一不是有来头的,其事无一不是有依据的,学校、老师、学生不堪其负,但除了照办之外,还真没有好办法。

有人说,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之所,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老师把进校园的工作接下来,嵌入教学中,是应尽之责。老师不宜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这好像是有点道理的。还有人说,老师不应该把进校园的工作与教育职责割裂开来,单纯把教学看成是传授知识。因为很多进校园的工作,比如防艾、环保、安全、法制,防火,节能、戏曲、武术等等,又有哪个不需要小孩从小接受教育与熏陶的?所以,如果有老师把这些事想成是别人的事,那就有点那个了。



当然,搞这些事需要统筹安排,不能一哄而起,也不能搞形式主义,这个需要学校和老师动脑筋、花心思。所以,安排进校园的活真的不能太多,工作太多了就会惹人不高兴!毕竟,大家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摩心誉处


我们不否认。在学校里面有时候从事着很多的,看似对教学无用的工作,但其实我们却无法否认,这种行为如果在学校里面,如果真的取消的话,学校的教学状态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在反问学校的工作状态的时候,我们是否应当分析一下,哪些比较有用,哪些没有用处,成年人进入社会之后,都知道很多工作,都必须分出轻重缓急,应当做的,不应当做的,这样的技巧对于大多数手头事务比较多的人,都在处理着分析着。

社会的状态就是我们反映出到学校的状态,所有的人都在奔波,都在努力,每个人每天的事物都非常的繁杂,学校里面老师也是这个状态,相比较普通老师来讲,说句实在话,中层领导的事务更为繁杂。再高一级,哪一级人不是活的,比较累呢?

我们应当做到的就是,不要抱怨,静下心来,完成所有的任务,这或许就是在军队中流传的一个比较中规中矩的段子。

一位领导让手下的士兵拿着铁锹挖一个,一米宽,两米长,半米深的再好。一群资深的士兵在讨论这个领导的决定是否得正确,却迟迟不愿意动手,只有一个士兵,拿起铁锹,按照领导的意图完成了任务。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成任务,而不是寻求这些任务是否合理,这是规则也是纪律。

整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那么多的自由主义、也不允许个人主义盛行,虽然我们知道有些制度有些规则是不合理的,但是的提出不合理,建议之前能应当把完成的任务彻底完成。

孩子能不能会被我们现行的交易制度毁掉,不是一个老师能够做出的判断,而是看一看,我们整个的国民综合实力的发展来判定。

从目前来看,建国以后,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体系,没有毁掉一个孩子,相反让大多数人生活得更好。

我们每天在抱怨的那些事情,往往是由于个人的观点造成的,不见得是正确的。因为社会太大,涉及的人太多,绝对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让每个人都满意。

这就是社会,我们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标准,而共同的标准,往往就是我们现行的制度。


义诚老师


何止乡村孩子被毁掉?城市孩子面临同样的教育困境。

例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学校有关的安排如下:

1、周末上街进行文明劝导,捡路面上的垃圾,举劝导牌在各人流密集处,平均每个班半天时间,由班主任带队,各级校领导和中层巡视,拍照留痕;

2、每个班发一张打印有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的文字,要求学生会背,并利用某些课的时间进行检查;

3、卫生工作除了日常打扫之外,对于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洁;

4、至少一次班会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文明创建相关的教育;

对于以上四条中,最后一条我认为是合理的,其余都是形式主义,特别是打扫卫生,日常性保洁完全足够,那些卫生死角,既然能成为死角,必然是平时极少关注的地方,连人都很少去的位置,却要求检查时万无一失。

背诵那些应知应会的文字,在学生眼中,文明城市创建变成了背书,难道会说就文明了?用检查学生背诵的方式来看城市是否文明?真正的文明,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行为的价值观,是审美观和是非观,检查者没有办法直入人心,便只好采用这等浮于表面的方式。更令一线教师痛心的是,这些事儿,是拿正常教学时间完成的。

现在基本成了条件反射,只要有上级检查,无论哪个部门,检查什么内容,先停掉某次课外活动,全校进行卫生大扫除,或者早上停掉某次早读,再进行临检前的最后清洁工作,还要对学生再三叮嘱,不要说错话,不要乱说话等。

这还仅仅是对学生的影响,对教师,影响更大,检查者们在会议室中看到的那些如山的资料,都是在教学时间内完成的,甚至更多地牺牲了休息时间,说实话,这些工作,与学校的工作重心——教学完全无关,教师做这些事,在专业上得不到任何发展,只有负面作用,挤占正常教育教学时间。

更进一步,对各类检查,教师们做的这些,学生们都看在眼中,都说教育是以身示范,那么在整个迎检过程中,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爱数学做数学


有人说李田田的文章戳破了形式主义的窗户纸,而我要说从戳破的窗户纸看过去的未必就是真像。



从10月10日李田田老师发文至今,十多天一篇小小的文章引起的轩然大波热度末减。连央视“新闻1+1”为此做了专题节目,新华网专文批判了形式主义的危害。这一切只能是说明形式之风是多么盛行,有多少人对李田田老师的经历感同身受。

刚看了“新闻1+1”做的这一事件的节目视频,在讲到当地纪委对事件开展调查,对有关人员要进行追责,白岩松问道,那位深夜让李田田老师赶到县城的教体局领导要不要追责?我也许能猜到结果,但我内心并不认同自己所猜的结果。

也许这位领导不该在暴雨夜让一位女老师深夜赶几个小时的山路到县城,但此事不是发生在永顺,发生在任何一个其他地方,谁又能保持领导们不是这么处理呢?


一篇小小的文章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说明李田田说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地方发生问题是个案,而所有人都知道形式主义害人,却都在嘴上反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却愈演愈烈,用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成为普遍现象,成为大多数为官者的意义流,这就是很严重的普遍问题。甚至谁又能保证当地说的彻查不是另一种形式主义?

许多人都在佩服李田田老师的勇敢,而我却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有点才华,有着教育情怀的小姑娘。如果她知道自己的一篇文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她还敢如此写,写了敢发网络?

虽然我也相信当地不会把一个小姑娘怎么样,但我仍然担心当事件的热度过去,李田田还能不能回归平静的生活,正如她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现在她已感受到孤独。

我相信李田田老师并不想当这样的英雄,她未必能承受得起做英雄的代价!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湘西永顺女教师李田田一篇《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和广泛的热议。

实际上,李田田这篇文章只是真实的反映了当前基层教育中的种种弊病和问题:形式主义特别严重,各种检查接踵而至,教师学生疲于应付,教学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这篇文章引起了基层教师广泛的共鸣,产生了巨大的响应和轰动。



正因为如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受到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冲击,李田田被当地教育局连夜召唤进城约谈。

李田田被约谈的事情,得到了广大网民的极大关注,造成轰动一时的网络热议,当地政府也颇受舆论压力,对教育局进行了严厉批评整训,同时表示一定要核实查清并整顿当地教育系统存在的形式主义的问题。

李田田老师文章一事,看来暂时是被冷却下来了。同时李田田老师也受到了舆论导向的保护。

但毕竟这件事情对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我们不得不承认,李田田老师文章中所说的的确是基层教育中存在的真实问题。而且这一现象并不只是在湘西才有,全国各地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校园不安宁,教师不安定,教育不单纯的现象,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教育顽疾。

我们倒是希望,李田田老师的这篇文章能够真正引起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真正的给教育松绑,给学校松绑,给老师松绑,还学校、老师一个宁静的教书育人环境。

如果真能如此,这不仅仅是学校之福,教师之福,更是教育之福,孩子之福,家长之福和社会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